<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84549閱讀:231來源:國知局
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用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其中,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件、下夾件和彈性件,上夾件或下夾件聯接至醫用體位保持帶,上夾件和下夾件分別設有用于夾持手術床側導軌的夾持部,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或固定至上夾件和下夾件,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呈現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在夾持狀態,彈性件依靠自身的彈力將上夾件的夾持部和下夾件的夾持部移向彼此,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上,而在打開狀態,克服彈性件的彈力以將上夾件的夾持部和下夾件的夾持部移離彼此,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專利說明】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醫用領域,當病人需要做手術時,醫院一般采用捆綁式的綁帶(也稱“醫用體位保持帶”)來約束病人的身體部位,防止病人在移動過程中造成自身的傷害。現有醫用體位保持帶通常一端或兩端安裝有固定裝置,通過該固定裝置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的側導軌上,從而保持病人的體位不動。
[0003]目前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主要分兩種方案:一是鈑金折彎結構(如圖1(a)所示),該鈑金折彎結構與側導軌105結合后靠擺塊100實現重力自鎖,即在不抬起擺塊的情況下無法分離;二是靠螺栓實現固定。
[0004]方案一的缺陷:無預緊力,與側導軌結合后可隨意滑動,因此它只能安裝在側導軌連接柱106之間,不能安裝在一端有開口的地方(如圖1 (b)所示);另外當側導軌與水平面成30°的角度時,鈑金折彎結構會滑動;由于其結構特殊性,方案一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無法滿足不同手術床的側導軌。
[0005]方案二的缺陷:采用螺栓200來鎖緊固定(如圖2所示),不僅耗時而且不易清潔。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克服現有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能提供預夾持力,能安裝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任意位置,確保其在側導軌與水平面成30°的角度時不滑動,能用于不同手術床的側導軌(只要側導軌高度是一定的),避免使用螺栓固定從而提高使用效率且容易清潔。
[0007]本實用新型的以上目的通過一種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來實現,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用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其中,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件、下夾件和彈性件,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聯接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分別設有用于夾持所述手術床側導軌的夾持部,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呈現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在所述夾持狀態,所述彈性件依靠自身的彈力將所述上夾件的夾持部和所述下夾件的夾持部移向彼此,從而將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所述手術床側導軌上,而在所述打開狀態,克服所述彈性件的彈力以將所述上夾件的夾持部和所述下夾件的夾持部移離彼此,從而將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從所述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0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提供預夾持力,能安裝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任意位置,確保其在側導軌與水平面成30°的角度時不滑動,能用于不同手術床的側導軌(只要側導軌高度是一定的),避免使用螺栓固定從而提高使用效率且容易清潔。
[0009]較佳的是,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借助保持帶聯接件聯接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
[0010]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采用附加的保持帶聯接件,可使醫用體位保持帶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之間的聯接更加穩固。
[0011]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設置在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一個夾件的彈性件容納部內。
[001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在上夾件和下夾件中的至少一個夾件中設置彈性件容納部并將彈性件設置在該彈性件容納部內,可使彈性件的安裝更加簡便,且在使用時隱藏彈性件,防止污染醫務人員。
[0013]較佳的是,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能圍繞一樞軸相對于彼此樞轉。
[001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加方便地在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從而便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15]較佳的是,所述樞軸一體形成于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
[001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簡化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結構,減少部件數量。
[0017]較佳的是,所述下夾件或所述上夾件設有開槽,限位件設置在所述開槽內以防止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001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有效地防止上夾件和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使得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不容易散架。
[0019]較佳的是,所述樞軸單獨形成且穿過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
[0020]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較為方便地在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從而便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21]較佳的是,所述樞軸的一端設有樞軸帽,所述樞軸的另一端連接有固定螺釘,以防止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002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有效地防止上夾件和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使得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不容易散架。
[0023]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是壓縮彈簧。
[002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方便地在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從而便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25]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靠所述至少一個夾件的所述彈性件容納部的底面,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002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方便地在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且彈性件的安裝較為穩定,使得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不容易散架。
[0027]較佳的是,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滑塊,所述滑塊插設于所述彈性件與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之間且部分地容納于所述彈性件容納部內。
[002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該滑塊通常由耐磨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從而能避免彈性件和上夾件之間的過度磨損;該滑塊與上夾件的接觸面積通常比彈性件直接與上夾件的接觸面積大,從而能保證彈性件與上夾件之間更穩定的接觸并使整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更加穩固。
[0029]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是拉伸彈簧、扭轉彈簧或片彈簧。
[0030]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可采用各種彈性件類型,以使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方便地在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切換,從而便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31]較佳的是,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是擠壓成形的。
[003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即使上夾件和下夾件的形狀和構造復雜,例如形成有轉軸、轉軸圍繞部、夾持部、抵靠部、彈性件容納部等,也可簡單地通過擠壓成形,加工時間短,可大批量生產。例如,可先擠壓成形出夾件長型材,再將該夾件長型材切割成多個夾件,這就大大提高了夾件生產效率
[0033]較佳的是,所述下夾件和所述上夾件中的設有所述彈性件容納部的所述至少一個夾件在其一端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所述彈性件容納部連通以便于所述彈性件動作。
[003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例如在壓縮彈簧的情況下,由于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反復地打開和夾持,壓縮彈簧就被反復地壓縮和復位,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將空氣壓入彈性件容納部內導致彈性件容納部內存在一定的氣壓,這個氣壓會妨礙使用者對于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正常操作,例如妨礙使用者打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然而,通過設置與彈性件容納部連通的通氣孔,就可排掉多余的空氣,使得使用者能夠方便地操作(尤其是打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
[0035]較佳的是,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能呈現使用前狀態,在所述使用前狀態,所述上夾件的抵靠部和所述下夾件的抵靠部依靠所述彈性件的彈力彼此抵靠。
[003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可防止上夾件的夾持部和下夾件的夾持部在該使用前狀態因彈性件的彈力而靠得太近,從而進一步避免使用者在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從使用前狀態切換至打開狀態時需要克服過大的彈力,使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更加簡易;在不使用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時,可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穩定地保持在使用前狀態,使得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不容易散架。
[0037]較佳的是,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所述另一端借助螺桿固定至所述上夾件。
[003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方便地且可調節地將保持帶聯接件固定至上夾件。[0039]較佳的是,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所述另一端借助螺桿固定至所述上夾件,且所述螺桿構成所述限位件。
[0040]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螺桿就可同時具備兩個功能,一是將保持帶聯接件的另一端可調節地固定至上夾件,二是防止上夾件和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因此,可減少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部件數量,簡化設計。
[0041]較佳的是,所述上夾件在其與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相固定的表面上設有圓弧形臺階部,從而實現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最大偏擺角為30°。
[004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限制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最大偏擺角為30°,避免側滑而在手術過程中危及病人的安全。
[0043]較佳的是,所述下夾件或所述上夾件設有凸耳部,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時抓持。
[004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使用者在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所述手術床側導軌或調整醫用體位保持帶的位置時,單手就能實現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打開和夾持,使得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或調整的過程更加簡單、快速。
[0045]較佳的是,所述夾持部是鉤形夾持部。
[004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穩定地且可靠地夾持手術床側導軌。
[0047]較佳的是,所述上夾件的形狀設計成:隨著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增大,所述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所述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成倍地增大。
[004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即使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有無意識動作,也能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病人的動作越激烈(即,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越大),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越大,確保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能將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成倍地放大,放大倍數為L1/L2,進一步確保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
[0049]較佳的是,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墊片,所述墊片設置在所述保持帶聯接件和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之間。
[0050]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將保持帶聯接件與上夾件或下夾件隔開,從而避免在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使用過程中保持帶聯接件與上夾件或下夾件相互摩擦;避免了保持帶聯接件與上夾件或下夾件的絕對聯動,只有當保持帶聯接件向右擺動至最右極限位置之后,保持帶聯接件的進一步右擺才會帶動上夾件或下夾件的打開,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更加安全。
[0051]較佳的是,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滑塊,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一個夾件,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借助所述滑塊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
[005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該滑塊通常由耐磨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從而能避免彈性件和上夾件/下夾件之間的過度磨損;該滑塊與上夾件/下夾件的接觸面積通常比彈性件直接與上夾件/下夾件的接觸面積大,從而能保證彈性件與上夾件/下夾件之間更穩定的接觸并使整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更加穩固。
[0053]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滑塊均沿水平方向設置。
[0054]較佳的是,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滑塊均沿豎直方向設置。
[0055]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基于不同需求而沿不同方向靈活地設置彈性件和滑塊。
[0056]較佳的是,所述滑塊設有彈性件容納部,所述彈性件至少部分地容納于所述彈性件容納部內。
[0057]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可使彈性件的安裝更加簡便,且在使用時隱藏彈性件,防止污染醫務人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8]圖1 (a)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一呈鈑金折彎結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圖1 (b)示出了手術床局部及其側導軌的示意圖。
[0059]圖2示出了現有技術的另一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其靠螺栓實現固定。
[0060]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爆炸裝配圖。
[0061]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前視圖。
[0062]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沿圖4中線A-A的剖視圖。
[0063]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立體圖。
[0064]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分別處于使用前狀態、打開狀態和夾持狀態時的側視圖,其中,圖7 (a)示出了使用前狀態,圖7 (b)示出了打開狀態,圖7 (c)不出了夾持狀態。
[0065]圖8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立體圖。
[0066]圖9 (a)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的最大向左偏擺角的工作狀態圖,圖9 (b)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的最大向右偏擺角的工作狀態圖。
[0067]圖10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力學原理圖。
[0068]圖11 (a)和圖11 (b)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剖視圖。
[0069]圖12 Ca)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狀態剖視圖,圖12 (b)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打開狀態剖視圖,圖12 (c)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爆炸裝配圖。
[0070]圖中:1、上夾件;2、下夾件;3、保持帶聯接件;4、彈性件;4’、彈性件;5、手術床側導軌;6、滑塊;6’、滑塊;10、抵靠部;11、夾持部;12、樞軸;12’、樞軸;12”、樞軸帽;13、臺階部;20、抵靠部;21、夾持部;22、樞軸圍繞部;29、彈性件容納部;29’、彈性件容納部;31、限位件;31,、螺桿;32、墊片;100、擺塊;105、手術床側導軌;106、側導軌連接柱;200、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71 ]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72]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爆炸裝配圖。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用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件1、下夾件2和彈性件4,上夾件I或下夾件2聯接至醫用體位保持帶。彈性件4的兩端分別抵靠或固定至上夾件I和下夾件2。
[0073]上夾件I或下夾件2可直接聯接至醫用體位保持帶。當然,上夾件I或下夾件2也可借助保持帶聯接件3聯接至醫用體位保持帶,保持帶聯接件3的一端固定至醫用體位保持帶,保持帶聯接件3的另一端固定至上夾件I或下夾件2 (例如,圖3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的另一端固定至上夾件I)。
[0074]較佳的是,彈性件4設置在上夾件I和下夾件2中的至少一個夾件的彈性件容納部29內。
[0075]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前視圖。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沿圖4中線A-A的剖視圖。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處于夾持狀態時的立體圖。
[0076]如圖5所示,上夾件I和下夾件2分別設有用于夾持手術床側導軌5的夾持部11和21。
[0077]雖然圖5僅僅示出了彈性件4設置在下夾件2的彈性件容納部29內,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彈性件4同樣也可設置在上夾件I的彈性件容納部內。
[0078]如圖5所示,夾持部11和21較佳地是鉤形夾持部。當然,夾持部11和21也可呈現其它形狀,只要能可靠地夾持手術床側導軌5即可,例如夾持部11和21可以是與夾件的其余部分基本平齊的平面夾持部。
[0079]在圖4-6所示的夾持狀態,彈性件4依靠自身的彈力將上夾件和下夾件中的另一個夾件(圖4-6所示為上夾件I)的夾持部(圖4-6所示為夾持部11)移向所述一個夾件(圖4-6所示為下夾件2)的夾持部(圖4-6所示為夾持部21),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5上。
[0080]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在分別處于使用前狀態、打開狀態和夾持狀態時的側視圖,其中,圖7 (a)示出了使用前狀態,圖7 (b)示出了打開狀態,圖7 (c)不出了夾持狀態。
[0081]在圖7 (C)所示的夾持狀態,如上所述,彈性件4依靠自身的彈力將上夾件I的夾持部11移向下夾件2的夾持部21,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5上。
[0082]在圖7 (b)所示的打開狀態,克服彈性件4的彈力以將上夾件I的夾持部11移離下夾件2的夾持部21,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從手術床側導軌5釋放,并在釋放之后便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再次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5上。
[0083]較佳的是,上夾件I和下夾件2還可各自設有抵靠部10和抵靠部20。
[0084]在圖7 Ca)所示的使用前狀態,上夾件I的抵靠部10和下夾件2的抵靠部20依靠彈性件4的彈力彼此抵靠。由于在該使用前狀態、上夾件I的抵靠部10和下夾件2的抵靠部20彼此抵靠,可實現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可防止上夾件I的夾持部11和下夾件2的夾持部21在該使用前狀態因彈性件4的彈力而靠得太近,從而進一步避免使用者在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從使用前狀態切換至打開狀態時需要克服過大的彈力,使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更加簡易;在不使用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時,可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穩定地保持在使用前狀態,使得該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不容易散架。
[0085]當然,也可不額外地設置上夾件I的抵靠部10和下夾件2的抵靠部20,而在該使用前狀態直接借助上夾件I的夾持部11和下夾件2的夾持部21進行抵靠,同樣也能實現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穩定地保持在使用前狀態的技術效果,并且這樣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也能有效地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在這樣的情況下,與額外地設置上夾件I的抵靠部10和下夾件2的抵靠部20的情況相比,使用者在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從使用前狀態切換至打開狀態時需要克服較大的彈力。
[0086]雖然圖4-7僅僅示出了彈性件4將上夾件I的夾持部11移向下夾件2的夾持部21,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當彈性件4設置在上夾件I的彈性件容納部內時,彈性件4也可將下夾件2的夾持部21移向上夾件I的夾持部11。
[0087]上夾件I和下夾件2能圍繞一樞軸12相對于彼此樞轉。
[0088]在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樞軸12 —體形成于上夾件1,并在下夾件2上設置樞軸圍繞部22。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也可在下夾件2上一體形成樞軸并在上夾件I上設置樞軸圍繞部,同樣能實現上夾件I和下夾件2圍繞樞軸相對于彼此樞轉的技術效果。
[0089]在如圖5所示樞軸12 —體形成于上夾件I的情況下,下夾件2設有開槽。較佳的是,該開槽可如圖3所示設置在下夾件2的樞軸圍繞部22的橫向中間位置。如圖5所示,限位件31設置該開槽內,以防止上夾件I和下夾件2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0090]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樞軸12’單獨形成且穿過上夾件I和下夾件2。樞軸12’的一端設有樞軸帽12”,所述樞軸的另一端連接有固定螺釘(未示出),以防止上夾件I和下夾件2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0091]雖然以上描述了上夾件I和下夾件2能圍繞一樞軸12相對于彼此樞轉的技術方案,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上夾件I和下夾件2也可采用其它連接方案以實現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例如,上夾件I和下夾件2可采用滑軌連接,在夾持狀態,彈性件依靠自身的彈力將上夾件I或下夾件2的夾持部移向下夾件2或上夾件I的夾持部,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上,而在打開狀態,克服彈性件的彈力以將上夾件I或下夾件2的夾持部移離下夾件2或上夾件I的夾持部,從而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0092]彈性件4較佳地是壓縮彈簧,如圖5所示。壓縮彈簧4的一端抵靠下夾件2的彈性件容納部29的底面,壓縮彈簧4的另一端抵靠上夾件I。當然,壓縮彈簧4的另一端也可不直接抵靠上夾件I,而是借助滑塊6來抵靠上夾件I。[0093]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可包括滑塊6,如圖5所示,滑塊6插設于彈性件4與上夾件I之間且部分地容納于彈性件容納部2內。在彈性件4與上夾件I之間插設滑塊6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該滑塊通常由耐磨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從而能避免彈性件4和上夾件I之間的過度磨損;該滑塊與上夾件的接觸面積通常比彈性件直接與上夾件的接觸面積大,從而能保證彈性件與上夾件之間更穩定的接觸并使整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更加穩固。
[0094]雖然在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彈性件4是壓縮彈簧。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彈性件4也可以是拉伸彈簧、扭轉彈簧或片彈簧,甚至是可以實現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的任何其它種類的彈簧或彈性件。
[0095]在彈性件4是拉伸彈簧的情況下,該拉伸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至上夾件I和下夾件2,從而在夾持狀態依靠拉伸彈簧的拉伸力將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拉向彼此,并在打開狀態克服拉伸彈簧的拉伸力使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彼此移離。
[0096]在彈性件4是扭轉彈簧的情況下,該扭轉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至上夾件I和下夾件2,從而在夾持狀態依靠扭轉彈簧的扭轉力將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移向彼此,并在打開狀態克服扭轉彈簧的扭轉力使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彼此移離。
[0097]在彈性件4是片彈簧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該片彈簧的一端固定至下夾件2,另一端抵靠上夾件I,從而在夾持狀態依靠片彈簧的彈力將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移向彼此,并在打開狀態克服片彈簧的彈力使上夾件I和下夾件2各自的夾持部彼此移離。
[0098]較佳的是,上夾件I和下夾件2是擠壓成形的。即,上夾件I和下夾件2可以呈夾塊的形式。擠壓成形的上夾件和下夾件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即使上夾件和下夾件的形狀和構造復雜,例如形成有轉軸、轉軸圍繞部、夾持部、抵靠部、彈性件容納部等,也可簡單地通過擠壓成形,加工時間短,可大批量生產。例如,可先擠壓成形出夾件長型材,再將該夾件長型材切割成多個夾件,這就大大提高了夾件生產效率。
[0099]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上夾件I和下夾件2也可采用其它成形方式,例如鈑金折彎成形等,但無法實現擠壓成形所帶來的上述有益技術效
果O
[0100]較佳的是,下夾件2和上夾件I中的設有彈性件容納部29的所述一個夾件(例如,圖5所示的下夾件2)在其一端(例如,圖5所示的下端)設有通氣孔30,該通氣孔30與彈性件容納部29連通以便于4彈性件動作。上述通氣孔的設置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例如在圖5所示的壓縮彈簧的情況下,由于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反復地打開和夾持,壓縮彈簧就被反復地壓縮和復位,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將空氣壓入彈性件容納部內導致彈性件容納部內存在一定的氣壓,這個氣壓會妨礙使用者對于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正常操作,例如妨礙使用者打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然而,通過設置與彈性件容納部連通的通氣孔,就可排掉多余的空氣,使得使用者能夠方便地操作(尤其是打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
[0101]較佳的是,保持帶聯接件3的另一端借助螺桿31’固定至上夾件1,如圖5所示。這樣,可以方便地調節保持帶聯接件的偏擺角,從而進一步方便地調節醫用體位保持帶的束縛位置和角度。
[0102]較佳的是,螺桿31’構成前述限位件31。這樣,螺桿31’就可同時具備兩個功能:一是將保持帶聯接件3的另一端可調節地固定至上夾件I ;二是防止上夾件I和下夾件2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因此,可減少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部件數量,簡化設計。
[0103]如圖9 (a)和9 (b)所示,上夾件I在其與保持帶聯接件3相固定的表面上設有圓弧形臺階部13,從而實現保持帶聯接件3的最大偏擺角為30°。圖9 (a)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的最大向左偏擺角為30°。圖9(b)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的最大向右偏擺角為30°。當然,為了與上夾件I的圓弧形臺階部13相配合,保持帶聯接件3的相應端面也應設計成圓弧形,如圖9 (a)和9 (b)所示。
[0104]發明人發現,倘若保持帶聯接件3的最大偏擺角超過30°,則整個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容易側滑,從而有可能在手術過程中危及病人的安全。因此,如上所述,上夾件I的圓弧形臺階部13設計成限制保持帶聯接件3的最大偏擺角為30°。
[0105]較佳的是,下夾件2或上夾件I設有凸耳部28,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時抓持。例如,參見圖6,下夾件2設有凸耳部28。這樣,使用者在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所述手術床側導軌或調整醫用體位保持帶的位置時,單手就能實現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打開和夾持,使得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或調整的過程更加簡單、快速。
[0106]圖10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力學原理圖。當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固定在位且病人靜臥在手術床上時,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為零,即,醫用體位保持帶借助保持帶聯接件3施加至上夾件I的附加力Fl為零。一旦有附加張緊力(例如來自病人的無意識動作)作用在醫用體位保持帶上,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上夾件鉤形夾持部11會有附加夾持力施加在手術床側導軌上,此時上夾件I還會受到來自手術床側導軌的與該附加夾持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F2。如圖10所示,樞軸12的支點為0,力Fl和力F2的力臂分別為LI和L2,則存在以下關系=FlXLl= F2XL2。還如圖10所示,由于力臂LI是力臂L2的若干倍,因此力F2是力Fl的若干倍。因此,隨著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增大,所述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所述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成倍地增大。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上述設計(主要是上夾件的形狀設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即使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有無意識動作,也能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病人的動作越激烈(即,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越大),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越大,確保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能將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成倍地放大,放大倍數為L1/L2,進一步確保將病人穩固地保持在某一位置。
[0107]圖11 (a)和圖11 (b)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剖視圖。與圖5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圖11 (a)和圖11 (b)所示的實施例在保持帶聯接件3和上夾件I之間設置了墊片32,該墊片32用于將保持帶聯接件3與上夾件I隔開,從而避免在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使用過程中保持帶聯接件3與上夾件I相互摩擦。墊片32較佳地是塑料墊片,當然也可采用其它耐磨材料制成。
[0108]此外,如圖11 (a)和圖11 (b)所示,由于在保持帶聯接件3和上夾件I之間設置了墊片32,保持帶聯接件3獲得了一定范圍內的左右擺動自由度。圖11 (a)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擺動至最右極限位置的狀態,圖11 (b)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擺動至最左極限位置的狀態。這樣,避免了保持帶聯接件3與上夾件I的絕對聯動,只有當保持帶聯接件3向右擺動至最右極限位置之后,保持帶聯接件3的進一步右擺才會帶動上夾件I的打開,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更加安全。
[0109]較佳的是,墊片32至少部分地嵌入上夾件I中的凹槽中,以使墊片32的設置更加穩固。
[0110]雖然圖11 (a)和圖11 (b)所示的實施例僅僅示出了保持帶聯接件3固定至上夾件I的情況,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在保持帶聯接件3固定至下夾件2的情況下,墊片32也可設置在保持帶聯接件3和下夾件2之間。
[0111]圖12 (a)-12 (c)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的夾持狀態剖視圖、打開狀態剖視圖和爆炸裝配圖。
[0112]如圖12 (a)-12 (c)所示,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包括滑塊6’,彈性件4’的一端抵靠或固定至下夾件2,彈性件4’的另一端借助滑塊6’抵靠或固定至上夾件I。
[0113]圖12 (a)-12 (c)所示的實施例與圖11 (a)和圖11 (b)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圖12 (a)-12 (c)所示的實施例中,彈性件4’和滑塊6’均沿水平方向設置;而在圖11 (a)和圖11 (b)所示的實施例中,彈性件4和滑塊6均沿豎直方向設置。
[0114]較佳的是,滑塊6’設有彈性件容納部29’,彈性件4’至少部分地容納于彈性件容納部內29’。
[0115]雖然圖12 (a)-12 (c)所示的實施例僅僅示出了彈性件4’和滑塊6’均位于下夾件2中的情況,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可以理解,彈性件4’和滑塊6’也可位于上夾件I中。
[0116]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構思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修改或變型,這些修改或變型當然也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用于將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手術床側導軌和從手術床側導軌釋放,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件、下夾件和彈性件,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聯接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分別設有用于夾持所述手術床側導軌的夾持部,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能呈現夾持狀態和打開狀態,在所述夾持狀態,所述彈性件依靠自身的彈力將所述上夾件的夾持部和所述下夾件的夾持部移向彼此,從而將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到所述手術床側導軌上,而在所述打開狀態,克服所述彈性件的彈力以將所述上夾件的夾持部和所述下夾件的夾持部移離彼此,從而將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從所述手術床側導軌釋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借助保持帶聯接件聯接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設置在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一個夾件的彈性件容納部內。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能圍繞一樞軸相對于彼此樞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樞軸一體形成于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件或所述上夾件設有開槽,限位件設置在所述開槽內以防止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樞軸單獨形成且穿過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樞軸的一端設有樞軸帽,所述樞軸的另一端連接有固定螺釘,以防止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相對于彼此橫向移動。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壓縮彈簧。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靠所述至少一個夾件的所述彈性件容納部的底面,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
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滑塊,所述滑塊插設于所述彈性件與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之間且部分地容納于所述彈性件容納部內。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拉伸彈簧、扭轉彈簧或片彈簧。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是擠壓成形的。
1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件和所述上夾件中的設有所述彈性件容納部的所述至少一個夾件在其一端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所述彈性件容納部連通以便于所述彈性件動作。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能呈現使用前狀態,在所述使用前狀態,所述上夾件的抵靠部和所述下夾件的抵靠部依靠所述彈性件的彈力彼此抵靠。
1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所述另一端借助螺桿固定至所述上夾件。
1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所述另一端借助螺桿固定至所述上夾件,且所述螺桿構成所述限位件。
1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件在其與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相固定的表面上設有圓弧形臺階部,從而實現所述保持帶聯接件的最大偏擺角為30°。
19.如權利要 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件或所述上夾件設有凸耳部,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時抓持。
2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是鉤形夾持部。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件的形狀設計成:隨著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的附加張緊力增大,所述上夾件的鉤形夾持部施加在所述手術床側導軌上的附加夾持力成倍地增大。
22.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墊片,所述墊片設置在所述保持帶聯接件和所述上夾件或所述下夾件之間。
2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還包括滑塊,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一個夾件,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借助所述滑塊抵靠或固定至所述上夾件和所述下夾件中的至少另一個夾件。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滑塊均沿水平方向設置。
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滑塊均沿豎直方向設置。
26.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醫用體位保持帶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設有彈性件容納部,所述彈性件至少部分地容納于所述彈性件容納部內。
【文檔編號】A61G13/10GK203591416SQ201320647545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明者】陶曉旺, 彭偉, 李慶學, 李紅強, 吉鳴 申請人:邁柯唯醫療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