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及應用該鞋大底的按摩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包括由橡膠制成的鞋大底本體(1),該鞋大底本體(1)由腳掌段(11)、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本體(1)的頂面開有形狀適配于鞋大底輪廓的凹坑(1a),該凹坑(1a)內設有與鞋大底本體(1)一體成型的多根按摩柱(2),相鄰兩根按摩柱(2)之間具有間隔距離,并且,凹坑(1a)內的按摩柱(2)具有相應的高度,以使得按摩柱(2)的頂面形成接近于腳底弧度的曲面。本實用新型具有緩震、按摩的功能,其舒適性高,可以有效緩解在行走過程中的足部擠壓酸痛、并且療筋活血。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應用上述鞋大底的按摩鞋。
【專利說明】 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及應用該鞋大底的按摩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本實用新型還涉及應用該鞋大底的按摩鞋。
【背景技術】
[0002]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必需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鞋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用戶需求最大的是鞋的舒適性以及保健功能。現有的鞋大底,一般都是采用實心結構,用戶穿戴上配備這種大底的鞋進行行走、跑動時,由于人的腳底具有一定的弧度,地面通過鞋大底對用戶的腳部特別是腳掌段與腳跟段造成沖擊,舒適性較差。而現有技術中也有通過在鞋大底內部設置氣墊的方式來緩沖底面沖擊力,但安裝氣墊的工藝較為復雜,造成鞋大底的生廣成本大幅提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鞋大底舒適性差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鞋大底的按摩鞋。
[0005]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包括由橡膠制成的鞋大底本體,該鞋大底本體由腳掌段、腳弓段和腳跟段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本體的頂面開有形狀適配于鞋大底輪廓的凹坑,該凹坑內設有與鞋大底本體一體成型的多根按摩柱,相鄰兩根按摩柱之間具有間隔距離,并且,凹坑內的按摩柱具有相應的高度,以使得按摩柱的頂面形成接近于腳底弧度的曲面。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位于腳弓段和腳跟段上的凹坑內設有用于增強鞋大底強度的隔板,所述隔板與鞋大底本體一體成型。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隔板設有九塊,其中七塊隔板沿鞋大底橫向均勻設置,另外兩塊隔板則沿鞋大底縱向均勻設置。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各根按摩柱中高度最大的按摩柱與凹坑的頂面平齊。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縱向設置的隔板的寬度為2.8?3.2_,所述橫向設置的隔板的寬度為3.8?4.2mm。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凹坑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的頂面邊緣相隔
5.5 ?6.5mmο
[0012]為了平衡鞋大底的按摩功能與舒適性,使得用戶腳部受力更為均衡,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位于腳掌段上的所述按摩柱之間的間隔距離大于位于腳弓段和腳跟段上的所述按摩柱之間的間隔距離。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按摩柱的形狀為圓柱體,其直徑為1.8?3.2mmο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位于腳掌段、腳弓段和腳跟段上的所述按摩柱分別按相應區域的輪廓由外向內均勻排設。
[0015]一種按摩鞋,包括結合成一體的鞋大底與鞋幫面,以及設置在鞋大底頂面、與鞋大底組成按摩鞋鞋底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采用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結構。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第一,本實用新型的鞋大底通過設置頂面形成有接近于腳底弧度的曲面的按摩柱,使得鞋大底的頂面適配與腳底弧面,腳底能夠與鞋大底完全貼合接觸,在行走、跑動時,配合橡膠按摩柱本身所具有的彈性,能夠有效的緩沖地面對腳部的沖擊力,并且相鄰兩根按摩柱之間具有間隔距離,能夠對腳底穴位進行刺激,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緩震、按摩的功能,其舒適性高,可以有效緩解在行走過程中的足部擠壓酸痛、并且療筋活血。
[0018]第二,本實用新型針對腳底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的不同,將位于腳掌段上的按摩柱之間的間隔距離設置為大于位于腳弓段和腳跟段上的按摩柱之間的間隔距離,對腳底各部分的穴位給以合適的按摩力度,結合按摩柱貼合腳底弧度的曲面設置,模擬出人工按摩的效果,符合人體足部行走工程學的要求。
[0019]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鞋大底由一體化生產工藝制成,其工藝簡單,成本低。
[0020]第四,本實用新型對凹坑、隔板和按摩柱的尺寸進行了優化設計,進一步提高了鞋大底的舒適性和按摩效果。
[0021]第五,本實用新型鞋大底的頂面凹坑內的按摩柱之間留有間隙,有助于按摩鞋內部的空氣流通,使得按摩鞋更為清爽舒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鞋大底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的實施例一,包括由高密度橡膠制成的鞋大底本體1,該鞋大底本體I由腳掌段11、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構成,鞋大底本體I的頂面開有形狀適配于鞋大底輪廓的凹坑la,該凹坑Ia內設有與鞋大底本體I 一體成型的多根按摩柱2,該按摩柱2為實心橡膠圓柱體,相鄰兩根按摩柱2之間具有間隔距離,并且,位于腳掌段11、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按摩柱2分別按相應區域的輪廓由外向內均勻排設,位于腳掌段11上的按摩柱2之間的間隔距離大于位于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按摩柱2之間的間隔距離。另外,凹坑Ia內的按摩柱2具有相應的高度,以使得按摩柱2的頂面形成接近于腳底弧度的曲面,并且其中高度最大的按摩柱2與凹坑Ia的頂面平齊。
[0026]本實施例一中,位于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凹坑Ia內設有九塊用于增強鞋大底強度的隔板3,隔板3與鞋大底本體I 一體成型,其中七塊隔板3沿鞋大底橫向均勻設置,另外兩塊隔板3則沿鞋大底縱向均勻設置。[0027]本實施例一中,凹坑Ia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I的頂面邊緣相隔6_,縱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3.0mm,橫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4mm,按摩柱2的直徑為3mm。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鞋大底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二中,凹坑Ia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I的頂面邊緣相隔5.5mm,縱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
2.8mm,橫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3.8mm,按摩柱2的直徑為2mm。
[002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鞋大底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三中,凹坑Ia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I的頂面邊緣相隔5.5mm,縱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
2.8mm,橫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3.8mm,按摩柱2的直徑為1.8mm。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鞋大底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于:實施例四中,凹坑Ia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I的頂面邊緣相隔6.5mm,縱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
3.2mm,橫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4.2mm,按摩柱2的直徑為3.2mm。
[0031]本實用新型的按摩鞋包括上述任一一種鞋大底以及現有的鞋幫面和鞋中底,鞋大底與鞋幫面結合成一體,鞋中底設置在鞋大底頂面、并與鞋大底組成按摩鞋鞋底。鞋幫面優選采用牛皮或者布面材質。
[0032]本實用新型不局限與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包括由橡膠制成的鞋大底本體(1),該鞋大底本體(1)由腳掌段(11)、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本體(1)的頂面開有形狀適配于鞋大底輪廓的凹坑(Ia),該凹坑(Ia)內設有與鞋大底本體(1) 一體成型的多根按摩柱(2),相鄰兩根按摩柱(2)之間具有間隔距離,并且,凹坑(Ia)內的按摩柱(2)具有相應的高度,以使得按摩柱(2)的頂面形成接近于腳底弧度的曲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位于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凹坑(Ia)內設有用于增強鞋大底強度的隔板(3),所述隔板(3)與鞋大底本體(1) 一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設有九塊,其中七塊隔板(3)沿鞋大底橫向均勻設置,另外兩塊隔板(3)則沿鞋大底縱向均勻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根按摩柱(2)中高度最大的按摩柱(2)與凹坑(Ia)的頂面平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2.8~3.2mm,所述橫向設置的隔板(3)的寬度為3.8~4.2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Ia)的邊緣與鞋大底本體(1)的頂面邊緣相隔5.5~6.5mm。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位于腳掌段(11)上的所述按摩柱(2)之間的間隔距離大于位于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所述按摩柱(2 )之間的間隔距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柱(2)的形狀為圓柱體,其直徑為1.8~3.2mm。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緩震按摩功能的鞋大底,其特征在于:位于腳掌段(11)、腳弓段(12)和腳跟段(13)上的所述按摩柱(2)分別按相應區域的輪廓由外向內均勻排設。
10.一種按摩鞋,包括結合成一體的鞋大底與鞋幫面,以及設置在鞋大底頂面、與鞋大底組成按摩鞋鞋底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采用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結構。
【文檔編號】A61H39/04GK203608909SQ201320766468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陳建有 申請人:廣州市卡丹路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