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式保溫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網式保溫護理床,主要包括床框、網狀織物、噴淋管、保溫排水底罩、底座;所述保溫排水底罩設置在床框下部,所述網狀織物至少有二條邊懸掛于床框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其特征是在所述網狀織物的下方設置有輔承重層,所述輔承重層安裝在輔承重框內,借助輔承重框安裝在床框內側,輔承重框與床框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本實用新型在網狀織物下方的床框內側,增加一輔承重層,借助該輔承重層,對患者改變睡姿造成的局部重力增加,起到輔助支撐,既不能讓局部產生的重力損壞網狀織物組織結構,又能對患者起到有效支撐。
【專利說明】網式保溫護理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網式保溫護理床,其具有透氣、易洗、保溫,尤其適用于燒傷、褥瘡或其它長期臥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裸體病人。
【背景技術】:
[0002]人躺在經緯線直徑較細的網式床上時,在人體重力作用下,經緯線會產生彈性拉伸,網式床上的病人從臥姿改變為坐姿時,位于臀部位置的網狀織物受到的重力增加幾倍,因此臀部位置的網狀織物有時產生塑性拉伸,使床體形狀產生改變,網狀織物容易損壞。
【發明內容】
: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發明一種在網狀織物下方,設有輔承重層,其既適用于燒傷、褥瘡病人也適用于一般長期臥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裸體病人,具有半自動清洗功能的網式保溫護理床。
[0004]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網式保溫護理床,主要包括床框、網狀織物、噴淋管、保溫排水底罩、底座;所述保溫排水底罩設置在床框下部,所述網狀織物至少有二條邊懸掛于床框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其特征是在所述網狀織物的下方設置有輔承重層,該輔承重層為具有網眼的網格支撐體,網格支撐體朝網狀織物一面的網格線寬度在0.3mm-3mm之間,網眼內切圓直徑在5mm-60mm之間;所述輔承重層安裝在輔承重框內,借助輔承重框安裝在床框內側,輔承重框與床框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空載時,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的距離大于15mm。而人體上部即由棉被等物覆蓋;保溫排水底罩對應于臀部位置的下方成下凹漏斗狀結構,漏斗最低位開設有排水口 ;所述的保溫排水底罩包括有加強層、保溫材料層和處于內表面的防水層;保溫層與人體之間的封閉空間內,有輸送新鮮空氣作用的恒溫恒濕裝置連通,進行恒溫、恒濕控制。
[0005]所述輔承重層的網格支撐體由剛性體和彈性體組合而成,所述輔承重層上的網眼成倒錐狀結構,上大下小。
[0006]所述輔承重層的剛性體邊沿具有懸掛孔,輔承重框上設有懸掛柱,輔承重層通過懸掛孔與輔承重框的懸掛柱安裝在一起;為了使輔承重層的懸掛形狀與人體的曲線相吻合,所述輔承重框上的各個懸掛柱,能相對輔承重框作垂直方向的獨立調節,垂直調節的位移量不大于7cm。
[0007]所述輔承重層的網格支撐體由縱橫等距排列的不銹鋼絲和限位板組合而成,所述的不銹鋼絲兩端分別穿過限位板小孔后與彈簧一端緊固,彈簧另一端固定在輔承重框上;所述的不銹鋼絲外圍包裹著彈性防水層;所述的限位板與輔承重框之間的距離可調整并且可以在選定位置被固定。
[0008]為了直觀觀察輔承重層的懸掛曲線,輔承重框的外垂直面設置與懸掛柱同步移動的指示條;對應于人體肩部至膝蓋的范圍內的網狀織物受到壓力變化較大,所以只需要在這個位置的下方設置輔承重層和輔承重框,也可以只在對應于臀部位置的下方設置輔承重層和輔承重框。輔承重層和輔承重框的長度小于床的總長度的60%。
[0009]所述輔承重框與床框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輔承重框垂直方向可以升降的最大范圍不大于8cm。
[0010]所述網狀織物的網孔直經或網孔的內切圓直徑是構成網孔的經、緯線直徑的2倍至6倍,構成網孔的徑、緯線直徑小于0.55_,網孔直徑或網孔的內切圓直徑小于1.5_,一個網孔單元的網孔開口面積占該網孔單元總面積的35%至78% ;所述的網狀織物的厚度小于1.1mm;所述的網狀織物至少有二邊懸掛于床框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
[0011]網狀織物用單根經緯線交織而成,為了提高網狀織物使用壽命,要對單根經緯線的交點進行粘結,由于經緯線的直徑小于0.55_,交點的面積很小,無論采用何種工藝方法進行粘結,都是不牢固的,很容易脫開。本實用新型的粘結方法如下所述:
[0012]所述網狀織物沿經線或緯線之一方向或者兩個方向,具有密集經線或者緯線組成的交織條,所述的交織條由2至5根緊密排列的經線或者緯線組成,所述的交織條呈梳狀或格柵狀條紋均勻分布于所述的網狀織物上,二個相鄰的交織條的最小間距是3mm,最大間距是50_;由于經線或者緯線的徑向截面是圓形或者是類似圓形,所以由密集經線或者緯線排列的交織條表面具有溝槽,在所述的交織條表面溝槽涂覆并填充防水的粘結物質,就可以達到牢固粘結的目的。這種格柵狀的粘結方法可以使經緯線斷裂情況只發生在一個由交織條圍成的方格內。大大提高網狀織物的耐用性。
[0013]所述噴淋管安裝在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安裝的位置在床框或者輔承重框的噴淋管槽內,噴淋管不用時隱藏于噴淋管槽內。
[0014]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0015]網狀織物承受的力傳遞到床框,而輔承重層承受的力全部傳遞到輔承重框。
[0016]懸掛于床框之間的網狀織物在人體重力作用下產生彈性拉伸,拉伸長度超過設定值以后,網狀織物與下方的輔承重層接觸,這時人體重量被輔承重層分擔,網狀織物不會繼續被拉伸。改變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的距離,就會改變網狀織物拉伸長度的設定值。
[0017]網狀織物必須工作在被彈性拉伸的狀態,因此網狀織物必須承擔人體的一部分重量,輔承重層只分擔剩下的那部分重量,這是本實用新型與公知床的重要區別。而公知的床沒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這種工作狀態。
[0018]本實用新型不允許工作在如下狀態:人躺在所述的護理床上時,因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的距離太小,網狀織物沒有或者很少分擔人體的重量,網狀織物沒有產生彈性拉伸,人體重量全部或者絕大部分被輔承重層承擔,因為輔承重層是大網眼結構,所以會產生皮肉陷進輔承重層的網眼內,長期保持這種工作狀態會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具體圖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0]圖1網式保溫護理床立體示意圖
[0021]圖2網式保溫護理床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2]圖3輔承重層示意圖
[0023]圖4圖3A — A剖面示意圖[0024]圖5網狀織物示意圖
[0025]圖6簡易型輔承重層示意圖
[0026]其中
[0027]I 一床框2—網狀織物21—經、緯線 22—網孔
[0028]23—交織條3—噴淋管31—噴淋槽4 一保溫排水底罩
[0029]5一底座6—輔承重層61—輔承重框 62—網眼
[0030]63—剛性體64—彈性體65—懸掛柱66—不銹鋼絲
[0031]67一限位板68—彈黃D—網格線寬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實施例一:
[0033]參照圖1和圖2,一種網式保溫護理床,主要包括床框1、網狀織物2、噴淋管3、保溫排水底罩4、底座5和輔承重層6,本實例中底座5以支撐腳的形式出現,也可以在兩側支撐腳的著地部安裝在滾輪,以使護理床能推動前行;
[0034]保溫排水底 罩4設置在床框I下部,網狀織物2至少有二條邊懸掛于床框I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更具體地說是網狀織物2的兩條長邊,通過懸掛的結構定位在床框I上;輔承重層6設置在網狀織物2的下方,噴淋管3安裝在網狀織物2與輔承重層6之間,安裝的位置在床框I或者輔承重框61的噴淋管槽31內,噴淋管3不用時隱藏于噴淋管槽31內。工作時噴淋管3從噴淋管槽31內伸出,在水平方向作扇形擺動,擺動角度170度以內,擺動時噴淋管3向上、下等各方向噴射水流清洗網狀織物2的下表面與輔承重層6的上表面。清洗時要改變人體在床上的姿勢,人體向左側身,可以清洗右邊包括中間部分的網狀織物2的下表面與輔承重層6的上表面;反之,人體向右側身,可以清洗左邊包括中間部分。
[0035]參照圖1至圖4,所述輔承重層6由具有網眼62的剛性體63和彈性體64組合而成,在彈性體64外側也可包裹有防水防污的表層;所述輔承重層6上的網眼62成倒錐狀結構,上大下小,網眼62內切圓直徑在5mm-60mm之間,由網眼62分隔出的彈性體64構成能襯托在網狀織物2下方的網格支撐體,該網格支撐體朝網狀織物一面的網格線寬度D在
0.之間;輔承重層6安裝在輔承重框61內,借助輔承重框61安裝在床框I內側,輔承重框61與床框I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空載時,網狀織物2與網格支撐面之間的距離大于15mm ;更具體地說,輔承重層6的剛性體63邊沿具有懸掛孔,輔承重框61上設有懸掛柱65,輔承重層6通過懸掛孔與輔承重框61的懸掛柱65安裝在一起;所述輔承重框61上的各個懸掛柱65,能相對輔承重框61作垂直方向的獨立調節,垂直調節的位移量不大于7cm。
[0036]另外,輔承重框61與床框I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該輔承重框61垂直方向可以升降的最大范圍不大于8cm,以便根據醫生要求和個人習慣,調節輔承重層6與網狀織物2的最佳間距。
[0037]參照圖5,所述網狀織物2的網孔22直經或網孔22的內切圓直徑是構成網孔的經、緯線21直徑的2倍至6倍,構成網孔的徑、緯線21直徑小于0.55mm,網孔22直徑或網孔的內切圓直徑小于1.5mm,一個網孔22單元的網孔開口面積占該網孔單元總面積的35%至78% ;網狀織物2的厚度小于1.1_。另外,網狀織物2沿經線或緯線之一方向或者兩個方向,具有密集經線或者緯線組成的交織條23,所述的交織條23由2至5根緊密排列的經線或者緯線組成,所述的交織條23呈梳狀或格柵狀條紋均勻分布于所述的網狀織物2上,二個相鄰的交織條23的最小間距是3mm,最大間距是50mm ;在所述的交織條23表面溝槽涂覆并填充防水的粘結物質。
[0038]實施例二:
[0039]參照圖6,在所述輔承重框61內,沿平行于輔承重框61的長邊和短邊的方向,縱橫等距排列不銹鋼絲66,排列間距5mm至60mm ;不銹鋼絲66從限位板67的小孔穿過后與彈簧68的一端緊固連接,彈簧68的另一端與輔承重框61緊固連接;不銹鋼絲66與限位板67的小孔形成滑動配合,但是彈簧68無法通過限位板67的小孔;不銹鋼絲66、彈簧68、限位板67三者組合與輔承重框61形成彈性連接和相互定位關系;不銹鋼絲66的拉伸長度可以忽略不計,彈簧68的伸縮數值由限位板67與輔承重框61之間的距離決定,二者之間的距離增加,則彈簧68的伸縮數值增加。不銹鋼絲66、彈簧68、限位板67三者組合構成輔承重層6。
【權利要求】
1.一種網式保溫護理床,主要包括床框、網狀織物、噴淋管、保溫排水底罩、底座;所述保溫排水底罩設置在床框下部,所述網狀織物至少有二條邊懸掛于床框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其特征是在所述網狀織物的下方設置有輔承重層,該輔承重層為具有網眼的網格支撐體,網格支撐體朝網狀織物一面的網格線寬度在0.之間,網眼內切圓直徑在5mm-60mm之間,所述輔承重層安裝在輔承重框內,借助輔承重框安裝在床框內側,輔承重框與床框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空載時,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的距離大于1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該輔承重層的網格支撐體由剛性體和彈性體組合而成,所述輔承重層上的網眼成倒錐狀結構,上大下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輔承重層的剛性體邊沿具有懸掛孔,輔承重框上設有懸掛柱,輔承重層通過懸掛孔與輔承重框的懸掛柱安裝在一起;所述輔承重框上的各個懸掛柱,能相對輔承重框作垂直方向的獨立調節,垂直調節的位移量不大于7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該輔承重層的網格支撐體由縱橫等距排列的不銹鋼絲和限位板組合而成,所述的不銹鋼絲兩端分別穿過限位板小孔后與彈簧一端緊固,彈簧另一端固定在輔承重框上;所述的限位板與輔承重框之間的距離可調整并且可以在選定位置被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輔承重框與床框形成間距可調節的定位結構,輔承重框垂直方向可以升降的最大范圍不大于8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網狀織物的網孔直經或網孔的內切圓直徑是構成網孔的經、緯線直徑的2倍至6倍,構成網孔的徑、緯線直徑小于0.55mm, N孔直徑或網孔的內切圓直徑小于1.5_,一個網孔單元的網孔開口面積占該網孔單元總面積的35%至78% ;所述的網狀織物的厚度小于1.1mm ;所述的網狀織物至少有二邊懸掛于床框相對的二對應邊之間,形成相互定位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網狀織物沿經線或緯線之一方向或者兩個方向,具有密集經線或者緯線組成的交織條,所述的交織條由2至5根緊密排列的經線或者緯線組成,所述的交織條呈梳狀或格柵狀條紋均勻分布于所述的網狀織物上,二個相鄰的交織條的最小間距是3mm,最大間距是50mm ;在所述的交織條表面溝槽涂覆并填充防水的粘結物質。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式保溫護理床,其特征是噴淋管安裝在網狀織物與輔承重層之間,安裝的位置在床框或者輔承重框的噴淋管槽內,噴淋管不用時隱藏于噴淋管槽內。
【文檔編號】A61G7/05GK203576781SQ20132077579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王廈定 申請人:王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