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輸液針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一次性輸液針頭,包括帶針尖的針梗,針梗上設的針柄座,在針柄座上設兩個針柄,每個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的夾角為60°―85°,兩個針柄間繞針柄座的夾角為160°―175°。本實用新型能夠確保在輸液扎針前排氣后針頭能夠穩固地卡在茂菲氏滴管旁,保證了針頭朝上且不滑落,避免了針頭污染,符合無菌原則,同時,確保了輸液時不會出現針柄翻翹、跑針,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次性輸液針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一次性輸液針頭。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靜脈輸液是治療多種疾病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輸液器針頭結構的合理性對于輸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有的輸液用針頭,包括帶針尖的針梗,針梗上設針柄座,針柄座上設一針柄。臨床使用時,在輸液扎針前排氣后針頭要想卡在茂菲氏滴管旁,保持針頭朝上,符合無菌操作原則,必須先把針頭朝上卡住,然后再用延長管線纏繞,否貝U,針頭會滑落掉下,甚至有時纏繞后的針頭仍然會滑落,不符合無菌操作原則。輸液的過程中,由于人體輸液部位的移動,針柄易翻翹,出現跑針,影響輸液的正常進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在輸液前針頭能夠穩固地朝上卡在茂菲氏滴管旁,輸液中不出現跑針。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輸液針頭,包括帶針尖的針梗,針梗上設的針柄座,在針柄座上設兩個針柄,每個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的夾角為60° — 85°,兩個針柄間繞針柄座的夾角為160° — 175°。
[0005]作為優選,每個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的夾角為80°。
[0006]作為優選,兩個針柄間繞針柄座的夾角為170°。
[0007]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一次性輸液針頭,由于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設有一定的夾角,在輸液扎針前排氣后針頭能夠穩固地卡在茂菲氏滴管旁,保證針頭朝上且不滑落,避免了針頭污染,符合無菌原則;又由于設有兩個針柄,且兩針柄間有一定的夾角,輸液時兩針柄能夠更好地貼合皮膚,不會出現因針柄翻翹而跑針,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一次性輸液針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一次性輸液針頭的結構作具體說明。
[0010]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次性輸液針頭的結構包括帶針尖I的針梗2,針梗2上設的針柄座3,針柄座3下連設有延長管7,在針柄座3上設兩個針柄4,每個針柄4的下邊沿與針柄座3間的夾角5為60° — 85°,使用表明,每個針柄4的下邊沿與針柄座3間夾角5為80°時為宜。兩個針柄4間繞針柄座3的夾角6為160° — 175°,使用表明,兩個針柄4間繞針柄座3的夾角6為170°時為宜。
[0011]本實用新型在輸液扎針前排氣后,可通過針柄4與針柄座3間的夾角5將針頭穩固地卡在茂菲氏滴管旁,從而保證針頭朝上,符合無菌操作原則。輸液時,將兩個針柄4間呈夾角5的面貼合患者的皮膚,由于兩個針柄4均與皮膚接觸,避免了單針柄易翻翹現象的發生,不會出現跑針,確保了輸液的安全、正常進行。本實用新型完全可替代現有的一次性輸液針頭,適合醫療行業廣泛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輸液針頭,包括帶針尖的針梗,針梗上設的針柄座,其特征在于:在針柄座上設兩個針柄,每個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的夾角為60° — 85°,兩個針柄間繞針柄座的夾角為160° — 17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輸液針頭,其特征在于:每個針柄的下邊沿與針柄座間的夾角為8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輸液針頭,其特征在于:兩個針柄間繞針柄座的夾角為 170。。
【文檔編號】A61M5/158GK203663170SQ201320818337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尹靜 申請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