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兩種大棗品種組合的大棗提取物及其在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方面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棗提取物,具體涉及其制備方法及其在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抗抑郁作用、神經生長因子樣作用及促進神經營養因子表達等方面的應用。所述的大棗提取物以優選的兩種大棗栽培品種組合為原料提取制得。兩種大棗栽培品種組合原料的質量比為5∶1~1∶5。每克大棗提取物含核苷類成分含量為500微克;含黃酮類成分含量為60微克。由于本發明的大棗提取物采用基于優化的大棗栽培品種組合為原料,選擇的提取方法能保證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因此能更好地發揮其在上述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等神經性疾病的預防、保健及治療作用。
【專利說明】—種基于兩種大棗品種組合的大棗提取物及其在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方面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優化兩種大棗品種組合的提取物,更具體涉及以優選的兩種大棗栽培品種組合為原料制備的大棗提取物,本發明還包括該大棗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及其在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0002]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大腦和脊髓的細胞神經元喪失的疾病狀態,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其常見的病癥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和亨廷頓病等。此類疾病是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發病率隨老齡人口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其對患者生活能力的危害僅次于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從而被稱為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我國現有超過1000萬該類疾病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50年后將增至3000萬以上,將成為人口與健康領域中的重大科學與社會問題(參見“發育再生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蘇炳銀,成都醫學院學報,2010,4:277”)。雖然至今尚不清楚這些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但普遍認為與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和神經營養因子缺失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僅有少數幾個藥物可用于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但都存在只能短期改善患者的癥狀,且隨著應用時間的延長療效減弱,副作用日趨嚴重等問題,因此應用有局限性。此外,不少研究發現抑郁癥史,特別是老年期抑郁癥史是該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抑郁病人中常存在腦內神經發生(neurogenesis)遲緩、神經遞質不足和神經營養因子缺失等癥狀。目前治療抑郁病人的藥物主要通過提高腦內神經遞質水平,但同樣存在副作用大和超過50%病人對藥物無反應的現象。因此,探尋和研發新的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病癥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的藥物、保健品或食物十分必要。
[0003]中醫藥是我國的一大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在幾千年人們與疾病抗爭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直至現今,中醫藥仍然在我國治病防病中被廣泛應用。棗為鼠李科植物Φ1.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傳統上,其主要具有養血安神之功效。率作為藥食同源物品,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在臨床上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廣受人們的青睞。植物化學研究表明,大棗中主要含核苷類和黃酮類等活性成分(參見“The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fruit: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of fruitcompos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Gao et al.,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Chemistry, 2013, 61,3351-3363.”)。據報道核苷類成分具有神經保護、抗血小板凝聚和抗心律失常等功效。近年來,核苷類成分具有的生物活性被認為與補益類藥物的功效存在一定的關聯。對于黃酮類成分,除了具有普遍的抗氧化活性外,黃酮類成分具有雌激素樣作用、神經保護和補血等生物活性。然而,目前針對以上兩類成分在大棗中的質量控制研究較少。我國現行的2010年版藥典中并未收載大棗的含量測定項。因此,建立大棗中核苷類和黃酮類有效成分質控方法,可有效保證其質量。
[0004]在提取工藝方面,黃酮類和核苷類是工藝優選過程中的主要參考指標。黃酮類成分作為棗中主要成分,文獻上已有棗中黃酮成分的提取工藝報道。文獻上大多采用水或乙醇水作為溶媒進行提取(參見“紅棗蘆丁提取工藝的研究,張寶善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89-93.”)。常見的提取方法有滲漉法、超聲波法、回流和煎煮法等(參見“滲漉法提取廣棗中黃酮類成分的工藝研究,易躍能等,中國中藥雜志,2010,35 =1806-1806.”、“超聲波法對棗果中總黃酮提取工藝的優化,宋琳琳等,貴州農業科學,2010 =222-224.”和“正交設計研究廣棗總黃酮提取工藝,巴根那等,中成藥,2000,22:253-255.”)。為了提高黃酮的提取率,提取過程中還有加入果膠復合酶的報道(參見“超聲波協同酶法提取陜北灘棗總黃酮的研究,楊芙蓮等,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11,29:58-61”)。另一方面,針對核苷類成分的提取工藝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核苷類中cAMP為指標成分優選提取工藝(參見“大棗cAMP的大孔樹脂分離工藝研究,潘見等,安徽大學學報,2007,31:87-90.”)。綜合目前提取工藝,存在如下問題:常規的水或者乙醇水都適用于核苷類成分的提取,未見以表面活性劑促進水難溶性黃酮提取的報道;或以水或乙醇水分別提取核苷類或黃酮類,亦未見以兩類成分為綜合指標的考察的提取工藝;還存在檢測手段相對落后,如采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總黃酮,將導致質控指標成分不能與藥效成分對應。因此,本發明采用多類藥效成分為綜合指標來優化提取工藝,彌補了現有提取工藝優化過程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目前大棗的化學成分報道,本文選取了大棗中10種核苷類和7種黃酮類成分,并對其進行質控。
[0005]我國大棗栽培歷史悠久,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700多個栽培品種,廣泛分布于黃河流域周邊各省份。由于生長環境,如土壤、海拔和氣候等的差異,不同品種大棗的大小,甚至內在化學成分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大棗原料上的差異,導致在工業生產中出現不同大棗品種經同一提取工藝制備所得的提取物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直接影響大棗提取物在預防和治療上的效果。在本發明中,我們發現大棗中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在不同品種間差異較大。例如某一品種大棗的核苷類成分含量較高,但其黃酮類成分含量卻較低,而黃酮類含量較高的大棗品種,其核苷類含量未必較高。因此,本發明將針對大棗品種繁多、有效成分分布差異大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體思路為:建立大棗中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根據測定結果,將核苷類含量較高的大棗品種與黃酮類含量較高的品種進行組合,再進行提取制得提取物。從而保證了大棗提取物中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的含量均較高,也為不同品種間大棗的有效組合應用提供參考。此外,近年來研究發現,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在神經性疾病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發明人還對基于優化組合后的大棗提取物在該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上的應用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的大棗提取物。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并優化一種基于優化的大棗提取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表明該提取物可用于制備具有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作用的食品、保健品和藥物的形式。
[0007]本發明的大棗提取物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本發明的大棗原材料是經過優選配比的,并給出了合理的質量比例范圍,區別于一般以一種大棗為原料的常規思路,提取物制備時采用以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為溶劑的方法,提高了水溶性差的黃酮成分的溶出,同時保證了對具有神經活性作用的水溶性核苷類和較難溶于水的黃酮類成分的共同提取。
[0008]本發明的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進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因此大棗提取物是經標準化后的,從而保證提取物本身的質量穩定可控,更保證了提取物在神經疾病方面的預防或治療效果。
[0009]本發明的大棗提取物對神經作用的機理進行了研究,為今后制備具有此功效的食品、保健品或藥品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基礎研究數據。
[0010]本發明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完成的:
本
【發明內容】
主要包括大棗提取物制備方法,大棗提取物核苷類和黃酮類的質量標準研究,標準化大棗提取物神經方面作用機理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一種基于優化的大棗提取物,以優選的兩種大棗栽培品種組合為原料,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5:1~1: 5。
[0011]進一步地,上述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3:1~1: 3。
[0012]更進一步地,上述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1:1。
[0013]上述的大棗品種A可選用狗頭棗、中寧圓棗、壺瓶棗、贊皇大棗或哈密大棗中任意一種,其中任意一種可選用的大棗A的每克生藥含核苷類成分不低于800微克,例如810,820,830,840,850,900,950,1000,1050,1100,1200,1300 微克或更高。大棗品種 B 可選用阜平大棗、稷山板棗、靈寶大棗、官灘棗或臨澤小棗中任意一種,其中任意一種可選用的大棗B的每克生藥含黃酮類成分不低于80微克,例如為85,90,95,100,110,120,130,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微克或更高。
[0014]上述大棗提取物制備方法為:取大棗品種A和大棗品種B混合,粉碎,以含0.5~
1.5%,0.5~1.0%,或1.0-1.0%(w/v)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提取兩次,每次1-3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備用;其中表面活性劑為泊洛沙姆188、十二烷基硫酸鈉、PEG4000、吐溫-80中的一種或幾種;按上述制備方法所得的每克大棗提取物含核苷類成分含量不低于500微克,例如可以是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1000微克或更高;含黃酮類成分含量不低于60微克,例如可以是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微克或更高。
[0015]上述的大棗提取物的神經作用機理研究包括如下試驗:對神經的保護作用,對神經細胞內抗氧化調控元件的轉錄水平的影響,對神經細胞軸突伸長的影響,對神經細胞神經絲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及對星形膠質細胞中神經營養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具體結果見附圖1-4。
[0016]本發明所采用的測定大棗中核苷類和黃酮類成分的方法,是基于發明人先前建立的測定方法(參見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Ziziphus jujuba fruitsfrom China: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ourc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Chen etal., 2013,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61, 7315-7324.”)。該方法可以快速達到對大棗原料和提取物中的多類成分進行測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為不同大棗提取物的神經保護作用比較;圖2為不同大棗提取物對神經細胞內抗氧化調控元的轉錄水平的影響;
圖3為大棗提取物對神經細胞軸突伸長的影響;
圖4為大棗提取物對星形膠質細胞中神經營養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
[0018]大棗中核苷類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
1.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色譜柱為 Agilent ZORBAX SB-Aq (4.6 X 250 mm,5 μ m);檢測波長:260 nm ;柱溫:室溫;進樣量:8 μ I ;理論板數按鳥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色譜洗脫程序如下表1。
[0019]表1:梯度洗脫程序表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以兩種大棗栽培品種組合為原料提取制得,其中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5: I~1: 5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優選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3:1~1:3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更優選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1:1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在選用大棗提取物原料時,任意一種可選用的大棗A的每克生藥含核苷類成分為不低于800微克;任意一種可選用的大棗B的每克生藥含黃酮類成分為不低于80微克。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大棗品種A選自狗頭棗、中寧圓棗、壺瓶棗、贊皇大棗和哈密大棗;大棗品種B選自阜平大棗、稷山板棗、靈寶大棗、官灘棗和臨澤小棗。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每克大棗提取物含核苷類成分含量為不低于500微克;且每克大率提取物含黃酮類成分含量為不低于60微克。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在體外具有抵御活性氧損傷、促進神經分化和神經營養因子表達等生物活性。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大棗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可加入輔料用于制備保健品、食品或藥品的用途的形式。
7.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大棗提取物在制備用于緩解神經退行性疾病、抗抑郁作用或具有神經生長因子樣作用的保健品、食品或藥物中的用途。
8.一種制備根 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大棗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大棗品種A和大棗品種B混合,粉碎,以含0.5~1.5%(w/v),優選0.5-1.0%的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提取兩次,每次1-3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備用。
9.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5:1~1: 5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優選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3:1~1: 3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更優選大棗提取物以大棗品種A與大棗品種B的質量比為1:1的原料組合進行提取制得。
10.根據權利要求8-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大棗品種A可選自狗頭棗、中寧圓棗、壺瓶棗、贊皇大棗和哈密大棗;大棗品種B可選自阜平大棗、稷山板棗、靈寶大棗、官灘棗和臨澤小棗。
11.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劑為泊洛沙姆188、十二烷基硫酸鈉、PEG4000、吐溫-80中的一種或幾種。
【文檔編號】A61K36/725GK103877185SQ20141002929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2日
【發明者】陳劍平, 詹華強, 吳紀嬅, 董婷霞, 彭靖淳 申請人:覺念自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