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5-25份、桑白皮5-25份、黃芩5-25份、銀花5-25份、生地5-25份、丹皮5-25份、澤瀉5-25份、夏桔草10-30份、白花蛇舌草龍骨15-45份、生山揸10-30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瀉火解毒、疏散風熱、止痛調經、清熱利尿、散結消腫的功效,其治療尋常性痤瘡療效顯著,作用可靠。其各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尋常性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疾病,好發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女性發病年齡常較男性要早。損害主要發生于面部,尤其是前額、雙頰部、頦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初起為粉刺,有白頭粉刺與黑頭粉刺兩種,內含角質素及皮月旨。白頭粉刺亦稱封閉性粉刺,為皮色丘疹,鐘頭大小,毛囊開口下明顯,不易擠出脂栓。黑頭粉刺亦稱開放性粉刺,丘疹中央為明顯擴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較易擠出黃白色脂栓。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丘疹或膿皰、結節及囊腫等。炎性丘疹一般為米粒至綠豆大小,有的因炎癥較重或人為的摳剝,繼發化膿感染,中心有膿頭成為膿丘疹或膿皰。結節呈紫紅或暗紅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亦可較深在而僅能捫及,以后可逐 漸吸收。囊腫呈正常皮色或暗紅色,呈半球形高出皮面,觸之有波動感。結節性痤瘡及囊腫性痤瘡多見于男性,不易消退。當繼發細菌感染時皮損紅腫著明,有明顯壓痛。愈后遺留萎縮性或增生性的瘢痕。臨床上常數種損害同時存在,并以其中一二種為主。尋常性痤瘡的病程慢性,時輕時重,女性常在每次月經前呈周期性的加重。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皮損持續數年或至二十四五歲時逐漸緩解而自愈。
[0003]臨床上僅以局部外用治療,常用的有內含硫磺、雷鎖辛等具有去脂及溶解角質作用的制劑如復方硫磺洗劑;抗生素制劑如1%林可霉素醑、2% — 4%紅霉素酒精。外用后對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如潮紅、脫屑等。以上外用藥對皮膚均有刺激作用,對皮膚損壞較重,病情易反復,給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0004]中醫認為,痤瘡是血中有血熱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臟蘊熱,注入血脈。另外經絡中血氣不和,外來濕邪、熱邪損傷人體血液,導致痤瘡。中醫在臨床上將痤瘡分:濕熱癥,內毒血熱癥、血虛風燥癥。中醫建議,濕熱癥一般油性、丘疹型建議使用中藥配合治療。
[0005]根據中醫理論,針對尋常性痤瘡的發病機理,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中尋常性痤瘡患者對西藥存在著只能暫時癥狀及治療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方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0007]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5-25份、桑白皮5-25份、黃芩5-25份、銀花5-25份、生地5-25份、丹皮5_25份、澤瀉5_25份、夏桔草10_30份、白花蛇舌草龍骨15-45份、生山楂10-30份。[0008]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12份、桑白皮12份、黃芩12份、銀花12份、生地12份、丹皮12份、澤瀉12份、夏桔草2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生山楂15份。
[0009]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枇杷葉具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的功效;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痛調經的功效;丹皮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的功用;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清熱利尿、散結消腫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生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活血化痰的功效。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瀉火解毒、疏散風熱、止痛調經、清熱利尿、散結消腫之功效,從而對尋常性痤瘡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0010]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和沖服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0%,治愈率達55%。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2]實施例1
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12g、桑白皮12g、黃 芩12g、銀花12g、生地12g、丹皮12g、澤瀉12g、夏桔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生山楂15g。
[0013]實施例2
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5g、桑白皮20g、黃芩15g、銀花25g、生地5g、丹皮15g、澤瀉20g、夏桔草15g、白花蛇舌草15g、生山楂25g。
[0014]實施例3
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20g、桑白皮5g、黃芩25g、銀花5g、生地25g、丹皮5g、澤瀉15g、夏桔草25g、白花蛇舌草35g、生山楂10g。
[0015]實施例4
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25g、桑白皮15g、黃芩20g、銀花20g、生地15g、丹皮20g、澤瀉25g、夏桔草10g、白花蛇舌草45g、生山楂20g。
[0016]實施例5
枇杷葉15g、桑白皮25g、黃芩5g、銀花15g、生地20g、丹皮25g、澤瀉5g、夏桔草30g、白花蛇舌草20g、生山楂30g。
[0017]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均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8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8]本發明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16~26歲。
[0019]二、診斷標準:
患者初起在毛囊口,呈現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亦可演變為膿包,好發于顏面、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對稱分布,嚴重病例可形成硬結性囊腫,多發于男女青春期、飲食不節、婦女月經不調等。
[0020]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將本發明組合物中的組分采用水煎兩遍取藥汁約250ml,分早、晚兩次服用,琥珀粉根據藥汁劑量分成等同份,每次與藥汁一起服用。一日一劑,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之品。[0021]四、療效標準:
(1)治愈:皮損全部消退或僅留有色素沉著、無新疹發生;;
(2)顯效:皮疹消退70%以上,新起皮疹少于5個;
(3)有效:皮疹消退30%~70%,新起皮疹少于10個;
(4)無效:皮疹消退30%以下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0022]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I — 6個療程,痊愈33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6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
[0023]六、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王X X,女,18歲,2013年3月2日就診,尋常性痤瘡已I年余,診時表現為前額及雙頰出現多個鮮紅色血疹,或突出皮膚或隱于皮下,伴有多個小膿皰及多個米粒大小黑白粉刺,皮膚瘙癢。同時有心煩,發熱等癥,舌紅苔薄黃,脈細數。確診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4個療程后,皮疹消退,僅有色素沉著,兩個月后復查,無復發。
[0024]病例2:
患者,張X X,男,17歲,學生。2013年2月20日初診。近兩月面部始起疹,前額、面部可見炎性小丘疹,白色粉刺,小膿皰,大便秘結,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微數。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一個療程后,部分皮損消退,未見新疹。繼服2個療程,原皮損明顯消退。再服3個療程后,鞏固療效,病已告愈。隨訪6個月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5-25份、桑白皮5-25份、黃芩5-25份、銀花5_25份、生地5_25份、丹皮5_25份、澤瀉5-25份、夏桔草10-30份、白花蛇舌草龍骨15-45份、生山揸10-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尋常性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枇杷葉12份、桑白皮12份、黃芩12份、銀花12份、生地12份、丹皮12份、澤瀉12份、夏桔草2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生山揸15份。
【文檔編號】A61P17/10GK103830451SQ20141006139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4日
【發明者】王學峰 申請人:王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