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特點是: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仙鶴草10-40份、茜草5-25份、生地10-30份、白芍5-25份、阿膠5-20份、桑寄生5-25份、蒲黃5-20份、白術10-30份、炒山梔5-25份、地榆炭10-30份、女貞子5-25份、小茴香5-15份、當歸5-25份、肉豆蔻5-20份、黃芪5-20份、桂枝5-15份、炮姜5-20份、艾葉5-25份、甘草5-15份。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滋養肝腎、溫經散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陰生津的功效,其治療月經不調療效顯著,作用可靠。
【專利說明】—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分為月經提前、月經延遲、月經過多、月經過少、閉經五類。月經不調的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月經不調會給女性帶來很多的婦科炎癥,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諸如:子宮內膜移位、宮頸炎、月經性哮喘等病癥。近幾年,由于生活壓力、生育、流產等原因,很多年輕女性就開始月經不調。女性月經不調已經成為社會和醫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目前,西醫治療月經不調常采用物理療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因物理療法、藥物治療不能從根本上治愈月經不調,并存在著治療周期長、治療成本高、療效不明顯的不足。手術治療因固有的危險性、療效的不確定性難以為患者接受。
[0003]中醫認為,月經不調多因肝郁腎虛,氣血失調導致血海蓄溢失常所致。
[0004]根據中醫理論,針對月經不調的發病機理,采用滋養肝腎、溫經散寒的治法,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物理、藥物治療月經不調存在周期長、療效不理想及手術治療月經不調存在危險性大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方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仙鶴草10-40份、茜草5-25份、生地10-30份、白芍5-25份、阿膠5-20份、桑寄生5-25份、蒲黃5_20份、白術10-30份、炒山桅5_25份、地榆炭10-30份、女貞子5-25份、小茴香5-15份、當歸5_25份、肉豆蘧5-20份、黃芪5_20份、桂枝5-15份、炮姜5-20份、艾葉5-25份、甘草5_15份。
[0007]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仙鶴草30份、茜草15份、生地20份、白芍15份、阿膠10份、桑寄生15份、蒲黃10份、白術20份、炒山桅15份、地榆炭20份、女貞子15份、小茴香8份、當歸15份、肉豆蘧10份、黃芪10份、桂枝8份、炮姜10份、艾葉15份、甘草10份。
[0008]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健胃截瘧、解毒療瘡的功效;茜草具有涼血止血、祛瘀通經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痛調經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桑寄生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的功效;蒲黃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炒山桅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地榆炭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瀉火斂瘡的功效;女貞子具有滋補肝腎、益陰養血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肉豆蘧具有具有溫中澀腸、行氣消食的功效;黃芪具有益氣固表、補肺健脾、斂汗固脫、驅風運毒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功效;炮姜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祛濕止癢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滋養肝腎、溫經散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陰生津之功效,對月經不調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組分藥物中除阿膠外均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總有效率92.5%,治愈率達71.3%。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1
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仙鶴草30g、茜草15g、生地20g、白芍15g、阿膠(烊沖)10g、桑寄生15g、蒲黃10g、白術20g、炒山桅15g、地榆炭20g、女貞子15g、小茴香8份、當歸15g、肉豆蘧10g、黃芪10g、桂枝8g、炮姜10g、艾葉15g、甘草10g。
[0012]實施例2
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仙鶴草15g、茜草25g、生地10g、白芍20g、阿膠(烊沖)12g、桑寄生25g、蒲黃12g、白術30g、炒山桅5g、地榆炭30g、女貞子10g、小茴香15份、當歸5g、肉豆蘧20g、黃芪5g、桂枝15g、炮姜12g、艾葉25g、甘草12g。
[0013]實施例3
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仙鶴草25g、茜草10g、生地25g、白芍5g、阿膠(烊沖)15g、桑寄生10g、蒲黃20g、白術10g、炒山桅25g、地榆炭10g、女貞子20g、小茴 香5份、當歸25g、肉豆蘧12g、黃芪20g、桂枝10g、炮姜5g、艾葉20g、甘草8g。
[0014]實施例4
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仙鶴草10g、茜草20g、生地10g、白芍25g、阿膠(烊沖)5g、桑寄生20g、蒲黃5g、白術25g、炒山桅5g、地榆炭25g、女貞子5g、小茴香12份、當歸5g、肉豆蘧15g、黃芪12g、桂枝5g、炮姜15g、艾葉10g、甘草5g。
[0015]實施例5
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仙鶴草40g、茜草5g、生地30g、白芍10g、阿膠(烊沖)20g、桑寄生5g、蒲黃15g、白術30g、炒山桅10g、地榆炭15g、女貞子25g、小茴香10份、當歸20g、肉豆蘧5g、黃芪15g、桂枝12g、炮姜20g、艾葉5g、甘草15g。
[0016]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除阿膠外均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6厘米,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7]本發明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80例,年齡18-45歲。病程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達2年。
[0018]二、診斷標準:
(1)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連續出現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2)月經后期:月經周期延后7天以上,連續出現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3)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時或提前時或延后7天以上但不超過2周,連續出現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4)月經過多: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較以往明顯增多,或經量超過100ml連續出現兩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5)月經過少:月經周期基 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或經期縮短不足2天,經量亦少于正常,連續出現兩個周期以上者;
(6)經期延長:月經周期及經量基本正常,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但少于2周,連續出現兩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0019]三、用法用量: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六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四、療效標準:
(O治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停藥后5個月經周期無反復;
(2)有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停藥后5個月經周期未復發;
(3)無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無明顯改善。
[0021]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1-8個療程,治愈57例,有效17例,無效6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常某,26歲。月經周期不定,色淡黯,質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耳鳴。月艮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神疲乏力,腰骶酸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繼續鞏固3個療程,諸癥狀均消失,月經周期恢復正常,治愈。隨訪6個月以上周期正常。
[0023]病例2:周某,43歲。經來量多,色鮮紅或深紅,有小血塊。常伴心煩口渴,尿黃便秘。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I個療程,血塊減少,經量減少;續服2個療程,心煩口渴感消失;再鞏固服用2個療程,癥狀消失,5月以上周期正常。
[0024]病例3:鄧某,34歲。定期來潮,量少,每月歷時8-15天干凈,小腹發涼,腹痛,全身乏力,面色白。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4個療程,經量正常,5-7天干凈,不適感消失,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仙鶴草10-40份、茜草5-25份、生地10-30份、白芍5-25份、阿膠5-20份、桑寄生5-25份、蒲黃5-20份、白術10-30份、炒山桅5_25份、地榆炭10-30份、女貞子5_25份、小茴香5-15份、當歸5-25份、肉豆蘧5-20份、黃芪5_20份、桂枝5_15份、炮姜5_20份、艾葉5-25份、甘草5-15份。
2.根據 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仙鶴草30份、茜草15份、生地20份、白芍15份、阿膠10份、桑寄生15份、蒲黃10份、白術20份、炒山桅15份、地榆炭20份、女貞子15份、小茴香8份、當歸15份、肉豆蘧10份、黃芪10份、桂枝8份、炮姜10份、艾葉15份、甘草10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784929SQ201410065794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發明者】王雪娟 申請人: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