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分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羅傘12-28份、小羅傘12-28份、龍骨風6-14份、血竭6-14份、骨碎補6-14份、千斤拔6-14份、接骨木6-14份、樟木6-14份、薄荷3-7份。在臨床使用上,效果明顯。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以中草藥為原料配制制備而成的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跌打損傷,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傷,跌打損傷包括刀槍、跌仆、毆打、閃挫、刺傷、擦傷、運動損傷等,傷處多有疼痛、腫脹、出血或骨折、脫白等,也包括一些內臟損傷,一般以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
[0003]有些人發生跌打損傷后,急于診治,往往使用藥物熏洗,其實有時候這樣做極易事與愿違。不但沒有療效,而且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跌打損傷如何快速消腫呢?如果只損傷了軟組織,適當的時候采用中草藥熏洗,有益于緩解癥。中醫所用的熏洗藥多由當歸、三七、紅花、白芍、牛膝、沒藥、乳香、五靈脂等中草藥配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但是有時候也只是表面功夫。
[0004]目前國內生產的治療跌打損傷的藥品品牌近達幾十種,但運用臨床中而行之有效且無毒無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小的中、西藥仍然是個空白。如目前患者使用的云南白藥、跌打丸、愈傷靈等骨傷科藥,這些藥的止痛效果并不明顯,一周內不消腫,半個月不能生骨癡,一個月內骨折不愈合,更談不上活血化淤,續筋接骨的療效,為此而影響了骨傷科患者的治愈時間,延誤了恢復痊愈的愿望。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對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效果不理想、或者見效慢等不足,提供一種有效的針對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
`[0006]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各組分的用量是發明人經過大量實踐總結得出的,該藥物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07]大羅傘12-28份、小羅傘12-28份、龍骨風6_14份、血竭6_14份、骨碎補6_14份、千斤拔6-14份、接骨木6-14份、樟木6-14份、薄荷3-7份。
[0008]優選為:
[0009]大羅傘16-24份、小羅傘16-24份、龍骨風8_12份、血竭8_12份、骨碎補8_12份、千斤拔8-12份、接骨木8-12份、樟木8-12份、薄荷4_6份。
[0010]最優為:
[0011]大羅傘20份、小羅傘20份、龍骨風10份、血竭10份、骨碎補10份、千斤拔10份、接骨木10份、樟木10份、薄荷5份。
[0012]上述的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可采用現有常規方法進行制備
[0013]本發明所述藥物的劑型可以是酒劑、噴劑、膏劑等醫學上可接受的劑型,它們的制備方法、輔料用量按現有常規工藝進行。
[0014]本發明還包括上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對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中的應用。[0015]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組方中:
[0016]大羅傘,紫金牛科紫金牛屬灌木植物,性味:苦辛,涼。①《綱目》:苦,涼,無毒。②《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③《陸川本草》: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治上感,扁桃體炎,急性咽峽炎,白喉,丹毒,淋巴結炎,勞傷吐血,心胃氣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①《綱目》:治咽喉腫痹,磨水或醋咽之。②((生草藥性備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寬筋續骨。③《嶺南采藥錄》:治小兒干(疳)痞。④《廣西中藥志》:治風濕骨痛,鶴膝風。⑤《湖南藥物志》:治勞傷吐血,血崩,心胃氣痛,腹脹腹痛。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0017]小羅傘,別名:血黨、活血眙、腺點紫金牛,斑葉朱砂根、小涼傘、珍珠蓋涼傘,為紫金牛科植物小羅傘的根或全株。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怯風除濕。治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通經補血,祛風濕。治月經不調,經閉,不孕癥,產后風痛,癱瘓,貧血。”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散瘀,消腫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口腔炎。”
[0018]龍骨風,別名:飛天蠄蟧、大貫眾,為桫欏科植物桫欏的莖。性味:微苦;平,歸經:腎;胃;肺經。化學成份:含桫欏黃酮(hegof lavone) A,即2,3_ 二氫_3’ ’ -羥基_6,6’ ’ -雙療菜素(2,3-dihydro-3’ ’ -hydroxy-6,6' ’ -biapigenin),豐沙稷黃麗 B 即 2, 3- 二氧-6,6’ ’ -雙木犀草素(2, 3-dihydro_6,6’ ’ -biluteolin),環鴉片留烯醇(cyclolaudenol),環木菠蘿留醇(cycloartenol), 5-膽留烯醇(cholest-5-enol), 24-甲基-5, 22-膽留二烯醇(24-methylcholesta_5, 22-dienol), 24-甲基-5-膽留烯醇(24-methylcholest-5_enol),
24-乙基-5,22-膽留二烯醇(24-ethylcholesta-5, 22-dienol),24-乙基 ~5~ 膽留烯醇(24-ethylcholest-5-enol)和 24-乙基-5 α-膽留醇(24_ethyl_5 a -cholestanol)。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殺蟲。主治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跌打損傷;小腸氣痛;風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癬;蛔蟲病;蟯蟲病及預防流感。
`[0019]血竭,別名:騏鱗竭、海蠟、麒麟血、木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及樹干中的樹脂。成份:是一種樹脂酯及血竭樹脂鞣醇的混合物,約含57-82%;另含無定形的血竭白素約2.5%,黃色血竭樹脂烴約14%,不溶性樹脂0.3%,植物性渣滓18.4%,赭樸吩0.03%,灰分
8.3%ο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①《唐本草》主五臟邪氣,帶下,止痛,破積血,金創生肉。“②《海藥本草》主打傷折損,一切疼痛,補虛及血氣攪刺,內傷血聚,并宜酒服。”③《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敷。此藥性急,亦不可多使,卻引膿。”④王好古:“補心包絡,肝血不足。”⑤《綱目》:“散滯血諸痛,婦人血氣,小兒瘈瘋。”
[0020]骨碎補,另Il名:猴姜、猢貓、姜、石毛姜、石庵、過山龍、石良姜、爬巖姜、石巖姜、碎補、樹蜈蚣、地蜈蚣、黃爬山虎、麻雞翅膀、搜山虎、肉碎補、猴掌姜、石連、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巖姜。成份:槲蕨根莖含淀粉16.4%、葡萄糖5.37%,還含柚皮甙。功能主治: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①《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③《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④《本草正》:“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泄瀉,淋,遺精,脫肛。”⑥《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⑦《四川中藥志》泄濕,通經。”
[0021]千斤拔,別名:金雞落地、土黃雞、老鼠尾、透地龍、牛大力、千里馬、牛頓頭、一條根、土黃昏、吊馬樁、千斤吊、大力黃、千尾蕩、三股絲、金牛尾、千金墜,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成份:根中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已確定結構有:蔓性千斤拔素(flemiphilippinin)C、D。此外還含5,7,3 ' ,4 ;-四羥基_6,8-雙異戍烯基異黃酮(5,
7,3,,4 ' -tetrahydroxy-6, 8-diprenylisof lavone),千斤拔素(f lemichin) D,羽扇豆醇(Iupeol), β -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碳原子數為22-30的正燒酸。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消瘀解毒。治風濕痹痛,慢性腎炎,跌打損傷,癰腫,喉蛾。①《植物名實圖考》:“補氣血。”②《嶺南采藥錄》祛風去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③《南寧市藥物志》:“壯筋骨,去瘀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四肢酸軟無力,黃疸。”
[0022]接骨木,別名:木蒴藿,接骨草,續骨木,扦扦活,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鐵骨散,接骨丹,七葉金、透骨草,接骨風,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莖枝。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止痛。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水腫,風癢,癮疹,產后血暈,跌打腫痛,骨折,創傷出血。①《唐本草》:“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癢、齲齒。可為浴湯。”②《千金翼方》:“打傷痕血及產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③汪連仕《采藥書》:“行血敗毒,洗一切瘡疥、鬼箭風。”④《百草鏡》:“治跌撲癰腫。”⑤《現代實用中藥》:“為鎮痛藥。治手足偏風及風濕腰痛,骨間諸痛,四肢寒痛,腳腫。又跌傷骨痛、風疹、汗疹等為浴湯料。”
[0023]樟木,別名:樟材,香樟木,吹風散,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成份:樟木含樟腦及芳香性揮發油(名樟油)。樟油減壓分懼,可得白油20%(沸點160-165°C),中含1,8_桉葉素
25-30%、α -菔烯、莰烯、檸檬烯等;赤油24%(沸點210_250°C ),中含黃樟醚、α -松油醇、香荊芥酚、丁香油酚等;藍油1%(沸點250-300°C ),中含畢澄茄烯、甜沒藥烯、α -樟腦烯、奧。樟樹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堿和牛心果堿。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烴、C17-33異烷烴、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約占50%)、β -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樹皮中尚檢出丙酸、丁酸、戊酸、己 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蘧酸、硬脂酸、油酸等。葉中尚含C16-33的正烷烴。種子含脂肪油,其中飽和脂肪酸占93% ;三飽和酸、二飽和酸、一飽和酸及三不飽和酸甘油酯的比例為80、17、1、2%。髓季節不同,葉中含樟腦0.2-1.5%。葉中黃樟醚含量為
0.04-0.05%,與季節無關。樟樹變種的葉含重揮發油0.83%,輕揮發油0.26%。重油中含黃樟醚80%,樟腦10% ;輕油中含芳樟醇70%,樟腦1%。云南樟葉袖中含莰烯、α -菔烯、聚傘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腦、檸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_桉葉素及丁香油酚。毛葉樟的小品種之一香茅樟的鮮葉出油0.68-2%,葉油中樟腦約為50%,檸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約為42%,另外尚含有1,8_桉葉素、α-菔烯、莰烯及dl-檸檬烯。毛葉樟的另一小品種毛葉芳樟的葉油以含萜烯和1,8_桉葉素為主。日本產樟樹的葉和小枝產揮發油和樟腦約1%,揮發油去樟腦后的余油約占10%,中有α -衣藍烯約3%,β -欖香烯約8%,β -石竹烯約35%,潷草烯約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1%。另有報道,樟油高沸點部分(沸點>215° )中的主要成分是α -衣藍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畢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Y ~廣霍香烯、二氫白菖考烯、白菖考烯、爺職二烯-9,11、1,6-二甲基-4-異丙基-7,8- 二氫萘、β_欖香烯、石竹烯、潷草烯等。從藍油部分還分得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蘇醇。日本產樟樹的枝葉存放幾天后再蒸氣蒸餾,可產揮發油I~1.3%,油中含醇類90%,主為芳樟醇,樟腦2.1%。功能主治:祛風濕,行氣血,利關節。治心腹脹痛,腳氣,痛風,疥癬,跌打損傷。①《本草拾遺》主心腹痛,霍亂,腹脹,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湯治腳氣,除疥癬風癢。”②《本草再新》暖血道,利關節,治跌打折骨,氣逆血滯,兼能墮胎。”
[0024]薄荷,別名:蕃荷菜、菝藺、吳菝藺、南薄荷、貓兒薄苛、野薄荷、升陽菜薄苛、婆荷、夜息藥、仁丹草、見腫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魚香草、香薷草,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葉。成份:新鮮葉含揮發油0.8-1%,干莖葉含1.3-2%。油中主成分為薄荷醇,含量約77-78%,其次為薄荷酮,含量為8-12%,,還含乙酸薄荷酯、莰烯、檸檬烯、異薄荷酮、菔烯、薄荷烯酮、樹脂及少量鞣質、迷迭香酸。功能主治:疏風,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擠,癮疹。①《藥性論》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②《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③孫思邀:“煎湯洗漆瘡。”④《唐本草》:“主賊風,發汗。(治)惡氣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⑤《食療本草》:“杵汁服,去心臟風熱。”⑥《食性本草》:“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痛。”⑦《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⑧《本草圖經》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⑨《本草衍義》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治骨蒸勞熱,用其汁與眾藥為膏。”⑩李杲:“主清利頭目。”(11)王好古:“能搜肝氣。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風寒汗出。” (12)《滇南本草》治一切傷寒頭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癲諸瘡。”又:“野薄荷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眩暈、發熱,去風痰,治傷風咳嗽、腦漏鼻流臭涕,退虛癆發熱。” (13)《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疬,瘡疥,風瘙癮疹。” (14)《本草述》:“治中風,癲癇,傷燥熱郁。”(15)《醫林纂要》:“愈牙痛,已熱嗽,解郁暑,止煩渴,止血痢,通小便。” (I?《本草再新》:“消目翳。”
[0025]從中醫的角度,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大羅傘活血化瘀、消腫解毒;小羅傘、龍骨風活血調經、祛風除濕;血竭散瘀定痛;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化瘀、療傷止痛;千斤拔、接骨木祛風利濕,消瘀解毒;樟木祛風濕、通經絡;薄荷通利關節。諸藥合用可達消腫止痛、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
[0026]從西醫的角度,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作用機理:具有高效滲透力,能深入皮下組織改善微循環,消除內部炎癥,促進局部損傷組織的修復。
[0027]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28]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折骨裂、頸椎病肩周炎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0029]2、多數治療跌打的藥物會產生皮膚過敏,但使用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不僅不容易過敏,反之還可治療使用其他藥物所產生的痕癢、紅腫等過敏癥狀。
[0030]3、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于陳舊性軟組織損傷、老風濕,是鮮有的、可以徹底治愈的產品ο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以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0032]實施例1:
[0033]大羅傘120g、小羅傘280g、龍骨風60g、血竭140g、骨碎補60g、千斤拔140g、接骨木60g、樟木140g、薄荷30g。[0034]稱取以上各原料,洗凈烘干,混合粉碎過80目篩,滅菌后得散劑。
[0035]實施例2:
[0036]大羅傘280g、小羅傘120g、龍骨風140g、血竭60g、骨碎補140g、千斤拔60g、接骨木140g、樟木60g、薄荷70g。
[0037]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 (70°C時測)的浸膏,加入常規劑量的去離子水,溶解,過濾,灌裝,得噴劑。
[0038]實施例3:
[0039]大羅傘160g、小羅傘240g、龍骨風80g、血竭120g、骨碎補80g、千斤拔120g、接骨木80g、樟木120g、薄荷40g。
[0040]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 (70°C時測)的浸膏,加入常規劑量的蜂膠,得膏劑。
[0041]實施例4:
[0042]大羅傘240g、小羅傘160g、龍骨風120g、血竭80g、骨碎補120g、千斤拔80g、接骨木120g、樟木80g、薄荷60g。
[0043]加入輔料甘 油240g攪拌均勻,倒進粉碎攪拌機反復粉碎攪拌2天后成油狀混合物,用高速脫油機萃取得油液約2500g,過濾,加熱蒸餾分離,得油狀原液約800g,加入約3200g凡士林混合,加熱后攪拌均勻,靜置至常溫,得膏劑。
[0044]實施例5:
[0045]大羅傘200g、小羅傘200g、龍骨風100g、血竭100g、骨碎補100g、千斤拔100g、接骨木100g、樟木100g、薄荷50g。
[0046]按配比量分別稱取以上各原料,干制后切碎,放入容器中,用60左右度清酒浸泡,泡過藥面即可,密封,60日后,過濾出藥酒,灌裝,得酒劑。
[0047]為了驗證其功效,對實施例5得到的產品在當地醫院對288例患者進行了臨床驗證,結果如下:
[0048]臨床資料
[0049]I資料與方法
[0050]1.1病例選擇:2008-2014年3月,骨折,包括各種閉合性骨折、骨裂縫、石膏固定后關節僵硬引起的伸屈困難、手術后關節伸屈困難等;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各種韌帶、肌肉、肌腱、筋拉傷、扭傷、挫傷,以及以上損傷治療不當所造成的慢性疼痛;肌腱斷裂手術后的功能障礙;肌肉勞損、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肌肉勞損、血氣不暢型)頸椎病、肩周炎、腱鞘炎、鼠標手等;腰椎間盤突出;頸肩、腰腿、各關節部位的疼痛,酸脹、沉重、麻木;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痛、產后風濕;具有上述癥狀患者。
[0051]1.2使用方法:外用,涂抹患處,每日2-3次,根據癥狀嚴重程度持續數日到2周,如痊愈可停止或繼續使用數天。
[0052]2、治療結果
[0053]表1治療效果
[005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分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大羅傘12-28份、小羅傘12-28份、龍骨風6_14份、血竭6_14份、骨碎補6_14份、千斤拔6-14份、接骨木6-14份、樟木6-14份、薄荷3-7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為: 大羅傘16-24份、小羅傘16-24份、龍骨風8_12份、血竭8_12份、骨碎補8_12份、千斤拔8-12份、接骨木8-12份、樟木8-12份、薄荷4_6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為: 大羅傘20份、小羅傘20份、龍骨風10份、血竭10份、骨碎補10份、千斤拔10份、接骨木10份、樟木10份、薄荷5份。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K36/896GK103845562SQ201410110574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4日
【發明者】黃文超 申請人:黃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