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的預防問題。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包括:(1)蔥白煮液熔化黃明膠,制膠珠備用;(2)將面根藤、豨薟草提取揮發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藥渣備用;(3)隔山消、石膽、木瓜、麥斛、海茜、海燕、蘆根、天目木蘭和步驟1中所得藥渣水提醇沉,取上清液;(4)將步驟3中所得上清液加入步驟1所得制膠珠;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5)將步驟4所得初料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得藥粉。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預防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腫瘤放射治療(放療)是利用放射線如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Y射線和各類X射線治療機或加速器產生的X射線、電子線、質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放射性皮膚損傷(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是大面積照射時或照射皮膚的皺褶及潮濕處最常見的放療副作用,與皮膚對射線的耐受量與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積和部位有關。皮膚反應分為三度:(1) I度反應:紅斑、有燒灼和刺癢感,繼續照射時皮膚由鮮紅漸變為暗紅色,以后有脫屑,稱干反應。⑵II度反應:高度充血,水腫、水泡形成,有滲出液、糜爛,稱濕反應。⑶III度反應:潰瘍形成或壞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損傷,難以愈合。
[0003]目前臨床預防放療后皮膚損傷沒有特異性方法,多為注意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忌用肥皂,不可涂酒精、碘酒、紅汞,并避免冷熱刺激,防止日光照曬等等。中藥預防放射性皮膚反應大多用祛風潤燥涼血之品,方劑如銀黃散,藥物如土黃連,并不能對“放射性損傷”這個根本病因進行對因治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防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隔山消10-30份、麥斛6~12份、面根藤3^10份、豨薟草6~12份、海茜3~10份、海燕6~12份、木瓜6~12份、天目木蘭6~12份、蘆根6~12份、蔥白I~5份、石膽3~10份、黃明膠10~25份。
[0006]本發明中藥可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1)蔥白煎煮0.5~1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黃明膠粗粉,加熱80-100 V至黃明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2^1.3,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月父珠備用;
(2)將面根藤、豨薟草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藥渣備
用;
(3)隔山消、石膽、木瓜、麥斛、海茜、海燕、蘆根、天目木蘭和步驟2中所得藥渣混勻加5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時,合并煎液,靜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藥液的95%的乙醇,靜置15分鐘,然后以3000rpm/min離心20分鐘,取上清液;
(4)將步驟3中所得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05^1.2,加熱8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4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
(5)將步驟4所得初料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得藥粉。
[0007] 其中所述的:隔山消,為蘿蘑科植物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Hemsl.的塊根。性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胃;腎經。功可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
[0008]麥斛,為蘭科石豆蘭屬植物麥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以全草入藥。性味甘、淡,涼。功可滋陰清熱,化痰止咳。
[0009]面根藤,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的全草或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肝;腎經。功可健脾;利濕;調經。
[0010]豨薟草,為菊科植物豨薟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薟 Siegesbeckiapubescens Makino 或毛梗豨薟 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的地上部分。性味苦;辛;性寒;小毒。歸肝;腎經。功可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0011]海菌,為馬尾藻科植物馬尾藻Sargassum enerve C.Ag.、亨氏馬尾藻Sargassumhenslowianum C.Ag.、鼠尾藻 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 0.Kuntze 或銅藻 ar gas sumhorneri (Turn.) C.Ag的藻體。性味咸;寒。歸肝;胃;腎經。功可軟堅散結;清熱化痰。
[0012]海燕,為棘皮動物門海燕科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Miller et Troschel,以全體(去內臟)入藥。性味咸,溫,無毒。功可滋陰,壯陽,祛風濕。
[0013]木瓜,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的干燥近成熟果實。性味酸,溫。歸肝、脾經。功可平肝舒筋,和胃化濕。
[0014]天目木蘭,為木蘭科頭目木蘭Magnolia amoena Cheng,以花蕾入藥。性味苦,寒。功可利尿,消腫,潤肺止咳。
[0015]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功可清肺胃熱,生津止渴。
[0016]蔥白,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蔥的假莖,功可發表通陽,解毒殺蟲。
[0017]石膽,為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含水硫酸銅結晶體。酸、辛,寒。去腐;解毒。
[0018]黃明膠,為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皮制成的膠。味甘;性平。歸肺;大腸經。功可滋陰潤燥;養血止血;活血消腫;解毒。
[0019]組方原理:目前臨床預防放療后皮膚損傷沒有特異性方法,多為注意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忌用肥皂,不可涂酒精、碘酒、紅汞,并避免冷熱刺激,防止日光照曬等等。中藥預防放射性皮膚反應大多根據癥狀,認為屬于“火毒”,火熾血燔,用祛風潤燥涼血之品,方劑如銀黃散,藥物如土黃連,并不能對“放射性損傷”這個根本病因進行對因治療。但是放射劑量不同、個體皮膚反應存在很大差異,往往隨放射劑量產生干反應和濕反應的交替。該種以癥狀而生預防不符合中醫“治病求因” “治未病”的原則。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的病因其實是基底干細胞的DNA受到射線的破壞,細胞再生受阻。發明人認為,放療并不等同于“火毒”,射線對細胞的損傷到蛋白質變性方為“火傷”,但是在一般的治療劑量下,I度、II度放射后皮膚反應尚未到達該種情況,更多的是局部受累,陰不能御陽而致皮膚脈絡不通,皮絡不通,營氣津液不能達于皮膚,這種病機過程與西醫所述的細胞再生受阻相吻合。故其預防,應護正、祛痰、散結、通絡并進,方可防止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的出現。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0021]1、組方獨特:方中取隔山消、麥斛為君,所述的隔山消、麥斛配合,一溫一涼,針對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而言,其作用在于扶正固本,糾正陰不護陽的病理問題,且又不會過于滋膩;隔山消、麥斛以2:1混合之水煎劑治療豚鼠放射性皮膚損傷,有效率為78.33% (龍膽紫組為50,22%)。
[0022]2、方中取面根藤、豨薟草、海茜、海燕為臣,面根藤、海燕助隔山消扶正;豨薟草通經解毒;海茜軟堅散結;實驗研究表明:20-40mg/kg豨薟草水提液可以對抗放射線蛋白熱凝固法產生的實驗性皮膚損傷,其作用可能與豨薟苦味質及生物堿有關。而海燕為血管雙向調節藥物,有助于平復放療后局部皮膚過激造成的毛細血管反應。
[0023]3、佐助藥物少而精,木瓜舒筋;天目木蘭消腫;蘆根生津;蔥白通陽。
[0024]4、石膽為含水硫酸銅結晶體,實驗室結果證明,對于豚鼠放射性皮膚損傷,本發明組方加入石膽與未加入石膽比較,皮膚損傷發生率降低了 29.31%。
[0025]5、黃明膠的作用在于對抗豨薟的寒氣猛烈,定竄開泄。
[0026]6、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8]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配比:隔山消20份、麥斛10份、面根藤6份、豨薟草10份、海茜6份、海燕10份、木瓜10份、天 目木蘭10份、蘆根10份、蔥白2份、石膽6份、黃明膠20份。
[0029]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是:將隔山消、麥斛、面根藤、豨薟草、海茜、海燕、木瓜、天目木蘭、蘆根、蔥白、石膽混合加水煎煮,30分鐘后取濾液,藥渣加水繼續煎煮20分鐘后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后烊化黃明膠,局部濕敷,每次半小時,每天兩次。
[0030]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配比:隔山消10份、麥斛6份、面根藤3份、豨薟草6份、海茜3份、海燕6份、木瓜6份、天目木蘭6份、蘆根6份、蔥白1份、石膽3份、黃明膠10份。
[0031]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配比:隔山消20份、麥斛10份、面根藤6份、豨薟草10份、海茜6份、海燕10份、木瓜10份、天目木蘭10份、蘆根10份、蔥白2份、石膽6份、黃明膠20份。
[0032]實施例4,原料藥重量配比:隔山消30份、麥斛12份、面根藤10份、豨薟草12份、海茜10份、海燕12份、木瓜12份、天目木蘭12份、蘆根12份、蔥白5份、石膽10份、黃明膠25份。
[0033]實施例2~4的中藥可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O蔥白煎煮0.5^1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黃明膠粗粉,加熱8(TlO(TC至黃明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2^1.3,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月父珠備用;
(2)將面根藤、豨薟草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藥渣備
用;
(3)隔山消、石膽、木瓜、麥斛、海茜、海燕、蘆根、天目木蘭和步驟2中所得藥渣混勻加5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時,合并煎液,靜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藥液的95%的乙醇,靜置15分鐘,然后以3000rpm/min離心20分鐘,取上清液;
(4)將步驟3中所得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05^1.2,加熱8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4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5)將步驟4所得初料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得藥粉。
[0034]使用時用凈水溶解后調敷局部。
[0035]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扶正、祛痰、散結、通絡,有效達到預防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
[0036]I對象與方法。
[0037]1.1 對象。
[0038]1.1.1病例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0月經病理檢查確診的首程放療的頭頸部惡性腫瘤7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5例,年齡24~77歲。鼻咽癌39例,喉癌16例,下咽癌11例,舌癌及口咽癌各7例,韋氏環淋巴瘤6例。所有病例均為初治首程放療,放射采用6MVX線,200cGy/f,5f/w,總劑量D50~70Gy。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濕敷組25例,調敷組28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分期、放療劑量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Ρ>0.05),具有可比性。
[0039]1.2 方法。
[0040]1.2.1干預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放療皮膚護理。在此基礎上,濕敷組以本發明實施例I中所得湯劑濕敷,調敷組以本發明實施例3中所得粉劑調敷,2次/d,至放療結束。濕敷組和調敷組放療期間于每日放療前3h停用干預藥物,凈水清洗(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清洗劑),及時用軟布或棉簽拭干。
[0041]1.2.2皮膚反應評價標準:根據RTOG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分級標準,O級:無變化;1級:表現為皮膚濾泡樣暗紅色斑或脫發或干性脫皮或出汗減少;II級:表現為皮膚觸痛性或鮮色紅斑或片狀濕性脫皮或中度水腫;ιπ級:表現為皮膚皺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性濕性脫皮或凹陷性水腫;IV級:表現為潰瘍或出血、壞死。
[0042]1.2.3統計學分析:SPSS15.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 2檢驗。
[0043]2 結果。
[0044]2.1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發生率:見下表,
組別 I例數|1級|11級IiII ^Iiv^
對照組_ 26 4 (15.4%) 11 (42.3%) 一 8 (30.8%) 3 (11.5%)
濕敷組 —25 10 (40.0%).12 (48.0%) 一 3 (12.0%) O (0%)
調敷組 |28 |l0 (35.7%) |l5 (53.6%) |3 (10.7%) |θ (0%)
結果顯示:三組放療后皮膚反應出現率均為100%。但輕度放射反應(I+II級),對照組
57.7%,濕敷組88.0%,調敷組89.3% ;重度放射性反應分別為42.3%、12.0%、10.7%。濕敷組
和調敷組的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0.05)。
[0045]2.2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三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0046]3.結論。
[0047]本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本發明的濕敷組和調敷組的放療后皮膚反應嚴重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本發明方法制備的藥物組合物在預防放射治療后皮膚反應方面擁有療效好、安全性較高的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放療后皮膚反應干預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隔山消10^30份、麥斛6~12份、面根藤3~10份、豨薟草6~12份、海茜3~10份、海燕6~12份、木瓜6~12份、天目木蘭6~12份、蘆根6~12份、蔥白I~5份、石膽3~10份、黃明膠10~25份;由以下步驟組成: (1)蔥白煎煮0.5~1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黃明膠粗粉,加熱80-100 V至黃明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2^1.3,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月父珠備用; (2)將面根藤、豨薟草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藥渣備用; (3)隔山消、石膽、木瓜、麥斛、海茜、海燕、蘆根、天目木蘭和步驟2中所得藥渣混勻加5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時,合并煎液,靜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藥液的95%的乙醇,靜置15分鐘,然后以3000rpm/min離心20分鐘,取上清液; (4)將步驟3中所得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05^1.2,加熱8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4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 (5)將步驟4所得初料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得藥粉。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920031SQ201410140547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初迎幸, 夏海泓, 鐘學文 申請人:威海市婦女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