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屬中藥領域,本發明藥物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劑組成,外用膏藥包括:熟地、當歸、杜仲、續斷、獨活、川烏、草烏、紅花、威靈仙、牛膝、乳香、沒藥、三七、番瀉葉、延胡索、鬼箭羽、羌活、鱉甲、蜈蚣、冰片、樟腦、黃丹、香油;內服丸劑包括:當歸、丹參、雞血藤、海風藤、透骨草、獨活、鉆地風、香附、川烏、草烏、土茯苓、敗醬革、葛根、桂枝、黃芪、細辛、烏梢蛇、桑寄生、秦艽、蒼術;本發明藥物具有療效較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本發明是純中藥制劑,具有除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絡止痛之功效,有效率986,治愈率95%,具有較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專利說明】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是現代醫學病名,屬祖國傳統醫學“痹癥”的范疇。以關節疼痛、酸困、麻木、活動受限、僵硬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的臥床不起,疼痛難忍,生活不能自理。導致本病的因素是人體肝、脾、腎、精血不足,筋骨失養,外受風、寒、濕、熱諸邪侵入人體、進入關節、使氣血痹阻,引起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經絡不通或痰濁瘀血,或房勞外傷致使瘀血停滯,經脈不通,引起關節疼痛,肢體麻木,關節僵硬,屈身不利等癥狀。目前西醫治療此類病大致采用消炎止痛藥、激素類藥物治療等暫時止痛,治表不治本,長久服用傷害肝腎骨骼。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之缺點而提供一種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本發明藥物具有療效較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本發明是純中藥制劑,具有除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0004]通絡止痛之功效,治愈率95%,總有效率986。
[0005]本發明為解 決上述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用量為重份)
[0006]本發明是由外用膏藥和內服丸劑,其中外用膏藥的各味中藥配比范圍:
[0007]
[0008] 熟地5-30g 當歸6-18g杜仲6-18g 續斷5-30g 獨活5-30g 生川烏10-50g生草烏10-50g 紅花6_18g
威靈仙10-30g 川牛膝10-30g生乳香5-20g 生沒藥5-20g
三七5-1Og 番瀉葉5-1Og延胡索10-30g 鬼箭羽10-50g
羌活5-15g 醋鱉甲10-30g蜈蚣5-15g冰片2_5g
樟腦 2-5g 黃丹 500-1500g 香油 1000-3000g 。
[0009]本發明的外用膏藥的各味中藥最佳配比為:
[0010]熟地20g當歸1?杜仲15g續斷20g
獨活20g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紅花15g
威靈仙15g川牛膝20g生乳香15g生沒藥15g
三七6g番瀉葉Sg延胡索20g鬼箭羽30g
羌活IOg醋鱉甲20g蜈蚣IOg冰片3g
樟腦3g黃丹1130g香油2260 。
[0011]本發明的內服丸劑,其中丸劑的各味中藥配比范圍:
[0012]
當歸10-30g丹參10-30g雞血藤15-40g海風藤10_30g
透骨草15-40g獨活10-30g鉆地風10-30g醋香附10_30g
制川烏5-20g制草烏5-20g土茯苓10-40g敗醬草10-40g
葛根5-3Og桂枝5-2Og黃芪10-40g細辛l_5g
炙烏梢蛇IO-3Og 鹽炒桑寄生10-30g秦艽10-30g 蒼術10-40g。 [0013]本發明的內服丸劑,其中丸劑的各味中藥的最佳配比為:
[0014]
當歸20g丹參15g雞血藤25g海風藤20g
透骨草30g獨活2Og鉆地風20g醋香附18g
[0015]
制川烏1%制草烏1% 土茯苓3Og 敗醬草30g
葛根20S桂枝1%黃芪30g細辛3g
炙烏梢蛇20g鹽炒桑寄生20g秦艽20g蒼術25g 。
[0016]本發明藥物的制作方法:
[0017]本發明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外用膏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將配方中的各味中藥分別去雜、干燥;第二部將生乳香、生沒藥、三七、冰片、樟腦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100目篩備用;第三部將余下的中藥倒入盛有香油的鐵鍋內浸泡1-2小時;第四部大火煎炸,去渣后將藥油藥油繼續加熱,此時微火加熱至藥油滴水成珠時,下黃丹粉,用柳枝迅速攪拌,使黃丹與藥油充分結合,至有膏藥的香味放出即可,冷卻至70°C時將上述藥粉倒入膏藥內攪拌均勻,然后將膏藥倒入冷水盆中浸泡7天,每日換水I次,以除火毒,灘涂制作成品膏藥時,先將藥膏加熱烊化,按照中間厚度1.5cm,周邊0.3cm,直徑為6cm的規格灘涂于特定的布料上進行包裝即可,每帖重量15克。
[0018]本發明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內服丸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每味中藥去雜后分別干燥,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然后用80-100目篩過篩稱量配齊,此時把蜂蜜置鍋中煮沸至溫度119°C,再把煉好之蜂蜜與藥粉調和揉勻成丸劑。
[0019]藥理作用:熟地,味甘,涼,滋陰養血,<<本經>>:跌打絕筋,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當歸,入肝脾經,具有補血和血,治跌打損傷;杜仲,味甘微辛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肌酸疼,足膝瘺弱;味苦辛,微溫,入肝腎,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獨活,味辛苦溫,入腎膀胱經,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功效,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生川烏,味辛熱有毒,具有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之功效,治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生草烏,味辛熱,入肝脾肺經,具有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之功效,治風寒濕痹;紅花,味辛溫,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治跌打損傷;威靈仙,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之功效,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川牛膝,祛風利濕,通經活血,治風濕腰膝疼痛,此藥能引藥下行的作用;生乳香、生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之功效;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冰片,具有通諸竅散郁火,消腫止痛的功效;樟腦,味辛熱,通竅,殺蟲,止痛,治跌打損傷;番瀉葉,味甘苦,寒,入大腸經,瀉熱導滯,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鬼箭羽,味苦寒,破血通經,殺蟲;羌活,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治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痛,此藥能引藥上行;醋鱉甲,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蜈蚣,味辛溫,有毒,入肝經,祛風定驚,攻毒散結,有止痛功效;黃丹,解毒生肌,熬膏藥用輔料;香油,味甘涼,解毒生肌,為熬膏藥之溶劑;丹參,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止痛;雞血藤,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海風藤,祛風濕,通筋絡,理氣,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透骨革,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治關節風濕痛,跌打損傷;鉆地風,治風濕腳氣,四肢關節酸痛;醋香附,理氣止痛解郁,治胸腹肋脹;土茯苓,解毒除濕熱,利關節,治筋骨攣痛;敗醬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葛根,入脾胃經,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治頭疼項強,此藥為陽明經引經藥;桂枝,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痛,治手足發冷作麻,勁抽疼痛;黃芪,生用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細辛,味辛溫,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風濕痹痛;炙烏梢蛇,祛風通絡,定驚;秦艽,祛風止痛清熱除蒸;鹽炒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筋絡,益血,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風寒濕痹;蒼術,健脾燥濕解郁,治濕困脾倦怠,嘔吐,食欲不振。
[0020]本發明藥物的特點:
[0021 ] ①本發明丸劑通過口服使藥物直達病所;
[0022]②通過外貼膏藥,直接使藥物直達患處,充分發揮藥物療效,起到具有除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絡止痛之功效;
[0023]③本發明藥物外貼內服療效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
[0024]本發明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
[0025]本發明藥物外用膏藥貼時,用75%的酒精擦一下要貼部位,稍后在酒精燈上加熱烊化后直接貼在要貼部位,5天換一次;內服丸劑的用法用量為I天二至三次,每次Sg,飯后服用。
[0026]本發明藥物的禁忌:
[0027]1、孕婦禁止使用;2、腎功能不全者禁用;3、皮膚易過敏發炎者禁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實施例1:
[0029]外用膏藥按下列配比稱取原料:
[0030]
熟地20g當歸15g杜仲15g 續斷20g
獨活20g生川烏15g 生草烏15g 紅花15g
威靈仙15g川牛膝20g 生乳香15g 生沒藥15g
三七6g番瀉葉Sg延胡索20g 鬼箭羽30g
羌活IOg醋鱉甲20g 蜈蚣IOg 冰片3g
樟腦3g黃丹1130g 香油2260 。
[0031]內服丸劑按下列配比稱取原料:
[0032]
當歸20g丹參15g雞血藤25g海風藤20g
透骨草30g獨活20g鉆地風20g醋香附18g
制川烏15g制草烏ISg土茯苓30g敗醬草30g
葛根20g桂枝15g黃芪30g細辛3g
炙烏梢蛇20g鹽炒桑寄生20g秦艽20g蒼術25g 。
[0033]本發明藥物的制作方法:
[0034]本發明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外用膏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將配方中的各味中藥分別去雜、干燥;第二部將生乳香、生沒藥、三七、冰片、樟腦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100目篩備用;第三部將余下的中藥倒入盛有香油的鐵鍋內浸泡1-2小時;第四部大火煎炸,去渣后將藥油藥油繼續加熱,此時微火加熱至藥油滴水成珠時,下黃丹粉,用柳枝迅速攪拌,使黃丹與藥油充分結合,至有膏藥的香味放出即可,冷卻至70°C時將上述藥粉倒入膏藥內攪拌均勻,然后將膏藥倒入冷水盆中浸泡7天,每日換水I次,以除火毒,灘涂制作成品膏藥時,先將藥膏加熱烊化,按照中間厚度1.5cm,周邊0.3cm,直徑為6cm的規格灘涂于特定的布料上進行包裝即可,每帖重量15克。
[0035]本發明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內服丸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每味中藥去雜后分別干燥,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然后用80-100目篩過篩稱量配齊,此時把蜂蜜置鍋中煮沸至溫度119°C,再把煉好之蜂蜜與藥粉調和揉勻成丸劑。
[0036]本發明藥物的特點:
[0037]①本發明丸劑通過口服使藥物直達病所;
[0038]②通過外貼膏藥,直接使藥物直達患處,充分發揮藥物療效,起到具有除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絡止痛之功效;
[0039]③使用經濟方便,生活工作兩不誤;
[0040]④本發明藥物外貼內服療效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
[0041]本發明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
[0042]本發明藥物外用膏藥貼時,用75%的酒精擦一下要貼部位,稍后在酒精燈上加熱烊化后直接貼在要貼部位,5天換一次;內服丸劑的用法用量為I天二至三次,每次Sg,飯后服用。
[0043]本發明藥物的禁忌:
[0044]1、孕婦禁止使用;2、腎功能不全者禁用;3、皮膚易過敏發炎者禁用。
[0045]實施例2:
[0046]外用膏藥按下列配比稱取原料:
[0047]
【權利要求】
1.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外用膏藥其特征在于它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組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屬的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外用膏藥其特征在于它有以下最佳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3.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內服丸藥其特征在于它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組成: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內服丸藥其特征在于它有以下最佳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當歸20g丹參15g雞血藤25g海風藤20g 透骨草30g獨活20g鉆地風20g醋香附18g 制川烏15g制草烏15g土茯苓30g敗醬草30g 葛根20g桂枝15g黃蔑3Og細辛3g 炙烏梢蛇20g鹽炒桑寄生20g 秦艽20g蒼術25g 。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外用膏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將配方中的各味中藥分別去雜、干燥;第二部將生乳香、生沒藥、三七、冰片、樟腦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100目篩備用;第三部將余下的中藥倒入盛有香油的鐵鍋內浸泡1-2小時;第四部大火煎炸,去渣后將藥油藥油繼續加熱,此時微火加熱至藥油滴水成珠時,下黃丹粉,用柳枝迅速攪拌,使黃丹與藥油充分結合,至有膏藥的香味放出即可,冷卻至70°C時將上述藥粉倒入膏藥內攪拌均勻,然后將膏藥倒入冷水盆中浸泡7天,每日換水I次,以除火毒,灘涂制作成品膏藥時,先將藥膏加熱烊化,按照中間厚度1.5cm,周邊0.3cm,直徑為6cm的規格灘涂于特定的布料上進行包裝即可,每帖重量15克。
6.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療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四肢麻木的中藥,包括兩部分外用膏藥和內服丸藥,內服丸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每味中藥去雜后分別干燥, 繼而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然后用80-100目篩過篩稱量配齊,此時把蜂蜜置鍋中煮沸至溫度119°C,再把煉好之蜂蜜與藥粉調和揉勻成丸劑。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3977130SQ201410174039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榮西坤 申請人:榮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