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1308024閱讀:1759來源:國知局
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其中藥原料配比為:熟大黃15g、枯礬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龍15g、白芨15g、雞血藤15g、煅龍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蘆薈30g、艾葉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黃芪15g,配以常規用量的麻油、鳳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以上諸草藥除鳳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調和成膏狀,放入帶孔的鋁盒,上鍋蒸30分鐘,冷卻后加入粉狀鳳凰衣5g,調和后待用。使用時加入肝素2500u調和均勻后外用。使用本發明治療褥瘡患者91例,痊愈46例,顯效22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50%,無局部皮膚過敏等并發癥出現。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褥瘡(壓力性潰瘍)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的一種疾病。多見于截癱、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積燒傷及深度昏迷等長期臥床患者。褥瘡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住院病人的發生率為5.1 %~32.1%。臨床上常出現創面遷延不愈、擴大加深、感染加重、植皮或皮瓣與受區難以愈合,甚至皮瓣漸進性壞死等情況,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惡化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死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及制備方法。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其特征是:其中藥原料配比為:熟大黃15g、枯礬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龍15g、白芨15g、雞血藤15g、煅龍骨20g、丁香20g、磨香2g、桂枝15g、青黛20g、蘆薈30g、艾葉10g、獲茶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黃芪15g,配以常規用量的麻油、鳳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0005]一種制備所述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諸草藥除鳳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調和成膏狀,放入帶孔的鋁盒,上鍋蒸30分鐘,冷卻后加入粉狀鳳凰衣5g,調和后待用。使用時加入肝素2500u調和均勻后外用。
[0006]使用本發明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治療褥瘡患者91例,痊愈46例,顯效22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50%,無局部皮膚過敏等并發癥出現。與未使用中藥膏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中藥膏能明顯促進褥瘡的愈合,臨床療效顯著。油膏劑是粉劑和固體油類混合制成的一種均勻、細膩、半固體的外用制劑,深入作用較強,可保護皮膚,防止外界物理、化學因素對皮膚的刺激,可以潤澤皮膚,保護創面和阻礙皮膚水分的蒸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08]本發明的中藥原料配比:
熟大黃15g、枯礬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龍15g、白芨15g、雞血藤15g、煅龍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蘆薈30g、艾葉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黃芪15g,配以常規用量的麻油、鳳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0009]制備工藝:
以上諸草藥除鳳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調和成膏狀,放入帶孔的鋁盒,上鍋蒸30分鐘,冷卻后加入粉狀鳳凰衣5g,調和后待用。使用時加入肝素2500u調和均勻后外用。
[0010]使用方法:常規清創后,用外用中藥膏外敷患處,治療4周后觀察兩組創面愈合率、愈合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0011]藥理分析:
熟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
[0012]枯礬為不規則的結晶體,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蝎百蟲傷。〃
煅石膏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塊狀物,質軟,易碎,無臭,味淡。味甘、性辛、澀,寒。歸肺、胃經。主治收濕,生肌,斂瘡,止血。外治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血竭,《本草蒙筌》味辛咸,性氣平,有小毒。”入心、肝、脾經。內服活血散瘀,定痛,外用止血生肌,斂瘡。
[0013]三七粉,《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肝、胃、大腸經。公認為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
[0014]蜂房味甘性平,歸胃經,入陽明經,肝、肺二經。有攻毒殺蟲,祛風止痛之功效,用于瘡瘍腫毒。本品能攻堅破積,為外科常用之品。本品質輕且性善走竄,能祛風止痛。
[0015]象皮,《本草新編》:“味甘,氣平,無毒。”入足太陽膀胱經。主治生肌,斂瘡。用于瘡瘍久不收口。
[0016]紫草味苦,性寒,主治活血,清熱,解毒,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現代研究證明紫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生長以及治療燒傷。局部應用可促進創傷愈合。
[0017]地龍味辛、溫。主要作用是祛風活絡、定驚、散結,治中風癱瘓,歷節風痛,風痰驚痛,療病,惡瘡等。
[0018]白芨味苦、甘、澀,性微寒,歸肺、肝、胃經。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瘡瘍腫毒,皮膚皸裂。
[0019]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歸肝、心、腎經。具有活血舒筋,腰膝關節疼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的功效,常與黃芪、丹參等配伍。
[0020]煅龍骨味甘澀性,平,有止血澀腸,生肌斂瘡之功效。
[0021]丁香,《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入胃、脾、腎經。主治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
[0022]麝香性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0023]桂枝性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 之功效。
[0024]青黛性味咸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治:溫病熱盛,瘡腫,丹毒。《開寶本草》記載:主解諸藥毒,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0025]蘆薈含酚類、蘆薈素、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殺滅作用。具有防潰瘍、促進傷口愈合、刺激細胞生長和止血作用。
[0026]艾葉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脾、肝、腎經。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可以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并因此而激活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督系統。
[0027]丹皮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癰腫瘡毒,跌撲傷痛。《本經》:〃主寒熱,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松花粉包含多種蛋白質、氨基酸、核酸、單糖、多糖等營養物質。性溫,味甘,具有益氣養血、祛風益氣,收濕,止血等功效。治諸瘡濕爛,創傷出血。 [0028]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對瘡瘍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
[0029]麻油,中醫學認為:性味甘、涼,具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據《本草綱目》上記載:“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
鳳凰衣,中醫把雞蛋殼的內膜稱為“鳳凰衣”。本品為高度膠原化的纖維結締組織,是由致密的與表面平行的纖維組織組成,貼敷褥瘡表面,因其薄而柔軟,占位性強,抗原性弱,是一種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為創面提供一層新的保持膜和屏障,使創面暫時封閉,減少水分蒸發及污染和感染的機會。
[0030]肝素是一種抗凝劑,是由二種多糖交替連接而成的氨基葡聚糖,有抗凝、抗感染、促進血管再生等作用,有利于組織修復及再上皮化。能緩解疼痛、抗凝、抑制炎癥反應、促進血管再生,恢復局部血供,提高機體免疫力。局部應用肝素是治療褥瘡的一種有效手段。
[0031]藥效學統計分析:
本發明外用中藥膏治療褥瘡的臨床療效。
[0032]方法:將182例褥瘡患者按簡單隨機分組法,分成治療組91例,對照組91例。治療組常規清創后,用本發明外用中藥膏外敷患處,對照組予常規清創換藥。治療4周后觀察兩組創面愈合率、愈合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0033]結果:治療組痊愈46例,顯效22例,有效1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4.50%,無局部皮膚過敏等并發癥;對照組痊愈20例,顯效18例,有效22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為65.9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本發明外用中藥膏(自擬名:褥瘡愈)能明顯促進褥瘡創面愈合,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0034]通過182例褥瘡病人臨床治療,91例患者局部治療中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外用中藥膏治療,與對照組比較臨床療效顯著,促進了褥瘡的愈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研究對象:182例禪瘡患者。符合本病中、西醫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后,自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0035]1.1.1按性別182例患者,以1:1的比例按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詳細情況見下表1
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其特征是:其中藥原料配比為:熟大黃15g、枯礬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龍15g、白芨15g、雞血藤15g、煅龍骨20g、丁香20g、磨香2g、桂枝15g、青黛20g、蘆薈30g、艾葉10g、獲茶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黃芪15g,配以常規用量的麻油、鳳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2.一種制備權 利要求1所述治療褥瘡的外用藥膏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諸草藥除鳳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調和成膏狀,放入帶孔的鋁盒,上鍋蒸30分鐘,冷卻后加入粉狀鳳凰衣5g,調和后待用。使用時加入肝素2500u調和均勻后外用。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961552SQ201410233555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滿清霞 申請人:滿清霞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