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包括:黨參28~30份、黃芪28~30份、當歸28~30份、川芎13~15份、水蛭13~15份、地龍13~15份、桃仁13~15份、紅花13~15份、澤蘭13~15份、益母草28~30份、熟地13~15份、山藥13~15份、山茱萸13~15份、茯苓8~12份、澤瀉13~15份、丹皮8~12份、白術28~30份、半夏13~15份、橘紅13~15份、桂枝18~20份、浙貝母13~15份、連翹18~20份、苦參18~20份、土茯苓18~20份、赤芍13~15份、丹參18~20份、雞血藤28~30份、馬齒莧18~20份、蒼術13~15份、白芷18~20份、甘草8~12份。該藥是純中藥材制成的口服丸劑或膠囊,具有用藥方便、無副作用、藥性溫和、無刺激、治愈率高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皮膚淀粉樣變性又稱苔蘚樣和斑疹形淀粉樣變,是淀粉樣蛋白沉積于正常的皮膚組織中而不累及其它器官的一種慢性皮膚病,屬淀粉樣變性諸病的一種。研究分析認為,該病是由于變性的表皮細胞逸入真皮中并轉化成淀粉樣蛋白沉積在真皮乳頭內所引起的病變,但淀粉樣的產物和它在組織中沉積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免疫與代謝有關,有待臨床研究的驗證。淀粉樣蛋白是一種球蛋白和粘多糖復合物,因其類似淀粉的化學反應如碘反應而得名,但實際上與淀粉毫無關系。
[0003]臨床研究統計表明:苔蘚狀淀粉樣變多發于成人男性,其正常膚色多淡紅和褐色,皮損好發于脛前、臂外側以及背部,表現為芝麻至綠豆大小的質硬半球形、圓錐形或多角形丘疹,部位丘疹分布密集,丘疹頂端可見苔蘚樣變,角化過度和少許鱗屑,自覺劇烈瘙癢;斑狀淀粉樣變多發于中年女性,皮損好發于上背、頸、脛前、乳房、大腿很臀部等處,表現為灰色、藍色或褐色的色素沉著斑呈網狀或波紋狀,可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瘙癢。由此可見,皮膚淀粉樣變病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也嚴重影響美觀,使患者飽受身心雙重折磨。
[0004]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對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醫皮膚淀粉樣變最新解釋認為,皮膚淀粉樣變病的癥狀表現為表皮受損,但病變根源是在于血液,是由于臟腑功能障礙導致皮膚淀粉樣變久治不愈。然而,現有藥物治療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行氣開竅為目的,忽視了針對臟腑功能障礙的治療,雖然長期用藥可清除附著在表皮上面的一些毒素清除,但是也會將已經沉積下來的毒素重新引入血液并且隨著血液的循環流竄到其他部位,從而出現了久治不愈,甚至越治擴散面積越大的現象。
[0005]目前,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病的藥物主要是霜劑和酊劑,恰好忽略了內在病因,導致治愈后復發頻率高,久治不愈的問題,不僅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為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專利CN1965939A公開了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的外用制劑,該藥物采用傳統的外涂方式進行治療,不僅忽視了病根的治療,而且外涂藥物也存在施藥不方便的問題;CN1882340A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或預防淀粉樣變性病的方法和組合物,采用化學藥物組合物進行治療,存在毒副作用大,施藥后皮膚刺激強烈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藥物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采取標本兼治的療法并結合純中藥配方,達到治愈率高,治療周期短、愈后不復發的目的。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該藥由如下組分制成:[0009]黨參28~30份、黃芪28~30份、當歸28~30份、川彎13~15份、水蛭13~15份、地龍13~15份、桃仁13~15份、紅花13~15份、澤蘭13~15份、益母草28~30份、熟地13~15份、山藥13~15份、山茱萸13~15份、茯苓8~12份、澤瀉13~15份、丹皮8~12份、白術28~30份、半夏13~15份、橘紅13~15份、桂枝18~20份、浙貝母13~15份、連翹18~20份、苦參18~20份、土茯苓18~20份、赤芍13~15份、丹參18~20份、雞血藤28~30份、馬齒莧18~20份、蒼術13~15份、白芷18~20份、甘草8~12份。
[0010]進一步講,所述的用于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病的中藥組合物可制成膠囊和丸劑。
[0011]本發明藥方方義及藥理分析:
[0012]黨參:補脾養胃,潤肺生津,腱運中氣,具有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0013]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具有增強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保肝強心、調節血壓之功效;
[0014]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具有保肝護臟、促進造血、抗凝的功效;
[0015]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心率的功效;
[0016]水蛭:破血,逐瘀,通經,具有抗血凝、溶栓、改善腎血液循環的功效;
[0017]地龍:清熱, 息風,通絡,平喘,利尿,具有抗血栓、溶血栓、增強免疫、降壓等功效;
[0018]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具有祛瘀血、抗炎、抗過敏等功效;
[0019]紅花:活血通經,散淤止痛,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等功效;
[0020]澤蘭:補肝瀉脾,和氣血,利筋,具有溶血栓、抗血凝等功效;
[0021]益母草:活血,祛瘀,調經,消水,具有抗血凝、改善冠脈循環、保護心臟、增強心血管收縮等功效;
[0022]熟地: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具有抗血凝、增強免疫功能、促進造血等功效;
[0023]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降低血糖,具有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0024]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縮尿止帶止崩,止汗,具有強心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
[0025]茯苓: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具有利水消腫、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功效;
[0026]澤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具有降血脂、保護肝臟、利尿的作用;
[0027]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具有抗驚厥、鎮痛,降血壓的作用;
[0028]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具有利尿、降血糖、抗凝血、促進造血等功效;
[0029]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具有對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0030]橘紅:散寒,燥濕,利氣,消痰,具有抗炎、抗血凝等功效;
[0031]桂枝: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化氣,具有抗菌、利尿等功效;
[0032]浙貝母: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消腫,具有調節心率、增強心肌收縮的功效;
[0033]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心血管機能的功效;
[0034]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具有抗菌、抗炎、抗心律不齊的作用;
[0035]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具有抗菌、抗心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功效;[0036]赤芍:去瘀,止痛,涼血,消腫,具有抗血栓形成、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等功效;
[0037]丹參: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具有活血、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降血脂等功效;
[0038]雞血藤:活血舒筋,養血調經,具有擴血管、抗凝血等功效;
[0039]馬齒莧:利水消腫,殺菌消炎,具有抗菌,增強血管收縮機能等功效;
[0040]蒼術:燥濕健脾,祛風除濕,具有疏通血管、促進肝蛋白合成的功效;
[0041]白芷: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具有能興奮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和迷走神經,能使呼吸增強、血壓上升、脈搏變慢的作用;
[0042]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有調和諸藥的作用。
[0043]用藥方法:開水沖服,每天2次,丸劑每次2顆,膠囊每次4粒,3~5個療程便可治愈,每個療程7天。
[0044]用藥禁忌:
[0045]I)用藥期間忌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0046]2)孕婦忌服用; [0047]3)肝病患者、心臟病患者不宜服用。
[0048]用藥機理及其有益效果:
[0049]本發明以修復臟腑功能障礙為本,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行氣開竅為標,采用純中藥活性成分,通過藥材的合理配伍,實現標本兼職的目的,與現有治療該病的藥物相比,本發明藥物的優點在于:
[0050]I)本發明藥物為口服丸劑或膠囊,用藥方便,不影響正常生活;
[0051]2)本發明藥物為純中藥成分,藥性溫和、無刺激、無副作用;
[0052]3)本發明藥物治療淀粉樣變性皮膚病可一次性徹底治愈,不復發不反彈,減輕患者經濟和精神負擔。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0054]實施例1
[0055]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該藥由如下組分制成:
[0056]黨參30g、黃芪30g、當歸30g、川芎15g、水蛭15g、地龍15g、桃仁15g、紅花15g、澤蘭15g、益母草30g、熟地15g、山藥15g、山茱萸15g、獲茶10g、澤灣15g、丹皮10g、白術30g、半夏15g、橘紅15g、桂枝20g、浙貝母15g、連翹20g、苦參20g、土茯苓20g、赤芍15g、丹參20g、雞血藤30g、馬齒莧20g、蒼術15g、白芷20g、甘草10g。
[0057]所述的用于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病的中藥組合物通過煎煮后,提取濾渣的濃縮液,濃縮液蒸發掉全部水分得到固體粉末,磨碎成粒徑為100目的細粉,再經高溫消毒處理后,采用制備膠囊工藝制成膠囊。
[0058]實施例2
[0059]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該藥由如下組分制成:
[0060]黨參28g、黃芪29g、當歸28g、川芎Hg、水蛭Hg、地龍Hg、桃仁Hg、紅花Hg、澤蘭Hg、益母草28g、熟地14g、山藥14g、山茱萸14g、獲茶9g、澤灣14g、丹皮9g、白術28g、半夏14g、橘紅14g、桂枝19g、浙貝母14g、連翅19g、苦參19g、土獲茶19g、赤茍14g、丹參18g、雞血藤28g、馬齒覓18g、蒼術14g、白]E 18g、甘草9g。
[0061]所述的用于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病的中藥組合物通過煎煮后,提取濾渣的濃縮液,濃縮液蒸發掉全部水分得到固體粉末,磨碎成粒徑為100目的細粉,加入適量飲用水,混合均勻后得到微濕狀藥物,經高溫消毒處理后,采用制備丸劑工藝制成丸劑。
[0062]本發明藥物經臨床試驗證明,治愈率86%、有效率97%,無復發現象。
[0063]所述的治愈效果采用如下統計方法:
[0064]治愈率=治愈病例/就診病例*100%
[0065]有效率=病情改善病例/就診病例*100%
[0066]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藥物的實效性,下面列出部分就診病例:
[0067]病例1:李某,男,33歲,病癥表現為:脛前、臀外側出現綠豆大小,質地較硬的多角形丘疹2年,丘疹分布密集且頂端可見苔蘚樣變,自覺劇烈瘙癢,將西京醫院皮膚科會診及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淀粉樣變性,經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后采用本發明藥用治療,32天后癥狀全部消失,復查結果為治愈。
[0068]病例2:王某,女,41歲,病癥表現為:乳房、大腿某處出現灰色色素沉著斑I年多,其斑呈網狀分布, 輕度瘙癢,經多家醫院檢查,確診為皮膚淀粉樣變性,經多次治療,無明顯效果,采用本發明藥物治療27天后,徹底治愈。
[0069]病例3:張某,男,36歲,病癥表現為:脛前、臀外側出現芝麻大小,球形丘疹2年多,丘疹質地硬,分布密集,有角化,鱗屑,自覺劇烈瘙癢,經北京友誼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淀粉樣變性,經激素治療,癥狀時重時輕,后采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34天徹底治愈。
[0070]以上只是眾多病例中的幾例,不代表全部病例,經分析發現,采用本發明藥物治療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肝腑功能也都能恢復正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該藥由如下組分制成: 黨參28~30份、黃芪28~30份、當歸28~30份、川彎13~15份、水蛭13~15份、地龍13~15份、桃仁13~15份、紅花13~15份、澤蘭13~15份、益母草28~30份、熟地13~15份、山藥13~15份、山茱萸13~15份、茯苓8~12份、澤瀉13~15份、丹皮8~12份、白術28~30份、半夏13~15份、橘紅13~15份、桂枝18~20份、浙貝母13~15份、連翹18~20份、苦參18~20份、土茯苓18~20份、赤芍13~15份、丹參18~20份、雞血藤28~30份、馬齒莧18~20份、蒼術13~15份、白芷18~20份、甘草8~12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的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治療皮膚淀粉樣變性病的中藥組合物可制成膠囊和丸劑。
【文檔編號】A61K36/90GK103989907SQ20141023373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曹紅霞, 曹紅波 申請人:曹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