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是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為原料藥材,分別經過提取、濃縮、干燥、混合、制粒等過程制備得到的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及五味子配方顆粒,將三種配方顆粒按比例配伍,沖入開水中攪拌使溶解,即得生脈散溶液。本發明方法制備的生脈散溶液與生脈散傳統合煎液相比,二者HPLC特征圖譜相似度大于0.9,且其中5-羥甲基-2-糠醛成分含量幾乎一致,這與業界普遍認為的分煎無法產生合煎所產生的新物質觀點相比,具有顯著的技術進步;同時配方顆粒攜帶方便,作用迅速,安全衛生,組方、用量靈活,質量可控,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專利說明】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制備方法,具體是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生脈散源自張元素的《醫學啟源》,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中藥組成。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入肺、脾、心三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用,主治勞傷虛損、久虛不復及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心三經,具有養陰益胃,潤肺清心的功效,主治肺燥干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之證。五味子性溫,味酸甘,入肺、心、腎三經,具有益氣生津、補腎養心、收斂固澀之功效,主治肺虛咳喘,口干作渴,自汗,勞損等證。
[0003]將人參、麥冬、五味子三者配伍后,生脈散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主治熱傷元氣,陰液虧溉的氣陰兩虛,證見汗多,口渴、咽干,喘急欲脫,形體倦惰,脈虛無力,舌干紅無津,或久病心肺兩虛,氣陰不足,咳嗆少痰,短氣自汗,口干舌燥,脈象虛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脈散具有升高S0D、保護心肌、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調整心肌代謝,降低耗氧量,保護心肌細胞調節血壓、抗休克、清除羥自由基、促進生長發育和學習記憶等藥理作用,臨床上被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絞痛、病竇綜合征、腦部疾患等病的治療。
[0004]復方是中醫用藥的主要形式,臨床療效確切、可靠,且復方的療效優于單味藥的簡單加和,通常認為這是由于復方各組成藥物間、各有效成分間“協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關于復方合煎與單煎的區別,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復方成分合煎低于單煎,如當歸六黃湯合煎后阿魏酸的含量降低,可能與黃連、黃柏中含有小檗堿,合煎過程中酸堿發生中和反應有關;附子與甘草合煎后毒性大大降低,也是甘草酸與烏頭堿中和反應的結果;(2)復方成分合煎高于單煎,如當歸承氣湯中,當歸磷脂會促進大黃蒽醌的溶出,加大當歸的量,大黃蒽醌的溶出率也隨之升高;麻黃、地龍合煎時,地龍所含酸性成分有利于麻黃堿的溶出;(3)生成低溶解度的新成分,如甘草與黃連合煎,甘草酸與小檗堿結合形成絡合物而沉淀。但這些研究只是體現了復方合煎與單煎在有效成分含量多少上的變化,并無體現質的變化。
[0005]中國藥科大學中藥研究所的嚴永清教授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依托,對生脈散進行了系列研究,并在1998年首次得出了復方在合煎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物質的結論。嚴永清教授研究發現生脈散在組成復方過程的特定條件下,藥物與藥物間發生了相互作用,從而使化學成分發生了改變,生成了新的物質一5-HMFC5-羥甲基-2-糠醛),而且這種變化與復方療效直接相關,進一步藥效學研究表明,5-HMF具有明顯的抗氧化和心血管系統作用,能降低心肌缺血小鼠血清中LDH含量,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組織中MDA含量,提示生脈散全方煎煮后化學成分的變化有利于其抗心肌缺血作用。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推斷生脈散中5-HMF產生和變化機理為:麥冬在與五味子共煎時(酸性條件下),麥冬中所含的糖降解生成了 5-羥甲基-2-糠醛,并認為此物質是每味藥分煎及分煎后合沖不會產生的,由此證明了復方應用的科學性。并申請了專利ZL97107192.6公開了一種治療心血管病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中藥配方顆粒,是用符合炮制規范的單味中藥飲片為原料,經現代工業提取、濃縮、干燥、制粒精制而成的純中藥產品系列:其性味、歸經、功效與原中藥飲片一致,不含糖、防腐劑和其他賦形劑。用中藥配方顆粒代替中藥飲片供臨床辨證論治、隨證加減,配方使用,既保持了原中藥飲片的藥性藥效,又具有不需煎煮、易于調劑等優點:源于飲片,高于飲片。
[0007]目前對于中藥配方顆粒推廣的瓶頸之一就是分煎、合煎有效成分的差異問題,很多醫生及患者認為,復方在眾藥群煎的過程中,能產生化學成分的變化,達到“減毒增效”、“改善口味”、“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效果,甚至產生原單味藥材所沒有的新的有效成分,例如上文提到的生脈散合煎產生5-HMF等。這種觀點嚴重影響了單味中藥配方顆粒的推廣及應用。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0009]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是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為原料藥材分別制備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取人參藥材,洗凈,60°c以下干燥,粉碎,過60-100目篩,再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調節分級葉輪頻率為30-40Ηζ,收集粉末,過10(Tl50目篩,取過篩后的粉末,置混合機內,混合,得人參細粉A ;再取人參藥材,凈選,清水洗凈,潤透,切成0.1~0.5cm厚的人參飲片,將人參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1.06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過60-100目篩,置混合機內,混合,得人參提取物B ;將人參提取物B與人參細粉A按照10-30:0.5^1.5比例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人參配方顆粒,每Ig該人參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3~6g ;
(2)取麥冬藥材,揀選除去雜質,噴淋清洗干凈,潤透,切成0.2~0.5cm厚的麥冬飲片,將麥冬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05~1.07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過60-100目篩,置混合機內,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麥冬配方顆粒,每3g該麥冬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8~12g ;
(3)取五味子藥材,除去雜質,壓破種子,得五味子飲片,將五味子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07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適量,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得五味子提取物,將五味子提取物與二氧化硅按照8(Tl20:0.8^1.2的比例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五味子配方顆粒,每1.2g該五味子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5~8g。
[0010]所述的三種配方顆粒,在用于制備生脈散溶液時,其組合應用方式為如下兩種方式之一:(1)方式一:將制備好的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分別包裝成小袋,每袋f5g,臨用時將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按1~ιο:1~ιο:1~ιο的比例進行配伍,倒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攪拌使溶解,即得生脈散溶液;
(2)方式二:將制備好的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分別裝入調配機藥瓶中,按f 10:廣10:廣10的比例進行調配,取調配好的混合顆粒,倒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攪拌使溶解,即得生脈散溶液。
[0011]優選的,所述人參配方顆粒每Ig相當于原人參飲片5g,所述麥冬配方顆粒每3g相當于原麥冬飲片1g,所述五味子配方顆粒每1.2g相當于原五味子飲片6g。
[0012]所述步驟(1)的人參配方顆粒制備時,優選的人參提取物B與人參細粉A的混合比例為20 =10
[0013]所述步驟(3)的五味子配方顆粒制備時,優選的五味子提取物與二氧化硅的混合比例為100:1ο
[0014]所述步驟(1)中,人參配方顆粒制備時優選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65~175°C,出風溫度85~95°C ;所述步驟(2)麥冬配方顆粒制備時優選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65~170°C,出風溫度85~95°C ;所述步驟(3)五味子配方顆粒制備時優選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75~185°C,出風溫度85~95°C。
[0015]所述步驟(1)中,優選的人參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切好的人參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人參飲片質量8~10倍的水,加熱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人參飲片質量6~8倍的水,加熱煎煮0.5^1.5小時。
[0016]所述步驟(2)中,優選的麥冬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切好的麥冬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麥冬飲片質量7、倍的水,加熱煎煮1~2小時;第二次加入麥冬飲片質量61倍的水,加熱煎煮1~2小時。
[0017]所述步驟(3)中,優選的五味子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五味子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五味子飲片質量7、倍的水,加熱煎煮0.5~2小時;第二次加入五味子飲片質量5~7倍的水,加熱煎煮0.5^2小時。
[0018]本發明方法是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為原料藥材分別制備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將制得的三種配方顆粒按照本發明所述的組合方式按比例配比后制得的生脈散溶液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I)本發明方法制得的生脈散溶液,經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含有5-HMF,且5-HMF的含量與生脈散傳統合煎液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這與業界普遍認可的單味配方顆粒合沖不能產生合煎產生的新物質觀點相比,具有顯著的技術進步;
【權利要求】
1.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是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為原料藥材分別制備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取人參藥材,洗凈,60°c以下干燥,粉碎,過60-100目篩,再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調節分級葉輪頻率為30-40Ηζ,收集粉末,過10(Tl50目篩,取過篩后的粉末,置混合機內,混合,得人參細粉A ;再取人參藥材,凈選,清水洗凈,潤透,切成0.1~0.5cm厚的人參飲片,將人參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1.06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過60-100目篩,置混合機內,混合,得人參提取物B ;將人參提取物B與人參細粉A按照10-30:0.5^1.5比例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人參配方顆粒,每Ig該人參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3~6g ; (2)取麥冬藥材,揀選除去雜質,噴淋清洗干凈,潤透,切成0.2~0.5cm厚的麥冬飲片,將麥冬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07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過60-100目篩,置混合機內,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麥冬配方顆粒,每3g該麥冬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8~12g ; (3)取五味子藥材,除去雜質,壓破種子,得五味子飲片,將五味子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煎液濾過,抽入濃縮器真空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07 (80°C)的清膏,趁熱用200-300目篩濾過,置配料罐中,加入麥芽糊精適量,攪拌,噴霧干燥,收集噴干粉,得五味子提取物,將五味子提取物與二氧化硅按照8(Tl20:0.8^1.2的比例混合,干法制粒,制得粒度在16~40目范圍、色澤均勻的五味子配方顆粒,每1.2g該五味子配方顆粒相當于原飲片5~8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種配方顆粒在用于制備生脈散溶液時,其組合應用方式為下述兩種方式之一: (1)組合應用方式一:將制備好的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分別包裝成小袋,每袋廣5g,臨用時將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按1`ιο:1~ιο:1~ιο的比例進行配伍,倒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攪拌使溶解,即得生脈散溶液; (2)組合應用方式二:將制備好的人參配方顆粒、麥冬配方顆粒、五味子配方顆粒分別裝入調配機藥瓶中,按f 10: f 10: f 10的比例進行調配,取調配好的混合顆粒,倒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攪拌使溶解,即得生脈散溶液。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參配方顆粒每Ig相當于原人參飲片5g,所述麥冬配方顆粒每3g相當于原麥冬飲片1g,所述五味子配方顆粒每1.2g相當于原五味子飲片6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的人參配方顆粒制備時,人參提取物B與人參細粉A的混合比例為2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五味子配方顆粒制備時,五味子提取物與二氧化硅的混合比例為100: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人參配方顆粒制備時采用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65~175°C,出風溫度85~95°C;所述步驟(2)麥冬配方顆粒制備時采用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65~170°C,出風溫度.85~95°C ;所述步驟(3)五味子配方顆粒制備時采用的噴霧干燥參數為:進風溫度175~.185 °C,出風溫度85~95°C。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參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切好的人參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人參飲片質量8~10倍的水,加熱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人參飲片質量61倍的水,加熱煎煮.0.5~1.5 小時。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麥冬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切好的麥冬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麥冬飲片質量7、倍的水,加熱煎煮f 2小時;第二次加入麥冬飲片質量61倍的水,加熱煎煮1~ 2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生脈散的三種配方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飲片加水提取二次的步驟如下:將五味子飲片投入提取罐,加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五味子飲片質量7、倍的水,加熱煎煮0.5~1.5小時;第二次加入五味子飲片質量5~7倍的水,加熱煎煮0.5~1.5小時。
【文檔編號】A61K36/8968GK104069144SQ201410263612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明者】魏梅, 譚登平, 程學仁, 孫冬梅, 陳向東, 張德雄, 梁志毅, 王閩予, 鄧淙友, 張光大, 蘇文聰 申請人: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