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屬于預防醫學領域。該配方的重量份組成為:五倍子0.95-1.05份、黃芩7.6-8.4份和大黃1.9-2.1份。它的重量份組成優選為:五倍子1份、黃芩8份和大黃2份。該復方中草藥合劑中各中草藥提取物的濃度明顯低于各中草藥提取物單獨使用對本試驗指標菌產生有效作用的濃度。本發明研制的新型復方中草藥合劑可用于手、皮膚抗菌,其為純植物來源的抗菌合劑,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對皮膚無刺激性、無生殖毒性、對人體安全無毒。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屬于預防醫學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消毒劑是指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的制劑,其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將病原微生物消滅于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而目前用的消毒劑主要為“化學消毒劑”,主要是指其有效成分是化學物質,以化學物質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劑存在環境降解周期長、長期殘留影響環境、廣譜消毒殺菌對環境與人體微生態產生影響等,進而可能影響機體代謝而對人類健康產生潛在不良影響。近年來,人群的腫瘤、代謝紊亂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因此開發研究綠色環保、無毒、無殘留的新型抗菌物質是近年來全世界預防醫學界研究的重點問題。
[0003]我國有著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在相關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了中草藥成分具有顯著的抗菌抑菌活性,并且具有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友好、可降解等特點。文獻記載和多年的臨床應用表明,眾多中草藥如五倍子、黃芩、大黃、野菊花、虎杖等的提取物均具有有效抑菌成分。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種具有有效抑菌作用、使用濃度低、無急性毒性作用、無皮膚刺激作用、無遺傳毒性、價格低廉、易溶解的新型復方中草藥配方。
[0005]本發明以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范》中規定用于手、皮膚抗菌產品鑒定指標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為指標菌,進行復方中草藥合劑的研制,試圖從中篩選出2-3種對易引起手、皮膚感染常見細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藥,制成復方中草藥合劑,研究其最小抑菌濃度,并對其進行毒理學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研究、亞急性毒性研究、皮膚刺激性研究及遺傳毒性研究。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用于手、皮膚抗菌的復方中草藥配方,它的重量份組成為:五倍子0.95-1.05份、黃芩7.6-8.4份和大黃1.9-2.1份。
[0008]該配方中重量份組成優選為:五倍子1份、黃芩8份和大黃2份。
[0009]其中,五倍子、黃芩和大黃可選用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大黃提取物,優選五倍子提取物為1:2(重量比)提取物,黃芩提取物為1.5:10(重量比)提取物,大黃提取物為1:3(重量比)提取物。
[0010]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與大黃提取物的重量比例為(0.95-1.05): (2.28-2.52):(1.27-1.4),優選為 1:2.4:1.33。
[0011]在該復方中草藥配方中,五倍子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63-75mg/100ml、黃岑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150-180mg/100ml、大黃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83-100mg/100ml。
[0012]如中草藥提取物提取比例改變,該配方可相應改變。如五倍子改為1:4提取物,該配方中含五倍子提取物為32-38mg/100ml。
[0013]該復方配方的藥物劑型為片劑,按每片含1:2五倍子提取物63_75mg、1.5:10黃芩提取物150-180mg和1:3黃芩提取物83-100mg,制備成片劑,用時加水溶解,每片加水量為100ml,溶解混勻后可直接用于手和皮膚抗菌。
[0014]或者每片含1:2五倍子提取物63mg、1.5:10黃芩提取物150mg、1:3大黃提取物83mg,加水溶解混勻,每片加水量為80-100ml,溶解混勻后可直接用于手和皮膚抗菌,該溶
液使用有效期為一年。
[0015]本發明對上述中草藥配方對手、皮膚感染的指標菌進行了抑菌試驗,抑菌試驗結果為:對于4種指標菌一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白色念珠菌來說,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大黃提取物稀釋液分別對其中的部分指標菌有抑菌效果,沒有一種中草藥提取物稀釋液可以同時對4種指標菌有抑菌作用,要達到對4種指標菌均有抑菌作用,必須應用多種中草藥提取物制備合劑。故本發明選用對試驗菌抑菌作用較好的五倍子、黃芩和大黃提取物進行了配方篩選,從五倍子、黃芩和大黃提取物不同的配伍劑量中篩選出了抑菌作用最好的配方,即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大黃提取物的比例為1:2.4:1.33。進一步進行了最小抑菌濃度試驗,最小抑菌濃度為含1:2五倍子提取物0.625mg/ml、l.5:10黃岑提取物1.5mg/ml、l:3大黃提取物0.83mg/ml。該配方中各中草藥含量明顯低于各單一 中草藥成分對4種指標菌作用的有效濃度,故該配方對于抑制手、皮膚感染指標菌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其抑菌機制主要為破壞試驗菌細胞壁、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胞內容物漏出,抑制試驗菌生長。
[0016]本發明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范》中植物成分組成的抗菌產品毒理學試驗要求,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多次皮膚刺激試驗、致突變試驗(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急性毒性試驗結果為:本復方中草藥合劑為實際無毒類物質;多次皮膚刺激試驗結果為:本復方中草藥合劑對皮膚無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結果為:復方中草藥合劑對小鼠無體內染色體損傷作用;亞急性毒性試驗結果為:各劑量組試驗動物血液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血液學指標檢測結果與陰性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動物臟器檢查結果:各劑量組大鼠肝/體、腎/體、脾/體比與陰性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 > 0.05)。
[0017]本發明的優點:
[0018]1、該復方中草藥合劑中各中草藥提取物的濃度明顯低于各中草藥提取物單獨使用對本試驗指標菌產生有效作用的濃度。其中黃芩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抗菌作用,五倍子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有抗菌作用,大黃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
[0019]2、用本復方中草藥合劑涂抹手、皮膚易污染部位后無需用清水沖洗,其對涂抹部位有持續抗菌作用,且對涂抹部位皮膚無刺激作用。
[0020]3、本發明研制的新型復方中草藥合劑可用于手、皮膚抗菌,其為純植物來源的抗菌合劑,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對皮膚無刺激性、無生殖毒性、對人體安全無毒。本發明為一種對手、皮膚感染指標菌具有有效抗菌作用、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濃度低、易保存、使用有效期長、價格低廉、使用和攜帶方便的新型抗菌配方。
[0021]下面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并不意味著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1和圖1-2是部分中草藥對試驗菌抑菌效果照片。
[0023]圖2是蛋白質濃度一吸光度標準曲線。
[0024]圖3是白色念珠菌DNA電泳圖。
[0025]圖4是綠膿桿菌DNA電泳圖。
[0026]圖5-6是正常綠膿桿菌透射電鏡照片。
[0027]圖7-8是復方中草藥合劑與綠膿桿菌作用Ih后透射電鏡照片。
[0028]圖9-10是復方中草藥合劑與綠膿桿菌作用2h后透射電鏡照片。
[0029]圖11-12是復方中草藥合劑與綠膿桿菌作用6h后透射電鏡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30]I實驗材料
[0031]1.1中草藥成分
[0032]五倍子提取物:1:2提取物;黃芩提取物:1.5:10提取物;大黃提取物:1:3提取物。
[0033]中草藥提取物購自深圳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重金屬、農藥殘留及微生物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0034]1.2試驗菌株
[0035]根據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范》規定,選用手、皮膚感染的指標菌:大腸桿菌(E.coli ATCC8099)、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S.aureus ATCC6538)、綠胺桿菌(P.aeruginosa ATCC9027)、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ATCC10231),菌種均由青島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菌種室提供。
[0036]2實驗方法與結果
[0037]2.1基礎實驗液制備
[0038]2.1.1中草藥提取方法及中草藥溶液制備
[0039]中草藥提取物均采用熱回流低溫提取濃縮機提取,溶劑均為乙醇,乙醇溫度^ 85°C,提取罐溫度60-80°C,濃縮罐溫度50-70°C。均為比例提取物。
[0040]用電子天平分別稱取中草藥提取物,分別用蒸餾水溶解,用漩渦混合器混合均勻,置于電爐上加熱,溶液經煮沸消毒15min后,冷卻至室溫備用。中草藥溶液在每次試驗前配制。將各中草藥提取物分別換算成原藥量用雙倍稀釋法稀釋為5個濃度梯度:①400mg/ml ② 200mg/ml ③ 100mg/ml ④ 50mg/ml ⑤ 25mg/ml。
[0041]2.1.2細菌懸液制備
[0042]用滅菌接種環在新鮮培養物平皿上取下菌苔,加入無菌磷酸鹽緩沖液(PBS)洗菌苔,置于漩渦混合器上震蕩均勻,用麥氏比濁法確定菌落濃度為1.5X108cfu/mL,根據實驗需要雙倍稀釋。菌液在每次試驗前配制。
[0043]2.23種中草藥抑菌效果試驗
[0044]抑菌環試驗:利用抑菌劑不斷溶解經瓊脂擴散形成不同濃度梯度,以顯示其抑菌作用。試驗通過抑菌環大小判斷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
[0045](I)將配制好的不同濃度抑菌劑溶液20 μ 1,分別滴加于無菌干燥直徑5mm的濾紙片上,滴加無菌蒸餾水濾紙片作為陰性對照,將濾紙片干燥后備用。
[0046](2)用麥氏比池法配制濃度為5X105cfu/ml~5X106cfu/ml的試驗菌懸液,用無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并在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表面均勻涂抹,置于室溫干燥5min。
[0047](3)在每個染菌平板上貼放制備好的樣片和陰性對照,蓋好平皿,置37°C培養箱培養16-18h觀察結果。
[0048](4)用游標卡尺測量抑菌環直徑,抑菌環直徑大于7mm者,判為有抑菌作用。抑菌環直徑小于或等于7mm者,判為無抑菌作用。
[0049]抑菌環試驗結果:將各中草藥用雙倍稀釋法分別配制成5個濃度梯度,分別對4種試驗菌應用瓊脂擴散法抑菌試驗并記錄結果,結果見表1-4,部分中草藥平皿抑菌環結果見圖1-1和圖1-2。圖1-1是不同濃度的五倍子稀釋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照片,I號:400mg/ml,2號:200mg/ml,3號:100mg/ml,對照:無菌蒸懼水;圖1-2是不同濃度的五倍子稀釋液對綠膿桿菌的抑菌效果照片,I號:400mg/ml,2號:200mg/ml,3號:100mg/ml,對照:無菌蒸餾水。
[0050]表1 3種中草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環試驗結果
[0051]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份組成為:五倍子0.95-1.05 份、黃芩 7.6-8.4 份和大黃 1.9-2.1 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份組成為:五倍子1份、黃岑8份和大黃2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黃芩和大黃分別為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大黃提取物。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提取物為1:2提取物,黃芩提取物為1.5:10提取物,大黃提取物為1:3提取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大黃提取物的重量比例為(0.95-1.05): (2.28-2.52): (1.27-1.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大黃提取物的重量比例為1:2.4:1.33。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63-75mg/100ml,黃芩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150-180mg/100ml,大黃提取物的劑量范圍為83-100mg/100ml。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草藥配方的藥物劑型為片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手、皮膚抗菌的中草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劑中,每片含五倍子1:2提取物63mg、黃芩1.5:10提取物150mg、大黃1:3提取物83mg。
【文檔編號】A61K36/708GK104000887SQ20141028404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魯曉晴, 王斌, 張慧艷, 王韻陽, 張超英 申請人: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