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焦山楂25-35份、神曲14-16份、麥芽14-16份、黨參9-11份、茯苓9-11份、炒白術14-16份、制半夏8-10份、陳皮9-11份、丁香9-11份、廣木香14-16份、砂仁14-16份、藿香9-11份、蓮子肉14-16份、連翹9-11份、川樸9-11份、甘草9-11份、香附4-6份、白芍4-6份、桂枝4-6份、龍骨2-4份、蜣螂蟲1-3份、夏枯草2-4份、全瓜蔞4-6份、枳殼4-6份、犀角1-2份、木通2-4份、赤小豆1-3份、望江南1-3份、莽草1-3份、敗醬1-3份、杏仁1-3份、阿膠1-3份、黃芩1-3份及紫草1-3份。本發明能夠消食化積,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改變用藥途徑,可采用內服外敷療法,操作方便,療效可靠。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小兒營養不良,中醫稱“疳積”,是疳癥和積滯的總稱。疳癥是指由喂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發育的病癥,相當于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以神經萎縮、面黃肌瘦、毛發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的兒科病癥。多見于1-7歲兒童。疳積多因飲食不節,乳食喂養不當,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營養不足,氣血精微不能濡養臟腑;或因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腸道寄生蟲等病,經久不愈,損傷脾胃等引起。家庭成員對兒童的溺愛方式、飲食不節、護理方法不當、運動不良等皆可導致該病的發生。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0006]焦山楂25-35份、神曲14-16份、麥芽14-16份、黨參9_11份、茯苓9_11份、炒白術14-16份、制半夏8-10份、陳皮9-11份、丁香9-11份、廣木香14-16份、砂仁14-16份、藿香9-11份、蓮子肉14-16份、連翹9-11份、川樸9_11份、甘草9_11份、香附4_6份、白芍
4-6份、桂枝4-6份、龍骨2-4份、螺螂蟲1-3份、夏枯草2_4份、全瓜萎4_6份、積殼4_6份、犀角1-2份、木通2-4份、赤小豆1-3份、望江南1-3份、莽草1-3份、敗醬1_3份、杏仁1_3份、阿膠1-3份、黃芩1-3份及紫草1-3份。
[0007]各組分的最佳重量份為,
[0008]焦山楂30份、神曲15份、麥芽15份、黨參10份、茯苓10份、炒白術15份、制半夏9份、陳皮10份、丁香10份、廣木香15份、砂仁15份、藿香10份、蓮子肉15份、連翹10份、川樸10份、甘草10份、香附5份、白芍5份、桂枝5份、龍骨3份、蜣螂蟲2份、夏枯草3份、全瓜萎5份、枳殼5份、犀角I份、木通3份、赤小豆2份、望江南2份、莽草2份、敗醬2份、杏仁2份、阿膠3份、黃芩2份及紫草2份。
[0009]制備方法1: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研磨成細粉后,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分鐘?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可在湯劑中加入制劑常用輔料或載體后,制劑成型,得到丸劑、膠囊劑或片劑。
[0010]制備方法2: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粉碎后過200目篩,得藥粉裝瓶備用。
[0011]制備方法3:將上述各味原料藥放到鐵鍋內加入麻油浸泡;用武火將麻油加熱到120攝氏度,再用文火加熱,直到原料藥炸至黑褐色,一捏即碎時,將原料藥撈出濾凈得到藥油;把藥油倒入常規膏藥基質內,攪拌均勻,離火冷卻到60攝氏度,放入冷水中去火毒,然后將其攤于棉布上,得貼膏劑;
[0012]用法與用量:本發明藥物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以及病人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數。
[0013]使用指導:
[0014]湯劑:每日50_100ml,分早晚2次沖服;7天為一個療程;粉劑:每次5克,每日2次,7天為一個療程;
[0015]貼膏劑:將貼膏劑制成貼,每貼20克,貼于關元、中極、氣海、三陰交、脾俞、腎俞、次髎、大赫穴位上,每穴一貼,3天換一次,4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休息20天。
[0016]功用:健脾和胃消食積、理氣通便。
[0017]主證:厭食即不思家常便飯及青蔬之品,喜食異物零食。胃脘脹滿,甚則時有腹中疼痛,噯腐吞酸哭鬧,驚恐或嘔吐、呃氣、大便不爽、毛發皮色枯燥等,肚鼓青筋顯露、無神等,舌苔厚膩、脈滑或細弱。
[0018]君藥:山楂能消一切飲食積滯,善解肉食油膩之物。
[0019]臣藥:神曲、麥芽善消陳腐之積,半夏化疾濕,陳皮、砂仁、藿香行氣化滯、芳香化濁。
[0020]佐藥:茯苓滲濕,黨參、阿膠補氣,白術、川樸、杏仁健脾,丁香、木香、桂枝、木通等開胃辟穢之氣;蓮子肉、連翹、黃芩、蜣螂蟲清熱散結。
[0021]使藥:甘草調和諸藥。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消食化積,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改變用藥途徑,可采用內服外敷療法,操作方便,療效可靠。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24]實施例1
[0025]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0026]焦山楂30份、神曲15份、麥芽15份、黨參10份、茯苓10份、炒白術15份、制半夏9份、陳皮10份、丁香10份、廣木香15份、砂仁15份、藿香10份、蓮子肉15份、連翹10份、川樸10份、甘草10份、香附5份、白芍5份、桂枝5份、龍骨3份、蜣螂蟲2份、夏枯草3份、全瓜萎5份、枳殼5份、犀角I份、木通3份、赤小豆2份、望江南2份、莽草2份、敗醬2份、杏仁2份、阿膠3份、黃芩2份及紫草2份。
[0027]制備方法: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研磨成細粉后,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分鐘?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可在湯劑中加入制劑常用輔料或載體后,制劑成型,得到丸劑、膠囊劑或片劑。
[0028]湯劑:每日50_100ml,分早晚2次沖服;7天為一個療程;
[0029]實施例2
[0030]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0031]焦山楂35份、神曲16份、麥芽16份、黨參11份、茯苓11份、炒白術16份、制半夏10份、陳皮11份、丁香11份、廣木香16份、砂仁16份、藿香11份、蓮子肉16份、連翹11份、川樸11份、甘草11份、香附6份、白芍6份、桂枝6份、龍骨4份、蜣螂蟲3份、夏枯草4份、全瓜萎6份、枳殼6份、犀角2份、木通4份、赤小豆3份、望江南3份、莽草3份、敗醬3份、杏仁3份、阿膠3份、黃芩3份及紫草3份。
[0032]制備方法: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粉碎后過200目篩,得藥粉裝瓶備用。
[0033]粉劑:每次5克,每日2次,7天為一個療程;
[0034]實施例3
[0035]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0036]焦山楂25份、神曲14份、麥芽14份、黨參9份、茯苓9份、炒白術14份、制半夏8份、陳皮9份、丁香9份、廣木香14份、砂仁14份、藿香9份、蓮子肉14份、連翅9份、川樸9份、甘草9份、香附4份、白芍4份、桂枝4份、龍骨2份、螺螂蟲I份、夏枯草2份、全瓜萎4份、枳殼4份、犀角I份、木通2份、赤小豆I份、望江南I份、莽草I份、敗醬I份、杏仁I份、阿膠I份、黃芩I份及紫草I份。
[0037]制備方法:將上述各味原料藥放到鐵鍋內加入麻油浸泡;用武火將麻油加熱到120攝氏度,再用文火加熱,直到原料藥炸至黑褐色,一捏即碎時,將原料藥撈出濾凈得到藥油;把藥油倒入常規膏藥基質內,攪拌均勻,離火冷卻到60攝氏度,放入冷水中去火毒,然后將其攤于棉布上,得貼膏劑;
[0038]貼膏劑:將貼膏劑制成貼,每貼20克,貼于關元、中極、氣海、三陰交、脾俞、腎俞、次髎、大赫穴位上,每穴一貼,3天換一次,4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休息20天。
[0039]典型病例:
[0040]陳某某,男,4歲。因“厭食、形體消瘦4月”就診。患兒家長訴4月前患兒出現飲食不佳,繼而厭食、飯前哭鬧不止,予小兒健胃消食片口服,效果不佳;1月后四肢明顯消瘦,頭發稀黃,在多地診所就醫,中西藥處理無果,來我院就醫。
[0041]查體:患兒腹部、軀干、四肢皮下脂肪顯著消失,大腿內側有明顯皺折,肌肉松弛,皮膚蒼白、干燥,臉部明顯消瘦,頭發稀黃,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緩無力。
[0042]治療:按本發明實施例1內服,實施例3外敷,內外同治;
[0043]一個療程后復查,患兒開始親飲食,無力懶動有所改善;兩個療程后隨訪,患兒飲食正常,臉部、腹部、軀干、四肢皮下脂肪較前豐潤,皮膚開始紅潤;三個療程后隨訪,患兒頭發發黑,有韌性,舌質潤,舌苔薄紅;繼續外敷I個療程,隨訪半年無復發。
[0044]方某某,女,6歲。因“面黃肌瘦、納差I月”就診。患兒家長訴I月前發現患兒面色發黃、形體消瘦、不欲飲食,患兒家長予健胃藥物口服,一直未見療效,隨來我院就診。
[0045]查體:患兒四肢肌肉消瘦,飲食不佳,面色暗黃,目光無神,發黃齒松,舌苔薄白,脈細弱。
[0046]治療:按本發明實施例2方式內服,實施例3外敷,內外同治;
[0047]I周后隨訪,患兒飲食明顯改善面色見紅潤,舌苔薄,舌質潤;兩個療程后隨訪,患兒飲食正常,發黑齒緊;繼續外敷一個療程加強療效,2月隨訪癥狀無復發。
[0048]張某,男,I歲半。因“不欲飲食、四肢消瘦I周”就診。患兒家長自訴患兒自I周前不欲飲食,繼而出現四肢肌肉消瘦,較同齡兒童體重下降約20%,前來我院門診就診。
[0049]查體:患J L飲食欠佳,面色黃白,眼窩略有內陷,口唇內含,唇色淡白,四肢較細,肌肉不豐,活動無力。
[0050]治療:按本發明實施例3外敷治療。
[0051]I個療程后隨訪,患兒面色紅潤,唇色淡紅,飲食尚可,四肢肌肉略有消薄;繼續外敷I個療程,隨訪患兒飲食良好,四肢肌肉豐實,體重等同同齡兒童,I月后回訪患兒癥狀無復發。
[0052]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焦山楂25-35份、神曲14-16份、麥芽14-16份、黨參9_11份、茯苓9_11份、炒白術14-16份、制半夏8_10份、陳皮9_11份、丁香9_11份、廣木香14-16份、砂仁14-16份、霍香9-11份、蓮子肉14-16份、連翹9-11份、川樸9_11份、甘草9_11份、香附4_6份、白芍4_6份、桂枝4-6份、龍骨2-4份、螺螂蟲1-3份、夏枯草2-4份、全瓜萎4_6份、積殼4_6份、犀角1-2份、木通2-4份、赤小豆1-3份、望江南1-3份、莽草1-3份、敗醬1_3份、杏仁1_3份、阿膠1-3份、黃芩1-3份及紫草1-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厭食、消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焦山楂30份、神曲15份、麥芽15份、黨參10份、茯苓10份、炒白術15份、制半夏9份、陳皮10份、丁香10份、廣木香15份、砂仁15份、藿香10份、蓮子肉15份、連翹10份、川樸10份、甘草10份、香附5份、白芍5份、桂枝5份、龍骨3份、蜣螂蟲2份、夏枯草3份、全瓜萎5份、枳殼5份、犀角I份、木通3份、赤小豆2份、望江南2份、莽草2份、敗醬2份、杏仁2份、阿膠3份、黃芩2份及紫草2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4127792SQ20141034502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8日
【發明者】陳國印 申請人: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