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以解決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干預問題。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山姜、紅花寄生、水紅花子、佛手花、金蕎麥莖葉、龍骨、八月札、荊芥、山萘、九里香、沙棗膠、蔥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
【背景技術】
[0002]甲狀腺功能允進癥(hyperthyroidism)簡稱甲允,是由于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多所致的一組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老年人群甲亢的患病率約為0.4%?2.3%,約占所有甲亢病人的10%?15%,女性高于男性。臨床表現可歸納為兩組癥狀,即高代謝率和高興奮性表現。其病理機制在于甲狀腺激素和兒茶酚胺的協同作用,前者加強后者在神經、心血管和胃腸道等臟器的興奮和刺激。
[0003]老年甲亢在病因分布和臨床表現等許多方面與其他年齡組存在較明顯不同,發病較隱匿,又稱為淡漠型、隱蔽型,其病理原因在于衰老帶來的兒茶酚胺耗竭。由于這個特殊的病理表現,使得現有治療甲亢的藥物應用于老年人,效果并不理想,且用藥安全范圍窄。兒茶酚胺平均水平高于正常,但同時兒茶酚胺消耗也高于正常,兒茶酚胺拮抗藥物計量稍過大,即容易引發自主神經失平衡,導致低血壓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導致現在的治療手段多僅調節甲狀腺素,控制甲亢癥狀,對于心動過速、房顫等與兒茶酚胺水平明確相關的心血管表現,只能通過控制甲亢后由機體自行調節。臨床也有報道,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控制老年甲亢患者心率,但是甲亢不是單純性疾病,多伴有糖代謝紊亂、糖尿病,而β受體阻滯劑干擾糖代謝,容易誘發并掩蓋低血糖癥狀,限制了其應用。
[0004]故而,現在臨床尚缺乏一種可以有效控制兒茶酚胺高水平,且能夠雙向調節,不會增加兒茶酚胺耗竭,也即可以減少抗甲亢藥物沖擊劑量,且有效的控制心率和心肌代謝的藥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可以減少抗甲亢藥物沖擊劑量,有效的控制心率,且副作用小的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山姜1(Γ30份、紅花寄生6?12份、水紅花子15?20份、佛手花6?12份、金蕎麥莖葉15?20份、龍骨6?12份、八月札6?12份、荊芥12?15份、山萘6?12份、九里香I飛份、沙棗膠15?20份、蔥白10?25份。
[0007]本發明中藥是由下述最佳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備而成的:山姜20份、紅花寄生10份、水紅花子16份、佛手花10份、金蕎麥莖葉16份、龍骨10份、八月札10份、荊芥15份、山萘10份、九里香2份、沙棗膠16份、蔥白20份。
[0008]其中所述的:山姜,為姜科山姜屬植物山姜Alpinia japonica Miq.,以根狀莖入藥。紅花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紅花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 L.[Loranthusparasiticus (L.) Merr.的帶葉莖枝。水紅花子,為寥科植物紅寥Polygonumorientale L.的干燥成熟果實。佛手花,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金蕎麥莖葉,為寥科植物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的莖葉。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八月札,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CThunb.)Decne、三葉木通 A.trifoliata (Thunb.) Koidz.var.australis (Dies).Rehd.的成熟果實。荊芥,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山萘,為姜科植物山萘的干燥根莖。九里香,為蕓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xjack的干燥葉和帶葉嫩枝。沙率膠,為為胡頹子科植物沙率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莖枝滲出的膠汁。蔥白,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蔥的假莖。
[0009]老年甲亢在病因分布和臨床表現等許多方面與其他年齡組存在較明顯不同,其病理原因在于衰老帶來的兒茶酚胺耗竭。由于這個特殊的病理表現,使得現有治療甲亢的藥物應用于老年人,效果并不理想,且用藥安全范圍窄。兒茶酚胺平均水平高于正常,但同時兒茶酚胺消耗也高于正常,兒茶酚胺拮抗藥物計量稍過大,即容易引發自主神經失平衡,導致低血壓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導致現在的治療手段多僅調節甲狀腺素,控制甲亢癥狀,對于心動過速、房顫等與兒茶酚胺水平明確相關的心血管表現,只能通過控制甲亢后由機體自行調節,因此初始劑量用量較大,易造成肝腎損傷及藥疹。臨床也有報道,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可以控制老年甲亢患者心率,但是甲亢不是單純性疾病,多伴有糖代謝紊亂、糖尿病,而β受體阻滯劑干擾糖代謝,容易誘發并掩蓋低血糖癥狀,限制了其應用。
[0010]發明人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藥對兒茶酚胺活性水平進行調控,穩定自主神經,減少兒茶酚胺對于心律的自律性、激惹性與傳導性的刺激,緩解老年甲亢患者心血管系統癥狀。中醫藥的雙向調節則給維持該平衡提供了很好的途徑,使得在降低兒茶酚胺的濃度的同時不會產生新的平衡上的偏移,引發血壓變化。
[0011]本組方中采用通陽、通絡并進,輔以行氣散血。
[0012]方中取山姜、紅花寄生為君,山姜性味辛、溫,相比較其他通陽藥物而言,兼有通絡止痛之功效,紅花寄生通絡,兼有活血解毒之功效。基礎藥理試驗證實,山姜、紅花寄生2:1水煎劑,大鼠5g生藥/kg劑量下灌胃5d后,以異氟醚腹腔注射麻醉下行開胸手術為既定應激刺激方式,測定該應激表現下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素(E),含量分別為78.30 ± 18.6 lng/g、21.79 ± 4.52 ng/g,低于未進行術前干預的對照組(NE112.34±23.78ng/g、E 39.71±3.32 ng/g, Ρ〈0.05),接近未行應激刺激的空白組(NE61.66± 14.64ng/g、E 12.59±4.74 ng/g, Ρ>0.05)。證實其可以下調兒茶酹胺高釋放。
[0013]水紅花子散血消癥、佛手花平肝降氣、金蕎麥莖葉祛風通絡、八月札軟堅散結,疏通心絡,增加心肌細胞活性。
[0014]龍骨鎮驚安神,斂汗固精,可以對抗高代謝癥狀。
[0015]山萘行氣溫中、蔥白走表通陽、荊芥辛溫走表,三者搭配,完成心絡陽氣內外運行溝通。
[0016]取小劑量九里香,芳香疾走,行氣活絡。
[0017]沙棗膠活血止痛效果顯著,借由蔥白發表通陽之力,行走于皮里膜外。
[0018]本方辛而走散,溫而氣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0]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配比:山姜20g、紅花寄生10g、水紅花子16g、佛手花10g、金蕎麥莖葉16g、龍骨10g、八月札10g、荊芥15g、山萘10g、九里香2g、沙率膠16g、蔥白20g。
[0021]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是:將山姜、紅花寄生、水紅花子、佛手花、金蕎麥莖葉、龍骨、八月札、荊芥、山萘、九里香、沙棗膠、蔥白混合加水煎煮,30分鐘后取濾液,藥渣加水繼續煎煮20分鐘后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分成兩份早晚服用。
[0022]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配比:山姜10份、紅花寄生6份、水紅花子15份、佛手花6份、金蕎麥莖葉15份、龍骨6份、八月札6份、荊芥12份、山萘6份、九里香I份、沙棗膠15份、蔥白10份。
[0023]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O蔥白煎煮0.5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沙棗膠粗粉,加熱80°C至沙棗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2,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膠珠備用;
(2)將佛手花、荊芥、九里香、金蕎麥莖葉粉碎成粉,過20目篩,混合,以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逆流萃取6小時,萃取壓力40Mpa,萃取溫度70°C,得混合揮發油;
(3)山姜、八月札、水紅花子、紅花寄生、龍骨、山萘,水煮提取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1.2,加熱12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5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
(4)將步驟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顆粒。
[0024]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配比:山姜20份、紅花寄生10份、水紅花子16份、佛手花10份、金蕎麥莖葉16份、龍骨10份、八月札10份、荊芥15份、山萘10份、九里香2份、沙棗膠16份、蔥白20份。
[0025]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O蔥白煎煮I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沙棗膠粗粉,加熱90°c至沙棗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3,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膠珠備用;
(2)將佛手花、荊芥、九里香、金蕎麥莖葉粉碎成粉,過20目篩,混合,以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逆流萃取6小時,萃取壓力40Mpa,萃取溫度70°C,得混合揮發油;
(3)山姜、八月札、水紅花子、紅花寄生、龍骨、山萘,水煮提取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1.2,加熱12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5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
(4)將步驟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顆粒。
[0026]實施例4,原料藥重量配比:山姜30份、紅花寄生12份、水紅花子20份、佛手花12份、金蕎麥莖葉20份、龍骨12份、八月札12份、荊芥15份、山萘12份、九里香5份、沙棗膠20份、蔥白25份。
[0027]可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1)蔥白煎煮I小時,煮液濾過,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沙棗膠粗粉,加熱100°c至沙棗膠完全熔化,濃縮至相對密度1.3,乘熱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卻,取出陰干成為制膠珠備用;
(2)將佛手花、荊芥、九里香、金蕎麥莖葉粉碎成粉,過20目篩,混合,以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逆流萃取6小時,萃取壓力40Mpa,萃取溫度70°C,得混合揮發油;
(3)山姜、八月札、水紅花子、紅花寄生、龍骨、山萘,水煮提取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1.2,加熱120°C攪拌下加入步驟I所得制膠珠研磨使之溶解;冷卻至50°C時攪拌下加入步驟2所得混合揮發油,混勻成初料;
(4)將步驟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顆粒。
[0028]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調,有效達到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
[0029]I對象與方法。
[0030]1.1 對象。
[0031]1.1.1病例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且年齡大于60歲,并行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95例,其中男20例,女75例,平均年齡70± 13.8歲,病程12.9±8.3個月。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甲亢癥狀,靜息心率98?128次/ min,心電圖顯示為竇性心動過速。
[0032]1.1.2排除標準:①治療前2周內服用β受體阻滯劑甲亢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房顫動、除竇速外的其他心律失常、冠心病;③電解質紊亂、嚴重肝腎功能異常。
[0033]1.1.3分組:分為對照組33例、湯劑組31例和顆粒組31例。三組患者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病程、伴發疾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Ρ>0.05),具有可比性。
[0034]1.2 方法。
[0035]1.2.1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丙基硫氧嘧啶100 mg (上海集成藥廠,規格50mg /片),3次/ d,至癥狀控制后可逐漸減至維持量,每日50mg,l次/ d,酒石酸美托洛爾(倍他樂克)25 mg, 3次/ d ;湯劑組和顆粒組基礎治療為口服丙基硫氧嘧啶50 mg, 3次/ d,至癥狀控制后可逐漸減至維持量,每日50mg,I次/ d,同時湯劑組以本發明實施例1中所得湯劑口服,2次/d,顆粒組以本發明實施例2中所得顆粒口服,6g/次,2次/d。兩組均用藥4周以評定療效。
[0036]1.2.2觀察指標:①心率:每日6:0(T7:00未起床時測I min的靜息心率,連測14
do②FT3和FT4:服藥前I天及服藥4周后測FT3 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
[0037]1.2.3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內容制定。顯效:主要癥狀消失,體重增加,心率基本正常,甲狀腺區震顫及血管雜音消失,甲狀腺腫及突眼征減輕,血清FT3和FT4水平基本正常;有效:癥狀好轉,心率減慢,甲狀腺腫縮小,血管雜音減輕,血清FT3和FT4水平基本正常;無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改變。
[0038]1.2.5統計學分析: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 2檢驗。
[0039]2 結果。
[0040]2.1兩組療效比較: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山姜1(Γ30份、紅花寄生6?12份、水紅花子15?20份、佛手花6?12份、金蕎麥莖葉15?20份、龍骨6?12份、八月札6?12份、荊芥12?15份、山萘6?12份、九里香I飛份、沙棗膠15?20份、蔥白10?2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守治療老年性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山姜20份、紅花寄生10份、水紅花子16份、佛手花10份、金蕎麥莖葉6份、龍骨10份、八月札10份、荊芥15份、山萘10份、九里香2份、沙棗膠6份、蔥白20份。
【文檔編號】A61K35/02GK104173884SQ201410441803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趙紀波, 李晨芳, 李世勝 申請人:趙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