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人參20-30克、益母草10-20克、柏子仁10-20克、川牛膝10-20克、紅花10-20克、炙黃芪10-20克、仙靈脾10-20克、砂仁10-20克、阿膠10-20克、肉桂8-15克、熟地8-12克、菟絲子8-12克、當歸8-12克。所選藥物,配伍精良,共奏益氣養血,溫腎補陽,活血化瘀,調攝沖任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閉經癥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復發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可以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閉經又稱經閉,凡女子超過18歲月經未來,或雖來過又停止不來超過3個月以上者,稱為閉經。前者稱原發性閉經,后者稱繼發性閉經。而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等生理性的停經不屬病態。閉經的臨床癥狀,往往寒熱錯雜,虛實并見,常分為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陰虛血燥、氣滯血瘀、痰濕阻滯五型。
[0003]閉經在婦科屬常見病癥,也屬難治之癥,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一旦患者患上此病后,雖然臨床上無痛苦,但給患者造成的精神壓力較大易出現早衰。而西醫人工周期激素治療治標不治本,復發率較高,難以根治,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不易被患者接受。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效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經臨床應用發現,該藥物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復發的優勢。
[0005]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6]人參20-30克、益母草10-20克、柏子仁10_20克、川牛膝10_20克、紅花10_20克、炙黃芪10-20克、仙靈脾10-20克、砂仁10-20克、阿膠10-20克、肉桂8_15克、熟地8_12克、菟絲子8-12克、當歸8-12克。
[0007]作為這一種優化方案:
[0008]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09]人參20克、益母草10克、柏子仁10克、川牛膝10克、紅花10克、炙黃芪10克、仙靈脾10克、砂仁10克、阿膠10克、肉桂8克、熟地8克、菟絲子8克、當歸8克。
[0010]作為這一種優化方案:
[0011]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12]人參25克、益母草15克、柏子仁15克、川牛膝15克、紅花15克、炙黃芪15克、仙靈脾15克、砂仁15克、阿膠15克、肉桂12克、熟地10克、菟絲子10克、當歸10克。
[0013]作為這一種優化方案:
[0014]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0015]人參30克、益母草20克、柏子仁20克、川牛膝20克、紅花20克、炙黃芪20克、仙靈脾20克、砂仁20克、阿膠20克、肉桂15克、熟地12克、菟絲子12克、當歸12克。
[0016]本發明藥物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煎制后每日I齊U,分2?3次口服。24天為I療程,療程間停藥2?3天,再行下I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若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則按照臨癥加減進入鞏固治療1-2個療程,以防病情復發。
[0017]上述中藥制劑的原料中藥:
[0018]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
[0019]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肝、膀胱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之功效。
[0020]柏子仁,味甘,性平;歸心、腎、大腸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之功效。
[0021]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之功效。
[0022]紅花,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祛淤、溫經止痛之功效。
[0023]炙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益氣補中之功效。
[0024]仙靈脾,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之功效。
[0025]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之功效。
[0026]阿膠,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之功效。
[0027]肉桂,味辛、甘,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之功效。
[0028]熟地,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養血滋陰,補精益髓之功效。
[0029]菟絲子,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脾經,氣和性緩,能浮能沉。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健脾固胎之功效。
[0030]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止痛,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功效。
[0031]中醫閉經一證,古籍稱“女子不月”、“月事不來”、“經水不通”、“經閉”等,病因多為先天發育不足、情志所傷、勞傷腎虛、六淫、痰濕阻滯及醫源性損傷致胞宮沖任失調、氣血阻滯,故治療多以補益腎氣、調理沖任、健脾祛濕、疏肝解郁為主。
[0032]本發明中藥制劑中,人參、仙靈脾可補腎壯陽,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菟絲子、肉桂可攻補互實,補腎益精,健脾養腎,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益母草、紅花、川牛膝可活血祛瘀,溫經止痛;柏子仁、當歸可活血補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炙黃芪、砂仁可理氣和中,健脾化濕;阿膠、熟地可補血養血,滋陰潤肺,補精益髓。諸藥配伍,相得益彰,共奏益氣養血,溫腎補陽,活血化瘀,調攝沖任之功效,能從調整全身臟腑的陰陽平衡著手,或攻或補,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促進機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恢復正常,致令氣血和調,沖任通而經按期自行。
[0033]為進一步考察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我們選擇了 60例患者進行臨床試驗,年齡15-38歲,其中20歲以下15例,21-25歲20例,26-30歲15例,31-35歲8例,36-40歲2例。閉經病例中屬原發性閉經9例,繼發性閉經51例。按臨床分類屬下丘腦一垂體性閉經38例;卵巢性閉經(卵巢功能早衰)12例,子宮性閉經10例。下丘腦一垂體性閉經患者多癡下丘腦功能紊亂引起。其中有明顯精神神經因素18例,藥物抑制綜合征12例,閉經溢乳綜合征3例,多囊卵巢綜合征6例,原因因不明者21例。全部病例均經婦檢排除器質性病變。60例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0034]治療方法:
[0035]治療組服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藥制劑,煎制后每日I劑,分2-3次口服。24天為I療程,療程間停藥2-3天,再行下I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若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則按照臨癥加減進入鞏固治療1-2個療程,以防病情反復。對照組針對病因進行適當治療,包括:(I)雌激素周期治療:口服乙烯雌酚0.5-lmg,每日I次,連服20天,月經期停藥,月經第5日開始下個療程,可持續2-3個周期。(2)黃體酮周期治療:肌注黃體酮10-20mg,每日I次,連用5天,停藥后一周內出現撒藥性出血,出血后20天重復使用,可持續2-3個周期。
[0036]療效標準(根據《中醫婦產科學》療效判定):
[0037]痊愈:治療后月經周期規律,經色、經量、經質正常,其他癥狀基本消失,停藥后持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0038]顯效:治療后月經周期規律,經色暗,經量少,經期短。
[0039]有效:治療后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少,經色暗。
[0040]無效:治療3個療程后未見月經來潮。
[0041]復發:經治療月經恢復正常后,停藥3個月后再次出現閉經者。
[0042]治療結果:
[0043]治療后,治療組痊愈17例,顯效8例,有效4例,無效I例,有效率96.7%,復發O例;對照組痊愈12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6例,有效率80.0 %,復發13例(后服用本發明中藥制劑均痊愈)。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細結果見表1。
[0044]表1:兩組治療后療效結果比較表
[004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閉經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人參20-30克、益母草10-20克、柏子仁10-20克、川牛膝10-20克、紅花10-20克、炙黃芪10-20克、仙靈脾10-20克、砂仁10-20克、阿膠10-20克、肉桂8-15克、熟地8-12克、菟絲子8-12克、當歸8-12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人參20克、益母草10克、柏子仁10克、川牛膝10克、紅花10克、炙黃芪10克、仙靈脾10克、砂仁10克、阿膠10克、肉桂8克、熟地8克、菟絲子8克、當歸8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人參25克、益母草15克、柏子仁15克、川牛膝15克、紅花15克、炙黃芪15克、仙靈脾15克、砂仁15克、阿膠15克、肉桂12克、熟地10克、菟絲子10克、當歸10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人參30克、益母草20克、柏子仁20克、川牛膝20克、紅花20克、炙黃芪20克、仙靈脾20克、砂仁20克、阿膠20克、肉桂15克、熟地12克、菟絲子12克、當歸12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4173896SQ201410446743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隋淑彥, 周敏 申請人:隋淑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