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61436閱讀:289來源:國知局
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屬于骨科手術器具【技術領域】,用于對復位關節周圍骨塊進行微創復位。其技術方案是:它由推桿、復位頭組成,復位頭為圓弧形板面結構或圓弧形夾鉗結構,推桿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或轉軸連接結構,推桿的前端與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在在狹小的區域內對移位的骨塊進行推移,使移位的骨塊準確復位并臨時固定,解決了骨科復位關節周圍骨塊進行微創復位手術的問題,填補了骨科微創手術的一項空白,可以達到提高骨科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術質量、避免對創口血液輸送的影響、減小手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專利說明】-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骨塊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術中采用的微創復位器具,屬于骨科 手術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在骨塊外傷中,脛骨后踝骨折、橈骨頭骨折、尺橈骨遠端骨折等是臨床常見損傷。 骨折后由于附著韌帶、肌腱等周圍組織的牽拉,骨折塊往往發生移位,同時,骨折后由于周 圍結構的擠壓、牽拉等影響,骨折塊也會移位。發生移位后,需要進行手術復位,但是由于解 剖位置的限制,解剖復位骨折塊有相當的難度。
[0003] 例如,脛骨后踝骨折后,由于跟腱向后上方牽拉跟骨,可能推擠后踝骨折塊向后上 方移位,由于后踝位置深在,其后方有跟腱等軟組織包繞,通過一般的手法復位很難達到解 剖復位骨折塊。即使在手術室C形臂或G性臂透視輔助下,由于周圍骨質遮擋,通過有限顯 露微創復位固定后踝骨折塊亦難以實現。
[0004] 此外,骨折塊復位后,需臨時固定其位置,再植入螺釘或接骨板螺釘進行確定性固 定,在使用克氏針、復位鉗等臨時固定時,操作也有可能導致骨折塊移位。
[0005] 與脛骨后踝骨折相同,在橈骨頭骨折、尺橈骨遠端等關節周圍骨折或部分關節內 骨折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0006] 因此,為了很好地實現解剖復位骨折,目前醫院普遍采取廣泛切開的方法,以顯露 骨折塊,然后進行復位和固定。但是采取這種方法創傷大,會導致對局部的血液輸送產生干 擾,影響骨折愈合,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延長了治療和康復的時間。
[0007]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手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無論是胸腹外科還是骨科都大 量地采用了微創手術。微創手術以創口小、手術效果好、手術時間短、創口恢復快、患者痛苦 小等優點受到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歡迎,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在骨科的復位關節周圍骨塊 手術中采用微創手術還是空白,其原因在于沒有相應的手術器具,難以在狹小的區域內對 移位的骨塊進行推移,無法使移位的骨塊準確復位并臨時固定,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 決,成為在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術中開展微創手術的制約因素。為了提高手術質量、減小手 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有必要設計一種專用的工具,對骨科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 術進行微創復位手術的嘗試。


【發明內容】

[0008]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 位器,這種微創適形復位器能夠在在狹小的區域內對移位的骨塊進行推移,使移位的骨塊 準確復位并臨時固定,以達到提高手術質量、減小手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0009]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它由推桿、復位頭組成,推桿為長 桿,復位頭安裝在推桿的前端,復位頭為圓弧形板面結構或圓弧形夾鉗結構,圓弧形板面或 圓弧形夾鉗與骨折塊后部相適形,推桿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的后端為固定連 接結構或轉軸連接結構,轉軸連接結構的推桿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的后端為轉軸連接,推 桿上有沿著推桿軸向的凹槽,凹槽內安裝有可前后移動的頂桿,頂桿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 的后端相對,推桿的前端與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
[0010] 上述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所述推桿的長桿中間有向下的 彎折,推桿的前部低于推桿的后部,推桿的前部與推桿的后部平行或水平方向有5-30度 的夾角。
[0011] 上述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所述圓弧形板面結構復位頭的 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為向上凸起的圓弧面,圓弧面的弧度與位移骨塊的表面的解剖弧度相 匹配,復位頭的圓弧形板面的前端有半圓形缺口,復位頭的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的圓弧面 上有多個向下的小尖銳凸起,多個小尖銳凸起在復位頭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的圓弧面上均 布,小尖銳凸起的尖〗而朝向斜下方。
[0012] 上述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所述圓弧形夾鉗結構復位頭的 圓弧形夾鉗由兩側的夾鉗和中間的橫桿組成,兩側夾鉗為向前伸出的弧形鉗桿,兩側夾鉗 的后端與橫桿相連接,橫桿中心與推桿的前端相連接。
[0013] 上述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所述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 的兩側的夾鉗與中間的橫桿為固定連接或可移動的伸縮連接,可移動的伸縮連接的結構的 推桿為套筒,推桿套筒的前端連接橫向的短套管,橫桿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套裝在短套管 中,兩側橫桿的外端分別與兩側的夾鉗相連接,兩側橫桿的內端分別連接齒條,推桿套筒內 套裝調整桿,調整桿的前端安裝齒輪,齒輪的上下兩側分別與兩側橫桿內端的齒條相嚙合, 調整桿的后端位于推桿套筒的后部外端。
[001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可以從微創切口伸入骨折處,復位頭向下推頂向后上方移位的骨折塊,圓弧形 板面復位頭下表面的小尖銳凸起可以在推頂骨折塊時牢固把持,防止滑脫,并可以在骨折 塊解剖復位后臨時固定,無需更換復位鉗;圓弧形板面復位頭前端有半圓形缺口,對于較小 骨折塊,可直接經該位置鉆入導針、擰入空心螺釘固定,對于較大骨折塊,可以在該處植入 克氏針或者復位鉗把持臨時固定,再更換接骨板螺釘骨折,保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不發生 移位;圓弧形夾鉗復位頭的兩側的夾鉗可以橫向移動,調整夾鉗之間寬度,使夾鉗能夠對不 同大小的骨折塊都能牢固把持,在推移過程中不會發生脫開或轉動。
[0015]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在在狹小的區域內對移位的骨塊進行推移,使移 位的骨塊準確復位并臨時固定,解決了骨科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術進行微創復位手術的問 題,填補了骨科微創手術的一項空白,可以達到提高骨科復位關節周圍骨塊手術質量、避免 對創口血液輸送的影響、減小手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五種結構示意圖。
[0017] 圖中標記如下:推桿1、復位頭2、半圓形缺口 3、小尖銳凸起4、轉軸5、凹槽6、頂桿 7、定位圓孔8、豁口 9、夾鉗10、橫桿11、調整桿12、短套管13、齒輪14、齒條15、開槽16、拉 桿17、定位銷孔18。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本發明由推桿1、復位頭2組成。
[0019] 圖中顯示,推桿1為長桿,推桿1可以是直桿,也可以是有一定彎曲度的長桿。彎 曲的推桿1的長桿中間有向下的彎折,推桿1的前部低于推桿1的后部,推桿1的前部與 后部平行或水平方向有5-30度的夾角,有彎曲度的推桿1可以使前端更方便地插入到創口 內。
[0020] 圖中顯示,復位頭2安裝在推桿1的前端,復位頭2為圓弧形板面結構或圓弧形夾 鉗結構,圓弧形板面或圓弧形夾鉗與骨折塊后部相適形,推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結構 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或轉軸連接結構,推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 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
[0021] 圖1、2中顯示,推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 構。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為向上凸起的圓弧面,圓弧面的弧度與位移骨塊的表面的解剖弧 度相匹配,有利于圓弧形板面更好地卡住位移骨塊。對于脛骨后踝骨折,在橈骨頭骨折、尺 橈骨遠端骨折等不同部位的位移骨塊,圓弧形板面的形狀與位移骨塊相適形,可以制作多 種圓弧形板面以適應不同的患者。
[0022] 圖3、4中顯示,推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轉軸連接結 構。推桿1上有沿著推桿1軸向的凹槽6,凹槽6內安裝有可前后移動的頂桿7,頂桿7的 前端與圓弧形板面后端相對。這種連接方式在使用時向后松開頂桿7,圓弧形板面可以轉 動,以便更好地對正向斜后方位移的骨塊,然后橫向移動推桿1前端,使圓弧形板面將骨塊 轉動到正確位置,將頂桿7前推,頂緊圓弧形板面,使圓弧形板面不能轉動,再推動推桿1使 骨塊復位。
[0023] 凹槽6為燕尾槽,燕尾槽的底面寬度大于上面寬度,燕尾槽的上面開口沿著頂桿7 的上表面,頂桿7的截面與燕尾槽相匹配,頂桿7推入凹槽6后不會向上脫出。凹槽6也可 以是沿著推桿1軸向的圓孔,頂桿7為圓桿,頂桿7插入到圓孔中前后滑動,向前頂在復位 頭2的后端。
[0024] 圓弧形板面的后端邊緣排列多個鋸齒形豁口 9,頂桿7前端頂在豁口 9上不會向兩 側滑動。
[0025] 圖中顯示,在上述兩種結構中,圓弧形板面的前端有半圓形缺口 3,對于較小骨折 塊,可直接經該位置鉆入導針、擰入空心螺釘固定,對于較大骨折塊,可以在該處植入克氏 針或者復位鉗把持臨時固定,再更換接骨板螺釘骨折,保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不發生移位。 在復位頭2的圓弧形板面上也可以設置定位圓孔8,在定位圓孔8處可以植入克氏針進行臨 時固定,保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不發生移位。
[0026] 圖中顯示,在上述兩種結構中,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的圓弧面上有多個向下的小 尖銳凸起4,多個小尖銳凸起4在圓弧形板面下表面的圓弧面上均布,小尖銳凸起4的尖端 朝向斜下方。這些小尖銳凸起4的作用是可以在推頂骨折塊時牢固把持,防止滑脫,并可以 在骨折塊解剖復位后臨時固定,無需更換復位鉗。
[0027] 圖5顯示,推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 圓弧形夾鉗由兩側的夾鉗10和中間的橫桿11組成,兩側夾鉗10為向前伸出的弧形鉗桿, 兩側夾謝10的后端與橫桿11相連接,橫桿11中心與推桿1的如端相連接。在夾謝10和 橫桿11上分布有小尖銳凸起4,這些小尖銳凸起4的作用與圓弧形板面下表面的小尖銳凸 起4的作用相同,可以在推頂骨折塊時牢固把持,防止滑脫,并可以在骨折塊解剖復位后臨 時固定。
[0028] 圖6顯示,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除了圖5固定連接結構以外還有一種可移 動伸縮連接結構。這種可移動的伸縮連接的結構是:推桿1為套筒,推桿1套筒的前端連接 橫向的短套管13,橫桿11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套裝在短套管13中,兩側橫桿11的外端分 別與兩側的夾鉗10相連接,兩側橫桿11的內端分別連接齒條15,推桿1內套裝調整桿12, 調整桿12的前端安裝齒輪14,齒輪14的上下兩側分別與兩側橫桿11內端的齒條15相嚙 合,調整桿12的后端位于推桿1套筒的后部外端。
[0029] 使用時,轉動調整桿12,齒輪14轉動,帶動上下齒條15分別向兩側移動,使得橫桿 兩側的橫桿11向外或向內移動,橫桿11兩端的夾鉗10之間的寬度即可得到調整,以適應 不同大小的骨折塊,在推移過程中都能牢固把持,不會發生脫開或轉動。
[0030] 圖7顯示,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的另一種可移動伸縮的結構是:推桿1為套 筒,橫桿11中點與推桿1的前端固定連接,套筒內套裝一根調整桿12,兩側夾鉗10的下端 由套管套裝在橫桿11上,在推桿1套筒的兩側有開槽16,兩根拉桿17分別穿過兩側開槽 16,拉桿17的兩端分別與調整桿12的上端和夾鉗10下端的套管通過轉軸連接,調整桿12 與推桿1套筒有多個沿著推桿1軸向的定位銷孔18相對應。
[0031] 使用時,向前推動或向后拉動調整桿12,調整桿12帶動拉桿17前移或后退,拉桿 17的另一端即可推動兩側的夾鉗10沿著橫桿11向外或向內移動,調整兩個夾鉗10之間的 寬度,以適應不同大小的骨折塊,在推移過程中都能牢固把持,不會發生脫開或轉動。
[0032] 這種可以調節夾鉗10寬度的結構還有其它多種形式,如在橫桿中點安裝橢圓形 凸輪,轉動凸輪,兩側夾鉗隨著橢圓形凸輪的半徑變化而向外或向內移動以調整兩個夾鉗 之間的寬度。這些結構都應該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再贅述。
[0033]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 首先根據不同手術部位選擇不同有形狀的復位頭2,以到達與位移骨塊適形; 然后限切開顯露脛骨(橈骨、尺橈骨)后方部分皮質,植入復位器,向下方推頂向后上方 移位的骨折塊; 骨折塊解剖復位后臨時固定,無需更換復位鉗; 對于較小骨折塊,可直接經復位頭2前端半圓形缺口 3位置鉆入導針、擰入空心螺釘固 定;對于較大骨折塊,可以在該處植入克氏針或者復位鉗把持臨時固定,再更換接骨板螺釘 骨折,保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不發生移位。
【權利要求】
1. 一種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推桿(1)、復位 頭(2 )組成,推桿(1)為長桿,復位頭(2 )安裝在推桿(1)的前端,復位頭(2 )為圓弧形板面 結構或圓弧形夾鉗結構,圓弧形板面或圓弧形夾鉗與骨折塊后部相適形,推桿(1)的前端與 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或轉軸連接結構,轉軸連接結構的推 桿(1)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的后端為轉軸連接,推桿(1)上有沿著推桿(1)軸向的凹槽(6), 凹槽(6)內安裝有可前后移動的頂桿(7),頂桿(7)的前端與圓弧形板面的后端相對,推桿 (I) 的前端與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的后端為固定連接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桿(1)的長桿中間有向下的彎折,推桿(1)的前部低于推桿(1)的后部,推桿(1)的 前部與推桿(1)的后部平行或水平方向有5-30度的夾角。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弧形板面結構的復位頭(2)的圓弧形板面的下表面為向上凸起的圓弧面,圓弧面的 弧度與位移骨塊的表面的解剖弧度相匹配,復位頭(2)的圓弧形板面的前端有半圓形缺口 (3),復位頭(2)的圓弧形板面下表面的圓弧面上有多個向下的小尖銳凸起(4),多個小尖 銳凸起(4)在復位頭(2)的圓弧形板面下表面的圓弧面上均布,小尖銳凸起(4)的尖端朝向 斜下方。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的圓弧形夾鉗由兩側的夾鉗(10)和中間的橫桿(11)組 成,兩側夾鉗(10)為向前伸出的弧形鉗桿,兩側夾鉗(10)的后端與橫桿(11)相連接,橫桿 (II) 中心與推桿(1)的前端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位關節周圍骨塊并固定的微創適形復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弧形夾鉗結構的復位頭(2 )的兩側的夾鉗(10 )與中間的橫桿(11)為固定連接或可 移動的伸縮連接,可移動的伸縮連接的結構的推桿(1)為套筒,推桿(1)套筒的前端連接橫 向的短套管(13),橫桿(11)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套裝在短套管(13)中,兩側橫桿(11)的外 端分別與兩側的夾鉗(10)相連接,兩側橫桿(11)的內端分別連接齒條(15),推桿(1)套筒 內套裝調整桿(12),調整桿(12)的前端安裝齒輪(14),齒輪(14)的上下兩側分別與兩側橫 桿(11)內端的齒條(15)相嚙合,調整桿(12)的后端位于推桿(1)套筒的后部外端。
【文檔編號】A61B17/56GK104207831SQ201410489322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張英澤陳偉王娟張奇 申請人:張英澤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