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配比為:全蝎13-17、蜈蚣10-14、白附子13-17、巴豆7-11、銀珠4-8、冰片1-5、蔥白1-5、生姜10-14、蓖麻籽7-11、紫泡4-8、青活麻10-14、血滿草13-17、峨山草烏7-11。本發明中藥利用各位中藥,使其具備了袪風寒邪和溫通筋絡功效,對于治療面神經麻痹患者具有很好的療效。
【專利說明】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
[0002]【背景技術】:
面神經麻痹是以口眼一側歪斜為主要癥狀的面周圍神經麻痹疾病,發病初期多有耳后疼痛,表現為病側面肌肉運動障礙,又稱口眼喁斜癥。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通常急性起病,于數小時內達到高峰,病人往往是在清晨起床洗臉、飲水、漱口時發現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側眼裂較大,鼻唇溝較淺,口角低,不能皺額,蹙目,閉目不緊,鼓腮時患側漏氣,不能吹口哨,患者不能露齒,進食咀嚼時食物常潴留在患側,漱口時水由患側口角漏出,并見流淚、流涎,舌味減退甚至消失,聽覺過敏等。中醫認為:本病為機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寒邪乘虛侵襲,經脈氣血瘀阻,縱筋不馳緩不收所致,屬于“面癱”的范疇。目前,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大多療效不太好。
[0003]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它具有療效好的優點。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配比為:全蝎13-17、蜈蚣10-14、白附子13-17、巴豆7-11、銀珠4-8、冰片1-5、蔥白1-5、生姜10-14、蓖麻籽7-11、紫泡4-8、青活麻10-14、血滿草13-17、蛾山草烏7-11。
[0005]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配比為:全蝎15、蜈蚣12、白附子15、巴豆9、銀珠6、冰片3、蔥白3、生姜12、蓖麻籽9、紫泡6、青活麻12、血滿草15、蛾山草烏9。
[0006]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中藥利用各位中藥,使其具備了袪風寒邪和溫通筋絡功效,對于治療面神經麻痹患者具有很好的療效。
[0007]【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8)為:全蝎15、蜈蚣12、白附子15、巴豆9、銀珠6、冰片3、蔥白3、生姜12、蓖麻籽9、紫泡6、青活麻12、血滿草15、蛾山草烏9。
[0008]制作時將各位中藥混合一起打成藥泥。患側左歪斜塞右鼻孔,貼右面肌;右歪斜塞左鼻孔,貼左面肌,對照鏡子口眼歪斜校正后去藥。一般間隔24小時更換一次,1?6次為一療程,多數病人在起病4?20天內有不同程度的狀況得到改善、恢復痊愈。
[0009]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一、王某,男,73歲,六十鋪鎮陳莊村,面神經麻痹患者。2008年5月16日開始治療,20日治愈。
[0010]二、王某,女46歲,新集鎮下灣村,面神經麻痹患者。2009年3月14日開始治療,
6日痊愈。
[0011]三、李某,男,47歲,西五十鋪鄉公橋村,面神經麻痹患者。2011年6月2日開始治療,7天治愈。
[0012]四、王某,男,33歲,新集鎮曹元村陳莊,面神經麻痹患者。2011年5月4日開始治療,7天痊愈。
[0013]五、郝某,男,1歲,六十鋪鎮馬付村大陳莊,面神經麻痹患者。8天痊愈。
[0014]六、李某,女,56歲,新集鎮韓莊村,面神經麻痹患者。用藥4次治愈。
[0015]七、王某,女,57歲,六十鋪鎮六十鋪村,面神經麻痹患者。用藥6次治愈。
[0016]八、郭某,女,50歲,六十鋪鎮糧站職工,面神經麻痹患者。用藥7天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配比為:全蝎13-17、蜈蚣10-14、白附子13-17、巴豆7-11、銀珠4-8、冰片1-5、蔥白1-5、生姜10-14、蓖麻籽7-11、紫泡4-8、青活麻10-14、血滿草13-17、蛾山草烏7_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分之間的重量配比為:全蝎15、蜈蚣12、白附子15、巴豆9、銀珠6、冰片3、蔥白3、生姜12、蓖麻籽9、紫泡6、青活麻12、血滿草15、蛾山草烏9。
【文檔編號】A61K35/646GK104306919SQ20141050698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8日
【發明者】郭長玉 申請人:郭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