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延胡索8-10、雞內金2-4、冬瓜瓤5-7、枳殼2-4、斑蝥5-7、川楝子2-4、穿心蓮6-8、神曲1-3、醋制刀豆殼8-10、蒲公英3-5、敗醬草2-4、半枝蓮1-3、萊菔子2-4、薏苡仁4-6、金花菊3-4、馬齒莧2-4、萹蓄1-3、墨旱蓮2-4、貓須草1-3、野牡丹3-5、芒硝2-4、鬼針草1-3和蓮子草2-4;本發明的諸藥配伍、相輔相成,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潤腸通便,瀉火解毒,清熱排膿,散結消腫,緩急止痛等功效,本發明有效的治療急性闌尾炎病癥。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惡心嘔吐;目前對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治療兩種類型,手術治療即采用外科手術將闌尾去除;非手術治療多采用抗生素及止痛藥進行治療,由于當急性闌尾炎處在早期單純性炎癥階段時,一旦炎癥吸收消退,闌尾能恢復正常,也不再反復,因此闌尾不必切除,可采用非手術治療,促使闌尾炎癥及早消失,因此非手術治療在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中占有較大比例;由于采用抗生素治療往往有些病人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給急性闌尾炎的非手術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延胡索8-10、雞內金2-4、冬瓜瓤5-7、枳殼2-4、斑蝥5-7、川楝子2-4、穿心蓮6_8、神曲1_3、醋制刀豆殼8_10、蒲公英
3-5、敗醬草2-4、半枝蓮1-3、萊菔子2-4、薏苡仁4_6、金花菊3_4、馬齒莧2_4、篇蓄1_3、墨旱蓮2-4、貓須草1-3、野牡丹3-5、芒硝2-4、鬼針草1_3和蓮子草2_4。
[0005]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延胡索9、雞內金3、冬瓜瓤6、枳殼3、斑蝥6、川楝子3、穿心蓮7、神曲2、醋制刀豆殼9、蒲公英4、敗醬草3、半枝蓮2、萊菔子3、薏苡仁5、金花菊3.5、馬齒莧3、篇蓄2、墨旱蓮3、貓須草2、野牡丹4、芒硝3、鬼針草2和蓮子草3。
[0006]貓須草屬管狀花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鬼針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蓮子草為莧科蝦鉗菜屬植物蓮子草的全草。
[0007]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2-3劑即可即可治愈。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諸藥配伍、相輔相成,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潤腸通便,瀉火解毒,清熱排膿,散結消腫,緩急止痛等功效,本發明有效的治療急性闌尾炎病癥。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延胡索9、雞內金3、冬瓜瓤6、枳殼3、斑蝥6、川楝子3、穿心蓮7、神曲2、醋制刀豆殼9、蒲公英4、敗醬草3、半枝蓮2、萊菔子3、薏苡仁5、金花菊3.5、馬齒莧3、篇蓄2、墨旱蓮3、貓須草2、野牡丹
4、芒硝3、鬼針草2和蓮子草3。
[0010]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湯劑,每日一劑,2-3劑即可即可治愈。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高某,男,32歲,自述數小時前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伴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服用I劑后,腹痛明顯減輕,繼續服用I劑后,治愈。
[0012]病例2:郭某,男,29歲,右下腹部有持續伴陣發性疼痛,開始痛不甚嚴重,位置不固定,數小時后,腹痛轉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痛呈持續性加重,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連服兩劑后,治愈。
[0013]病例3:衛某,女,46歲,患有急性闌尾炎,腹部有劇烈的疼痛感,不能進食,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劑,連服三劑后,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延胡索8-10、雞內金2-4、冬瓜瓤5-7、枳殼2-4、斑蝥5-7、川楝子2-4、穿心蓮6-8、神曲1-3、醋制刀豆殼8-10、蒲公英3-5、敗醬草2-4、半枝蓮1-3、萊菔子2_4、薏苡仁4_6、金花菊3_4、馬齒莧2-4、篇蓄1-3、墨旱蓮2-4、貓須草1-3、野牡丹3_5、芒硝2_4、鬼針草1_3和蓮子草2_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延胡索9、雞內金3、冬瓜瓤6、枳殼3、斑蝥6、川楝子3、穿心蓮7、神曲2、醋制刀豆殼9、蒲公英4、敗醬草3、半枝蓮2、萊菔子3、薏苡仁5、金花菊3.5、馬齒莧3、篇蓄2、墨旱蓮3、貓須草2、野牡丹4、芒硝3、鬼針草2和蓮子草3。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4367883SQ20141055290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張兆昌 申請人:安徽省潁上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