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10-30份、麻黃10-20份、五味子20-50份、金銀花10-30份和車前子1-20份。本發明所述的藥劑互相影響,協同作用,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專利說明】—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
【背景技術】
[0002]周圍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要表現的病癥。病因未完全闡明,西醫認為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激發因素可能系風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引起局部的神經營養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的缺血水腫。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
[0004]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10-30份、麻黃10-20份、五味子20-50份、金銀花10-30份和車前子1-20份。
[0005]優選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25份、麻黃12份、五味子30份、金銀花20份和車前子10份。
[0006]更優選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0-30份、紅花10-20份、小赤麻10-20份、水蔥1_20份、盤龍七1_20份、母草10-30份、幼油草30-70份、益母草10-30份、牛膝10-30份、絲茅七10-20份、昆布1_20份、扭肚藤20-50份、青藤子10-20份、羅布麻10-20份、虎尾草1-10份、線葉薊10-30份、面根藤10-30份和甘草10-20份。
[0007]最優選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5份、紅花15份、小赤麻15份、水蔥10份、盤龍七10份、母草20份、幼油草50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絲茅七15份、昆布10份、扭肚藤30份、青藤子12份、羅布麻15份、虎尾草8份、線葉薊20份、面根藤20份和甘草15份。
[0008]優選地,所述藥劑可以是片劑、分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或貼劑。
[0009]本發明還提供藥劑在制備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中的用途,所述藥劑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10-30份、麻黃10-20份、五味子20-50份、金銀花10-30份和車前子1-20份。
[0010]優選地,所述藥劑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25份、麻黃12份、五味子30份、金銀花20份和車前子10份。
[0011]更優選地,所述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0-30份、紅花10-20份、小赤麻10-20份、水蔥1-20份、盤龍七1-20份、母草10-30份、幼油草30-70份、益母草10-30份、牛膝10-30份、絲茅七10-20份、昆布1_20份、扭肚藤20-50份、青藤子10-20份、羅布麻10-20份、虎尾草1-10份、線葉薊10-30份、面根藤10-30份和甘草10-20份。
[0012]最優選地,所述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5份、紅花15份、小赤麻15份、水蔥10份、盤龍七10份、母草20份、幼油草50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絲茅七15份、昆布10份、扭肚藤30份、青藤子12份、羅布麻15份、虎尾草8份、線葉薊20份、面根藤20份和甘草15份。
[0013]優選地,所述藥劑可以是片劑、分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或貼劑。
[0014]目前已公認“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復方使用”、“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中醫最科學最有效的幾大優勢,其中“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非常科學的中醫藥原創理論。中醫組方中各藥如行兵布陣那樣環環相扣的嚴密配伍,是其優于西藥配方的有效手段。中醫方劑理論認為,每一方劑,不僅需要根據病因病機選擇合適的藥劑妥善配伍,同時也應該符合方劑的基本結構,即“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理論,所謂“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對疾病病機的全方位判斷基礎上的科學配比。中醫用方通過多環節、多靶點整合調節的生物學機制,可以取得比西藥更持久、更綠色天然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效果,而這種療效是建立在上述中醫傳統原創理論的正確指導之上的,本發明正遵循了這一原則。
[0015]在本發明的組合物中,幼油草和山腳麻為君藥;桃仁、麻黃、五味子、金銀花、車前子、紅花、小赤麻、水蔥、盤龍七、母草、益母草、牛膝為臣藥;絲茅七、昆布、扭肚藤、青藤子、羅布麻、虎尾草、線葉薊、面根藤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互相影響,協同作用,相輔相成,共奏君臣佐使之功,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發明中的百分數是重量百分數。
[0017]實施例本發明的貼劑
[0018]稱取桃仁25克、麻黃12克、五味子30克、金銀花20克、車前子10克、山腳麻15克、紅花15克、小赤麻15克、水蔥10克、盤龍七10克、母草20克、幼油草50克、益母草20克、牛膝20克、絲茅七15克、昆布10克、扭肚藤30克、青藤子12克、羅布麻15克、虎尾草8克、線葉薊20克、面根藤20克和甘草15克,加入5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回流5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I和濾渣I ;2)向濾渣I中加入3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3小時,過濾,得到濾液2和濾渣2 ;3)向濾渣2中加入10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加熱I小時,過濾,得到濾液3和濾渣3 ;以及4)合并所述濾液1、濾液2和濾液3,蒸干,粉碎,加入150克羊毛脂,混合均勻,均勻涂覆在50塊無紡布(1cmX 1cm)上。
[0019]實驗例
[0020]一般資料
[0021]80例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13?68歲,平均年齡48歲,初發55例,復發25例,病程最短6h,最長2個月,面神經麻痹左側65例,右側15例。
[0022]診斷標準
[0023]參照《針灸治療學》(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2003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神經病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第4版,200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擬定癥狀:表現為以口眼歪斜為主要特點。發現時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日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閉日、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后疼捅,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癥。
[0024]使用實施例中制備的貼劑來進行治療,每日2次,每次將兩塊貼劑分別貼于患者的兩個太陽穴處,每個太陽穴處貼有一塊貼劑。連續治療10天。
[0025]療效評價標準
[0026]參照(蘇輔仁.中藥治療面癱32例[J],陜西中醫.1994,15(11):493.)來制定。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面部表情肌運動恢復正常功能;顯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說話或笑時口角微有歪斜;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好轉:面部表情肌活動較前靈活,但額紋和鼻唇溝仍未恢復;無效:癥狀無改善。
[0027]結果
[0028]經過治療,80例患者中痊愈32例,顯效28例,好轉19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98.7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10-30份、麻黃10-20份、五味子20-50份、金銀花10-30份和車前子1_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25份、麻黃12份、五味子30份、金銀花20份和車前子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0-30份、紅花10-20份、小赤麻10-20份、水蔥1_20份、盤龍七1-20份、母草10-30份、幼油草30-70份、益母草10-30份、牛膝10-30份、絲茅七10-20份、昆布1-20份、扭肚藤20-50份、青藤子10-20份、羅布麻10-20份、虎尾草1-10份、線葉薊10-30份、面根藤10-30份和甘草10-20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5份、紅花15份、小赤麻15份、水蔥10份、盤龍七10份、母草20份、幼油草50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絲茅七15份、昆布10份、扭肚藤30份、青藤子12份、羅布麻15份、虎尾草8份、線葉薊20份、面根藤20份和甘草15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可以是片劑、分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或貼劑。
6.藥劑在制備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10-30份、麻黃10-20份、五味子20-50份、金銀花10-30份和車前子1-20 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桃仁25份、麻黃12份、五味子30份、金銀花20份和車前子10份。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0-30份、紅花10-20份、小赤麻10-20份、水蔥1-20份、盤龍七1-20份、母草10-30份、幼油草30-70份、益母草10-30份、牛膝10-30份、絲茅七10-20份、昆布1_20份、扭肚藤20-50份、青藤子10-20份、羅布麻10-20份、虎尾草1-10份、線葉薊10-30份、面根藤10-30份和甘草10-20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還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質:山腳麻15份、紅花15份、小赤麻15份、水蔥10份、盤龍七10份、母草20份、幼油草50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絲茅七15份、昆布10份、扭肚藤30份、青藤子12份、羅布麻15份、虎尾草8份、線葉薊20份、面根藤20份和甘草15份。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可以是片劑、分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或貼劑。
【文檔編號】A61P25/02GK104306524SQ201410558466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張磊 申請人: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