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屬于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腦中風病人在治療恢復期間身體虛弱肌肉無力需要恢復,如在此期間進行肌肉鍛煉恢復由于受家庭條件和鍛煉器械的限制很難進行。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第二固定板(15)固定在框架固定臺(1)上,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固定端與第二固定板(15)固定連接,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二銷軸(13)與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與垂直燕尾滑塊(14)固定連接,垂直燕尾滑塊(14)鑲嵌在垂直燕尾槽(18)中。它的優點是:使用它操作簡單方便鍛煉方式容易掌握便于病人接受。
【專利說明】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
[0002]
【背景技術】
[0003]腦中風病人在治療恢復期間身體虛弱肌肉無力需要恢復,此種情況恢復期耗時長有些不適感可能會伴隨終生;如在此期間進行肌肉鍛煉恢復由于受家庭條件和鍛煉器械的限制很難進行,由于中風后遺癥對肌肉的力量影響很大使骨骼容易受傷血液循環不好更是影響心肺功能給其日后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很不利的影響;上述問題存在多年至今沒有設計出一種更好的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0004]
【發明內容】
[0005]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它的技術方案為:設置在帶電瓶的框架固定臺上的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通過供回液壓油柔性可伸縮管路分別與第一液壓升降器、液壓水平移動器、液壓垂直移動器和第二液壓升降器插接固定連接相通;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框架固定臺上,液壓垂直移動器的固定端與第二固定板固定連接,液壓垂直移動器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二銷軸與第二液壓升降器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的固定端與垂直燕尾滑塊固定連接,垂直燕尾滑塊鑲嵌在框架固定臺上的垂直燕尾槽中;兩個第一固定板分別固定在框架固定臺兩側上,兩個液壓水平移動器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液壓水平移動器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一銷軸與第一液壓升降器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的升降端與座椅固定連接,第二液壓升降器的固定端固定在框架固定臺上,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燕尾滑塊固定連接,兩個水平燕尾滑塊分別鑲嵌框架固定臺上的在兩個水平燕尾槽中,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的升降端分別與兩個放杠鈴臺固定連接,大重量杠鈴、中重量杠鈴和小重量杠鈴分別放置在放杠鈴臺上。該發明的優點是:此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它結構設計合理,構思巧妙新穎,腦中風病人在治療恢復期間身體虛弱肌肉無力需要恢復,此種情況恢復期耗時長有些不適感可能會伴隨終生;如在此期間進行肌肉鍛煉恢復時,把框架固定臺放置在家中室內地面上,讓其先坐在座椅上,通過電瓶給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通電轉動分別使第一液壓升降器、液壓水平移動器、液壓垂直移動器和第二液壓升降器進入工作狀態,根據病人兩手和胳膊選擇手拿杠鈴的長度控制兩個液壓水平移動器的水平移動端在兩個水平燕尾滑塊的配合下沿著兩個水平燕尾槽推動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移動到最適合手拿對應杠鈴的位置,然后控制液壓垂直移動器的水平移動端在垂直燕尾滑塊的配合下沿著垂直燕尾槽推動第二液壓升降器移動到最適合手拿對應不同杠鈴的垂直位置,通過控制第二液壓升降器升降端升降讓病人自然坐在座椅上調整好坐著的高度,或臀部離開座椅站在框架固定臺上,兩手和胳膊伸直根據其臂力可選擇手拿大重量杠鈴、中重量杠鈴或小重量杠鈴,控制液壓升降器的升降端下行時讓病人手拿杠鈴懸空離開放杠鈴臺,此時病人處在坐著或站立兩臂伸直雙手手拿杠鈴狀態使兩個胳膊多塊肌肉以及全身其它部分肌肉群得到充分鍛煉,手拿杠鈴姿勢持續一段時間后控制液壓升降器的升降端上行可將杠鈴自然放到放杠鈴臺上,控制第二液壓升降器升降端上行讓其自然坐到座椅上休息一定時間然后再進行重復訓練,這樣一周進行2到3次每次6至8個循環,一個循環2分鐘左右即可;使用它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隨時對胳膊以及身體其它部分肌肉群進行循序漸進式恢復性訓練,它可實現對病人與鍛煉器械的自動調整控制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定位,使用它操作簡單方便鍛煉方式容易掌握便于接受,使病人可順利快速恢復強化肌肉力量保護骨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使其訓練到病前狀態為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該裝置填補市場空白很受病人歡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主視圖,圖2俯視圖。附圖中:1、框架固定臺,2、座椅,3、放杠鈴臺,4、大重量杠鈴,5、中重量杠鈴,6、小重量杠鈴,7、第一液壓升降器,8、第一固定板,9、液壓水平移動器,10、第一銷軸,11、水平燕尾槽,12、水平燕尾滑塊,13、第二銷軸,14、垂直燕尾滑塊,15、第二固定板,16、液壓垂直移動器,17、第二液壓升降器,18、垂直燕尾槽,19、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20、電瓶。
[0007]
【具體實施方式】
設置在帶電瓶20的框架固定臺I上的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19通過供回液壓油柔性可伸縮管路分別與第一液壓升降器7、液壓水平移動器9、液壓垂直移動器16和第二液壓升降器17插接固定連接相通;第二固定板15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上,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固定端與第二固定板15固定連接,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二銷軸13與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與垂直燕尾滑塊14固定連接,垂直燕尾滑塊14鑲嵌在框架固定臺I上的垂直燕尾槽18中;兩個第一固定板8分別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兩側上,兩個液壓水平移動器9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固定板8固定連接,液壓水平移動器9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一銷軸10與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升降端與座椅2固定連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上,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燕尾滑塊12固定連接,兩個水平燕尾滑塊12分別鑲嵌在框架固定臺I上的兩個水平燕尾槽11中,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升降端分別與兩個放杠鈴臺3固定連接,大重量杠鈴4、中重量杠鈴5和小重量杠鈴6分別放置在放杠鈴臺3上。腦中風病人在治療恢復期間身體虛弱肌肉無力需要恢復,此種情況恢復期耗時長有些不適感可能會伴隨終生;如在此期間進行肌肉鍛煉恢復時,把框架固定臺I放置在家中室內地面上,讓其先坐在座椅2上,通過電瓶20給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19通電轉動分別使第一液壓升降器7、液壓水平移動器9、液壓垂直移動器16和第二液壓升降器17進入工作狀態,根據病人兩手和胳膊選擇手拿杠鈴的長度控制兩個液壓水平移動器9的水平移動端在兩個水平燕尾滑塊12的配合下沿著兩個水平燕尾槽11推動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7移動到最適合手拿對應杠鈴的位置,然后控制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水平移動端在垂直燕尾滑塊14的配合下沿著垂直燕尾槽18推動第二液壓升降器17移動到最適合手拿對應不同杠鈴的垂直位置,通過控制第二液壓升降器17升降端升降讓病人自然坐在座椅2上調整好坐著的高度,或臀部離開座椅2站在框架固定臺I上,兩手和胳膊伸直根據其臂力可選擇手拿大重量杠鈴4、中重量杠鈴5或小重量杠鈴6,控制液壓升降器7的升降端下行時讓病人手拿杠鈴懸空離開放杠鈴臺3,此時病人處在坐著或站立兩臂伸直雙手手拿杠鈴狀態使兩個胳膊多塊肌肉以及全身其它部分肌肉群得到充分鍛煉,手拿杠鈴姿勢持續一段時間后控制液壓升降器7的升降端上行可將杠鈴自然放到放杠鈴臺3上,控制第二液壓升降器17升降端上行讓其自然坐到座椅2上休息一定時間然后再進行重復訓練,這樣一周進行2到3次每次6至8個循環,一個循環2分鐘左右即可;使用它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隨時對胳膊以及身體其它部分肌肉群進行循序漸進式恢復性訓練,它可實現對病人與鍛煉器械的自動調整控制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定位,使用它操作簡單方便鍛煉方式容易掌握便于接受,使病人可順利快速恢復強化肌肉力量保護骨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使其訓練到病前狀態為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該裝置填補市場空白很受病人歡迎。
【權利要求】
1.一種中風病人肌肉群鍛煉恢復裝置,其特征是:設置在帶電瓶(20)的框架固定臺(I)上的直流電動供回液壓油分配泵(19)通過供回液壓油柔性可伸縮管路分別與第一液壓升降器(7)、液壓水平移動器(9)、液壓垂直移動器(16)和第二液壓升降器(17)插接固定連接相通;第二固定板(15)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上,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固定端與第二固定板(15)固定連接,液壓垂直移動器(16)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二銷軸(13)與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與垂直燕尾滑塊(14)固定連接,垂直燕尾滑塊(14)鑲嵌在框架固定臺(I)上的垂直燕尾槽(18)中;兩個第一固定板(8)分別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兩側上,兩個液壓水平移動器(9)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固定板(8)固定連接,液壓水平移動器(9)的水平移動端通過第一銷軸(10)與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固定端鉸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升降端與座椅(2)固定連接,第二液壓升降器(17)的固定端固定在框架固定臺(I)上,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固定端分別與兩個燕尾滑塊(12 )固定連接,兩個水平燕尾滑塊(12 )分別鑲嵌在框架固定臺(I)上的兩個水平燕尾槽(11)中,兩個第一液壓升降器(7)的升降端分別與兩個放杠鈴臺(3)固定連接,大重量杠鈴(4)、中重量杠鈴(5)和小重量杠鈴(6)分別放置在放杠鈴臺(3)上。
【文檔編號】A61H1/00GK104352332SQ201410584594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明者】童寧 申請人: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