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3~5份、毛麝香5~8份、沒藥3~5份、白芷3~5份、碎米柴3~5份、黃麻葉3~5份、青黛3~5份、滑石3~5份、桑葉5~8份、白薇3~5份、南瓜花5~8份、翠羽草5~8份、金星草3~5份、梅花草3~5份、當歸3~5份、竹瀝10~15份。制備方法是是按上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瀝外的中藥原料,加入水煎制后濾去藥渣,再加入竹瀝,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本發明通過純中藥制劑制備洗液,清熱利濕、抗炎、祛風解毒,同時具有長肌膚、潤澤顏色之效,適于應用于嬰幼兒患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尿布疹一般指尿布皮炎,是指在新生兒的肛門附近、臀部、會陰部等處皮膚發紅,有散在斑丘疹或皰疹,又稱新生兒紅臀。起因多為嬰兒尿布更換不勤或洗滌不干凈,長時間接觸、刺激嬰兒皮膚或尿布質地較硬,發生局部摩擦而引起,繼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后加重。臨床表現為在尿布部位發生邊界清楚的大片紅斑、丘疹或糜爛滲液,甚至繼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嚴重者,特別是營養不良的慢性腹瀉嬰兒,可發生皮膚潰瘍。
[0003]尿布皮炎治療的關鍵在于保持嬰兒外陰和臀部皮膚干燥、清潔,但只做到維持干燥是不夠的,見效慢,尤其對于已經產生脫皮、流液等較嚴重癥狀的患兒來講,必須配合使用藥物。由于嬰幼兒皮膚嬌嫩,易對外界刺激產生過敏反應,而市面上的多數藥膏都具有刺激性,不適宜應用于嬰幼兒。中國專利(CN103690664A)公開了一種治療新生兒尿布疹的外用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作用,但用藥不夠溫和,對于嬰幼兒使用還存在刺激性;使用時必須每次外敷10分鐘左右,由于嬰幼兒配合度低,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有可能會留下癥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通過純中藥制劑制備洗液,清熱利濕、抗炎、祛風解毒,同時具有長肌膚、潤澤顏色之效,制備與使用過程簡單易行,便于應用于嬰幼兒患者。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3?5份、毛麝香5?8份、沒藥3?5份、白芷3?5份、碎米柴3?5份、黃麻葉3?5份、青黛3?5份、滑石3?5份、桑葉5?8份、白薇3?5份、南瓜花5?8份、翠羽草5?8份、金星草3?5份、梅花草3?5份、當歸3?5份、竹浙10?15份。
[0006]進一步優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 4份、毛麝香6份、沒藥4份、白芷4份、碎米柴4份、黃麻葉4份、青黛4份、滑石4份、桑葉6份、白薇4份、南瓜花6份、翠羽草7份、金星草4份、梅花草4份、當歸4份、竹浙12份。
[0007]制備方法是按上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浙外的中藥原料,加入中藥材5?10倍重量比例的水,武火煮沸20?30min,改用文火煎熬,熬煮30?40min后濾去藥渣,藥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竹浙,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
[0008]藥理分析:
[0009]地丁:揀凈雜質,用水洗去泥土,切段,曬干。苦,寒。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疔瘡,癰腫,瘰疬,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0010]毛麝香:辛、苦,溫。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消腫,解毒止癢。用于小兒麻痹初期,受涼腹痛,風濕骨痛。外用治跌打損傷,腫痛,癰癤腫毒,黃蜂螫傷,濕疹,蕁麻疹。
[0011]沒藥:入肝、脾、心、腎經。生發固發,祛斑消痕,軟堅除瘤,除癬愈創,固齒健齦,解毒等。治脫發毛細,黑斑傷痕,扁平疣,各種濕疹,牙齦糜爛,毒蟲叮傷等。
[0012]白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可改善人體微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消除色素在組織中過度堆積,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療皮膚皰痍疥癬等。《神農本草經》指出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
[0013]碎米柴:甘,平。功能清熱,利濕,解毒;主治泌尿系結石,慢性胃炎,慢性氣管炎,小兒疳積,癰疽發背,痔瘡,漆瘡。
[0014]南瓜花:味甘;性涼。功能清濕熱,消腫毒;主治黃疸,痢疾,咳嗽,癰疽腫毒。
[0015]黃麻葉:苦,溫,無毒。功用理氣止血,排膿生肌;主治腹痛,痢疾,血崩,瘡癰。
[0016]青黛:性味咸寒,歸肝、肺、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散腫、清肝瀉火、定驚等作用。主治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濕疹,痤癰,痄腮,蛇蟲咬傷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青黛有抗腫瘤、抗細菌和皮膚真菌、增強免疫、治療潰瘍、保肝等作用。
[0017]滑石:甘淡,寒。清熱,滲濕,利竅。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水瀉,熱痢,淋病,黃疸,水腫,衄血,腳氣,皮膚濕爛。
[0018]桑葉: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可以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
[0019]白薇:苦咸,寒。清熱,涼血。治陰虛內熱,風溫灼熱多眠,肺熱咳血,溫瘧,癉瘧,產后虛煩血厥,熱淋,血淋,風濕痛,瘰疬。
[0020]翠羽草:味淡,性平。功用清熱利濕,解毒,消瘀,止血;主治黃疸,痢疾,水腫,風濕痹痛,咳嗽吐血,喉癰,痔漏,刀傷,燙傷。
[0021]金星草:苦,寒,無毒;入心、大腸、小腸經。功用清熱,涼血,解毒;主治癰瘍,腫毒,瘰疬,惡瘡,暴赤火眼,淋病,腸風。
[0022]梅花草:氣味甘、苦。無毒。治婦人血崩血塊,散氣,通經利水;胃中冷痛、內疝癥瘕即消;食積成痞,堅硬疼痛,服之立瘥。
[0023]當歸:性味甘、辛、溫,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外用能加速創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細胞和纖維浸潤,新生上皮再生,對局部組織有止血和加強末梢循環作用。
[0024]竹浙:性味苦、寒;入心、胃經;功能主治清火、解毒利竅;主目赤、牙痛、療口瘡目痛。
[0025]本發明通過純中藥制劑制備的洗液,具有清熱利濕、抗炎、祛風解毒的效用,同時能夠長肌膚、潤澤顏色,所選藥物均溫和,不會對嬰幼兒嬌嫩的皮膚產生刺激,亦可避免疤痕的形成。其制備與使用過程簡單易行,便于應用于嬰幼兒患者。
[0026]療效判斷:
[0027]治愈:尿布疹消失,皮膚無疤痕,光滑干燥如初;
[0028]好轉:尿布疹基本消失,有少許若干紅點或疤痕;
[0029]無效:諸癥無改善。
[0030]治療結果:治療147名小兒尿布疹患者,使用I個療程本發明的中藥配方,一日兩次,在清洗臀部擦干后,用干凈的面紗蘸取藥液在患處清洗,清洗后再用干凈的棉布擦干。2天為一個療程。I個療程后,痊愈104例,占70.7%,好轉43例,占29.3%,無效O例。
[0031]附幾例病例作進一步說明:
[0032]病例1:李某某,男,3個月,長時間輕微腹瀉,導致肛門周圍臀部位置出現紅斑、丘疹,因護理不當,繼續發展為出現滲出液,并逐漸增多,部分位置表皮脫落,形成淺表的潰瘍。采用本發明的中藥洗液進行治療,2天后即痊愈。
[0033]病例2:莫某某,女,5個月,因尿布更換不及時,出現尿布疹,且由于嬰兒使用潮濕尿布刺激尿布區域的皮膚可使病情加重,患兒因疼痛瘙癢哭鬧不停,食寢不安。遂給予本發明的中藥洗液進行治療,3天后即痊愈。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實施例1:
[0035]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 4份、毛麝香6份、沒藥4份、白芷4份、碎米柴4份、黃麻葉4份、青黛4份、滑石4份、桑葉6份、白薇4份、南瓜花6份、翠羽草7份、金星草4份、梅花草4份、當歸4份、竹浙12份。
[0036]制備方法是按上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浙外的中藥原料,加入中藥材8倍重量比例的水,武火煮沸25min,改用文火煎熬,熬煮30min后濾去藥渣,藥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竹浙,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
[0037]實施例2:
[0038]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 3份、毛麝香8份、沒藥3份、白芷5份、碎米柴3份、黃麻葉5份、青黛3份、滑石5份、桑葉5份、白薇5份、南瓜花5份、翠羽草8份、金星草3份、梅花草5份、當歸3份、竹浙15份。
[0039]制備方法是按上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浙外的中藥原料,加入中藥材10倍重量比例的水,武火煮沸20min,改用文火煎熬,熬煮40min后濾去藥渣,藥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竹浙,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
[0040]實施例3:
[0041]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 5份、毛麝香5份、沒藥5份、白芷3份、碎米柴5份、黃麻葉3份、青黛5份、滑石3份、桑葉8份、白薇3份、南瓜花8份、翠羽草5份、金星草5份、梅花草3份、當歸5份、竹浙10份。
[0042]制備方法是按上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浙外的中藥原料,加入中藥材5倍重量比例的水,武火煮沸30min,改用文火煎熬,熬煮30min后濾去藥渣,藥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竹浙,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
[0043]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發明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地丁3?5份、毛麝香5?8份、沒藥3?5份、白芷3?5份、碎米柴3?5份、黃麻葉3?5份、青黛3?5份、滑石3?5份、桑葉5?8份、白薇3?5份、南瓜花5?8份、翠羽草5?8份、金星草3?5份、梅花草3?5份、當歸3?5份、竹浙10?1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尿布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配制而成:地丁 4份、毛麝香6份、沒藥4份、白£ 4份、碎米柴4份、黃麻葉4份、青黛4份、滑石4份、桑葉6份、白薇4份、南瓜花6份、翠羽草7份、金星草4份、梅花草4份、當歸4份、竹浙12份。
3.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尿布疹的中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組成:按所述重要分數稱取除竹浙外的中藥原料,加入中藥材5?10倍重量比例的水,武火煮沸20?30min,改用文火煎熬,熬煮30?40min后濾去藥渣,藥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竹浙,密封,高溫蒸汽殺菌得到。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4435840SQ20141075057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9日
【發明者】曲文超, 趙治遠 申請人:曲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