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包括枕芯和枕套,枕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磁石80-150g、琥珀80-150g、酸棗仁80-150g、柏子仁80-150g、遠志80-150g、首烏藤80-150g、合歡皮80-150g、麝香30-60g、石菖蒲80-100g、冰片80-100g、蘇合香80-100g、薄荷80-100g、甘草150-200g、川芎100-120g、延胡索100-120g、姜黃100-120g、乳香100-120g、木香100-120g、藿香100-120g、檀香100-120g、梔子150-200g、野菊花150-200g、薰衣草150-200g、兒茶80-150g、決明子80-150g、旋覆花80-150g、川椒80-150g和托瑪琳石100-150g,本發明通過中藥藥枕,通過中藥的調理,養心安神、醒腦開竅、行氣理氣、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部活動力,有效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無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
【背景技術】
[0002]腦外科手術,即開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于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于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
[0003]腦外科手術或顱內腫瘤在進行開顱術后眩暈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重要問題。開顱術后眩暈的患者非常痛苦,嚴重的影響了術后恢復。開顱術后眩暈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部分因素很可能與腦循環的自動調節功能失常有關。
[0004]眾所周知,眩是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同時出現,統稱目眩,亦稱眩暈。眩暈中有病情輕重的不同,輕者閉目自止,重者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甚至昏倒等癥狀。眩暈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中醫治療多遵循息風止痙、祛痰原則。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通過中藥的調理,養心安神、醒腦開竅、行氣理氣、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部活動力,有效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無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磁石80-15(^、琥泊80-150g、酸率仁80-150g、柏子仁80-150g、遠志 80-150g、首烏藤 80-150g、合歡皮 80_150g、麝香 30_60g、石菖蒲 80_100g、冰片80-100g、蘇合香80-100g、薄荷80-100g、甘草150_200g、川芎100_120g、延胡索100-120g、姜黃 100-120g、乳香 100_120g、木香 100_120g、藿香 100_120g、檀香 100_120g、梔子150-200g、野菊花150-200g、薰衣草150_200g、兒茶80_150g、決明子80_150g、旋覆花80-150g、川椒 80-150g 和托瑪琳石 100_150g。
[0007]進一步優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磁石120g、琥珀150g、酸棗仁120g、柏子仁120、遠志120g、首烏藤120g、合歡皮120g、麝香45g、石菖蒲85g、冰片90g、蘇合香90g、薄荷100g、甘草200g、川考120g、延胡索120g、姜黃120g、乳香120g、木香120g、藿香120g、檀香120g、梔子200g、野菊花200g、薰衣草200g、兒茶150g、決明子150g、旋覆花150g、川椒150g和托瑪琳石150g。
[0008]本發明的中藥藥枕加工包括枕芯和枕套的加工;枕芯的加工過程為:藥材選材、除塵、粉碎、混合、藥材裝入枕芯和枕芯裝入枕套。使用者睡眠時使用,6-8個月更換一次。
[0009]藥理分析:
[0010]磁石:平肝潛陽;安神鎮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f季;失眠,腎虛喘逆。
[0011]琥珀:甘、平;入心、肝、膀胱經;鎮靜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0012]酸棗仁:味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肝,安神,斂汗。
[0013]首烏藤:甘,平。歸心、肝經。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0014]柏子仁:性平味甘。具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治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0015]遠志: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能,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0016]合歡皮: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寧心、消癰腫之功。有治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癰腫、瘰癘、筋骨折傷之效。
[0017]麝香:性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0018]石菖蒲: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0019]冰片,又名片腦、桔片、龍腦香、梅花冰片、羯布羅香、梅花腦、冰片腦、梅冰等,是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
[0020]蘇合香:有開竅辟穢,開郁豁痰,行氣止痛的功效。
[0021]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瘆,疏肝行氣。主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瘆,溫病初起,風瘆瘙癢,肝郁氣滯,胸悶脅痛。
[0022]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t季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3]川;: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0024]延胡索:辛;苦;溫;無毒。肝;胃;心;肺;脾經。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0025]姜黃:性熱,味辛苦,無毒。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心痛難忍,產后血痛,瘡癬初發,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
[0026]乳香:辛苦,溫;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
[0027]木香:主治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胞脅脹滿足;脘腹脹痛;噯吐泄瀉;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中氣不省;突發耳聾;蛇蟲咬傷;牙痛。
[0028]藿香:辛,微溫。歸脾、胃、肺經。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一葉可除口臭,預防傳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月艮,對暑濕重癥,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有效。
[0029]檀香:味辛,性溫,無毒。入脾、胃、肺經。理氣,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不舒。
[0030]梔子: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涼血利濕。
[0031]野菊花:苦、辛,微寒;心、肝經;清熱解毒;疏風平肝。
[0032]薰衣草:主要成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桉樹腦、B-羅勤烯(包括順式和反式)對、乙酸薰衣草酯、薰衣草醇、萜-4-醇和樟腦。具有催眠鎮靜、解痙、抗菌。
[0033]兒茶:苦、澀,微寒。清熱,生津,化痰,斂瘡,生血。用于水瀉,腸粘膜炎,口腔破潰,濕瘆,咳嗽,刀傷出血。
[0034]決明子:甘、苦、咸,微寒;入肝、大腸經;潤腸通便。
[0035]旋覆花:味苦;辛;咸;微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平喘、鎮靜、抗菌作用。
[0036]川椒:辛、溫,有小毒,麻。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0037]托瑪琳石:一種天然寶石,在礦物學中稱為電氣石,是一種含硼及成分復雜的硅酸鹽礦物。一般為柱狀結晶體形態。托瑪琳既是一種晶體,又是一種電介質,還是一種帶電的石頭。改善手,面頸部,血液循環;刺激面頸部穴位;調和臟腑功能;清除相應部位皮膚細菌螨蟲;促進新陳代謝調節人體微循環,抑菌、調節皮膚濕度和溫度。
[0038]本發明的中藥藥枕,琥泊、酸率仁、柏子仁、遠志清心鎮靜、養心安神、解毒;梔子、野菊花、薰衣草、兒茶、決明子、旋覆花、川椒氣味芳香,具有瀉火安神、鎮靜舒緩情緒的功效;麝香、石菖蒲、冰片、蘇合香醒神開竅;甘草補益臟氣;川芎延胡索、姜黃、乳香具有活血行氣、理氣之功效;托瑪琳石和磁石具有寧神益智、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麝香、木香、藿香、乳香、檀香諸味加味中藥配伍,理氣、順氣、降氣、辛香走竄皆入氣分,暢氣機而調血脈,氣順神寧而眩暈平矣,增加腦部活動力,有效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無副作用,不易復發。
[0039]臨床試驗
[0040]1.對象與方法
[0041]對象為2013年I月-2013年12月進行開顱術后的患者200余例,術后I個月至半年內并發眩暈癥的患者40例納入研宄范圍,患者均為開顱術后出現眩暈,各病例均腦顱手術傷口愈合良好,均營養狀況好,血糖、血脂及肝腎功能均在正常范圍。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9-52歲。
[0042]將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實驗組20例,對照組予眩暈寧片口服;實驗組睡眠使用本發明的中藥藥枕。
[0043]2.結果
[0044]療效評定:分別于治療前,以及治療后7d、14d、21d記錄眩暈程度,采用眩暈病臨床癥候評價量表(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評分并記錄,評價主證(如視物旋轉度、汗出肢冷等方面)、兼證(如頭蒙、失眠多夢等)及舌苔,權加分數,O分表示無眩暈,12分表示劇烈旋轉,眩暈。
[0045]有效:諸癥緩解,評級分數變小;
[0046]無效:眩暈未減輕或加重;
[0047]療效評價:經治療7d后,對照組有效為10人,有效率為50% ;治療組有效11人,有效率為55% ;14d后,對照組有效為12人,有效率為60%,治療組有效15人,有效率為75% ;21d后,對照組有效為12人,有效率為60% ;治療組有效18人,有效率為90% ;
[0048]3.結論
[0049]本研宄結果提示,口服眩暈寧片和使用本發明的中藥藥枕治療眩暈癥初期,療效基本相同,而本發明的中藥藥枕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出現的眩暈癥,療效持久穩定,在使用14天后較口服藥物具有更好的療效,21天后已明顯超過口服藥物的療效,可作為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出現的眩暈癥的長期使用的方法,無副作用,成本低廉,可使用6-8個月更換一次,顯著、長期改善患者的眩暈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50]實施例1:
[0051]本實施例的治療腦外科手術后眩暈的中藥藥枕,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磁石120g、琥珀150g、酸棗仁120g、柏子仁120、遠志120g、首烏藤120g、合歡皮120g、麝香45g、石菖蒲85g、冰片90g、蘇合香90g、薄荷100g、甘草200g、川;120g、延胡索120g、姜黃120g、乳香120g、木香120g、藿香120g、檀香120g、梔子200g、野菊花200g、薰衣草200g、兒茶150g、決明子150g、旋覆花150g、川椒150g和托瑪琳石150g。
[0052]本發明的中藥藥枕加工包括枕芯和枕套的加工;枕芯的加工過程為:藥材選材、除塵、粉碎、混合、藥材裝入枕芯和枕芯裝入枕套。使用者睡眠時使用,6個月更換一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包括枕套和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中藥材:磁石80-150g、琥珀80-150g、酸棗仁80-150g、柏子仁 80-150g、遠志 80_150g、首烏藤 80_150g、合歡皮 80_150g、麝香 30_60g、石菖蒲80-100g、冰片80-100g、蘇合香80-100g、薄荷80_100g、甘草150_200g、川芎100-120g、延胡索 100-120g、姜黃 100_120g、乳香 100_120g、木香 100_120g、藿香 100_120g、檀香100-120g、梔子150-200g、野菊花150_200g、薰衣草150_200g、兒茶80_150g、決明子80-150g、旋覆花 80-150g、川椒 80_150g 和托瑪琳石 100_15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腦外科手術后或顱內腫瘤手術后眩暈癥的中藥藥枕,其特征在于枕芯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中藥材:磁石120g、琥珀150g、酸棗仁120g、柏子仁.120、遠志120g、首烏藤120g、合歡皮120g、麝香45g、石菖蒲85g、冰片90g、蘇合香90g、薄荷.100g、甘草200g、川芎120g、延胡索120g、姜黃120g、乳香120g、木香120g、藿香120g、檀香.120g、梔子200g、野菊花200g、薰衣草200g、兒茶150g、決明子150g、旋覆花150g、川椒150g和托瑪琳石150g。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4490191SQ201410827477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26日
【發明者】郭巍, 陳蔚峰, 殷華增, 程永娟 申請人: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