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炙療【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艾炙器具。它包括筒體和架體,所述架體上設有容置艾條的艾炙筒,所述筒體與架體可拆卸連接形成艾熏室,所述筒體上設有艾熏口,所述艾熏口處設有接灰網。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而且能很好地提高艾條的炙療效果同時避免燃燒的艾條或掉落的艾條灰燙傷病人皮膚,再有本實用新型的筒體與架體采用可拆卸連接的連接方式,十分方便用戶更換艾條和清理艾條筒,艾熏口處的筒體邊框上設有防燙圈,該防燙圈既可防止艾炙時燙傷病人皮膚,也能對病人的皮膚起到很好的按摩效果。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炙療【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艾炙器具。 艾炙器具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用艾炙治病理療的歷史悠久,現已廣泛用于醫院和家庭。但是目前中醫醫務 人員在給病人用艾條灸療穴位、治療疾病時要始終拿著燃燒的艾條,并控制保持著艾條與 穴位所在皮膚的距離,但是時間稍長醫務人員會出現手疲勞、抖動、酸痛,因此時常會燙傷 患者的皮膚。由于艾條距離人體皮膚太近容易燙傷病人,距離太遠,又起不到灸療效果,因 此中醫醫務人員在給病人炙療過程中,精神必須高度集中,并控制保持著艾條與穴位所在 皮膚的距離,此操作難度大、費時費力,如要長時間灸療或灸療多個穴位,醫務人員體力根 本吃不消。二是燃燒的艾條上的帶有余熱的艾條灰掉落,這也很容易燙傷患者皮膚。三是 現有的艾炙器具更換艾條或調節艾條長度等操作均十分方便,給用戶的使用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避免病人皮膚被燃燒的艾條燙傷的、更換艾 條、清理方便、操作簡單、炙療效果好的艾炙器具。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 -種艾炙器具,包括筒體和架體,所述架體上設有容置艾條的艾炙筒,所述筒體與 架體可拆卸連接形成艾熏室,所述筒體上設有艾熏口,所述艾熏口處設有接灰網。
[0006]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以下進一步改進。
[0007] 所述筒體與架體磁性連接形成艾熏室。
[0008] 所述筒體上設有一鐵桿,架體上對應鐵桿設有磁塊,鐵桿與磁塊吸合使得筒體與 架體連接。
[0009] 艾熏口處的筒體邊框上設有防燙圈。
[0010] 所述架體上還設有手柄。
[0011] 所述艾炙筒的數目為三。
[0012] 所述艾炙筒一端均設有固定艾條的卡條,所述艾炙筒的另一端設有筒帽,卡條將 艾條固定在艾炙筒上并處于離艾熏口不遠的位置,處于該位置使得艾條能達到最好的炙療 效果。
[0013] 所述筒帽通過過盈配合方式插接在艾炙筒的端部,放置艾條時,直接拔出筒帽,將 艾條插入即可,操作簡單。
[001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本實用新型包括筒體和架體,所述架體上設有容置艾條的艾炙筒,所述筒體與 架體可拆卸連接形成艾熏室,所述筒體上設有艾熏口,所述艾熏口處設有接灰網,本實用新 型不僅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而且能很好地提高艾條的炙療效果同時避免燃燒的艾條或掉 落的艾條灰燙傷病人皮膚。
[0016] (2)再有本實用新型的筒體與架體采用可拆卸連接的連接方式,十分方便用戶更 換艾條和清理艾條筒。
[0017] (3)艾熏口處的筒體邊框上設有防燙圈,該防燙圈既可防止艾炙時燙傷病人皮膚, 也能對病人的皮膚起到很好的按摩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分解圖。
[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為艾油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3] 實施例1,如圖1至圖4示,一種艾炙器具,包括筒體1和架體2,所述架體上設有 三個容置艾條的艾炙筒21,所述筒體與架體磁性連接形成艾熏室26,所述筒體1上設有艾 熏口,所述艾熏口處設有接灰網11。接灰網11很好地承接住從艾條上掉落的艾條灰,避免 燙傷病人皮膚。
[0024]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筒體上設有一鐵桿13,架體上對應設有 磁塊24,鐵桿與磁塊吸合使得筒體與架體連接。所述筒體上設有一鐵桿13,架體上對應鐵 桿設有磁塊24,鐵桿與磁塊吸合使得筒體與架體連接。所述架體上還設有手柄22。所述艾 熏口處的筒體邊框上設有防燙圈12,所述防燙圈12為橡膠材料,,在中醫醫務人員在使用 本實用新型給病人炙療時,即使手抖動,也不會燙傷病人皮膚,很好地避免燙傷病人皮膚。
[0025] 所述三個艾炙筒一端均勻設有固定艾條的卡條23,所述艾炙筒的另一端設有筒帽 25。所述筒帽25通過過盈配合方式插接在艾炙筒的端部。放置艾條時,拔出筒帽,將艾條由 艾炙筒的一端插入,操作容易簡單。卡條23將艾條固定在艾炙筒上并處于離艾熏口不遠的 位置,大約是3-8cm,處于該位置能使艾條達到最好的炙療效果。艾炙完之后,可拆開筒體, 利用艾油刀來清理艾炙筒內的艾條灰(艾條燃燒時產生的,并附著在艾條筒內)。所述艾油 刀3上設有一握持部31和刮灰片32。人可通過握持艾油刀3的握持部31深入艾炙筒內, 并旋轉使得艾油刀3的刮灰片32能刮掉艾炙筒內壁上的艾條灰。
[0026] 實施例2,實施例2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的實施方式相似,唯一的區別在于:所 述架體與筒體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所述架體的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筒體的內壁上對應 設有內螺紋,所述筒體與架體采用螺紋連接形成艾熏室。當然所述筒體與架體除了采用上 述兩種連接方式之外,還可以采用卡扣等連接方式。
【權利要求】
1. 一種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和架體,所述架體上設有容置艾條的艾炙筒, 所述筒體與架體磁性連接形成艾熏室,所述筒體上設有艾熏口,所述艾熏口處設有接灰網。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上設有一鐵桿,架體上對應鐵 桿設有磁塊,鐵桿與磁塊吸合使得筒體與架體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艾熏口處的筒體邊框上設有防燙圈。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上還設有手柄。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艾炙筒的數目為三。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炙筒一端均設有固定艾條的卡 條,所述艾炙筒的另一端設有筒帽。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艾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帽通過過盈配合方式插接在艾 炙筒的端部。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3898706SQ201420064525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3日
【發明者】翁奕波 申請人:翁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