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腳部傷口護理裝置,該護理裝置是一包裹傷口的包扎布,其包含有一防水材料外層及一柔性材料內層;且該包扎布兩自由端部設有供兩自由端無間隙連接的連接機構;借助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具有防水、防塵功能,使用更加方便。
【專利說明】腳部傷口護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護理裝置,尤其是指一種用于腳部受傷固定的腳部傷口
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臨床上在給患者進行傷口包扎固定時,大多在受傷部位先涂抹藥水包裹醫用紗布,然后再在醫用紗布上纏繞繃帶固定。傳統使用繃帶纏繞,表面無法起到防水、防塵效果,當繃帶表面沾染水或污潰,無法擦干或清洗,水或細菌容易進入到醫用紗布內,涂抹的藥物就會受感染,即會影響受傷部位恢復。所以醫務人員就在繃帶外套設一塑料袋,以起到防水、防塵效果。但是,該套設的塑料袋與繃帶表面采用膠布固定,容易發生錯位,或是塑料袋整個脫落,無法達到預期防水、防塵效果。
[0003]有鑒于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受傷部位防水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使用更加方便。
[0005]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6]一種腳部傷口護理裝置,該護理裝置是一包裹傷口的包扎布,其包含有一防水材料外層及一柔性材料內層;且該包扎布兩自由端部設有供兩自由端無間隙連接的連接機構。
[0007]上述連接機構為魔術貼組件,該魔術貼組件具有可相互粘合的第一組件及第二組件,該第一組件設置于包扎布一端內側,該第二組件設置于包扎布另一端外側。
[0008]上述連接機構為拉鏈組件,該包扎布一端還形成一搭片部,該搭片部蓋覆在結合狀態時拉鏈組件的外部。
[0009]上述包扎布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粘貼部,該搭片部一端形成一與第一粘貼部相互貼合的第二粘貼部。
[0010]上述包扎布包括套置腳部的鞋子部及套置腿部的鞋幫部。
[0011 ] 上述鞋子部與鞋幫部均設有連接機構。
[0012]上述柔性材料內層為醫用紗布層或無紡布層。
[0013]上述腳部傷口護理裝置還在該防水材料外層與柔性材料內層之間設有一可調節中間層。
[0014]上述可調節中間層為松緊束帶層或氣囊層。
[0015]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傷口護理裝置相對現有的受傷部位防水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0016]1、由于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包扎布具有防水材料外層,且該包扎布兩端無間隙連接,可以起到防水、防塵功能,避免水或細菌容易進入到醫用紗布內,對涂抹的藥物就會受感染而影響受傷部位恢復,進而起到防水、防塵功能。而且,該防水材料外層與柔性材料內層固定在一起,不會發生錯位問題,包扎使用更方便。
[0017]2、在固定過程中,只需在受傷部位涂抹藥水,包裹上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通過連接機構可固定該腳部傷口護理裝置于受傷部位,且可調整該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松緊程度,即可完成包扎工作,這種包扎方式可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特別適合急救時使用。而且患者感覺不適也可以自行調整,無需醫務人員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包扎過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一;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二 ;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包含松緊束帶層或氣囊層的剖面示意圖。
[0025]符號說明
[0026]腳部傷口護理裝置I防水材料外層2 柔性材料內層3
[0027]連接機構4魔術貼組件41 拉鏈組件42
[0028]搭片部43鞋子部11 鞋幫部12
[0029]可調節中間層5。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31]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第一實施例,該護理裝置是一包裹傷口的包扎布1,其包含有一防水材料外層2及一柔性材料內層3;且該包扎布I兩自由端部設有供兩自由端無間隙連接的連接機構4 ;
[0032]該連接機構4可為魔術貼組件41,該魔術貼組件41具有可相互粘合的第一組件411及第二組件412,該第一組件411設置于包扎布I 一端內側,該第二組件412設置于包扎布I另一端外側;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具有防水、防塵功能,且不會發生錯位問題,使用更加方便。
[0033]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為設置了不同的連接機構4,本實施例的連接機構4可為拉鏈組件42,該包扎布I 一端還形成一搭片部43,該搭片部43蓋覆在結合狀態時拉鏈組件42的外部;該包扎布I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粘貼部,該搭片部43 —端形成一與第一粘貼部相互貼合的第二粘貼部。
[0034]請參閱圖5、圖6,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為該包扎布I包括套置腳部的鞋子部11及套置腿部的鞋幫部12 ;該鞋子部11與鞋幫部12均設有連接機構4,本實施例中的連接機構為拉鏈組件42為例說明,也可使用其它連接機構(例如:魔術貼組件)固定該包扎布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0035]請參閱圖7,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還在該防水材料外層2與柔性材料內層3之間設有一可調節中間層5 ;該可調節中間層5為松緊束帶層或氣囊層,可調整緊束帶或往氣囊層充氣以調整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松緊度,增加穿戴舒適性。
[0036]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柔性材料內層可為醫用紗布層或無紡布層。
[0037]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傷口護理裝置相對現有的受傷部位防水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0038]1、由于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包扎布具有防水材料外層,且該包扎布兩端無間隙連接,可以起到防水、防塵功能,避免水或細菌容易進入到醫用紗布內,對涂抹的藥物就會受感染而影響受傷部位恢復,進而起到防水、防塵功能。而且,該防水材料外層與柔性材料內層固定在一起,不會發生錯位問題,包扎使用更方便。
[0039]2、在固定過程中,只需在受傷部位涂抹藥水,包裹上本實用新型腳部傷口護理裝置,通過連接機構可固定該腳部傷口護理裝置于受傷部位,且可調整該腳部傷口護理裝置的松緊程度,即可完成包扎工作,這種包扎方式可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特別適合急救時使用。而且患者感覺不適也可以自行調整,無需醫務人員操作。
[0040]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護理裝置是一包裹傷口的包扎布,其包含有一防水材料外層及一柔性材料內層;且該包扎布兩自由端部設有供兩自由端無間隙連接的連接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機構為魔術貼組件,該魔術貼組件具有可相互粘合的第一組件及第二組件,該第一組件設置于包扎布一端內側,該第二組件設置于包扎布另一端外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機構為拉鏈組件,該包扎布一端還形成一搭片部,該搭片部蓋覆在結合狀態時拉鏈組件的外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包扎布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粘貼部,該搭片部一端形成一與第一粘貼部相互貼合的第二粘貼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包扎布包括套置腳部的鞋子部及套置腿部的鞋幫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鞋子部與鞋幫部均設有連接機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柔性材料內層為醫用紗布層或無紡布層。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腳部傷口護理裝置還在該防水材料外層與柔性材料內層之間設有一可調節中間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腳部傷口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可調節中間層為松緊束帶層或氣囊層。
【文檔編號】A61F13/06GK203815717SQ20142022080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4日
【發明者】蔡秋妮, 盧偉鋒, 張素真, 陳采茶 申請人: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