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內科護理裝置,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床板和床腿,其特征是在于所述床板的側面設置有升降支臂,升降支臂為自動升降結構,升降支臂的開關閥設置在床板的側面上段,升降支臂的前端設置有滾軸,滾軸上設置有卷簾,卷簾的根部設置有拉環,拉環位于卷簾的根部中段,所述滾軸的前端設置有支架,支架的前端設置有固定支臂。在給病人進行日常護理時能夠隔離病人隱私,能夠便于晾曬或更換床褥,對病人局部進行按摩,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專利說明】內科護理裝置
[0001]【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內科護理裝置。
[0002]【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護理床主要由床板和床腿構成,在病人護理過程中往往需要安裝隔離簾隔離病人隱私,安裝臺桌供病人飲食,每天通風至少兩小時更換室內氣體來預防感染,晾曬或更換床褥并翻轉病人進行局部按摩預防褥瘡的生成,這樣操作起來十分麻煩、費時費力,給醫務人員增加了極大的工作難度。
[0003]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給病人進行日常護理時能夠隔離病人隱私,能夠便于晾曬或更換床褥,對病人局部進行按摩,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的內科護理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床板和床腿,其特征是在于所述床板的側面設置有升降支臂,升降支臂為自動升降結構,升降支臂的開關閥設置在床板的側面上段,升降支臂的前端設置有滾軸,滾軸上設置有卷簾,卷簾的根部設置有拉環,拉環位于卷簾的根部中段,所述滾軸的前端設置有支架,支架的前端設置有固定支臂,固定支臂的底側設置有移行槽,移行槽內設置有設置有滑臂,滑臂的前端設置有彈力夾,所述床板的中段設置有空槽,空槽的寬度為30cm,空槽的側面設置有螺旋折疊臂,螺旋折疊臂的前端設置有連接軸,連接軸上設置有平板,平板與空槽相對應吻合,平板的前段設置有卡槽,卡槽內設置有橫支板,所述橫支板填入卡槽內與平板頂部平行,橫支板的中段設置有淺槽,淺槽的前端設置有杯座,所述空槽的內側面設置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滑輪,滑輪上設置有支桿,支桿的前端設置有長方形框,長方形框架的規格為20*10cm,長方形框內設置有數條撐臂,撐臂上設置有按摩輪,所述長方形框的底部中段固定設置有拉臂,拉臂的根部設置有握柄。
[0005]作為優選,所述滑臂的前端可設置有多個掛鉤。
[0006]作為優選,所述空槽的上端可設置有移動枕墊。
[0007]作為優選,所述卷簾的兩端設置有彈力套。
[0008]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在給病人進行日常護理時能夠隔離病人隱私,能夠便于晾曬或更換床褥,對病人局部進行按摩,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09]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床板,2、床腿,3、升降支臂,4、開關閥,5、滾軸,6、卷簾,7、拉環,8、支架,9、固定支臂,10、移行槽,11、滑臂,12、彈力夾,13、空槽,14、螺旋折疊臂,15、連接軸,16、平板,17、卡槽,18、橫支板,19、淺槽,20、杯座,21、滑槽,22、滑輪,23、支桿,24、長方形框,25、數條撐臂,26、按摩輪,27、拉臂,28、握柄,29、掛鉤,30、移動枕墊,31、彈力套。
[0012]【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床板I和床腿2,其特征是在于所述床板I的側面設置有升降支臂3,升降支臂3為自動升降結構,升降支臂3的開關閥4設置在床板I的側面上段,升降支臂3的前端設置有滾軸5,滾軸5上設置有卷簾6,卷簾6的根部設置有拉環7,拉環6位于卷簾6的根部中段,所述滾軸5的前端設置有支架8,支架8的前端設置有固定支臂9,固定支臂9的底側設置有移行槽10,移行槽10內設置有設置有滑臂11,滑臂11的前端設置有彈力夾12,所述床板I的中段設置有空槽13,空槽13的寬度為30cm,空槽13的側面設置有螺旋折疊臂14,螺旋折疊臂14的前端設置有連接軸15,連接軸15上設置有平板16,平板16與空槽13相對應吻合,平板16的前段設置有卡槽17,卡槽17內設置有橫支板18,所述橫支板18填入卡槽17內與平板16頂部平行,橫支板18的中段設置有淺槽19,淺槽19的前端設置有杯座20,所述空槽13的內側面設置有滑槽21,滑槽21內設置有滑輪22,滑輪22上設置有支桿23,支桿23的前端設置有長方形框24,長方形框24架的規格為20*10cm,長方形框24內設置有數條撐臂25,撐臂25上設置有按摩輪26,所述長方形框24的底部中段固定設置有拉臂27,拉臂27的根部設置有握柄28。在給病人進行日常護理時,病人躺在床板I上,升降支臂3升起,拉動拉環7將卷簾6遮擋病人,移動滑臂11彈力夾12夾持被服晾曬,打開活動板,拉動拉臂27帶動按摩輪26對病人軀體進行局部按摩,同時調節平板16角度病人可將飲食放在淺槽19內輔助飲食即可。
[0013]作為優選,所述滑臂11的前端可設置有多個掛鉤29。這樣設置被服可通過掛鉤29鉤掛晾曬。
[0014]作為優選,所述空槽13的上端可設置有移動枕墊30。這樣設置病人枕在移動枕墊30上即可。
[0015]作為優選,所述卷簾6的兩端設置有彈力套31。這樣設置彈力套21固定卷簾6兩端,避免卷簾6松散。
【權利要求】
1.內科護理裝置,包括床板(I)和床腿(2),其特征是在于:所述床板(I)的側面設置有升降支臂(3),升降支臂(3)為自動升降結構,升降支臂(3)的開關閥(4)設置在床板(I)的側面上段,升降支臂(3)的前端設置有滾軸(5),滾軸(5)上設置有卷簾¢),卷簾(6)的根部設置有拉環(7),拉環(7)位于卷簾¢)的根部中段,所述滾軸(5)的前端設置有支架(8),支架(8)的前端設置有固定支臂(9),固定支臂(9)的底側設置有移行槽(10),移行槽(10)內設置有滑臂(11),滑臂(11)的前端設置有彈力夾(12),所述床板(I)的中段設置有空槽(13),空槽(13)的寬度為30cm,空槽(13)的側面設置有螺旋折疊臂(14),螺旋折疊臂(14)的前端設置有連接軸(15),連接軸(15)上設置有平板(16),平板(16)與空槽(13)相對應吻合,平板(16)的前段設置有卡槽(17),卡槽(17)內設置有橫支板(18),所述橫支板(18)填入卡槽(17)內與平板(16)頂部平行,橫支板(18)的中段設置有淺槽(19),淺槽(19)的前端設置有杯座(20),所述空槽(13)的內側面設置有滑槽(21),滑槽(21)內設置有滑輪(22),滑輪(22)上設置有支桿(23),支桿(33)的前端設置有長方形框(24),長方形框(24)架的規格為20*10cm,長方形框(24)內設置有數條撐臂(25),撐臂(25)上設置有按摩輪(26),所述長方形框(24)的底部中段固定設置有拉臂(27),拉臂(27)的根部設置有握柄(2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科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臂(11)的前端可設置有多個掛鉤(2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科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簾(6)的兩端設置有彈力套(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科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13)的上端設置有移動枕墊(30)。
【文檔編號】A61G7/00GK203988750SQ20142046751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2日
【發明者】張海萍 申請人:張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