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尿感后遺癥用粉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RI),簡稱尿感,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或組織而引起的損傷,泌尿系是小兒常見感染部位,據統計此病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的8.5%。嚴重的泌尿系感染可以引起小兒急性死亡,同時也可導致成年后高血壓以及腎功能不全。成人URI治療多用喹諾酮類或者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治療,復發率低。但是兒童禁用喹諾酮類,因此目前,臨床上對于兒童URI感染多采用青霉素類、氨基糖甙類或頭孢菌素類單獨或聯合治療,但停藥后易反復,且有部分患兒會出現尿頻后遺癥。
兒童URI臨床治愈后遺留的尿頻尿急癥狀,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但由于其實驗室指標已恢復正常,不存在抗生素使用指征,因此上述后遺癥狀只能通過中醫進行治療。尿感多為中醫的“淋證”,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治則多為“清熱利濕通淋”,方藥多為“八正散”,藥用瞿麥、扁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但近年來關于中藥腎毒性的報道逐漸增多,兒童腎功能發育階段,使用上述利尿藥物是否恰當,存在一定的疑慮。
因此需要一種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的用于兒童尿感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尿感后遺癥用粉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尿感后遺癥用粉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飽飯花果10~30份,豆豉草10~30份,,白肚5~15份,波棱瓜子5~15份,橙耳6~10份,葛谷3~10份,臭油果6~12份,醋林子3~10份,薄雪草6~12份,石吊蘭2~5份,蛋不老1~3份,黑乳菇1~3份。
其中藥粉劑的制備方法為:
(1)取處方量的波棱瓜子、葛谷、橙耳,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備用,藥渣備用;
(2)取處方量的臭油果、醋林子、薄雪草,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備用,藥渣備用;
(3)取處方量的飽飯花果、豆豉草、白肚、石吊蘭、蛋不老、黑乳菇,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混合步驟(2)中所得藥渣后,加水至漫過藥面2cm,浸泡0.5~1h后,加總藥材10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靜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藥液的95%的乙醇,靜置15分鐘,然后離心,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得精制液;
(4)將步驟(1)中所得藥渣干燥粉碎,過150目篩,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和步驟(2)中所得的揮發油及步驟(3)所得的精制液混合,濃縮,噴霧干燥,粉碎過150目篩,混入步驟(4)中所得細粉,混勻滅菌后分裝即得。
組方中:
飽飯花果,為杜鵑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實。性味酸,甘,平;功能主治,強筋骨,益氣力。主筋骨酸軟,四肢無力。
豆豉草,為鳶尾科植物豆豉草的根莖及根;性味辛,平,無毒;功能主治,消積行水。
白肚,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活血通絡。主風濕疼痛,跌打腫痛。
波棱瓜子,為葫蘆科植物波棱瓜的種子;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利膽;健脾助運。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消化不良。
橙耳,為銀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實體;性味甘,淡,平,歸脾,胃經;功能主治,養胃健脾止瀉。主食欲不振;脾虛久瀉。
葛谷,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種子;性味甘,平;歸心,胃,肺經;功能主治,健脾止瀉,解酒。主泄瀉;痢疾;飲酒過度。
臭油果,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實;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散風寒,行血氣,止痛。主風寒感冒,風濕痹證,脘腹冷痛,跌打損傷。
醋林子,為薔薇科植物光葉石楠的果實。性味酸,溫;功能主治,殺蟲,止血,澀腸,生津,解酒。主蛔蟲腹痛,痔漏下血,久痢。
薄雪草,為菊科植物薄雪火絨草的花。性味淡,微甘,平;功能主治,潤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石吊蘭,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溫,苦,歸肺經;功可化痰止咳,軟堅散結。用治咳嗽痰多,瘰疬痰核。
蛋不老,為大戟科植物廣東地構葉的全草;性味苦,平,歸肺,肝,大腸經;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破瘀止痛。主風濕痹痛;癥瘕積聚;瘰疬;疔瘡腫毒;跌打損傷。
黑乳菇,為紅菇科真菌瀝青色乳菇的子實體;性味辛,甘,溫;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組方原理:患兒治療泌尿系感染不能使用喹諾酮類或者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治療,而青霉素類或者頭孢類廣譜抗生素治療后,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但有一部分患兒仍存在尿頻后遺癥。由于其實驗室指標已恢復正常,不存在抗生素使用指征,因此上述后遺癥狀只能通過中醫進行治療。尿感多為中醫的“淋證”,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治則多為“清熱利濕通淋”,方藥多為“八正散”,藥用瞿麥、扁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但近年來關于中藥腎毒性的報道逐漸增多,兒童腎功能發育階段,使用上述利尿藥物是否恰當,存在一定的疑慮。實際上,這種尿頻的病理機制為URI發病期間,兒童膀胱肌運動神經及交感神經紊亂,膀胱肌肉處于高應激狀態,易被激惹導致膀胱肌肉緊張,產生排尿感覺,采用祛濕利尿藥物治療,則臨床效果并不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組方以“飽飯花果、豆豉草”藥對為君,實驗研究表明:飽飯花果、豆豉草等量混合水煎劑用于環磷酰胺誘導慢性膀胱過度活動癥模型大鼠,治療組大鼠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增大(0.70±0.38mL);排尿間期明顯延長(17.32±0.28min);基礎膀胱壓明顯升高(52.19±3.5cmH2O);與空白對照組比較(0.32±0.21mL;12.87±0.35min;42.03±4.3cmH2O),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可能與抑制膀胱傳入神經的興奮性及傳入遞質的釋放與合成有關;
2、白肚通絡、波棱瓜子、葛谷、橙耳行脾胃肝膽之氣,諸藥合作,同調中焦水路,但對下焦不會有影響,沒有利水之功,不會加大腎臟負擔。實驗室結果表明:大劑量的波棱瓜子可以促進細胞的增殖、生長,有助于膀胱粘膜修復,因此,本組方使用劑量比較大,且由于是透皮吸收,所以該劑量下不會引發胃腸不適;
3、臭油果、醋林子性溫,有助于下焦氣化,并且有緩急功效;但是醋林子透皮吸收能力差,因此要加大劑量;
4、水汽凝而不化為之“無形之痰”而產生膀胱易激惹的表現,而薄雪草、石吊蘭,功可化痰結,減緩這種激惹癥狀;
5、蛋不老、黑乳菇,行散力量強,搭配使用目的在于增加粘膜通透性,使藥物更好的進入深層組織,增加藥物整體吸收率,降低局部皮膚刺激,防止臍部潮紅。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比例為:飽飯花果20g、豆豉草20g、白肚10g、波棱瓜子10g、橙耳8g、葛谷6g、臭油果8g、醋林子7g、薄雪草10g、石吊蘭3g、蛋不老1g、黑乳菇2g。
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是:飽飯花果、豆豉草、白肚、波棱瓜子、橙耳、葛谷、臭油果、醋林子、薄雪草、石吊蘭、蛋不老、黑乳菇,洗凈去雜,放入煎藥砂鍋內。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60min,武火煎至沸騰,后改文火慢煎30min,一共煎煮2次,紗布過濾合并煎液,濃縮至60ml,微波滅菌后臍部濕敷。
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比例為:飽飯花果30、豆豉草30份、白肚5份、波棱瓜子15份、橙耳6份、葛谷3份、臭油果12份、醋林子10份、薄雪草6份、石吊蘭2份、蛋不老3份、黑乳菇1份。
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比例為:飽飯花果20份、豆豉草20份、白肚10份、波棱瓜子10份、橙耳8份、葛谷6份、臭油果8份、醋林子7份、薄雪草10份、石吊蘭3份、蛋不老1份、黑乳菇2份。
實施例4,原料藥重量比例為:飽飯花果10份、豆豉草10份、白肚15份、波棱瓜子5份、橙耳10份、葛谷10份、臭油果6份、醋林子3份、薄雪草12份、石吊蘭5份、蛋不老1份、黑乳菇3份。
實施例2~4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
(1)取處方量的波棱瓜子、葛谷、橙耳,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備用,藥渣備用;
(2)取處方量的臭油果、醋林子、薄雪草,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備用,藥渣備用;
(3)取處方量的飽飯花果、豆豉草、白肚、石吊蘭、蛋不老、黑乳菇,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混合步驟(2)中所得藥渣后,加水至漫過藥面2cm,浸泡0.5~1h后,加總藥材10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靜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藥液的95%的乙醇,靜置15分鐘,然后離心,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得精制液;
(4)將步驟(1)中所得藥渣干燥粉碎,過150目篩,成細粉備用;
(5)將步驟(1)和步驟(2)中所得的揮發油及步驟(3)所得的精制液混合,濃縮,噴霧干燥,粉碎過150目篩,混入步驟(4)中所得細粉,混勻滅菌后分裝即得。
使用時,將散劑藥粉溶于少量生理鹽水中成膏狀,臍部外敷。
上述藥物有效組合,互相協調,有效達到治療兒童因泌尿感染引起的尿頻后遺癥的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1.1病例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4月門診因尿路感染臨床治愈但遺留非炎性尿頻,且病程未超過兩周患兒235例,其中男童98例,女童137例;年齡2~14歲,平均7.5歲。所有患兒實驗室指標均正常,排除伴發心臟、腎臟、精神方面疾患的患兒。
1.1.2入組標準:尿路感染臨床治愈(無發熱、尿痛,且實驗室血常規、尿常規指標均正常),但遺留尿頻且病程未超過兩周,尿頻表現為小便次數增多,晝夜尿次數>15次,但無疼痛。
1.1.3分組:隨機分為三組,其中對照組79例,濕敷組78例,調敷組78例。三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分布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對照組溫熱生理鹽水臍部濕敷;濕敷組采用實施例1制得的湯劑微波滅菌后進行臍部濕敷;調敷組采用實施例3制得的滅菌散劑生理鹽水臍部調敷。均為每日2次,10天為一個療程。
1.2.2觀察項目:觀察三組患兒晝夜小便次數及用藥相關不良反應。
1.2.3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有效:尿頻次數減至治療前一半;無效:癥狀無改善。
1.2.4統計學分析:SPSS 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結果。
2.1三組治療1療程后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濕敷組與調敷組總有效率和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χ2=4.46,P<0.05;χ2=6.90,P<0.05),濕敷組、調敷組治愈率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極顯著性統計學差異(χ2=9.69,P<0.01;χ2=12.95,P<0.01),證實本發明實施例制得的藥物可以明顯降低兒童排尿次數,能夠有效治療兒童因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尿頻后遺癥。
2.2不良反應及耐受性:給藥治療過程中,三組均未出現無明顯心、肝、腎不良反應及癥狀。
3.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本發明藥物組合的濕敷組和調敷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本發明方法制備的藥物在兒童尿感后遺癥方面擁有療效肯定、安全性較高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