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88011閱讀:766來源:國知局
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



背景技術:

髁狀突,位于下頜骨雙側頂端,是實現口頜功能的重要解剖結構,也是下頜骨解剖學上的一個薄弱部位。髁狀突在生理狀態下可將咀嚼壓力通過顳下頜關節傳導至顱底,在下頜收到撞擊時此處易形成應力集中,從而易導致髁狀突骨折,繼而引起患者咬合關系錯亂、張口受限、關節盤錯位、關節強直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發音等生理功能。

由于髁狀突骨折類型復雜多樣,而髁狀突高位斜形骨折以及矢狀骨折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由于在髁狀突高位斜形骨折及矢狀骨折區域中接骨板置入困難,而鋼絲固定又不牢固,同時由于常伴有關節盤移位、折疊等軟組織結構改變,因此對此類骨折常需使用醫用鈦釘將折裂的髁突復位固定至下頜骨斷面上,恢復患側髁狀突及下頜骨的正常形態,使骨折斷面不發生相對移動,有時還需在髁狀突上置入一種特制的純鈦錨固釘從而將移位、折疊的關節盤復位并錨縫固定起來,從而提高骨折修復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醫用鈦釘長期留置在髁狀突內會存在二次感染、金屬微電流、緩慢移位等問題,而二期手術取出鈦釘又存在手術創傷,取出困難等風險,極大地增加了手術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在有效對髁狀突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的同時,還可有效防止骨折部位二次感染、金屬微電流及固位釘緩慢位移等術后并發癥,并可有效避取出螺釘所造成的手術創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包含用于旋入髁狀突內將髁狀突的骨折片固定在髁狀突的骨折斷面上的螺紋段、用于加力和錨固顳下頜關節盤的帽部及連接所述螺紋段和帽部的頸部;

其中,所述帽部用于錨縫固定顳下頜關節盤,且所述螺紋段、所述頸部和所述帽部構成鎂合金螺釘。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整個固定工具為一根鎂合金螺釘,且是由螺紋段、頸部和帽部所構成,從而當螺釘的螺紋段在旋入髁狀突的骨折部位后,通過螺紋段可將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端緊密貼合,同時可將斷裂、脫位的顳下頜關節盤錨縫在螺釘的帽部上,以實現對顳下頜關節盤的復位和錨固,從而避免了額外錨固釘的植入,在保證骨折良好愈合和顳下頜關節功能恢復的同時,還由于整個螺釘是采用鎂合金材質,使得螺釘在行使固位功能的同時還可逐漸被降解吸收以促進骨組織再生,從而避免了醫用鈦釘長期存留在髁狀突內所造成的并發癥,及二次手術取出鈦釘所造成的創傷和風險。

進一步的,所述螺紋段背離所述帽部的一側為所述螺紋段的端部,且所述端部從端尾至端頂逐漸收攏,并在其端頂處形成一尖釘。通過螺紋段端部的尖釘可方便螺紋段旋入髁狀突內。

進一步的,所述螺紋段的端部還開設有N個用于收集和排出骨屑的排屑槽;其中,所述N為自然數,且各排屑槽延伸至所述螺紋段端部的端頂。通過開設在螺紋段端部的排屑槽,可使得螺釘的螺紋段在旋入髁狀突內時,可便于骨屑的收集和排出,從而進一步方便了螺旋段的旋入。

進一步的,當所述N大于1時,各排屑槽在所述螺紋段的端部上等距環繞設置。從而使得螺釘的螺紋段在旋入髁狀突內時,可進一步提高螺紋段的排屑性能,保證排屑的均勻性,避免螺紋段在旋入時出現局部應力過大的現象。

進一步的,所述頸部的外徑與所述螺紋段的外徑一致,且所述頸部為一外表面為光滑面的圓柱體。從而使得螺紋段在旋入髁狀突內后,通過頸部可將螺紋段和帽部隔開,避免帽部壓迫到髁狀突而造成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出現不必要的位移。

進一步的,所述帽部包含與所述頸部相連的帽檐、設置在所述帽檐上用于帶動所述螺紋段旋入所述髁狀突內的加力件;其中,所述加力件上還開設有錨固孔用于將所述帽部錨縫在所述顳下頜關節盤上。并且,所述加力件為一正多邊形結構。從而方便醫護人員對加力件進行操作,避免打滑現象的發生,以使得螺紋段的旋入更為容易。

進一步的,所述帽檐設有所述加力件的一側端面為上端面,所述帽檐與所述頸部相連的一側端面為下端面;其中,所述帽檐整體從上端面到下端面逐漸收攏,且所述下端面的直徑與所述頸部的直徑相同。使得螺紋段在旋入髁狀突內后,由于帽檐的下端面的直徑與頸部的直徑是相同的,從而可進一步避免帽部的帽檐直接壓迫到髁狀突,而造成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出現不必要的位移。

進一步的,所述螺紋段的長度與所述髁狀突骨折部位的寬度相適配。從而可使得螺紋段在插入髁狀突內后,可對復位后的骨折片與髁狀突骨折斷端進行有效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鎂合金螺釘表面還涂覆有可降解高分子涂層、可降解陶瓷涂層及可降解復合涂層中的一種或多種。使得螺釘在髁狀突內在承載負載的同時,還可釋放一種或多種具有抗菌、消炎、促進骨再生作用的藥物,從而加快髁狀突骨折部位的愈合。

進一步的,所述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包含一根或兩根所述的鎂合金螺釘;其中,當鎂合金螺釘為兩根時,其中一根鎂合金螺釘與髁狀突骨折斷面垂直,而另一根鎂合金螺釘與之呈一傾角;

而當鎂合金螺釘為一根時,所述鎂合金螺釘螺紋段的旋入方向垂直于髁狀突的骨折線,或所述鎂合金螺釘螺紋段的旋入方向與髁狀突的骨折線和髁狀突斷端外側面垂線的角平分線一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采用一根鎂合金螺釘對髁狀突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采用兩根鎂合金螺釘對髁狀突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發明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該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為一根鎂合金螺釘,如圖1和圖2所示,主要由螺紋段1、與螺紋段1相連的頸部2、與頸部2相連的帽部3構成。

其中,結合圖3所示,螺紋段1用于旋入髁狀突4內將髁狀突的骨折片4-1固定在髁狀突4的骨折斷面4-2上,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該螺紋段1為一個直徑為1.5mm至2mm,長度為6mm至16mm的螺桿,且螺紋段1上的螺紋直徑為2mm至2.5mm,螺距為0.75mm至1mm。頸部2用于在螺紋段旋入髁狀突4內后隔開螺紋段1和帽部3,避免帽部3壓迫到髁狀突而造成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出現不必要的位移,且該頸部為一個直徑為2mm至2.5mm,長度為0.75mm至6mm的圓柱體的,且該圓柱體的外表面為光滑面。而帽部3在螺紋段1旋入髁狀突4內后暴露在髁狀突4的外部用于錨縫固定在顳下頜關節盤(圖中未標示)上。并且螺紋段1、頸部2和帽部3均同軸設置。

并且該鎂合金螺釘在制作過程成可選用鎂元素作為主要的合金材質,而其他合金材料可選用釹、鋅、鋯、鈣、釔、釓中的一種或多種元素,同時為了保證螺釘的機械強度,螺釘內部還可含有銅、錳、鍶、鐵、錫、鋁、銀等元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由于整個螺釘是由螺紋段1、頸部2和帽部3所構成,從而當螺釘的螺紋段1在旋入髁狀突4的骨折部位后,通過螺紋段1可將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端緊密貼合(即將髁狀突的骨折片4-1與髁狀突4的骨折斷面4牢牢的貼合在一起),同時可將斷裂、脫位的顳下頜關節盤錨縫在螺釘的帽部3上,以實現對移位、折疊的顳下頜關節盤的復位和錨固,有效的將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端穩固固定于正確的解剖位置,使其可承受一定的組織作用力,從而避免了額外錨固釘的植入,在保證骨折良好愈合和顳下頜關節功能恢復的同時,還由于整個螺釘是采用鎂合金材質制成的,使得螺釘在行使固位功能的同時還可逐漸被降解吸收以促進骨組織再生,從而克服了醫用鈦釘長期存留在髁狀突內所造成的并發癥,及二次手術取出鈦釘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創傷和風險。

具體的說,在本實施方式中,螺釘的螺紋段1背離帽部3的一側為螺紋段1的端部1-1,且端部1-1從端尾至端頂逐漸收攏,并在其端頂處形成一尖釘。從而使得螺紋段1在旋入髁狀突內時,通過螺紋段端部1-1的尖釘可對螺紋段的旋入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從而方便螺紋段1的旋入。

同時,如圖1所示,螺紋段1的端部還開設有多個用于收集和排出骨屑的排屑槽1-2,且各排屑槽1-2從螺紋段端部1-1的端尾一直延伸至螺紋段端部1-1的端頂。由此可知,通過開設在螺紋段端部1-1的排屑槽1-2,可使得螺釘的螺紋段1在旋入髁狀突4內時,可便于骨屑的收集和排出,從而進一步方便了螺旋段1的旋入。

并且,為了進一步方便螺釘螺紋段1的旋入,各排屑槽1-2在螺紋段1的端部上等距環繞設置。從而使得螺釘的螺紋段1在旋入髁狀突4內時,可進一步提高螺紋段1的排屑性能,保證排屑的均勻性,避免螺紋段1在旋入時出現局部應力過大的現象。

此外,上述所提到的螺釘的帽部3如圖1和圖2所示,主要由與頸部2相連的帽檐3-1和設置在帽檐3-1上用于帶動螺紋段1旋入髁狀突4內的加力件3-2構成。其中,加力件3-2上還開設有錨固孔3-3,該錨固孔3-3用于將整個帽部3錨縫在顳下頜關節盤(圖中未標示)上。由此不難發現,在實際操作時,醫護人員可直接徒手轉動加力件,或者也通過外部工具夾持住加力件3-2,并帶動其進行旋轉,從而使得螺紋段1可有效地旋入髁狀突4內,以確保髁狀突骨折片4-2與髁狀突4的骨折斷面4之間的緊密貼合。同時,為了方便醫護人員對加力件3-2的操作,使得醫護人員可輕松的將螺釘的螺紋段1旋入髁狀突4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力件3-2的外形為一正多邊形,而優選地可為正六邊形,從而當醫護人員在轉動加力件3-2時,可避免打滑現象的發生,并由于加力件3-2為正六邊形結構,還可方便的將其與外六角的旋轉工具進行裝配,從而進一步方便了醫護人員的操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圖1和圖2所示,帽檐3-1設有加力件3-2的一側端面為上端面,而帽檐3-1與頸部2相連的一側端面為下端面。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帽檐3-1整體從上端面到下端面逐漸收攏,整體為一碟狀,其最大的端面直徑為3mm至4mm,且帽檐3-1的整體高度為3-5mm。并且,需要說明的是,帽檐3-1下端面的直徑與頸部2的直徑相同,從而使得螺紋段1在旋入髁狀突4內后,由于帽檐3-1的下端面的直徑與頸部2的直徑是相同的,從而可進一步避免帽部3的帽檐3-1直接壓迫到髁狀突4,而造成復位后的髁狀突骨折斷端出現不必要的位移現象。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上述所闡述的內容為本實施方式中用于固定髁狀突骨折部位的鎂合金螺釘的結構,同時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實際的骨折情況,可選取一根鎂合金螺釘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或者也可采用兩根螺釘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當采用一根鎂合金螺釘對髁狀突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時,可采用以下方式。

具體為,患者在經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后,采用耳前穿腮腺切口或改良的耳前角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或結扎顳淺動、靜脈,顯露并保護面神經分支,逐層分離至顳下頜關節囊外側面。隨后切開關節囊進入關節下腔,向下牽拉下頜支,顯露髁狀突高位斜形骨折或矢狀骨折斷面并在其前內下方尋找移位的骨折片4-2,將游離骨折片4-2復位至與髁狀突骨折斷面準確對位,如圖3所示,并在核對咬合關系無誤后,從髁狀突骨折斷端4-1外側面設計一個鉆孔位置,并用專用的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同時根據術前CT測量髁狀突4內外側寬度,選取長度適當的螺釘旋入其鉆孔內對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復位骨折片4-2進行固定,需要說明的是,在選取螺釘時,應盡量保證螺釘螺紋段1的長度與髁狀突骨折部位的寬度相適配,使得螺紋段1在插入髁狀突內后,螺紋段1可稍微超出髁狀突4的內側骨皮質層,從而可對復位后的骨折片4-2與髁狀突骨折斷端4-1進行有效固定。并且在完成固定后,檢查關節盤(圖中未標示)有無移位、穿孔、折疊現象,若有移位、折疊現象,即將其復位,并用縫線并配合加力件3-2的錨固孔3-3將其錨縫固定在帽部3的加力件3-2上,若有穿孔,即對其進行修補。最后,再次檢查髁狀突位置及咬合關系無誤后沖洗創口,建立負壓引流,分層縫合手術切口。

并且,需要說明的,在鉆孔時,醫護人員可根據術前CT測量髁狀突內外側寬度直接選用適當長度的2mm直徑專用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及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或者先選用1.5mm直徑專用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再以2mm直徑專用鉆針擴大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的鉆孔,以增強對骨折界面兩端的壓力。

同時,為了保證鎂合金螺釘在旋入時,能夠對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復位骨折片4-2進行有效固定,在鉆孔時,應保證螺釘螺紋段1的旋入方向垂直于髁狀突的骨折線4-3,或螺釘螺紋段1的旋入方向與髁狀突的骨折線4-3和髁狀突斷端外側面垂線的角平分線(圖中未標示)一致。

而當采用兩根鎂合金螺釘對髁狀突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時,可采用以下方式。

具體為,患者在經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后,采用耳前穿腮腺切口或改良的耳前角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或結扎顳淺動、靜脈,顯露并保護面神經分支,逐層分離至顳下頜關節囊外側面。隨后切開關節囊進入關節下腔,向下牽拉下頜支,顯露髁狀突高位斜形骨折或矢狀骨折斷面并在其前內下方尋找移位的骨折片4-2,將游離骨折片4-2復位至與髁狀突骨折斷面準確對位,如圖4所示,并在核對咬合關系無誤后,從髁狀突骨折斷端4-1外側面設計兩個鉆孔位置,并用專用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同時根據術前CT測量髁狀突4內外側寬度,選取兩根長度適當的螺釘旋入其鉆孔內對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復位骨折片4-2進行固定。并在完成固定后,檢查關節盤(圖中未標示)有無移位、穿孔、折疊現象,若有移位、折疊現象,即將其復位,并用縫線并配合加力件3-2的錨固孔3-3將其錨縫固定在帽部3的加力件3-2上,若有穿孔即對其進行修補。最后,再次檢查髁狀突位置及咬合關系無誤后沖洗創口,建立負壓引流,分層縫合手術切口。

并且,需要說明的,在鉆孔時,醫護人員可根據術前CT測量髁狀突內外側寬度直接選用適當長度的2mm直徑專用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及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或者先選用1.5mm直徑專用鉆針對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內側復位骨折片4-2進行全層鉆孔,再以2mm直徑專用鉆針擴大外側髁狀突骨折斷端4-1的鉆孔,以增強對骨折界面兩端的壓力。

同時,為了保證鎂合金螺釘在旋入時,能夠對髁狀突骨折斷端4-1與復位骨折片4-2進行有效固定,在鉆孔時,應保證兩根螺釘螺紋段1在旋入后,其中一根鎂合金螺釘5與髁狀突骨折斷面垂直,而另一根鎂合金螺釘5與之呈一傾角,而作為優選的該傾角一般控制在30°至45°。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髁狀突骨折固定工具,第二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作的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鎂合金螺釘表面還涂覆有可降解高分子涂層、可降解陶瓷涂層及可降解復合涂層中的一種或多種。由此可知,通過上述涂層,可使得螺釘在髁狀突內承載負載的同時,還可釋放一種或多種具有抗菌、消炎、促進骨再生作用的藥物,從而加快了髁狀突骨折部位的愈合。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