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其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特別是供銀屑病患者使用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銀屑病相當于中醫的白疤、白殼瘡、松皮癬、蛇虱、頑癬等,是一種慢性炎性、非感染性皮膚病。該病經過緩慢,具有復發傾向。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感染、代謝障礙、免疫功能、遺傳及其精神等因素有關,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血熱、血燥、血瘀等有關。銀屑病患者遍布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性別、年齡均可發病。據文獻報道,銀屑病的發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黃種人發病率為0.1%~0.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白種人明顯高于黃種人,黑種人次之,截止到2000 年底,我國銀屑病患者比1994 年增加了一倍;北方的患病率又高于南方,我國銀屑病患者至少在130萬~400 萬左右。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紅皮病型,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臨床表現以白色鱗屑、薄膜現象、點狀出血為特征。盡管銀屑病不威脅人的生命安全,但該病由于其慢性、纏綿反復、頑固難愈、復發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生活,造成極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同時,由于該病反復發作,常需反復治療,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銀屑病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銀屑病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銀屑病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以解決銀屑病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銀屑病。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90~160g、黃芪90~320g、莪術(醋制)80~160g、土茯苓100~500g、補骨脂80~160g、防風80~160g、赤芍50~150g、 丹參80~160g、烏梅40~80g、紅花50~120g、紫草50~160g、白術80~160g、甘草30~150g。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100~140g、黃芪100~280g、莪術(醋制)90~140g、土茯苓115~420g、補骨脂90~140g、防風90~140g、赤芍60~170g、 丹參90~140g、烏梅50~70g、紅花60~100g、紫草60~140g、白術90~140g、甘草35~130g。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120g、黃芪250g、莪術(醋制)120g、土茯苓380g、補骨脂120g、防風120g、赤芍150g、 丹參120g、烏梅60g、紅花90g、紫草120g、白術120g、甘草115g。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膠囊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膠囊劑(其膠囊鎖合后總長度為23.3mm,藥粉容量0.4~0.5g/粒),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膠囊劑藥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3g(6粒)/次,溫開水送下,服藥4~6個月后,癥狀全部消失,病告痊愈。已回訪一年半,未見復發。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其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腫節風,性味:苦、辛、平,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肢體麻木、跌打損傷、骨折、婦女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肺炎、爭性闌尾炎、急性胃腸炎、菌痢、膽囊炎、膿腫、口腔炎、風濕痹痛;
黃芪,性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莪術(醋制),性味: 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癥瘕瘤痞塊、跌打損傷;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之功效,用于治療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疬、瘡瘍;
補骨脂,性味:辛、溫,具有補腎助陽之功效,用于治療腎虛冷瀉、遺尿、滑精、小便頻數、陽痿、腰膝冷痛、虛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風等癥;
防風,性味:辛甘、溫,具有發表、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等癥;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丹參,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熱痹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
烏梅,性味:味酸、性平,具有收斂生津、安蛔驅蟲之功效,用于治療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等癥;
紅花,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能經、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等癥;
紫草,性味:苦、寒,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等癥;
白術,性味: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等癥;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銀屑病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認為:就銀屑病,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銀屑病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120g、黃芪250g、莪術(醋制)120g、土茯苓380g、補骨脂120g、防風120g、赤芍150g、 丹參120g、烏梅60g、紅花90g、紫草120g、白術120g、甘草11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140g、黃芪280g、莪術(醋制)140g、土茯苓420g、補骨脂140g、防風140g、赤芍170g、 丹參140g、烏梅70g、紅花100g、紫草140g、白術140g、甘草130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腫節風160g、黃芪320g、莪術(醋制)160g、土茯苓500g、補骨脂160g、防風160g、赤芍150g、 丹參160g、烏梅80g、紅花120g、紫草160g、白術160g、甘草15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銀屑病患者共665例,年齡為22歲以上的335例,只有330例為22歲以下。665例患者中痊愈的635例,顯效的的3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