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的假體,具體為一種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
背景技術: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的假體,利用手術方法將人工關節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人工關節置換具有關節活動較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臥床的并發癥等優點,在歐美發達國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是最常見的手術之一。我國近年來髖關節置換術的發展也非常好迅速。近年來,在歐美發達市場,雙動全髖關節產品逐漸被應用,和普通全髖相比,有穩定度高(不易脫位)和活動范圍增大的特點。
普通全髖關節產品,人工髖關節產品一般由四個部件組成。股骨柄,通常為金屬材料;股骨頭,通常為金屬或者陶瓷材料;髖臼內襯,通常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者陶瓷材料;髖臼杯,通常為金屬材料。
雙動全髖關節產品,金屬杯先植入到髖臼窩,股骨頭先裝入聚乙烯內襯,之后與股骨柄鏈接。再進行復位。這樣有兩個活動界面:股骨頭與聚乙烯內襯,以及聚乙烯內襯與髖臼杯。兩個活動界面能夠為髖關節提供更大的活動度,同時由于聚乙烯內襯的直徑比普通全髖的股骨頭直徑大,所以穩定性更好。
帶金屬內襯的雙動全髖關節產品,金屬杯先植入到髖臼窩,金屬內襯裝入到金屬杯中,兩者之間緊配,無相對活動;股骨頭先裝入聚乙烯內襯,之后與股骨柄鏈接。再進行復位。這樣有兩個活動界面:股骨頭與聚乙烯內襯,以及聚乙烯內襯與髖臼杯。兩個活動界面能夠為髖關節提供更大的活動度,同時由于聚乙烯內襯的直徑比普通全髖的股骨頭直徑大,所以穩定性更好。
但是上述兩種方案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股骨頭從聚乙烯內襯中脫位的風險。通常股骨頭通過專門的器械,壓入聚乙烯內襯中,通過兩者之間的尺寸配合,從而使得股骨頭不容易從聚乙烯內襯中脫位。但是隨著關節使用年限的增加,兩者之間同樣會發生脫位,從而導致髖關節手術失敗,需要做翻修手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該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能讓股骨頭在聚乙烯內襯中取得較好的初始固定和良好的長期固定,并且能方便安裝。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主要包括髖臼杯、聚乙烯內襯、鎖定環、股骨頭;其特征在于:在聚乙烯內襯的內部,開了一圈凹槽,先將股骨頭放入聚乙烯內襯的球窩中,再將鎖定環放置在聚乙烯內襯的凹槽中,鎖定環安裝在股骨頭上端;聚乙烯內襯外置在髖臼杯中。
本發明所述的雙動髖關節假體中還具有金屬內襯,在聚乙烯內襯和髖臼杯之間設有一塊金屬內襯;其作用是:帶金屬內襯的雙動全髖關節產品,金屬杯先植入到髖臼窩,金屬內襯裝入到金屬杯中,兩者之間緊配,無相對活動。
雙動髖關節假體沒有金屬內襯,所述髖臼杯由二部分組成,為微孔結構部分和實心結構部分,髖臼杯的微孔結構部分和人體的髖臼窩直接接觸;所述髖臼杯為半球形結構,其半球形外表面為微孔結構部分,內表面為實心結構部分。
雙動髖關節假體有金屬內襯,所述髖臼杯由二部分組成,為微孔結構部分和實心結構部分,髖臼杯的微孔結構部分和人體的髖臼窩直接接觸;所述髖臼杯為半球形結構,其半球形外表面為微孔結構部分,內表面為實心結構部分,在半球形結構表面實心結構部分處設有一周月牙形的凹槽;在月牙形的凹槽的周圍或根據安裝需要設計6-10個通孔;所述通孔和月牙形的凹槽根據安裝需要設計。
雙動髖關節假體有金屬內襯,所述半球形結構上或設有1個或設有三至十二個通孔。
本發明所述聚乙烯內襯為半球形結構,在半球形結構內部位置剛好對應放置股骨頭,在半球形結構上端設有一個凹槽,尺寸大小剛好和鎖定環大小相等。
本發明所述鎖定環材質為聚乙烯材料,鎖定環為開口環形,在開口環形處左右二個角落處設置有2個凹槽,主要作用是用于加持工具的加持使用。
本發明所述鎖定環安裝進入聚乙烯內襯的方法為:用制作的加持工具收緊鎖定環,裝入聚乙烯內襯的凹槽中;放開鎖定環,由于聚乙烯材料的彈性,鎖定環置于聚乙烯內襯的凹槽中,同時鎖定環的開口小于股骨頭,股骨頭也就不會從聚乙烯內襯中脫出。
本發明所述加持工具類似于剪刀,專用于鎖定環的打開和收緊使用,其結構特征是二根加持桿通過中間的銷軸連接,二個加持桿的其中一端分別設置成手柄,另一端二個加持桿對應彎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能夠解決股骨頭從聚乙烯內襯中脫位的風險問題,既方便手術中植入,又避免了手術后股骨頭脫位的風險,該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能讓股骨頭在聚乙烯內襯中取得較好的初始固定和良好的長期固定,并且能方便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加入金屬內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加持工具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髖臼杯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剖面爆炸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為髖臼杯,2、聚乙烯內襯,3、鎖定環,4、股骨頭,5、凹槽,6、金屬內襯,7、加持桿,8、銷軸,9、手柄,微孔結構10,實心結構11,通孔12,凹槽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新型雙動髖關節假體,主要包括髖臼杯1、聚乙烯內襯2、鎖定環3、股骨頭4;其特征在于:在聚乙烯內襯2的底部,開了一圈凹槽,先將股骨頭4放入聚乙烯內襯3的球窩中,再將鎖定環3放置在聚乙烯內襯2的凹槽中,鎖定環3安裝在股骨頭4上端;聚乙烯內襯2外置在髖臼杯1中。
本發明所述的雙動髖關節假體中還具有金屬內襯6,在聚乙烯內襯2和髖臼杯1之間設有一塊金屬內襯6;所述鎖定環3材質為聚乙烯材料,鎖定環3為開口環形,在開口環形處左右二個角落處設置有2個凹槽5,主要作用是用于加持工具的加持使用。
本發明所述鎖定環安裝進入聚乙烯內襯的方法為:用制作的加持工具收緊鎖定環,裝入聚乙烯內襯的凹槽中;放開鎖定環,由于聚乙烯材料的彈性,鎖定環置于聚乙烯內襯的凹槽中,同時鎖定環的開口小于股骨頭,股骨頭也就不會從聚乙烯內襯中脫出。
鎖定環及其安裝工具。安裝工具一壓緊,鎖定環直徑變小,就可以裝入到聚乙烯內襯的凹槽里。松開后,鎖定環在凹槽里面就不會脫出,也保證了股骨頭不會脫出。兩個三維模型里面都有對應的工具。隱藏金屬杯,聚乙烯內襯和股骨頭就可以看見。按照流程是先將股骨頭裝入聚乙烯內襯中,再裝入鎖定環;之后股骨頭裝入到股骨柄上,最后復位(和髖臼杯相對運動)。
本發明所述加持工具類似于剪刀,專用于鎖定環的打開和收緊使用,其結構特征是二根加持桿7通過中間的銷軸8連接,二個加持桿7的其中一端分別設置成手柄9,另一端二個加持桿對應彎曲。
雙動髖關節假體沒有金屬內襯6,所述髖臼杯由二部分組成,為微孔結構10部分和實心結構11部分,髖臼杯的微孔結構部分和人體的髖臼窩直接接觸;所述髖臼杯為半球形結構,其半球形外表面為微孔結構10部分,內表面為實心結構11部分。
雙動髖關節假體有金屬內襯6,所述髖臼杯由二部分組成,為微孔結構10部分和實心結構11部分,髖臼杯的微孔結構部分和人體的髖臼窩直接接觸;所述髖臼杯為半球形結構,其半球形外表面為微孔結構10部分,內表面為實心結構11部分,所述半球形結構上設有三至十二個通孔12,在半球形結構表面實心結構部分處設有一周月牙形的凹槽13;在月牙形的凹槽13的周圍或根據安裝需要設計6-10個通孔;所述通孔和月牙形的凹槽根據安裝需要設計。
本發明所述髖臼杯由二部分組成,分成微孔結構和實心結構,此為3D打印的分法,其微孔結構部分的技術參數是:厚度1.5mm;孔徑:0.35-0.5mm;金屬粉末燒結后的尺寸:0.2-0.4mm;孔隙率:62±5%;壓縮強度>50MPA; 微孔結構粘結強度>25MPA。對于髖臼杯的分法,第一種是3D打印的分法,第二種是涂層的分法。
對于第二種涂層的分法,所述髖臼杯杯體的表面設有涂層;涂層可為羥基磷灰石真空涂層,厚度0.03-0.1mm,粗糙度0.03-0.05mm,結晶度大于70%。涂層可為純鈦等離子噴涂層,厚度0.6-1.1mm,粗糙度0.7mm,孔隙率40-70%。涂層包括處于杯體表面的純鈦等離子噴涂層和噴涂在純鈦等離子噴涂層上的羥基磷灰石真空涂層。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