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的開發與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疾病于短期內痊愈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并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目前,針對蕁麻疹的藥物治療多對急性蕁麻疹有療效,對于慢性蕁麻疹且反復發作的患者沒有較好的療效。專利CN201110205663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它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經研磨加工制成,天蟲20-30份,蟬蛻20-30份,川軍20-30份,姜黃20-30份。專利CN201110247434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成藥,包含以下組分:生地8-12,當歸9-15,赤芍8-12,白芍8-12,生首烏8-12,黃芪9-15,防風7-11,芥穗7-11,刺蒺藜7-11,川芎7-11,甘草4-8。專利CN201110409075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紫蘇葉10-12、浮萍10-12、炒杏仁10-12、炒白芍10-12、生地10-12、牡丹皮10-12、大棗10-12、甘草7-9、鮮生姜7-9、荊芥7-9、防風7-9、木防己10-12和炒乳香10-12。專利N201110417944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藥物,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連翹10~20份、牛蒡子10~20份、浮萍草10~20份、防風10~20份、刺蒺藜10~20份、地膚子10~20份、赤芍10~20份、雞血藤20~30份、焦白術10~20份、生黃芪10~20份、甘草5~10份、僵蠶10~20份、蛇皮10~20份。上述藥物組合物對于治療急性蕁麻疹有效,對于慢性蕁麻疹,治療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20-40份,丹皮10-14份,生地20-28份,赤芍8-10份,槐花20-28份,防風8-10份,苦參10-20份,地龍8-10份,蟬衣10-14份,甘草5-8份。
優選的,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30份,丹皮12份,生地24份,赤芍9份,槐花24份,防風9份,苦參15份,地龍9份,蟬衣12份,甘草6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30-170g。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將白鮮皮、丹皮、生地、赤芍粗碎,加3-10重量的70%乙醇滲漉,回收乙醇后,在減壓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備用;
(2)將槐花、防風、苦參、地龍、蟬衣、甘草加4-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上述投料干藥材重量的50%,再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5%,沉淀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得到干浸膏粉;
(4)將步驟(3)所述干浸膏粉制成含片、咀嚼片、泡騰片或顆粒劑。
優選的,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2:1的微粉硅膠,2:1的山梨醇,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5%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制軟材,14目篩制粒,60℃干燥,14目篩整粒,加入總顆粒量0.2%的甜菊苷及1%的硬脂酸鎂混勻后壓片,包薄膜衣即得含片,含片的包衣參數如下:包衣粉的用量為片芯重量的4%;溶劑為70%的乙醇;配制濃度為10%;噴槍霧化壓力為3.0kg-4.0kg/cm2;進風溫度為55℃-65℃。
優選的,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3:1的淀粉,1:1的羧甲淀粉鈉,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5%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制軟材,14目篩制粒,60℃干燥,14目篩整粒,加入總顆粒量0.2%的甜菊苷、0.5%的檸檬酸及1%的硬脂酸鎂混勻后壓片,包薄膜衣即得咀嚼片。
優選的,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5:1的蔗糖粉,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20%糊精漿制軟材,14目篩制粒,55℃干燥,14目篩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采用天然中藥成分調制而成,可以直接用水煎服,也可以制成含片、咀嚼片、泡騰片或顆粒劑等。對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根治不復發,該中藥組合物服用安全,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30份,丹皮12份,生地24份,赤芍9份,槐花24份,防風9份,苦參15份,地龍9份,蟬衣12份,甘草6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30-170g。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5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0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41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6名患者復發。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20份,丹皮10份,生地20份,赤芍8份,槐花20份,防風8份,苦參10份,地龍8份,蟬衣10份,甘草5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將白鮮皮、丹皮、生地、赤芍粗碎,加3-10重量的70%乙醇滲漉,回收乙醇后,在減壓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備用;
(2)將槐花、防風、苦參、地龍、蟬衣、甘草加4-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上述投料干藥材重量的50%,再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5%,沉淀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得到干浸膏粉;
(4)將步驟(3)所述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2:1的微粉硅膠,2:1的山梨醇,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5%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制軟材,14目篩制粒,60℃干燥,14目篩整粒,加入總顆粒量0.2%的甜菊苷及1%的硬脂酸鎂混勻后壓片,包薄膜衣即得含片,含片的包衣參數如下:包衣粉的用量為片芯重量的4%;溶劑為70%的乙醇;配制濃度為10%;噴槍霧化壓力為3.0kg-4.0kg/cm2;進風溫度為55℃-65℃。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含片,每日1次,每次8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1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40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7名患者復發。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40份,丹皮14份,生地28份,赤芍10份,槐花28份,防風10份,苦參20份,地龍10份,蟬衣14份,甘草8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將白鮮皮、丹皮、生地、赤芍粗碎,加3-10重量的70%乙醇滲漉,回收乙醇后,在減壓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備用;
(2)將槐花、防風、苦參、地龍、蟬衣、甘草加4-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上述投料干藥材重量的50%,再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5%,沉淀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得到干浸膏粉;
(4)將步驟(3)所述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3:1的淀粉,1:1的羧甲淀粉鈉,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5%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制軟材,14目篩制粒,60℃干燥,14目篩整粒,加入總顆粒量0.2%的甜菊苷、0.5%的檸檬酸及1%的硬脂酸鎂混勻后壓片,包薄膜衣即得咀嚼片。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咀嚼片,每日1次,每次8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1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39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6名患者復發。
實施例4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28份,丹皮11份,生地26份,赤芍9份,槐花25份,防風8份,苦參18份,地龍8份,蟬衣11份,甘草5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將白鮮皮、丹皮、生地、赤芍粗碎,加3-10重量的70%乙醇滲漉,回收乙醇后,在減壓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備用;
(2)將槐花、防風、苦參、地龍、蟬衣、甘草加4-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上述投料干藥材重量的50%,再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5%,沉淀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得到干浸膏粉;
(4)將步驟(3)所述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5:1的蔗糖粉,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20%糊精漿制軟材,14目篩制粒,55℃干燥,14目篩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咀嚼片,每日1次,每次8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1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39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6名患者復發。
實施例5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30份,丹皮12份,生地24份,赤芍9份,槐花24份,防風9份,苦參15份,地龍9份,蟬衣12份,甘草6份,藎草5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30-170g。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5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0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48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名患者復發。
實施例6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30份,丹皮12份,生地24份,赤芍9份,槐花24份,防風9份,苦參15份,地龍9份,蟬衣12份,甘草6份,畫眉草5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30-170g。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采用煎水內服,每日1次,每次15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0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48名患者治愈,30天后,無患者復發。
實施例7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鮮皮28份,丹皮11份,生地26份,赤芍9份,槐花25份,防風8份,苦參18份,地龍8份,蟬衣11份,甘草5份,反枝莧6份。
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將白鮮皮、丹皮、生地、赤芍粗碎,加3-10重量的70%乙醇滲漉,回收乙醇后,在減壓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備用;
(2)將槐花、防風、苦參、地龍、蟬衣、甘草、反枝莧加4-8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上述投料干藥材重量的50%,再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5%,沉淀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60℃條件下制成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
(3)將步驟(1)和步驟(2)得到的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得到干浸膏粉;
(4)將步驟(3)所述取所述干浸膏粉,加入與干浸膏粉的重量比例為5:1的蔗糖粉,過80目篩,混合均勻,加入20%糊精漿制軟材,14目篩制粒,55℃干燥,14目篩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100名,分為2組,患者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一組服用曾氏透疹方飲片80g每天,一組服用上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咀嚼片,每日1次,每次80g。連續服用30天,曾氏透疹方飲片組有21名患者治愈,30天后,有10名患者復發;本實施例的給藥組有49名患者治愈,30天后,無患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