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下垂的中藥配方,屬于傳統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懸吊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的韌帶松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松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
胃下垂為臨床常見病,表現為脘腹痞滿、疼痛,尤以進食后為甚,暖氣,納差,消瘦等,屬中醫痞滿、胃脘痛等范疇。西醫多采用對癥及適時手術的方法治療,前者效果欠佳,后者難于接受。中醫治療此病有較好效果。
中國作為傳統中醫藥大國,在治療胃下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傳統的中醫公開了多種配方,各種治療胃下垂的配方療效也不同,各自具有特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胃下垂的中藥配方,每副藥由以下藥材按質量配比制成:
石決明15-25克,白術15-20克,枳殼15-20克,防風10-15克,黨參15-20克,茯苓15-20克,白蔻10-20克,雞內金10-15克,厚樸15-25克,木香10-15克,大棗25-35克,升麻5-10克,甘草5-10克;
煎服,一日2-3次,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食品。
本發明中藥藥理如下:
黃芪
性味:甘,溫;
歸經:歸肺、脾經;
功用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白術
性味:苦、甘,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用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枳殼
性味:苦、辛、酸,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用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防風
性味:辛、甘,溫;
歸經:歸膀胱、肝、脾經;
功用主治:解表祛風,勝濕,止痙。
黨參
性味:甘,平;
歸經:歸脾、肺經;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功用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白蔻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肺經、脾經、胃經;
功能主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
雞內金
性味:甘,平;
歸經: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用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
厚樸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大腸經;
功用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木香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歸膽經、胃經、大腸經、三焦經、肺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和胃。
大棗
性味:甘,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升麻
性味:辛、微甘,微寒;
歸經: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歸心、肺、脾、胃經;
功用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本中藥配方通過各組份合理配伍,具有疏肝和胃、以溫陽化飲、和霄降逆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胃下垂,七日為一個療程,第一療程即可緩解腹脹、惡心等癥狀,3-5療程可以治愈,有效率為9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石決明20克,白術17克,枳殼15克,防風12克,黨參16克,茯苓18克,白蔻15克,雞內金15克,厚樸20克,木香12克,大棗30克,升麻6克,甘草6克。
典型病例
1)劉某,男,46歲,駕駛員,由于長期飲食無規律,還有飲酒習慣,患胃下垂,服用本中藥一個療程后,病癥減輕,三個療程病癥消除,從此注意飲食,沒有復發。
2)方某,男42歲,教師,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患胃下垂,上腹部經常疼痛,服用本中藥一個療程后,病癥減輕,兩個療程病癥消除。
3)楊某,男36歲,個體戶,慣患胃下垂,腹脹,服用本中藥一個療程后,病癥減輕,三個療程病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