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衛生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濕結構及具有其的吸濕用品。
背景技術:
目前紙尿片、紙尿褲等衛生用品一般都設有吸水材料、透液性頂層和非透液性底層等結構。透液性頂層和非透液性底層構成一個容納腔,將吸水材料包裹住。
在使用時,透液性頂層直接與人體肌膚接觸。人體排泄物通過透液性頂層進入包裹層內部,與吸水材料接觸。吸水材料可以吸收人體排泄物,將排泄物留在容納腔的內部,從而保持人體肌膚干爽。
其中,吸水材料一般為棉芯或者復合芯體。與棉芯結構產品相比,復合芯體結構的產品具有超薄、透氣和柔軟等優點。但是,復合芯體的產品更容易出現漏尿或者使人體屁股發紅等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濕結構,使吸收芯體與透液性頂層之間形成一定空隙,提高透氣性能。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濕用品,使吸收芯體與透液性頂層之間形成一定空隙,提高透氣性能,從而降低紅屁股的風險。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吸濕結構,包括吸收芯體、透液性頂層和非透液性底層,以及包覆在所述吸收芯體外側的芯體包裹層,所述透液性頂層和非透液性底層形成中空的容納腔,所述吸收芯體和所述芯體包裹層整體放置在所述容納腔的內部,所述芯體包裹層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的上表面的上包裹層,所述上包裹層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一凹凸結構。
具體地,所述吸收芯體的上表面是平整的。
具體地,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凹凸結構,使所述吸收芯體與所述透液性頂層之間形成一定空隙,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等間距排列。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直線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線溝壑。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圓環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形成若干同心的圓環溝壑。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所述吸收芯體的長度方向直線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所述吸收芯體的寬度方向并列平行分布。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芯體包裹層還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的下表面的下包裹層,所述下包裹層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二凹凸結構。
具體地,通過設置所述第二凹凸結構,使所述吸收芯體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之間形成一定空隙,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每個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或者不同。
優選的,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芯體包裹層還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的兩個側面的側包裹層,所述側包裹層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三凹凸結構。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
優選的,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
具體地,通過設置所述第三凹凸結構,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為光滑曲線。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為波浪狀曲線或者半圓狀曲線。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透液性頂層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四凹凸結構。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四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
優選的,所述第四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
具體地,通過設置所述第四凹凸結構,能夠減少所述透液性頂層與人體的貼合面積,從而進一步降低紅屁股的風險。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導流層,所述導流層設置在所述上包裹層與所述透液性頂層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左隔邊和右隔邊,所述左隔邊、所述右隔邊分別安裝在所述吸收芯體的兩側。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吸濕用品,包括以上所述的吸濕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前腰圍,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的一端連接;
后腰圍,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的另一端連接;
腰貼面,固定在所述前腰圍的兩側;
魔術貼扣,固定在所述后腰圍的兩側,所述魔術貼扣與所述腰貼面貼合或分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提供一種吸濕結構及具有其的吸濕用品,通過折疊工藝使芯體包裹層形成凹凸結構,提高吸濕結構的透氣性能,降低用戶紅屁股的風險,同時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所述的吸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所述的吸濕用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二所述的吸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三所述的吸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四所述的吸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五所述的吸濕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6中:
1、吸收芯體;2、透液性頂層;3、非透液性底層;4、左隔邊;5、右隔邊;6、前腰圍;7、后腰圍;8、腰貼面;9、魔術貼扣;10、芯體包裹層;11、上包裹層;12、下包裹層;13、側包裹層;14、導流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一:
一方面,如圖1所示,提供一種吸濕結構,包括吸收芯體1、透液性頂層2和非透液性底層3,以及包覆在所述吸收芯體1外側的芯體包裹層10,所述透液性頂層2和非透液性底層3形成中空的容納腔,所述吸收芯體1和所述芯體包裹層10整體放置在所述容納腔的內部,所述芯體包裹層10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1的上表面的上包裹層11,所述吸收芯體1的上表面是平整的,所述上包裹層11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一凹凸結構。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凹凸結構,使所述吸收芯體1與所述透液性頂層2之間形成一定空隙,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于本實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等間距排列,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直線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線溝壑。于其它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也可以沿圓環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形成若干同心的圓環溝壑。
于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所述吸收芯體1的長度方向直線延伸,若干所述第一凹凸結構沿所述吸收芯體1的寬度方向并列平行分布。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為波浪狀曲線。于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也可以為半圓狀曲線。
該吸濕結構還包括左隔邊4和右隔邊5,所述左隔邊4、所述右隔邊5分別安裝在所述吸收芯體1的兩側。
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提供一種吸濕用品,包括以上所述的吸濕結構,還包括:
前腰圍6,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3的一端連接;
后腰圍7,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3的另一端連接;
腰貼面8,固定在所述前腰圍6的兩側;
魔術貼扣9,固定在所述后腰圍7的兩側,所述魔術貼扣9與所述腰貼面8貼合或分開。
本實施例的吸濕結構及具有其的吸濕用品通過折疊工藝使芯體包裹層10形成凹凸結構,提高吸濕結構的透氣性能,降低用戶紅屁股的風險,同時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
如圖3所示,所述芯體包裹層10還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1的下表面的下包裹層12,所述下包裹層12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二凹凸結構。通過設置所述第二凹凸結構,使所述吸收芯體1與所述非透液性底層3之間形成一定空隙,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于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當然,于其它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二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也可以不同。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
如圖4所示,所述芯體包裹層10還包括貼合在所述吸收芯體1的兩個側面的側包裹層13,所述側包裹層13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三凹凸結構。通過設置所述第三凹凸結構,能夠提高透氣性能,同時能夠使吸濕結構更加柔軟和有彈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于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當然,于其它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三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也可以不同。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
如圖5所示,所述透液性頂層2具有通過褶皺形成的第四凹凸結構。通過設置所述第四凹凸結構,能夠減少所述透液性頂層2與人體的貼合面積,從而進一步降低紅屁股的風險。
于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四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相同。當然,于其它實施例中,每個所述第上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所述第四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結構的截面形狀也可以不同。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
如圖6所示,該吸濕結構還包括導流層14,所述導流層14設置在所述上包裹層11與所述透液性頂層2之間。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發明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