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山羊流產是母山羊在繁育過程中常見疾病,并且流產率很高,據統計可達到15%~35%,直接影響山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山羊流產主要癥狀,早期胚胎死亡,被母羊子宮吸收,一般不呈現臨床癥狀,僅出現妊娠后重返發情; 懷孕中、晚期的流產,開始僅見從母羊陰道流出分泌物,隨后可見到不足月的胎兒,如弱胎兒、死胎兒、干尸化兒和氣腫兒,氣腫兒母羊腹圍膨大,精神不振,呻吟不安,頻頻努責,從陰門流出污紅色惡臭液體,食欲減退,體溫升高,產道炎癥或預后不良等。山羊流產原因極為復雜,歸其原因主要是由疾病、營養不良、管理等方面引起的。
疾病如布氏桿菌病、彎桿菌病、毛滴蟲病、子宮畸形、胎盤壞死、胎膜炎和羊水增多癥、肺炎、腎炎等;營養方面主要是飼料營養配比不合理,飼喂冰凍或發霉飼料,植物中毒、食鹽中毒等;管理方面如羊舍衛生、保溫、通風和母羊的隔置處理等都有一定影響。但從中醫辨證角度認為,山羊流產的主要原因是脾腎虛虧氣血不足。目前也有很多中西醫治療方法,但總的效果并十分理想,山羊流產率仍居高不下,亟待解決一種治療山羊流產效果好治愈率高的藥物及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及使用方法,益氣養血,固腎安胎,通過防、治結合的治療方法,實現防治山羊流產。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35-55克、歸身20-35克、炒白芍20-35克、黨參25-40克、白術20-45克、炙甘草20-40克、醋艾葉20-40克、菟絲子20-40克、桑寄生30-50克、續斷20-40克、黃芩20-40克、阿膠30-55克。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50克、歸身35克、炒白芍35克、黨參40克、白術40克、炙甘草40克、醋艾葉35克、菟絲子35克、桑寄生50克、續斷40克、黃芩35克、阿膠40克。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45克、歸身35克、炒白芍30克、黨參35克、白術40克、炙甘草30克、醋艾葉25克、菟絲子30克、桑寄生40克、續斷40克、黃芩35克、阿膠45克。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炒白芍的制備步驟為:白芍麩皮按照1:10的比例,將熱鍋中倒入小麥麩皮,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將白芍片取出置涼備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炙甘草的制備步驟為: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將生甘草片置鍋中拌炒均勻,3~5 min出鍋,再置于烤房或烘箱中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備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醋艾葉的制備方法為:以下重量份計,取干凈的艾葉100份,加醋10-15份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備用。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粉碎,過60目篩;
(2)在母羊懷孕期的第1-3個月中,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混拌在飼料中喂食。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
(2)、加水2000克放入鍋中大火燒開10分鐘,再文火熬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
(3)、在母羊懷孕期第1-3個月,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噴灑在飼料中喂食;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
(2)、加水2000克放入鍋中大火燒開10分鐘,再文火熬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
(3)、在發現母羊有流產癥狀時,灌服,每天一劑,分兩次灌服,連用5劑。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及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從中醫辯證角度益氣養血,固腎安胎,增強母羊抗病機理,提高母羊自身素質,實現氣血得補,宮穩胎安,并加以防治結合的方法,使山羊流產率降低85%以上。
(2)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在母羊懷孕期第1-3個月,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混拌在飼料中喂食。益氣養血,固腎安胎,解決山羊的脾腎虛虧氣血不足問題,預防山羊流產,從而有效降低山羊的流產率。
其中,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的藥物功效如下:
黃芪:味甘、性溫,歸肺經,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之功能,抵御外邪侵襲,抗菌,抗腎炎,降血壓,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能改善新陳代謝,有強心、抗衰老的作用。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歸身: 味甘、辛、微苦,性溫,歸肝、心、脾經。功效偏于補血、養血,用于血虛萎黃,經少,眩暈,經絡不利,崩漏氣血虛弱,形瘦乏力,精神不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潤燥滑腸,腸燥便難,氣血兩虛,肝郁氣滯,頭痛眩暈,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既能保胎,又是產后之良藥。
炒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炒白芍具有鎮痛、鎮靜、抗驚厥,保肝,解痙,免疫,改善血液流變等作用。可以調理月經不調、腹痛泄痢、養血止痛。
黨參:性平,味甘、微酸,無毒,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興奮神經,增強抵抗力 。能養血補脾益肺降血、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有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
白術:性味:甘、苦、微溫,歸入脾、胃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抗胃潰瘍,保肝利膽,燥濕利水,擴張血管,抗血凝,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菌,止吐瀉,止汗,安胎等。主治:脾氣虛證之食少、便溏或泄瀉、痰飲、水腫、帶下諸證、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配于補養方中用于補氣血,與黃芩配伍可安胎。
炙甘草"味甘,無毒,性溫,入脾、胃、肺經。功用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補陰補血,氣血雙補,陰陽并調。
現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種化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
醋艾葉: 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能。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
菟絲子:性味甘,溫,歸脾、肝、腎經。功能:補腎養肝,溫脾助胃,固精縮尿,明目止瀉。主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余瀝。其性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
桑寄生:性味苦、平,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除風濕、強筋骨、養血安胎。適用于肝腎不足、陰虛陽亢,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胎動胎漏。
續斷: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腎經。功效補肝腎、續筋骨、活血、安胎。主治跌打損傷,癰疽腫痛,腰膝無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及崩漏等癥。
黃芩:性味苦、寒,入肺、脾、膽、大小腸徑。功能:清熱燥濕,止血安胎。主要為清瀉肺火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血熱妄行,濕熱下痢,因熱而致胎動不安。
阿膠:性味甘.平,歸肺、肝、腎經。功能:滋陰潤肺,補血止血,定痛安胎。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為治血虛的主藥。
常用于癱緩偏風,手足不遂,腰膝無力肺風喘促老人虛秘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不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不便不利,吐血不止,鼻血不止,妊娠胎動等。
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從中醫辯證角度以益氣養血,固腎安胎之法,解決引起山羊流產的脾腎虛虧氣血不足問題,以科學的中藥配伍,防、治結合的治療方法,實現最好的療效。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流產治療,治愈率達8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50克、歸身35克、炒白芍35克、黨參40克、白術40克、炙甘草40克、醋艾葉35克、菟絲子35克、桑寄生50克、續斷40克、黃芩35克、阿膠40克。
其中,炒白芍的制備步驟為:白芍麩皮按照1:10的比例,將熱鍋中倒入小麥麩皮,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將白芍片取出置涼備用。
其次,炙甘草的制備步驟為: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將生甘草片置鍋中拌炒均勻,3~5 min出鍋,再置于烤房或烘箱中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備用。
此外,醋艾葉的制備方法為:以下重量份計,取干凈的艾葉100份,加醋10-15份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備用。
本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粉碎,過60目篩;
(2)在母羊懷孕期的第1-3個月中,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混拌在飼料中喂食。
實施例2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45克、歸身35克、炒白芍30克、黨參35克、白術40克、炙甘草30克、醋艾葉25克、菟絲子30克、桑寄生40克、續斷40克、黃芩35克、阿膠45克。
其中,炒白芍的制備步驟為:白芍麩皮按照1:10的比例,將熱鍋中倒入小麥麩皮,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將白芍片取出置涼備用。
其次,炙甘草的制備步驟為: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將生甘草片置鍋中拌炒均勻,3~5 min出鍋,再置于烤房或烘箱中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備用。
此外,醋艾葉的制備方法為:以下重量份計,取干凈的艾葉100份,加醋10-15份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備用。
本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
(2)、加水2000克放入鍋中大火燒開10分鐘,再文火熬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
(3)、在母羊懷孕期第1-3個月,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噴灑在飼料中喂食。
實施例3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35克、歸身20克、炒白芍20克、黨參25克、白術20克、炙甘草20克、醋艾葉20克、菟絲子20克、桑寄生30克、續斷20克、黃芩20克、阿膠30克。
其中,炒白芍的制備步驟為:白芍麩皮按照1:10的比例,將熱鍋中倒入小麥麩皮,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將白芍片取出置涼備用。
其次,炙甘草的制備步驟為: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將生甘草片置鍋中拌炒均勻,3~5 min出鍋,再置于烤房或烘箱中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備用。
此外,醋艾葉的制備方法為:以下重量份計,取干凈的艾葉100份,加醋10-15份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備用。
本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
(2)、加水2000克放入鍋中大火燒開10分鐘,再文火熬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
(3)、在發現母羊有流產癥狀時,灌服,每天一劑,分兩次灌服,連用5劑。
實施例4
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分制成:黃芪55克、歸身35克、炒白芍35克、黨參40克、白術45克、炙甘草40克、醋艾葉40克、菟絲子40克、桑寄生50克、續斷40克、黃芩40克、阿膠55克。
其中,炒白芍的制備步驟為:白芍麩皮按照1:10的比例,將熱鍋中倒入小麥麩皮,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將白芍片取出置涼備用。
其次,炙甘草的制備步驟為: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將生甘草片置鍋中拌炒均勻,3~5 min出鍋,再置于烤房或烘箱中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備用。
此外,醋艾葉的制備方法為:以下重量份計,取干凈的艾葉100份,加醋10-15份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備用。
本優選實施例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黃芪、歸身、炒白芍、黨參、白術、炙甘草、醋艾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阿膠混合;
(2)、加水2000克放入鍋中大火燒開10分鐘,再文火熬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
(3)、在母羊懷孕期第1-3個月,每月各用一劑,月中旬分三天噴灑在飼料中喂食。
使用本優選實施例2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在阜陽多家山羊養殖場使用,用于山羊流產預防,綜合對比:與不用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對比試驗,
(1)使用本優選實施例2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可有效降低流產率88%。(2)使用本優選實施例2的一種防治山羊流產的中藥組合物,流產治療,治療病例76例,治愈率達8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