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獸用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產品質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nfectiousBronchitis,IB)是由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集約化養雞場的重要疫病之一。IBV對環境的抵抗力強,能持久地存在于周圍的環境中,一旦感染,很難根除。其特征是病雞咳嗽、噴嚏和氣管發生哆音;雛雞還可以出現流涕,產蛋雞產蛋減少和質量變劣。該病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因病原具有多血清型,而使免疫接種復雜化。感染雞生長受阻,耗料增加、產蛋和蛋質下降、死淘率增加,給養雞業造成大經濟損失。
IB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寒冷、高熱季節發病率更高。炎熱、寒冷、擁擠、通風不良及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促使本病的發生。IBV主要是經空氣飛沫和呼吸道傳給易感雞,傳播速度快,往往整棟雞舍同時發病。此外,IBV還可通過泄殖腔和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經消化道使易感雞感染發病。病雞康復后仍能排毒長達140天之久。
疫苗預防是減少IB發病的主要方法,但IB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具體原因有:①國內流行的血清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不同于其它國家或地區;②外來血清型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不斷傳入我國,使得我國該病毒血清型眾多,難于防治;③國內雞群同時有不同型和變異的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共同存在和流行。
目前尚無治療IB的特效藥,當前對IB采取的防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四方面:①強化飼養管理,減少人流、物流等因素導致外來病源入侵,如禁止從疫區或不安全的雞場引種,種蛋用甲醛薰蒸2次才能孵化等;②規范環境消毒,交替使用醛類、酚類、酸類、堿類、表面活性劑類、氧化劑類等消毒劑,快速消除養殖環境中有害病源;③嚴格執行疫苗接種程序,保護雞群不受IBV的侵害;④發現IBV病情,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呼吸型給予化痰平喘藥,腎型給予利尿藥物或補充電解質,減少對腎臟的損傷等;⑤經驗中藥組方應對。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產品質量控制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蒲公英20-40%、黃芩15-30%、黃連10-20%、苦地丁10-20%、板藍根10-20%、連翹5-10%、石膏5-10%、甘草5-10%。
本發明處方機理:方中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之功效,故為君藥;黃芩、黃連、板藍根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以為臣藥,以加強君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連翹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癰消腫;石膏與之配伍,借石膏清氣分熱,阻睪透氣機作用,可使里熱及半表半里之熱盡透發而解;用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抗炎消腫,從而扭轉病機,截斷病勢,切斷向營血的傳變。本產品可從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解熱鎮痛、抗應激等多方位調節和治療,從而使熱清、邪散、腫消等諸病得以緩解。
根據中獸藥理論進行組方后,本發明處方在于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之外,具有更強的清熱解毒,抗炎消腫能力,臨床使用更有效。本發明蒲地藍消炎顆粒呈棕黃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味微苦,主要用于治療和預防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顆粒劑使用方便,利于吸收。用法用量:混飲,每1L水加蒲地藍消炎顆粒2-8g,連用3-5天。
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按比例取各原料藥,分別制成粗粉;將黃芩粗粉加6-8重量倍的60-70%乙醇提取數次,每次1-2h,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60℃相對密度1.30-1.32的稠膏,備用;將板藍根粗粉加6-8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2-4%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50-70℃溫浸數次,每次1-2h,濾過,合并濾液,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即板藍根水浸液,備用;剩余其它原料藥粗粉加6-8重量倍的水在沸騰狀態下連續逆流式提取0.5-1.5h,濾過,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加入板藍根水浸液,濃縮成60℃相對密度1.30-1.32的稠膏;與黃芩稠膏混勻,加入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蒲地藍消炎顆粒。
所述連續逆流式提取為藥材與溶劑在浸出容器中沿相反方向運動,連續而充分地進行接觸提取的一種方法。正向進料、反向進溶劑,物料與溶劑的流動為逆向連續動態流動,使藥材和溶媒能保持相對運動,使料液濃度擴散更新持續作用,進而保證了料液浸出速度快。
較好地,所述復合酶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纖維素酶20-40%、胰蛋白酶20-40%、淀粉酶10-30%。
較好地,兩處所述膜分離均為超濾分離,材質為聚丙烯或聚砜,截留分子量為6萬-10萬。
較好地,所述輔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蔗糖60-70%、糊精30-40%。
產品質量控制方法:采用TLC法對所得蒲地藍消炎顆粒中的蒲公英、黃芩、黃連、苦地丁、板藍根和連翹進行鑒別;水分、粒度、溶化性、裝量和微生物限度檢查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顆粒劑項下;采用HPLC法測定黃芩苷的含量和黃酮苷類化合物總含量。
有益效果:本發明方法中,將原料藥破碎成粗粉,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比飲片提取縮短提取時間;復合酶提取溫度低,提取收率高;連續逆流式提取有諸多優點:提取速度快、有效成分提取充分、提取收得率高、溶劑耗量少、藥液濃度高、減少了蒸發濃縮等后續處理藝、滾筒內藥材粗粉移動速度可調節,從而可根據藥材特點調節提取時間的長短、藥材在溫和的動態環境下進行提取,加熱溫度較低、有效成分破壞較少,使藥液中雜質含量少,屬于連續式生產,處理能力大。總體上,蒲地藍消炎顆粒,符合國家發布的新獸藥范疇;通過技術改造,去除了不必要的雜質,增加了有效成分含量,利于禽的吸收,從而提高治療療效。此外,本發明顆粒劑組方合理、吸收率高,可以通過飲水添加,使用方便,通過飲水添加,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有利于集約化、規模化養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藥制成:蒲公英30%、黃芩20%、黃連10%、苦地丁10%、板藍根10%、連翹10%、石膏5%、甘草5%。
制備方法:按比例取各原料藥,分別制成粗粉;將黃芩粗粉加7重量倍的60v%的乙醇先提取2h,濾過,藥渣再加7重量倍的60v%的乙醇提取1h,濾過,合并兩次提取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60℃相對密度1.31的稠膏,備用;將板藍根粗粉加7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3%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藥渣再加7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3%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合并兩次溫浸濾液,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即板藍根水浸液,備用;剩余其它原料藥粗粉加7重量倍的水在沸騰狀態下連續逆流式提取1h,濾過,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加入板藍根水浸液,濃縮成60℃相對密度1.31的稠膏;與黃芩稠膏混勻,加入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蒲地藍消炎顆粒;其中,所述復合酶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纖維素酶35%、胰蛋白酶35%、淀粉酶30%,纖維素酶的酶活為20000U/g、胰蛋白酶的酶活為4000U/g、淀粉酶的酶活為30000U/g;所述輔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蔗糖65%、糊精35%;兩處所述膜分離均為超濾分離,材質為聚丙烯,截留分子量為8萬。
實施例2
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藥制成:蒲公英40%、黃芩15%、黃連10%、苦地丁10%、板藍根10%、連翹5%、石膏5%、甘草5%。
制備方法:按比例取各原料藥,分別制成粗粉;將黃芩粗粉加6重量倍的65v%的乙醇先提取2h,濾過,藥渣再加6重量倍的65v%的乙醇提取1h,濾過,合并兩次提取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60℃相對密度1.30的稠膏,備用;將板藍根粗粉加6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2%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藥渣再加6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2%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合并兩次溫浸濾液,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即板藍根水浸液,備用;剩余其它原料藥粗粉加6重量倍的水在沸騰狀態下連續逆流式提取1h,濾過,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加入板藍根水浸液,濃縮成60℃相對密度1.30的稠膏;與黃芩稠膏混勻,加入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蒲地藍消炎顆粒;其中,所述復合酶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纖維素酶30%、胰蛋白酶40%、淀粉酶30%,纖維素酶的酶活為20000U/g、胰蛋白酶的酶活為4000U/g、淀粉酶的酶活為30000U/g;所述輔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蔗糖60%、糊精40%;兩處所述膜分離均為超濾分離,材質為聚丙烯,截留分子量為6萬。
實施例3
一種蒲地藍消炎顆粒,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藥制成:蒲公英20%、黃芩20%、黃連15%、苦地丁10%、板藍根10%、連翹10%、石膏10%、甘草5%。
制備方法:按比例取各原料藥,分別制成粗粉;將黃芩粗粉加8重量倍的70v%的乙醇先提取2h,濾過,藥渣再加8重量倍的70v%的乙醇提取1h,濾過,合并兩次提取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60℃相對密度1.32的稠膏,備用;將板藍根粗粉加8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4%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藥渣再加8重量倍的水和占其重量百分比4%的復合酶,攪勻,加熱至60℃溫浸2h,濾過,合并兩次溫浸濾液,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即板藍根水浸液,備用;剩余其它原料藥粗粉加8重量倍的水在沸騰狀態下連續逆流式提取1h,濾過,濾液經膜分離后得澄清液,加入板藍根水浸液,濃縮成60℃相對密度1.32的稠膏;與黃芩稠膏混勻,加入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蒲地藍消炎顆粒;其中,所述復合酶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纖維素酶40%、胰蛋白酶40%、淀粉酶20%,纖維素酶的酶活為20000U/g、胰蛋白酶的酶活為4000U/g、淀粉酶的酶活為30000U/g;所述輔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蔗糖70%、糊精30%;兩處所述膜分離均為超濾分離,材質為聚丙烯,截留分子量為10萬。
對照例1
該對照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僅由蒲公英、黃芩、苦地丁、板藍根四味藥材制成,并且這四味藥材之間的重量比例同實施例1,即蒲公英∶黃芩∶苦地丁∶板藍根=3∶2∶1∶1。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產品質量控制例1
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味微苦。
鑒別
(1)為方中蒲公英的薄層色譜鑒別: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3次,每次15ml,棄去三氯甲烷液,水層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用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咖啡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蒲公英藥材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固定相:硅膠G薄層板。
展開劑: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體積比)。
點樣量:5-10μl。
展開距離:8-10cm。
檢視: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結論: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缺蒲公英陰性樣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2)為方中黃芩的薄層色譜鑒別: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研細,加甲醇4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微熱使溶解,放冷,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1~2,加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黃芩藥材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固定相:硅膠G薄層板
展開劑: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體積比)。
點樣量:5-10μl。
展開距離:8-10cm。
檢視: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置日光下檢視。
結論: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缺黃芩陰性樣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3)為方中黃連的薄層色譜鑒別: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加硅藻土2 g,研細,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缺黃連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連翹的陰性對照樣品,取缺黃連的陰性樣品5.0g,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得缺連翹陰性溶液。
展開條件的選擇: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異丙醇-濃氨試液-甲醇(6∶3∶1.5∶1.5∶0.5,體積比)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預飽和30分鐘,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結論: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缺黃連陰性樣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4)為方中連翹的薄層色譜鑒別: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研細,加水20ml,超聲20分鐘,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6g,內徑1cm)上,用70v%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連翹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缺連翹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連翹的陰性對照樣品,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得缺連翹陰性溶液。
展開條件的選擇: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5∶1,體積比)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班點顯色清晰。
結論: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缺連翹陰性樣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5)為方中苦地丁的薄層色譜鑒別: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加濃氨試液濕潤,加三氯甲烷30ml,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紫堇靈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苦地丁藥材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固定相:0.4%NaOH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
展開劑:環己烷-三氯甲烷-甲醇(7∶2∶1,體積比)
點樣量:5-10μl。
展開距離:8-10cm。
檢視: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日光下檢視。
結論: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缺苦地丁陰性樣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6)為方中板藍根的薄層研究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5.0g,研細,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20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乙醇1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精氨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陰性溶液的制備:按照處方藥材比例與制法,制備缺板藍根藥材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溶液制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固定相:硅膠G薄層板。
展開劑: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體積比)
點樣量:5-10μl。
展開距離:8-10cm。
檢視:展開,取出,熱風吹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結果:實施例1~3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樣品在相應的位置上無干擾。
產品質量控制例2
按《中國獸藥典》2010版二部附錄顆粒劑要求及質量標準草案,對產品進行了性狀、粒度、水分、溶化性、裝量、微生物限度及裝量檢查。結果見下表1。
產品質量控制例3--測定黃芩苷的含量
測定方法定為:
【儀器與試藥】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Technologies 1260,安捷倫色譜數據工作站,紫外可變波長檢測器(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對照品:黃芩苷,批號:110715-201318,含量為93.3%,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蒲地藍消炎顆粒: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的產品。
甲醇、乙腈為色譜純,其它試劑都采用分析純。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料;以0.6%(g/mL)磷酸溶液-甲醇(53∶47,體積比)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8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芩苷對照品(批號:110715-201318,含量為93.3%,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本品研細,取約3 g,精密稱定,加70%乙醇40 mL,加熱回流3 h,放冷,濾過,濾液置100 mL量瓶中,用70%乙醇分次洗滌容器和殘渣,洗液濾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產品含量測定結果如表2。
動物實驗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物
試驗第1組~試驗第3組:實施例1蒲地藍消炎顆粒高、中、低劑量三個組。
試驗第4組為藥物對照組1:對照例1蒲地藍消炎顆粒。
試驗第5組為藥物對照組2:麻杏石甘散,四川恒通動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60305。
1.2 試驗動物和病毒
1日齡廣西富鳳雞,雄性,購于南寧市良鳳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飼養至15日齡供試驗用。免疫程序為:1日齡時雞馬立克氏病疫苗肌肉注射,7日齡時雞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點眼,14日齡時雞傳染性法氏囊弱毒苗滴鼻點眼,各疫苗分別按照各自的產品說明書接種免疫即可。飼料為市售雛雞全價飼料,不含抗病毒藥物。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M41標準毒株,購自中國獸藥監察所,批號:AV1511。實驗室測定其EID50為10-6.68/0.2mL。
將M41標準毒株用生理鹽水稀釋濃度為100×EID50,稀釋好的病毒液加青霉素和鏈霉素雙抗至病毒液中青霉素的濃度為100U/mL、鏈霉素的濃度為0.1mg/mL,4℃冰箱過夜,經尿囊腔接種于7日齡SPF雞胚,每個雞胚接種0.2mL,于37℃恒溫培養箱中孵育,棄去24h內死亡胚,孵至72h,用雞胚尿囊液傳至第3代,用無菌注射器采集雞胚尿囊液于潔凈滅菌平板中,備用。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動物分組及處理
采用隨機原則分組,將15日齡供試雞210只分為7組,每組30只。其中第1~3組為高、中、低劑量三個組,第4組為藥物對照組1,第5組為藥物對照組2,第6組為感染對照組,第7組為空白對照組。
第1~6組每只雞用100×EID50 IBV第3代雞胚尿囊液滴鼻點眼染毒,0.2mL/只。第7組為空白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
攻毒后待試驗雞出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松亂,怕冷,扎堆,張口呼吸,氣喘,氣管啰音,口腔流粘液,咳嗽,打噴嚏,飲水量增加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癥狀后,按表3所列的用法用量給藥。停藥后對動物的臨床表現進行跟蹤觀察,觀察時間持續到停藥后第7天。于感染前及觀察結束后對試驗雞稱體重。
1.3.2 臨床療效的觀察
(1)觀察時間:首次用藥開始觀察,停止給藥后繼續觀察7天。
(2)臨床癥狀及記錄:試驗期間,每天觀察并記錄雞的臨床表現,如精神、食欲、呼吸道癥狀、口腔是否流粘液,飲水量等。于試驗結束時解剖試驗雞,觀察記錄肺臟、氣管、支氣管、鼻竇和鼻腔等處的病理變化。
1.3.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率:試驗期間,經用藥后臨床癥狀消失,精神及采食情況恢復正常判為治愈。每組治愈雞數占每組試驗雞數的百分率為治愈率。
有效率:試驗期間,經用藥后臨床癥狀減輕,精神及采食情況改善判為有效。每組有效雞數占每組試驗雞數的百分率為有效率。
病毒分離率:于試驗結束時解剖試驗雞,隨機抽取部分雞的肺臟、氣管及氣管下端分叉部,按現有技術分離病毒,計算病毒分離率。病毒分離率=分離到病毒的樣本數/樣本總數。
1.3.4 療效綜合判定
依據臨床療效、病理解剖變化等的差異性分析,對該藥物的療效做出綜合評定。
1.4 數據分析與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P <0.05為差異顯著;P <0.01為差異極顯著。
1.5 結果與分析
1.5.1 臨床癥狀
試驗雞于攻毒后48 h陸續發病,各攻毒組的發病率均為100%,迅速波及全群,但均無雞只死亡,72 h后開始出現明顯臨床癥狀,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安,喜叫,食欲減退,飲欲增加,扎堆,甩頭,抓鼻,流淚,流涕,部分雞鼻竇腫脹,個別雞出現拉稀現象。夜間能聽到明顯的咳嗽聲和呼吸啰音。
通過給予不同劑量的本發明實施例1蒲地藍消炎顆粒3天后與感染對照組比較,病情減輕,精神以及食欲好轉,夜間觀察咳嗽和啰音減少,其中以蒲地藍消炎顆粒高劑量組最佳。用藥結束后第一天,觀察各用藥組試驗雞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夜間觀察僅有零星咳嗽聲,啰音已消失。給藥后第6天觀察,各用藥組試驗雞的精神狀態基本恢復正常,僅有少許的雞出現不同頻率的甩頭現象。
于給藥后第7天,每組隨機抽取15只試驗雞,頸靜脈放血處死,解剖觀察各組試驗雞內臟器官的病變。結果:感染對照組雞口腔和鼻竇中有大量的黏液,有的黏液呈膠凍樣,氣管都有明顯的出血,充血現象;肺部有明顯的充血,出血現象。各治療組試驗雞的解剖病變較陽性對照組的輕。
1.5.2 治療效果
給藥5天后的療效結果見表4:本發明實施例1各劑量蒲地藍消炎顆粒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例1的蒲地藍消炎顆粒,其中本發明實施例1低劑量蒲地藍消炎顆粒的療效與麻杏石甘散基本相當,但本發明實施例1中、高劑量的蒲地藍消炎顆粒的療效明顯優于麻杏石甘散。結果表明,本發明蒲地藍消炎顆粒對人工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治療效果明顯,可用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