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替代人工用于對脊柱進行按壓、牽伸、旋轉復位的整脊裝置,具體是一種用于對脊柱進行按壓、牽伸、旋轉復位的整脊床。
背景技術:
人的坐姿變形等多種原因將導致人體脊柱發生組織病變和關節錯位,上述原因將導致血液循環、神經傳導等障礙。為了使脊柱恢復正常,目前采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是中醫整脊,即采用外力牽引結合人工手法來矯正錯位的關節,該治療的方法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可見,該方法依賴人的程度較大,無法大規模推廣,即使能夠大規模推廣,治療的效果也嚴重依賴醫生的技術水平。
為此,市場上開發了一種用于整脊的整脊床,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2925427Y公開的脊椎牽引整脊床,它包括床框、床面、治療滾輪、鏈輪傳動裝置,床面安裝在床框上,床面上開有一讓治療滾輪運動時伸出床面的通孔,治療滾輪安裝在鏈輪傳動裝置中的鏈條上,鏈輪傳動裝置安裝在床面的下部,該整脊床可對脊柱牽引、整脊、推拿、按摩和熱炎理療同時進行,而彼此的治療效果又相輔相成,具有痛苦小、治療周期短、療效好的特點。但該類的整脊床治療手段無法適應不同的人群,即無法根據不同人群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調節,可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進行針對性有效治療的整脊床。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整脊床,包括床框和床面,所述床框上設置有治療裝置,所述治療裝置設置在床面下,所述床面上設置有使治療裝置作用于人體的通孔,所述治療裝置包括水平安裝架、豎向安裝架和治療滾輪,所述水平安裝架通過水平移動裝置活動地安裝在床框上,所述水平安裝架通過水平驅動裝置的驅動在床框上運動;所述豎向安裝架通過豎向移動裝置活動地安裝在水平安裝架上,所述豎向安裝架通過豎向驅動裝置的驅動在水平安裝架上運動,所述治療滾輪安裝在豎向安裝架的頂部,所述治療滾輪穿過床面上的通孔作用于人體。
水平安裝架在水平驅動裝置的驅動下,通過水平移動裝置在床框上沿人體脊柱的方向上移動,從而豎向安裝架上的治療滾輪能夠沿人體脊柱的方向上進行整脊治療。豎向安裝架在豎向驅動裝置的驅動下,通過豎向移動裝置調節在水平安裝架上的位置,即用于調節治療滾輪對人體整脊治療時的壓力。治療滾輪則穿過床面上的通孔作用于人體的脊柱處。
作為優選,所述水平移動裝置包括水平行走輪和水平導軌,所述水平行走輪安裝在水平安裝架上,所述水平導軌安裝在床框上,所述水平行走輪行走在水平導軌上。
作為優選,所述豎向移動裝置包括豎向行走輪和豎向導軌,所述豎向行走輪安裝在豎向安裝架上,所述豎向導軌安裝在水平安裝架上,所述豎向行走輪行走在豎向導軌上。
作為優選,水平驅動裝置包括鏈條、鏈輪和動力裝置,所述鏈條安裝在鏈輪上,鏈條與水平安裝架固定,所述動力裝置驅動鏈輪帶動鏈條運動,從而帶動水平安裝架運動。
作為優選,所述豎向驅動裝置包括第一力臂、轉軸和第二力臂,所述轉軸轉動地固定在水平安裝架上,所述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分別固定在轉軸的兩端,所述第二力臂由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構成,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依次連接在一起,第一連桿的端部與轉軸固定,第四連桿的尾部與豎向安裝架連接,第三連桿的中部通過支架活動地固定在水平安裝架上,第一力臂的擺動通過轉軸傳導至第二力臂上,第二力臂帶動豎向安裝架運動。
為了控制第一力臂,所述第一力臂上設置有活動絲桿和與活動絲桿配合的螺母,所述活動絲桿通過電機驅動轉動,電機驅動活動絲桿轉動,使螺母在活動絲桿上運動,所述螺母上連接有配重塊。電機轉動,配重塊實現在活動絲桿上位置的變化,從而給第一力臂施加不同的力度,從而可以減少豎向安裝架急劇運動,確保與人體接觸的治療滾輪等部件安全地與人體接觸,也確保了患者的體感。此時,為了使豎向安裝架在豎向驅動裝置動作后恢復狀態,所述水平安裝架上設置有電動推桿裝置,電動推桿裝置、電動推桿裝置推桿的端部分別連接在豎向安裝架和水平安裝架上。
為了使治療滾輪(以及安裝在下述安裝板上的治療部件)與人體脊柱的形態匹配(如角度、位置等),所述豎向安裝架頂部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通過第一旋轉軸安裝在豎向安裝架上,安裝板通過第一旋轉軸的轉動變換與豎向安裝架之間的角度,所述治療滾輪安裝在安裝板上。同時,所述豎向安裝架上設置有限制安裝板轉動角度的限位裝置。
同時,所述安裝板上安裝有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對稱分布,所述按摩裝置對人體脊椎兩側進行按摩。
作為優選,所述按摩裝置包括按摩頭安裝板和按摩電機,按摩頭安裝在按摩頭安裝板上,按摩頭安裝板與按摩電機軸連接,按摩電機軸轉動帶動按摩頭安裝板轉動,所述按摩頭安裝板上設置有兩個大小不同的按摩頭。
同理,為了使按摩裝置與人體脊柱的形態匹配(如角度、位置等)。所述按摩電機通過第二旋轉軸安裝在安裝板上,按摩電機通過第二旋轉軸的轉動變換與安裝板之間的角度。
本發明的整脊床替代人工,采用機器代替傳統的中醫人工治療,可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調節,而且調節方便,從而可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脊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水平移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豎向移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水平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豎向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6為電動推桿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7為豎向安裝架部位結構示意圖。
圖8為按摩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整脊床,包括床框1和床面2,所述床面2設置在床框1上,床框1的兩端或一端設置有牽引架3。床面2上設置有使治療裝置作用于人體的通孔,床面2上覆蓋有布質或皮質的覆蓋件,將床面2及通孔覆蓋。
所述治療裝置設置在床面2下,如圖2、3所示,所述治療裝置包括水平安裝架7、豎向安裝架8(如圖6、7所示)和治療滾輪37(如圖7),所述水平安裝架7通過水平移動裝置活動地安裝在床框1上,所述水平安裝架7通過水平驅動裝置的驅動在床框上運動;所述豎向安裝架8通過豎向移動裝置活動地安裝在水平安裝架7上,所述豎向安裝架8通過豎向驅動裝置的驅動在水平安裝架7上運動,所述治療滾輪安裝在豎向安裝架8的頂部,所述治療滾輪37穿過床面2上的通孔作用于人體。
水平安裝架7在水平驅動裝置的驅動下,通過水平移動裝置在床框1上沿人體脊柱的方向上移動,這樣豎向安裝架8上的治療滾輪37能夠沿人體脊柱的方向上進行整脊治療。豎向安裝架8在豎向驅動裝置的驅動下,通過豎向移動裝置調節在水平安裝架7上的位置,即用于調節治療滾輪37對人體整脊治療時的壓力。治療滾輪37則穿過床面2上的通孔作用于人體的脊柱處。
具體地:
水平移動裝置包括水平行走輪5和水平導軌6,所述水平行走輪5安裝在水平安裝架7上,所述水平導軌6安裝在床框1上,所述水平行走輪5行走在水平導軌6上。
豎向移動裝置包括豎向行走輪9和豎向導軌10,所述豎向行走輪9安裝在豎向安裝架8上,所述豎向導軌10安裝在水平安裝架7上,所述豎向行走輪9行走在豎向導軌10上。
如圖4所示,水平驅動裝置包括鏈條(圖中未標出)、鏈輪和動力裝置12,鏈輪包括主動鏈輪13和從動鏈輪14,所述鏈條安裝在主動鏈輪13和從動鏈輪14上,鏈條通過固定螺釘11固定在水平安裝架7上,動力裝置采用電機,動力裝置驅動主動鏈輪13帶動鏈條在主動鏈輪13和從動鏈輪14上轉動,從而帶動與鏈條固定在一起的水平安裝架7運動(沿人體脊柱方向移動)。
如圖5所示,豎向驅動裝置包括第一力臂15、轉軸23和第二力臂,所述轉軸23轉動地固定在水平安裝架7上,所述第一力臂15、第二力臂分別固定在轉軸23的兩端,所述第二力臂由第一連桿24、第二連桿25、第三連桿26和第四連桿29構成,第一連桿24、第二連桿25、第三連桿26和第四連桿29依次連接在一起,第一連桿24的端部與轉軸23固定,第四連桿29的尾部與豎向安裝架8連接,第三連桿26的中部通過軸27連接在支架28上,支架28固定在水平安裝架7上,第三連桿26通過軸27可在支架28上轉動。這樣第三連桿26便活動地固定在水平安裝架7上,第一力臂15的擺動通過轉軸23傳導至第二力臂上,第二力臂各連桿的傳導、動作帶動豎向安裝架8運動。
為了控制第一力臂15,所述第一力臂15上設置有活動絲桿16和與活動絲桿16配合的螺母17,所述活動絲桿16通過電機20驅動轉動,電機20驅動活動絲桿17轉動,使螺母17在活動絲桿16上運動,所述螺母17上連接有配重塊22(配重塊可以增加或減少砝碼的形式進行增減重量)。具體地,電機20轉動,電機20驅動減速機21,減速機21帶動第一驅動鏈輪19,第一驅動鏈輪19帶動第二驅動鏈輪18,第二驅動鏈輪18連接在活動絲桿16上,電機20的轉動,將動力傳導至活動絲桿16,活動絲桿16轉動帶動螺母17運動,實現配重塊22在活動絲桿16上位置的變化,從而給第一力臂15施加不同的力度。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豎向安裝架8急劇運動,確保與人體接觸的治療滾輪37等部件安全地與人體接觸,也確保了患者的體感。此時,為了使豎向安裝架8在豎向驅動裝置動作后恢復狀態,如圖6所示,所述水平安裝架7上設置有電動推桿裝置30,電動推桿裝置30、電動推桿裝置30的推桿31的端部分別連接在豎向安裝架8和水平安裝架7上,即電動推桿裝置30、推桿31一個安裝在豎向安裝架8上,一個安裝在水平安裝架7上。圖6所示的是:電動推桿裝置30的主體安裝在豎向安裝架8上,推桿31通過安裝支架32安裝在水平安裝架7上(具體的連接關系是:推桿31安裝在安裝支架32上,安裝支架32固定在水平安裝架7上)。
為了使治療滾輪37(以及安裝在下述安裝板33上的治療部件)與人體脊柱的形態匹配(如角度、位置等),即跟隨人體脊柱的形態變化,所述豎向安裝架8頂部設置有安裝板33,所述安裝板33通過第一旋轉軸34安裝在豎向安裝架8上,具體的,豎向安裝架8頂端安裝有安裝板支架35,安裝板33通過第一旋轉軸34安裝在安裝板支架35上,安裝板33通過第一旋轉軸34的轉動變換與豎向安裝架8之間的角度,所述治療滾輪37安裝在安裝板33上。同時,安裝板支架35的一側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的高度高于安裝板33,所述凸臺上設置有擋塊36,擋塊36用于限制安裝板33的沿第一旋轉軸34轉動的角度,即本發明所述豎向安裝架8上設置限制安裝板33轉動角度的限位裝置。
同時,所述安裝板33上安裝有按摩裝置,如圖7、8所示,所述按摩裝置對稱分布,所述按摩裝置對人體脊椎兩側進行按摩。
所述按摩裝置包括按摩頭安裝板44和按摩電機38,按摩頭安裝在按摩頭安裝板44上,按摩頭安裝板44與按摩電機38的軸連接,按摩電機38的軸轉動帶動按摩頭安裝板44轉動,所述按摩頭安裝板44上設置有兩個大小不同的按摩頭(大按摩頭42,小按摩頭43)。
為了使按摩裝置與人體脊柱的形態匹配(如角度、位置等)。所述按摩電機38安裝在安裝框架41上,安裝框架41通過第二旋轉軸39安裝在按摩頭安裝板支架40上,按摩頭安裝板支架40安裝在安裝板33上,按摩電機通過第二旋轉軸39的轉動變換與安裝板33之間的角度。所述兩按摩電機38之間設置有擋板45可以限制按摩電機38擺動角度,同時按摩頭安裝板支架40位于安裝板33上方,其擺動也受到安裝板33的的限制,也起到限位作用。
工作時,動力裝置12驅動主動鏈輪13和從動鏈輪14轉動,從而帶動與鏈條固定在一起的水平安裝架7在人體脊柱方向移動。
同時(具體時間可調),電機20轉動,通過減速機21將動力傳導至活動絲桿16,活動絲桿16轉動帶動螺母17運動,實現配重塊22在活動絲桿16上位置的變化,從而給第一力臂15施加不同的力度,第一力臂15的擺動通過轉軸23傳導至第二力臂上,第二力臂各連桿的傳導、動作帶動豎向安裝架8運動,實現對安裝板33上的治療部件進行豎向調節,確保與人體接觸的治療滾輪37等部件安全地與人體接觸,也確保了患者的體感,實現了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調節,從而可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安裝板33隨著人體脊柱的形狀不斷地變換與豎向安裝架8(或水平安裝架7)之間的角度,進一步確保與人體接觸的治療滾輪37等部件安全地與人體接觸。同時,脊柱兩端對稱設置的按摩裝置的大按摩頭42、小按摩頭43跟隨按摩電機38轉動,對脊柱兩側進行按摩,放松了軟組織,優化了整脊效果,可起到治療軟組織的目的。
在治療滾輪37上可以設置加熱裝置,或是直接設置加熱裝置對脊柱兩側進行加熱,都可以起到放松軟組織,優化整脊效果,起到治療軟組織的目的。
本發明中,對各種電機等電器設備可以集成進行控制,如統一通過控制板4進行控制,如圖1所示,控制板4設置在整脊床上方,患者或醫生可以隨時進行控制調節。部件的運動,在運動軌跡處,均可以設置傳感器進行位置檢測,便于控制。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