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乳腺炎是女性常見的疾病,乳汁淤積是細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礎。乳汁過多,排乳不暢,乳汁可淤積成塊,淤積的乳汁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體質虛弱免疫力下降,包裹太嚴,出汗較多,清洗不夠,乳房局部潮濕,也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溫床。中醫則認為乳腺炎與肝胃蘊熱,外邪侵襲,氣滯熱壅,熱毒熾盛有關。由于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乳腺炎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乳腺炎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乳腺炎的中藥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瓜蔞、蒲公英、黃芪、夏枯草、牛蒡子、白花蛇舌草、川芎、青皮、連翹、皂角刺、王不留行、紫花地丁、當歸、黃芩、柴胡、白術、郁金、桔梗、浙貝母、絲瓜絡、乳香、沒藥、牡丹皮、生地黃、丹參、白芷、何首烏、紅花、烏梅、益母草、防風、野菊花、鹿角霜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乳腺炎。其中選用瓜蔞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能,治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腸癰,大便秘結。選用蒲公英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生用有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夏枯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入肝、膽經,有清肝,散結的功能,治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選用牛蒡子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肺、胃經,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癰腫瘡毒。選用白花蛇舌草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寒,入心、肝、脾三經,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能,治肺熱喘咳,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痢疾,黃疸,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選用川芎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肝、膽經,有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的功能,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選用青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膽經,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痰的功能,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選用連翹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心、肝、膽經,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能,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選用皂角刺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搜風,拔毒,消腫,排膿的功能,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選用王不留行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胃經,有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腫斂瘡的功能,治婦女經閉,乳汁不通,難產,血淋,癰腫,金瘡出血。選用紫花地丁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歸心、肝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能,治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毒蛇咬傷。選用當歸是因為其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難便,赤痢后重,癰疽瘡瘍,金瘡,跌撲損傷。選用黃芩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有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選用柴胡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功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選用白術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選用郁金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肺、肝經,有行氣解隨,涼血破瘀的功能,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選用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經,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浙貝母是因為其性味苦,微寒,歸肺、心經,有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的功能,治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心胸郁悶。選用絲瓜絡是因為其性味甘,平,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的功能,治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睪丸腫痛,肺熱痰咳,婦女經閉,乳汁不通,癰腫,痔漏。選用乳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能,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選用沒藥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經,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的功能,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能,治熱病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選用丹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微溫,入心、肝經,有活血去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能,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以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選用白芷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的功能,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選用何首烏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澀,微溫,入肝、腎經,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的功能,治肝腎陰虧,發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痔疾。選用紅花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心、肝經,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的功能,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選用烏梅是因為其性味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有收斂生津,安蛔驅蟲的功能,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選用益母草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包、肝經,有活血,祛瘀,調經,消水的功能,治月經不調,治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選用防風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有發表,祛風,勝濕,止痛的功能,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選用野菊花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涼,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疔,癰,口瘡,丹毒,濕疹,天泡瘡。選用鹿角霜是因為其性味咸,溫,入肝、腎經,有補虛,助陽的功能,治腎陽不足,腰脊酸痛,脾胃虛寒,嘔吐,食少便溏,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瓜蔞15-25克,蒲公英10-20克,黃芪15-25克,夏枯草10-20克,牛蒡子10-2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川芎5-15克,青皮10-15克,連翹5-15克,皂角刺10-15克,王不留行10-20克,紫花地丁5-15克,當歸5-15克,黃芩5-15克,柴胡5-15克,白術10-20克,郁金7-12克,桔梗10-15克,浙貝母5-15克,絲瓜絡10-20克,乳香5-15克,沒藥5-15克,牡丹皮5-15克,生地黃5-15克,丹參10-20克,白芷10-15克,何首烏10-20克,紅花5-15克,烏梅5-15克,益母草10-15克,防風7-12克,野菊花10-20克,鹿角霜10-20克。
優選為:
瓜蔞20克,蒲公英15克,黃芪20克,夏枯草15克,牛蒡子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川芎10克,青皮12克,連翹10克,皂角刺12克,王不留行15克,紫花地丁10克,當歸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白術15克,郁金9克,桔梗12克,浙貝母10克,絲瓜絡15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黃10克,丹參15克,白芷12克,何首烏15克,紅花10克,烏梅10克,益母草12克,防風9克,野菊花15克,鹿角霜15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瓜蔞: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凈,壓扁,切絲或小塊,干燥;
2、蒲公英:揀去雜質,洗凈泥土,切段,曬干;
3、黃芪:揀凈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4、夏枯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葉片及雜質,篩去灰屑;
5、牛蒡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
6、白花蛇舌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晾,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7、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
8、青皮: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9、連翹:揀凈雜質,搓開,除去枝梗;
10、皂角刺: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后切片,曬干;
11、王不留行:簸凈雜質,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
12、紫花地丁: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晾,切段,干燥;
13、當歸:揀去雜質,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14、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切片,曬干;
15、柴胡: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泥沙,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隨即曬干;
16、白術: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7、郁金: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干;
18、桔梗:揀凈雜質,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19、浙貝母: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街去碎屑,或打碎;
20、絲瓜絡:洗凈曬干,切段;
21、乳香:揀去砂子雜質;
22、沒藥:揀去雜質,打成碎塊;
23、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4、生地黃: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5、丹參:揀凈雜質,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26、白芷:揀凈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
27、何首烏: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干;
28、紅花:揀凈雜質,除去莖葉、蒂頭,曬干;
29、烏梅:揀凈雜質,篩去灰屑,洗凈,曬干;
30、益母草: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31、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2、野菊花:去凈雜質,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33、鹿角霜:揀去雜質,斫成小塊。
二、制備
1、將炮制后的瓜蔞、蒲公英、黃芪、夏枯草、牛蒡子、白花蛇舌草、川芎、青皮、連翹、皂角刺、王不留行、紫花地丁、當歸、黃芩、柴胡、白術、郁金、桔梗、浙貝母、絲瓜絡、乳香、沒藥、牡丹皮、生地黃、丹參、白芷、何首烏、紅花、烏梅、益母草、防風、野菊花、鹿角霜放入煎藥容器內,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
2、將過濾的藥渣加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為4劑服用。
組方中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能為君藥;夏枯草清肝,散結;白術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能,二者為臣藥,三味藥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清肝散結,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作用,治療乳腺炎效力全面,且以清熱解毒,補脾益胃,清肝散結為主可治本,川芎有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的功能為佐藥,王不留行有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腫斂瘡的功能為使藥,與余下諸藥是治標。
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胃,清肝散結,行血通經,消腫斂瘡的功能,用于治療乳腺炎,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發。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試驗例1]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乳腺炎門診患者共35例。
2、診斷標準
典型癥狀為發病急,可伴有發熱,畏寒,病側乳房紅腫熱痛,出現硬塊,最后形成膿腫等。為此乳腺炎癥狀嚴重者伴有高燒,寒戰,乳房腫痛明顯,局部皮膚紅腫,有硬結,壓痛,患側腑下淋巴結腫大,炎癥在數天內軟化,形成乳房腫,有波動感,膿腫深的皮膚發紅及波動感不明顯等癥狀。
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劑,每天早、晚各服1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乳腺炎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痊愈;
好轉:患者發熱,畏寒,乳房紅腫、硬塊的癥狀減輕,乳腺炎癥狀明顯好轉,體質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5、治療結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乳腺炎患者35例,結果顯效29例,顯效率為82.85%,好轉4例,好轉率為11.42%,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