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內窺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
背景技術:
內窺鏡為一種常用的醫療器械,包括控制端和插入組件,通過控制端控制插入組件經由人體的天然孔道或手術形成的孔道進入體內。插入組件內部構件較多,很難做到徹底消毒,維護成本高,重復使用易導致交叉感染,現有的醫用內窺鏡大多使用一次性的內窺插入組件,插入組件包括工作端、萬向彎曲結構,工作端設置于萬向彎曲結構的遠端,內窺鏡的控制端通過控制繩控制萬向彎曲結構定向彎曲,引導工作端進入體內。
現有技術中內窺鏡的工作通道和工作接口通常設置于彎曲部與手輪控制部之間,金屬制成,一般設計為可拆卸結構便于拆卸丟棄,成本高,密封困難,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本低、密封簡便、使用方便的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一端與彎曲部連接,另一端與手輪控制部連接,所述連接部包括外殼和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連接部內,所述工作通道另一部分設置于所述彎曲部內,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有外套,所述外套的近端插入所述外殼內,所述外套與所述外殼通過溶解膠密封粘接,所述工作通道設置有器械接口、進水接口、進氣接口和負壓抽吸接口,所述器械接口、進水接口、進氣接口和負壓抽吸接口分別設置有電磁閥。
其中,所述進水接口的電磁閥設置為止回電磁閥。
其中,所述負壓抽吸接口設置為防水電磁閥。
其中,所述進氣接口的電磁閥設置為進氣電磁閥。
其中,設置有PCB板、控制器和微動開關;所述PCB板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磁閥電連接;所述微動開關與所述PCB板電連接,輸入控制電磁閥導通閉合的電信號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微動開關設置有三個,包括進水控制開關、排水控制開關和進氣控制開關,所述進水控制開關用于控制進水接口的電磁閥的啟閉;所述排水控制開關用于控制負壓抽吸接口的啟閉,所述進氣控制開關用于控制進氣接口的啟閉。
其中,所述微動開關設置于所述外殼的近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種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一端與彎曲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手輪控制部連接,所述連接部包括外殼和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連接部內,所述工作通道另一部分設置于所述彎曲部內,所述外套的近端插入所述外殼內,所述外套與所述外殼通過溶解膠密封粘接,所述工作通道設置有器械接口、進水接口、進氣接口和負壓抽吸接口,所述器械接口、進水接口、進氣接口和負壓抽吸接口分別設置有電磁閥。
本實用新型的外殼與彎曲部通過溶解膠密封粘接,彎曲部的外套與外殼均采用特氟龍材質,生產成本低,可以整體丟棄,無需設計復雜的密封結構,同時工作通道設置有器械接口、進水接口、進氣接口和負壓抽吸接口采用電磁閥控制啟閉,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
機械閥位置設置具有局限性,操作按鈕隨機械閥位置而定,微動開關與電磁閥沒有直接的位置關系,微動開關依據操作的便利來設置位置,相比于機械控制閥,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操作更加便利。
從密封性角度來說,機械控制閥的操作按鈕與閥芯有直接的機械連接,閥芯設的設計精度高,生產成本高,而且存在密封不良的問題,本實施例中電磁閥通過電磁感應控制閥芯,生產成本低,電磁閥的相比于機械控制閥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和積液外漏。另外電磁閥無論是通過有線還是無線連接,其設置位置具有更多的選擇性。
另外,微動開關響應速度快,而且電磁閥接收到控制器的響應信號時能夠瞬間做出動作,本實用新型具有響應速度快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通道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磁閥控制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彎曲部
101——外套
2——連接部
201——外殼、202——工作通道、203——器械接口、204——進水接口、205——進氣接口、206——負壓抽吸接口、207——止回電磁閥、208——進氣電磁閥、209——防水電磁閥、210——微控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一種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道機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連接部2,所述連接部2一端與彎曲部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手輪控制部連接,所述連接部2包括外殼201和工作通道202,所述工作通道202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連接部2內,所述工作通道202另一部分設置于所述彎曲部1內,用于醫用內窺鏡的管 道機構有外套101,所述外套101的近端插入所述外殼201內,所述外套101與所述外殼201通過溶解膠密封粘接,所述工作通道202設置有器械接口203、進水接口204、進氣接口205和負壓抽吸接口206,所述進水接口204、進氣接口205和負壓抽吸接口206分別設置有電磁閥。本實用新型的外殼201與彎曲部1通過溶解膠密封粘接,彎曲部1的外套101與外殼201均采用特氟龍材質,生產成本低,可以整體丟棄,無需設計復雜的密封結構,同時工作通道202設置有器械接口203、進水接口204、進氣接口205和負壓抽吸接口206采用電磁閥控制啟閉,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
進水接口204的電磁閥設置為止回電磁閥207;所述負壓抽吸接口206的電磁閥設置為防水電磁閥209;所述進氣接口205的電磁閥設置為進氣電磁閥208。
機械閥位置設置具有局限性,操作按鈕隨機械閥位置而定,微動開關210與電磁閥沒有直接的位置關系,微動開關210依據操作的便利來設置位置,相比于機械控制閥,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210操作更加便利。
從密封性角度來說,機械控制閥的操作按鈕與閥芯有直接的機械連接,閥芯設的設計精度高,生產成本高,而且存在密封不良的問題,本實施例中電磁閥通過電磁感應控制閥芯,生產成本低,電磁閥的相比于機械控制閥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和積液外漏。另外電磁閥無論是通過有線還是無線連接,其設置位置具有更多的選擇性。
其中,如圖3所示,設置有PCB板、控制器和微動開關210;所述PCB板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磁閥電連接;所述微動開關210與所述PCB板電連接,輸入控制電磁閥導通閉合的電信號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微動開關210設置有三個,包括進水開關、排水開關和進氣開關,所述進水開關用于控制進水接口204的電磁閥的啟閉;所述排水開關用于控制負壓抽吸接口206的啟閉,所述進氣開關用于控制進氣接口205的啟閉。
控制器,接收微動開關210輸入的控制信號,經識別處理發送響應信號到 電磁閥,止回電磁閥207、防水電磁閥209、進氣電磁閥208執行導通和閉合動作。
本實用新型通過微動開關210開控制工作通道202的各個接口的啟閉,響應速度快,而且電磁閥接收到控制器的響應信號時能夠瞬間做出動作,響應速度快。
所述微動開關210設置于所述外殼201的近端或者設置于控制部3。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