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吻合器縫線專用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29096閱讀:649來源:國知局
吻合器縫線專用針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腹壁內側縫合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吻合器縫線專用針。



背景技術:

對于腹內手術來說,手術完畢后的人體上的穿孔一般都是在外表皮進行縫合,由于穿孔的口徑小,沒有辦法進行內部的縫合,這樣就造成穿孔只是表皮愈合,而內部沒有愈合,這樣的愈合不結實,后期由于病人活動或者打噴嚏等事件引起疼痛或者穿孔破裂的現象,需要二次縫合,另外也容易造成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為了提供一種實現對腹腔內部的縫合,從而提高內窺鏡手術穿孔的縫合強度和愈合強度的新型縫合器具,專利號為:201410132569.3的發明記載了一種腹腔內壁吻合器,但該發明中記載的縫合針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將枕頭向下插入較深的距離才能實現縫合,由于針頭前端較為尖銳,縫合過程中極易刺傷內部器官,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并且由于吻合器根據縫合部位脂肪厚度需要更換不同的規格,因此對應不同的吻合器需生產不同長度的縫合針,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針頭刺傷內部器官的新型針具,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吻合器縫線專用針。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的的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吻合器縫線專用針,包括針體和限位塊,針體前端由兩個對應向針體軸線所處平面傾斜的傾斜面形成刃體,刃體中部設有缺口;針體上部側壁設有防滑面,限位塊通過卡合的方式對應連接針體上部的防滑面上。

限位塊由兩個相互鉸接的卡塊合圍形成,合圍后的兩卡塊中部形成有對應針體外徑的通孔;兩卡塊非鉸接端對應設有扣合機構;扣合機構包括對應固連在兩個卡塊上的簧片和凸塊,所述凸塊外壁為圓滑弧形面,簧片形狀與弧形板外壁相匹配,簧片中部對應凸塊設有凹面;簧片前端對應凸塊向外設有弧形折彎。

兩卡塊中部合圍所形成的通孔內壁設有防滑面;針體后端固連有手柄,手柄上設有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為:設置限位塊,根據所使用的吻合器長度調整限位塊位置,使本針體符合所有吻合器使用需要,降低了成本;前端刃體設置對應縫合線的缺口,減少針體插入長度,提高針體使用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針體結構簡圖;

附圖2為針頭主視圖;

附圖3為針頭側視圖;

附圖4為限位塊俯視圖;

附圖5為限位塊結構簡圖。

圖中1為手柄、2為針體、3為限位塊、4為刃體、5為缺口、6為防滑面、301為卡塊、302為鉸接軸、303為簧片、304為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吻合器縫線專用針,參見圖1-5:包括針體2和限位塊3,針體2前端由兩個對應向針體2軸線所處平面傾斜的傾斜面形成刃體4,刃體4中部設有缺口5;針體2上部側壁設有防滑面6,限位塊3通過卡合的方式對應連接針體2上部的防滑面6上。

限位塊3由兩個相互鉸接的卡塊301合圍形成,合圍后的兩卡塊301中部形成有對應針體2外徑的通孔;兩卡塊301非鉸接端對應設有扣合機構;扣合機構包括對應固連在兩個卡塊301上的簧片303和凸塊304,所述凸塊304外壁為圓滑弧形面,簧片303形狀與弧形板外壁相匹配,簧片303中部對應凸塊304設有凹面;簧片303前端對應凸塊304向外設有弧形折彎。

兩卡塊301中部合圍所形成的通孔內壁設有防滑面6;針體2后端固連有手柄1,手柄1上設有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配合申請號為201410132569.3的腹腔內壁吻合器使用,使用時,首先下推驅動手柄,由其推動拉桿向下運動,此時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驅動手柄表面的滑槽向上運動至滑槽頂端,下面的可翻轉托板體在拉桿下端的銷軸甲和殼體下部耳板內表面的銷軸乙的作用下產生向內閉合的運動,兩個可翻轉托板體最終閉合上,待可翻轉托板體閉合后,旋轉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驅動手柄旋轉,定位銷轉入驅動手柄滑槽上端的定位缺口5內,實現對驅動手柄軸向運動的鎖定,這樣就實現了拉桿的鎖定,同時實現了對下部可翻轉托板體的鎖定,鎖定后的腹腔內壁吻合器正對病人體壁上(大多數情況為腹壁)的手術開孔插入,待可翻轉托板體插入體壁內后,反向旋轉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運動到驅動手柄的滑槽內,然后固定殼體不動,向上拉動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滑槽向下運動,驅動手柄帶動拉桿向上運動,下面的可翻轉托板體在拉桿下端的銷軸甲和殼體下部耳板內表面的銷軸乙的作用下產生向外的翻開的運動,兩個可翻轉托板體最終向兩側打開至與手術穿孔軸向垂直的方向,剛好托起手術穿孔內部兩側的體壁內表面;旋轉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驅動手柄旋轉,定位銷轉入驅動手柄滑槽下端的定位缺口5內,實現對驅動手柄軸向運動的鎖定,這樣就實現了拉桿的鎖定,同時實現了對下部可翻轉托板體的鎖定,然后啟用內壁縫合專用針,該專用針的前端設有向前的送線缺口5,用本是用新型所述針體帶著縫合線的一頭從殼體上外面的針孔插入,由于針頭前端刃體4上設有缺口5,針頭在手術穿孔內部穿出殼體后剛好穿入到手術穿孔的側面,直至傾斜到穿透體壁內表面,最后針頭帶著縫合線穿過可翻轉托板體上的硅膠塊,然后抽出針,由于硅膠塊具有夾持作用,在針抽出時線頭會夾持在硅膠塊內,縫合線的另一頭采用同樣的辦法將線頭穿入到手術穿孔的另一側的對稱位置,并將另一個線頭夾持到另一個可翻轉托板體的硅膠塊內;完成上述兩個線頭的引入后,旋轉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驅動手柄轉動至滑槽內,然后使驅動手柄向下運動,驅動下部的可翻轉托板體閉合,閉合后再次旋出驅動手柄,使殼體內的定位銷相對于驅動手柄轉動至上部的定位槽內,實現對下部閉合狀態的可翻轉托板體的鎖定,鎖定后的兩個可翻轉托板體將縫合線頭的兩端夾持在內部,此時可以將整個腹腔內壁吻合器抽出手術穿孔,將縫合線的兩個線頭帶出手術穿孔外面,縫合線剩余部分通過線縫能夠抽出針孔外,從而使吻合器與縫合線脫離,最后兩個線頭從上述兩個硅膠塊上弄下來,拉動然后系緊,縫合線將手術穿孔內側的兩側壁拉倒一起,實現對手術傳動內側的縫合。

由于針體2前端刃體4設置對應縫合線的缺口5,可以有效減少針體2插入硅膠塊長度,提高針體2使用的安全性;設置限位塊3,限位塊截面外徑大于針孔上沿內徑,根據所使用的吻合器長度調整限位塊3位置,使本針體2符合所有吻合器使用需要,降低了成本;設置簧片及凸塊配合進行卡扣,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