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椅,具體地說是一種醫用治療椅,屬于轉椅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醫院的醫務人員在給病人看病換藥時,尤其是給病人的肢體診斷換藥時,由于無法簡單的將帶有病患的肢體抬起或者固定,因此給換藥診斷工作帶來了困難,長時間下去,增加了醫務人員的疲勞度,勞動強度較大,而且病人的帶有病患的肢體由于無法固定,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醫用治療椅,能夠在病人不挪動位置和脫去衣物的前提下,將帶有病患的肢體輕松抬起固定,方便了醫務人員診斷換藥的工作,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給醫務人員減輕了負擔,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易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醫用治療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固設有可調立柱,所述可調立柱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上部套接有內套筒,所述的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通過固定螺鈕固定,從而可以調節并固定可調立柱的高度,所述內套筒的上端固設有托板,用于托起病人帶有病患的肢體,所述內套筒的一側設有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上設有托盤架,所述托盤架上設有醫用托盤,從而可以方便給病人帶有病患的肢體診斷換藥,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給醫務人員減輕了負擔,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果。
其中,所述內套筒的底部設有彈簧,從而可以方便地將內套筒升高,更便于調節高度。
所述連接支架通過套環與所述內套筒相連,從而可以使托盤架在周向任意角度旋轉,方便使用托盤,進一步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更加方便。
另外,所述托板為下凹的弧形結構,避免了在診斷換藥過程中發生移位,影響診斷換藥工作。所述托板上設有固定帶,增加了穩定性,固定更加牢固,使用更加方便。
使用時,病人坐在病床或椅子上,將帶有病患的肢體放置在本實用新型的托板上,醫務人員使用托盤架上的醫用物品進行診斷換藥,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給醫務人員減輕了負擔,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能夠將病人帶有病患的肢體抬起固定,方便了醫務人員診斷換藥工作,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給醫務人員減輕了負擔,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易損壞。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醫用治療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設有固設有可調立柱,所述可調立柱包括外套筒2,所述外套筒2的上部套接有內套筒3,所述的外套筒2和內套筒3之間通過固定螺鈕7固定,從而可以調節并固定可調立柱的高度,所述內套筒3的上端固設有托板4,用于托起病人的腿部,所述內套筒3的一側設有連接支架5,所述連接支架5上設有托盤架6,所述托盤架6上設有醫用托盤,從而可以方便給病人帶有病患的肢體診斷換藥,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給醫務人員減輕了負擔,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果。
其中,所述內套筒3的底部設有彈簧,從而可以方便地將內套筒3升高,更便于調節高度。
所述連接支架5通過套環與所述內套筒3相連,從而可以使托盤架6在周向任意角度旋轉,方便使用托盤,進一步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更加方便。
另外,所述托板4為下凹的弧形結構,避免了在診斷換藥過程中發生移位,影響診斷換藥工作。所述托板4上設有固定帶,增加了穩定性,固定更加牢固,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底座下方設有轉輪,轉輪上設有卡扣用于固定轉輪移動,轉輪與底座是螺紋連接。底座設有固定臂構成,數量在3—6條之間,固定臂的長度在10—100cm之間。
外套筒2的長度在10—100cm之間,為圓柱體型。圓柱體直徑區間為1—10cm。內套筒3與外套筒2長度區間值相一致,為圓柱體型。圓柱體直徑區間為1—10cm。同時為了固定可用高度,外套筒2和內套筒3都開有相對應的圓形孔(對開),并且外套筒2和內套筒3的孔洞是相對應、大小一致;對開圓形孔洞數量為3-5個,間隔區間為1-10cm,直徑區間為1-10cm;通過固定螺鈕7插入外套筒2和內套筒3的對開孔洞進行固定調節。用于固定椅子高度,加強穩定度。
固定螺鈕7的一端為塑料圓型鈕,另一端為圓柱形鐵條,直徑和對開孔相一致,長度為1-10CM,是螺紋連接;用于固定已經高度,便于穩定性。
托板4由金屬凳架和皮革凳罩構成,中間夾有海面,形狀可為長方形、正方性、橢圓形或者菱形,長度區間10—30cm,寬度區間5—30cm;為了便于患者舒適放置帶有病患的肢體,凳面有弧度,弧度區間為180度—90度之間;
連接支架5為L型長度10-100CM區間;
托盤架6用于盛放醫用托盤、彎盤,形狀可為長方形、四方形、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