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瞼板腺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00573閱讀:870來源:國知局
瞼板腺按摩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眼科醫療器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瞼板腺按摩器。



背景技術:

干眼癥是一種常見眼表疾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穩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引起眼表病變為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常見的癥狀包括眼睛干澀、容易疲倦、眼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這種損傷日久則可造成角結膜病變,并會影響視力。隨著人類生活及工作環境的變化,電腦、空調、隱形眼鏡的大量使用,干眼癥的臨床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干眼癥的病因之一是由于瞼板腺導管的阻塞導致瞼板腺功能不良,瞼板腺分泌和導出障礙,致之淚液中的油脂成分不足,影響淚膜的構成,淚液容易蒸發,而致干眼的發生。因而,在干眼癥的臨床治療中,碰到此類病人,多主張進行瞼板腺按摩。

對于瞼板腺的按摩,目前通常的方法是采用玻璃棒和棉簽對瞼板進行上下擠壓,擠出堵塞在瞼板腺管內的分泌物,促進瞼板腺導管的通暢。但是該方法粗糙、準確性差、耗時長,容易導致瞼結膜和瞼緣的創傷,病人不易合作。現有技術中,也有一些關于瞼板腺按摩器的報道。比如說授權專利號為CN205108284U的專利提供了一種瞼板腺按摩器,包括按摩器本體、柔性按摩片、滑塊和驅動機構,通過驅動機構推動滑塊,用柔性按摩片對眼瞼進行按摩。但是該裝置結構復雜,一體式結構對生產工藝有著較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瞼板腺按摩器,以改善現有操作方法粗糙、準確性差、耗時長,容易導致瞼結膜和瞼緣的創傷等問題。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瞼板腺按摩器,包括手柄部和夾持部,所述夾持部位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所述夾持部包括夾持上葉和夾持下葉,所述夾持上葉還設置有用于按摩的滾筒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滾筒組件包括滾筒軸、滾筒和用于控制滾筒軸運動的控制拉環,所述滾筒套設在所述滾筒軸上,所述控制拉環與所述滾筒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環為U字形結構,所述控制拉環與所述滾筒軸連接形成D字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部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上下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一手柄的前端設置有所述夾持上葉,所述第二手柄的前端設置有所述夾持下葉,所述夾持上葉為雙層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上葉包括上層結構和下層結構,所述上層結構和所述下層結構上下間隔設置,所述上層結構和所述下層結構之間留有空隙并設置至少一個定位桿,所述定位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層結構和所述下層結構相連,所述上層結構和所述下層結構的兩端分別相互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層結構、下層結構和所述定位桿之間共同形成供所述滾筒軸滑動的滑道,所述滾筒軸在所述控制拉環的拉動下沿所述滑道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滾筒在所述滾筒軸的帶動下運動,所述滾筒的運動軌跡的投影落在所述夾持下葉上。

進一步的,所述上層結構和所述下層結構均為U字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上葉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還設置有轉輪組件,所述轉輪組件包括控制轉輪和螺紋桿,所述控制轉輪位于所述夾持上葉的上表面,所述控制轉輪上開設有一轉輪通孔,所述螺紋桿貫穿于所述轉輪通孔和夾持上葉,與所述夾持下葉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部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防滑紋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瞼板腺按摩器,通過將夾持上葉設計為雙層結構并在其上設置滾筒組件,滾筒組件可沿瞼板腺組織由后向前對其進行碾壓,達到快速按摩,改善瞼板腺功能的目的;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一次可擠壓多條瞼板腺導管排除其分泌的脂液,促進瞼板腺導管的通暢,一次多條腺管排液,損傷小,省時省力,提高瞼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滾筒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另一種形式的滑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手柄部;2-夾持部;3-滾筒組件;4-轉輪組件;5-瞼板;11-第一手柄;12-第二手柄;13-防滑紋路;21-夾持上葉;22-夾持下葉;31-滾筒軸;32-滾筒;33-控制拉環;41-控制轉輪;42-螺紋桿;211-上層結構;212-下層結構;213-定位桿;214-滑道;215-缺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瞼板腺按摩器,主要包括手柄部1和夾持部2,夾持部2與手柄部1相連,夾持部2位于手柄部1的前端,夾持部2上還設置有用于對瞼板腺進行按摩的滾筒組件3,用以排出瞼板腺導管分泌的脂液。

為方便握持,手柄部1采用不等寬弧形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便于操作。

手柄部1包括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上下間隔設置,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并且通過各自的尾部相連。優選的,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的尾部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

為了加強瞼板腺按摩器的防滑性,在手柄部1的外表面上供手持的部位還設置有防滑紋路13。防滑紋路13是經磨砂處理后的結構或者是波紋紋理結構。

夾持部2包括夾持上葉21和夾持下葉22。夾持上葉21設置于第一手柄11的前端,夾持下葉22設置于第二手柄12的前端。夾持上葉21和夾持下葉22上下相對設置,夾持上葉21的投影完全落在夾持下葉22上。滾筒組件3安裝在夾持上葉21上。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夾持下葉22與第二手柄12為一體成型,共同構成“L”形。本裝置的總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確定,在本實施例中,本裝置的總長度為90mm。

夾持下葉22為結膜接觸片,厚度為1-3mm,表面光滑,以使其能夠順利進入結膜囊,并減小與結膜的摩擦,防止對結膜的損傷。

為了更好的固定滾筒組件3,夾持上葉21設計為雙層結構。從附圖2可以看出,夾持上葉21包括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上下間隔設置。

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并沿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的垂直連線方向上設置至少一個定位桿213。定位桿213的兩端分別與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相連。定位桿213的數量和位置可根據實際具體需要進行設置。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定位桿213的數量為四個。

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的兩端分別相互連接。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均為U字形結構。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對瞼板腺進行按摩的滾筒組件3固定在夾持上葉21的缺槽215中。滾筒組件3主要包括滾筒軸31和滾筒32,具體如附圖3所示。

滾筒32為空心圓柱體,滾筒32的外徑為4-8mm,滾筒32的長度為20-30mm。在本實施例中,滾筒32的外徑優選為6mm,長度優選為24mm。滾筒32套設在滾筒軸31上,滾筒32可沿滾筒軸31轉動。滾筒軸31的長度略大于滾筒32的長度,為24-34mm。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為28mm。

為了避免使用過程中滾筒31在夾持下葉22上滑動過快可能會損傷結膜,故在滾筒軸31兩端設置有控制滾筒軸31運動的控制拉環33。控制拉環33呈U字形,控制拉環33的兩端分別與滾筒軸31的兩端相連接,以形成D字形結構。

控制拉環33兩端之間的距離大于夾持上葉21兩端的距離,控制拉環33的寬度為25-40mm,高度為30-50mm。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拉環33的寬度優選為30mm,高度優選為40mm。控制拉環33的兩端分置于滾筒軸31的兩側,控制拉環33可沿滾筒軸31多角度靈活轉動。外力拉動控制拉環33,進而確保滾筒31的勻速滑動。

上層結構211、下層結構212和定位桿213之間共同形成供滾筒軸31滑動的滑道214。滑道21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位于夾持上葉21的兩端。滾筒軸31與滑道214垂直,并貫穿于滑道214,滾筒軸31在控制拉環33的拉動下沿滑道214移動。

滾筒軸31的滑動進而帶動滾筒32的運動,滾筒32的運動軌跡的投影落在夾持下葉22上。

需要注意的是,滾筒32為空心圓柱體,滾筒32的下表面突出于下層結構212的下表面。

此處需要指出的是,供滾筒軸31滑動的滑道214也可由封閉的環形結構構成,具體的結構如附圖4所示。此時,夾持上葉21的結構也作出相應的變化,即將環形結構的滑道214取代上層結構211和下層結構212,位于滾筒軸31兩端的環形結構的滑道214之間采用一連接橫桿進行連接。滾筒軸31與滑道214垂直,并貫穿于滑道214,但是具體的結構在圖中未體現。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夾持上葉21靠近第一手柄11的一端還設置有轉輪組件4。轉輪組件4是用于調節夾持上葉21和夾持下葉22之間的距離。

轉輪組件4包括控制轉輪41和螺紋桿42。控制轉輪41位于夾持上葉21的上表面。控制轉輪41為一圓柱體,控制轉輪41的外徑為6-16mm,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為10mm。螺紋桿42的高度為12-30mm,優選為20mm。

在控制轉輪41軸線方向上開設有一轉輪通孔(在附圖中未標示出),轉輪通孔的內徑略大于螺紋桿42的外徑。轉輪通孔內還設置有與螺紋桿42相配合的內螺紋,螺紋桿42貫穿于轉輪通孔和夾持上葉21,與夾持下葉22相連。

控制轉輪41的側面上還設置有防滑條紋,防滑條紋沿控制轉輪41的周向方向設置,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為了使瞼板腺按摩器與眼瞼更加適配,夾持上葉21和夾持下葉22可設計成一定的弧度,以減少按摩時的不適感,同時保證擠壓出的脂液順利排出。

考慮到使用過程中手柄部1與鼻梁的位置關系,瞼板腺按摩器分為左眼瞼板腺按摩器和右眼瞼板腺按摩器。左眼瞼板腺按摩器和右眼瞼板腺按摩器基本結構相同,只是呈鏡像對稱。附圖1和附圖2均為左眼瞼板腺按摩器,右眼瞼板腺按摩器并未在附圖中體現。

為確保瞼板腺按摩器使用過程中的耐腐蝕性和安全性,其各部件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

工作方式:傳統的瞼板腺按摩的方法是表麻下將兩根棉簽置于上/下瞼內外,對瞼板腺逐一進行擠壓。該方法粗糙、準確性差、耗時長,容易導致瞼結膜和瞼緣的創傷,容易給病人帶來痛苦。

本裝置的工作示意圖如附圖5所示,采用本裝置對瞼板腺進行按摩的步驟具體如下:

(1)首先對結膜囊進行表麻,根據使用部位的不同,選用適合的瞼板腺按摩器。

(2)按壓手柄部1時,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相互接近并帶動夾持上葉21與夾持下葉22相互靠近。以夾持下葉22作為墊板伸進結膜囊穹窿部,夾持上葉21和滾筒32從瞼緣皮膚面推向瞼板5上緣以后,旋轉轉輪組件4使夾持上葉21和夾持下葉22夾緊瞼組織至不易滑動。

(3)自后向前拉動控制拉環33,帶動滾筒軸31沿滑道214滑動,進而帶動滾筒32向前碾壓瞼板5,從而擠壓出瞼板腺中的脂液。

(4)擠壓完畢后,松動轉輪組件4,松開夾緊組織,解除瞼板腺按摩器,完畢。

Snellen瞼內翻夾,是臨床上傳統的眼瞼手術器械,用來實施瞼內翻等眼瞼手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瞼板腺按摩器就是在Snellen瞼內翻夾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依借瞼內翻夾的固定瞼板作用,將瞼內翻夾的夾持上葉改變成雙層結構,并在夾持上葉上加裝滾筒組件,用以實現對瞼板腺進行按壓從而達到按摩的目的。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瞼板腺按摩器,通過將夾持上葉設計為雙層結構并在其上設置滾筒組件,滾筒組件可沿瞼板腺組織由后向前對其進行擠壓,達到快速按摩、改善瞼板腺功能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瞼板腺按摩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一次可擠壓多條瞼板腺導管排除其分泌的脂液,促進瞼板腺導管的通暢,一次多條腺管排液,損傷小,省時省力,提高瞼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