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包括主管,主管上開設第一支管,主管上端設置橡膠塞,橡膠塞頂面開設第一通孔,橡膠塞頂面上設置上蓋,上蓋頂面開設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通,第二通孔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徑,密封塞和上蓋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帶固定連接。所述的上蓋底面設置柱形的凸臺,凸臺的外徑與第一通孔的內徑相同,第二通孔貫穿凸臺。所述的橡膠塞與和上蓋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一連接帶,橡膠塞和上蓋通過第一連接帶固定連接。所述的主管上設置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安裝支管帽。所述的支管帽內設置凸塊,凸塊直徑小于支管帽內徑0.5mm。
【專利說明】
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呼吸系統手術用醫療器械,確切地說是一種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
【背景技術】
[0002]在呼吸系統手術過程中,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需要將支氣管鏡沿通氣管插入,支氣管鏡插入后,插入口處不能出現漏氣現象,一般插入口采用帶有橡膠塞的連接頭防止漏氣。支氣管鏡分為外徑較粗的4.0mm型,和外徑較細的2.8 mm型。但現有的連接頭往往只能滿足4.0_型檢查時的通氣要求,而遠遠達不到2.8 mm型檢查時的需要,且在使用過程中型號容易混淆,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
[0004]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包括主管,主管上開設第一支管,主管上端設置橡膠塞,橡膠塞頂面開設第一通孔,橡膠塞頂面上設置上蓋,上蓋頂面開設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通,第二通孔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徑;所述的上蓋頂面設置密封塞;所述的密封塞和上蓋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二連接帶,密封塞和上蓋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帶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帶的上端通過固定連接裝置與密封塞連接,固定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座,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帶的上端固定連接,連接座的底面水平設有燕尾槽,燕尾槽內裝設兩個滑塊,滑塊僅能沿燕尾槽移動,兩個滑塊與兩個豎向設置的弧形夾板一一對應固定連接,每個弧形夾板內壁上均設有數條條形齒,數條條形齒由下而上依次排列,條形齒的斷面為三角形,每個弧形夾板外側各設有一個環,弧形夾板外側套有環形箍,環形箍位于兩個環內,環形箍的開口處設有第一塊和第二塊,第一塊內設有通孔,第二塊內設有螺紋孔,第一塊和第二塊之間通過螺桿連接,螺桿與螺紋孔螺紋連接,兩個弧形夾板夾持密封塞的上端。
[0005]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上蓋底面設置柱形的凸臺,凸臺的外徑與第一通孔的內徑相同,第二通孔貫穿凸臺。所述的橡膠塞與和上蓋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一連接帶,橡膠塞和上蓋通過第一連接帶固定連接。所述的主管上設置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安裝支管帽。所述的支管帽內設置凸塊,凸塊直徑小于支管帽內徑0.5mm。
[000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橡膠塞單獨使用時,可以適用于4.0mm型支氣管鏡;當使用2.8 mm型時,只需將上蓋蓋在橡膠塞上,插入支氣管的口徑變小,使用過程方便;連接頭只有一種型號,避免在手術過程中混淆,增加手術操作的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第二環形帶和密封塞之間固定連接裝置的設置使得兩者之間連接更加緊固,拆卸方便快捷,從而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更換密封塞,確保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簡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A-A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另一方案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B-B剖視圖,為看清燕尾槽與滑塊的配合關系圖中省略了密封塞;圖5是圖3中C-C剖視圖;圖6是圖3中I處剖視圖ο
[0008]附圖標記:I主管2第一支管3橡膠塞4上蓋5密封塞6第一連接帶7第二連接帶8支管帽9第二支管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凸臺13凸塊14連接座15弧形夾板16環形箍17環18滑塊19條形齒20燕尾槽21螺桿22第一塊23通孔24第二塊25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09]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如圖所示,包括主管1,主管I上開設第一支管2,主管I上端設置橡膠塞3,橡膠塞3頂面開設第一通孔10,橡膠塞3頂面上設置上蓋4,上蓋4頂面開設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與第一通孔10相通,第二通孔11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10的直徑。上蓋4頂面設置密封塞5,能夠防止使用完畢后漏氣。上蓋4底面設置柱形的凸臺12,凸臺12的外徑與第一通孔10的內徑相同,第二通孔11貫穿凸臺12凸臺能夠有效與第一通孔10配合,能夠確保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之間貫通。為了方便使用,橡膠塞3與和上蓋4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一連接帶6,橡膠塞3和上蓋4通過第一連接帶6固定連接;密封塞5和上蓋4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二連接帶7,密封塞5和上蓋4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帶7固定連接。當使用4.0 mm型支氣管鏡時,支氣管鏡穿過橡膠塞3的第一通孔10即可;當使用2.8 mm型支氣管鏡時,將上蓋4蓋在3橡膠塞頂端,支氣管鏡穿過上蓋4的第二通孔U。根據支氣管鏡的型號不同,選擇相應的連接方式,同一種手術中只需要一種連接頭,避免多種型號在使用時選擇的問題,有效杜絕錯選帶來的手術風險,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0010]主管I上設置第二支管9,第二支管9上安裝支管帽8,當需要注射藥物和⑶2采樣檢測時,可以通過第二支管9進行。為了確保第二支管9的密封性,支管帽8內設置凸塊13,凸塊13直徑小于支管帽8內徑0.5mm。
[0011]為了方便更換密封塞5,同時又確保第二連接帶7與密封塞5之間連接時更加緊固,如圖3所示,所述的第二連接帶7的上端通過固定連接裝置與密封塞5連接,第二連接帶7的下端直接與連接座14固定連接。如圖固定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座14,連接座14與第二連接帶7的上端固定連接,連接座14的底面水平設有燕尾槽20,燕尾槽20內裝設兩個滑塊18,滑塊18僅能沿燕尾槽20移動,兩個滑塊18與兩個豎向設置的弧形夾板15—一對應固定連接,弧形夾板15通過滑塊18和燕尾槽20與連接座14連接,確保弧形夾板15和連接座14無法豎向分離。如圖6所示,每個弧形夾板15內壁上均設有數條條形齒19,數條條形齒19由下而上依次排列,條形齒19的斷面為三角形。通過條形齒19可更有利于牢固夾持住密封塞5。每個弧形夾板15外側各設有一個環17,弧形夾板15外側套有環形箍16,環形箍位于兩個環17內,環形箍上設有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第一塊22內設有通孔23,第二塊24內設有螺紋孔25,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之間通過螺桿21連接,螺桿21與螺紋孔25螺紋連接,兩個弧形夾板15夾持密封塞5的上端。當需要更換密封塞5時,可旋轉螺桿21使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的間距加大,從而,可使兩個弧形夾板15分離以將舊的密封塞5拆下。當裝上新的密封塞5后,可旋轉螺桿21使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閉合,以使環形箍16收緊,從而可使兩個弧形夾板15重新夾緊密封塞5。
[001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
【主權項】
1.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I),主管(I)上開設第一支管(2),主管(I)上端設置橡膠塞(3),橡膠塞(3)頂面開設第一通孔(10),橡膠塞(3)頂面上設置上蓋(4),上蓋(4)頂面開設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與第一通孔(10)相通,第二通孔(11)的直徑小于第一通孔(10)的直徑;所述的上蓋(4)頂面設置密封塞(5);所述的密封塞(5)和上蓋(4)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二連接帶(7),密封塞(5)和上蓋(4)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帶(7)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帶(7)的上端通過固定連接裝置與密封塞(5)連接,固定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座(14),連接座(14)與第二連接帶(7)的上端固定連接,連接座(14)的底面水平設有燕尾槽(20),燕尾槽(20)內裝設兩個滑塊(18),滑塊(18)僅能沿燕尾槽(20)移動,兩個滑塊(18)與兩個豎向設置的弧形夾板(15)—一對應固定連接,每個弧形夾板(15)內壁上均設有數條條形齒(19),數條條形齒(19)由下而上依次排列,條形齒(19)的斷面為三角形,每個弧形夾板(15)外側各設有一個環(17),弧形夾板(15)外側套有環形箍(16),環形箍(16)位于兩個環(17)內,環形箍(16)的開口處設有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第一塊(22)內設有通孔(23),第二塊(24)內設有螺紋孔(25),第一塊(22)和第二塊(24)之間通過螺桿(21)連接,螺桿(21)與螺紋孔(25)螺紋連接,兩個弧形夾板(15)夾持密封塞(5)的上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4)底面設置柱形的凸臺(12),凸臺(12)的外徑與第一通孔(10)的內徑相同,第二通孔(11)貫穿凸臺(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塞(3)與和上蓋(4)之間設置柔性的第一連接帶(6),橡膠塞(3)和上蓋(4)通過第一連接帶(6)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I)上設置第二支管(9),第二支管(9)上安裝支管帽(8)。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支氣管鏡檢查專用連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帽(8)內設置凸塊(13),凸塊(13)直徑小于支管帽(8)內徑0.5_。
【文檔編號】A61B1/267GK205697688SQ20162051634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發明人】張彬, 胡衛東
【申請人】胡衛東, 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