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按摩沙發。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其中身體保健已受到廣泛的關注。推拿按摩能夠疏通人體經絡、加快氣血循環、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按摩后會感到肌肉放松、關節靈活,使人的疲勞得到消除,壓力得到緩解,對保證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現有的推拿按摩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人工推拿按摩的效率低下,且同一個按摩技師如果對多個使用者進行推拿按摩,隨著按摩技師自身體能的逐漸消耗,推拿按摩的質量亦會大大降低,不利于使用者享受高質量的推拿按摩服務。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摩沙發,實現對使用者的自動化按摩,提升按摩效率,確保按摩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按摩沙發,包括架體、裝設于架體的第一按摩機構,所述架體裝設有導軌、第一按摩機構包括裝設于架體或導軌的第一支架、鉸接于第一支架的按摩輪、裝設于第一支架的第一驅動件、鉸接于第一支架的轉輪,第一驅動件與轉輪連接并用于驅動轉輪轉動。
優選地,所述第一按摩機構還包括裝設于導軌的齒條,轉輪與齒條嚙合。
優選地,所述導軌的數量為兩個,第一支架位于兩個導軌之間,第一支架鉸接有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一軸體、第二軸體,轉輪裝設于第一軸體,第一驅動件與第一軸體連接,第二軸體的兩端分別裝設有滾輪,滾輪裝設于導軌內。
優選地,所述導軌設有導向槽,滾輪設有導向圈,導向圈圍繞滾輪設置,導向圈裝設于導向槽內。
優選地,所述第一按摩機構還包括鉸接于第一支架的第三軸體、裝設于第一支架并與第三軸體連接的第二驅動件、鉸接于第三軸體的偏心輪、套設于偏心輪支撐板、連接支撐板與第一支架的彈性件,按摩輪鉸接于支撐板。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包括本體、自本體分別突伸而出的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遠離本體的一端均鉸接有按摩輪,彈性件連接第一支板與第一支架。
優選地,所述偏心輪設有偏心孔,第三軸體裝設于偏心孔內,偏心孔的軸線與偏心輪的軸線彼此交叉設置。
優選地,所述偏心輪包括偏心部及與偏心部連接的阻擋部,偏心孔貫穿偏心部及阻擋部,偏心部的半徑小于阻擋部的半徑,偏心部還套設有軸承,支撐板套設于軸承,支撐板抵接于阻擋部。
優選地所述偏心輪還包括裝設于偏心部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半徑大于偏心部的半徑,限位部與阻擋部分別位于偏心部的兩端,軸承位于限位部與阻擋部之間。
優選地,所述按摩沙發還包括第二按摩機構,第二按摩機構包括裝設于架體或導軌的第二支架、裝設于第二支架的第三驅動件、鉸接于第二支架的第四軸體、套設于第四軸體的按摩頭,第三驅動件與第四軸體連接并用于驅動第四軸體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坐在按摩沙發上,第一驅動件驅動第一按摩機構沿導軌來回移動,進而使得按摩輪在使用者的背部及臀部來回移動,實現對使用者的自動化按摩,提升按摩效率,確保按摩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架體、第一按摩結構及第二按摩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架體、第一按摩結構及第二按摩結構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按摩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軸體、偏心輪、支撐板、軸承及限位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按摩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架體 10—導軌 11—齒條
12—主架 13—導向槽 2—第一按摩機構
20—第一支架 21—按摩輪 22—第一驅動件
23—轉輪 24—第一軸體 25—第二軸體
26—滾輪 27—蝸桿 28—蝸輪
29—導向圈 30—第三軸體 31—第二驅動件
32—偏心輪 33—支撐板 34—軸承
35—偏心部 36—阻擋部 37—限位部
4—第二按摩機構 40—第二支架 41—第三驅動件
42—第四軸體 43—按摩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按摩沙發,包括架體1、裝設在架體1上的第一按摩機構2,所述架體1上裝設有導軌10、裝設在導軌10上的齒條11,第一按摩機構2包括裝設在架體1上或導軌10上的第一支架20、鉸接在第一支架20上的按摩輪21、裝設在第一支架20上的第一驅動件22、鉸接在第一支架20上并與齒條11嚙合的轉輪23(此時,轉輪23即為齒輪),第一驅動件22與轉輪23連接并用于驅動轉輪23轉動,由于轉輪23與齒條11彼此嚙合,齒條11固定在導軌10上,當轉輪23轉動時,轉輪23即可沿齒條11移動,進而帶動第一支架20并連帶按摩輪21沿導軌10移動。本實施例中,齒條11和轉輪23均采用塑料制成,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第一按摩機構2移動時產生的噪音,確保使用者使用按摩沙發時不會受到噪音污染。
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坐在按摩沙發上,第一驅動件22驅動第一按摩機構2沿導軌10來回移動,進而使得按摩輪21在使用者身上來回移動,實現對使用者的自動化按摩,相對于人工推拿按摩,大大提升按摩效率,本實用新型按摩沙發取締現有的人工推拿按摩,確保按摩質量。
請參閱圖2、圖3和圖5,所述架體1包括主架12及裝設在主架12上端的導軌10,主架12大致呈中空長方體狀,主架12由多個鋼管連接而成,導軌10的主體形狀為L型,導軌10包括坐壓部及與坐壓部連接的靠背部。實際制造時,靠背部上裝設有靠墊,坐壓部上裝設有坐墊,靠墊包覆靠背部,坐墊包覆坐壓部,靠墊與坐墊彼此連通有開槽,第一按摩機構2位于開槽內。此外,靠墊與坐墊的左右兩端還可以安裝手扶墊,當使用者坐在按摩沙發上之后,便于使用者放置胳膊。為了確保使用者使用按摩沙發時的舒適性,優選地,靠墊、坐墊、手扶墊均采用柔軟材料制成,如海綿等。
本實施例中,所述導軌10的數量為兩個,第一支架20位于兩個導軌10之間,第一支架20鉸接有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一軸體24、第二軸體25,第一軸體24、第二軸體25均水平設置,轉輪23裝設在第一軸體24上,第一驅動件22與第一軸體24連接,第二軸體25的兩端分別裝設有滾輪26,滾輪26裝設在導軌10內。當需要第一按摩機構2移動時,啟動第一驅動件22,第一驅動件22驅動第一軸體24轉動,第一軸體24進而帶動轉輪23轉動,進而使得第一按摩機構2沿齒條11移動;反向轉動第一驅動件22時,第一按摩機構2即可沿齒條11反向移動。
所述第一驅動件22為驅動電機,第一驅動件22的輸出軸上裝設有蝸桿27,第一軸體24上裝設有蝸輪28,蝸桿27與蝸輪28嚙合,第一驅動件22轉動時帶動蝸桿27轉動,由于蝸桿27與蝸輪28嚙合,蝸桿27轉動時連帶蝸輪28轉動,進而連帶第一軸體24轉動。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在第一軸體24上安裝一個轉輪23或者兩個轉輪23,當在第一軸體24上安裝一個轉輪23時,其中一個導軌10上安裝有與轉輪23嚙合的齒條11,此時第一軸體24上還安裝有與另一導軌10配合的滾輪26;當第一軸體24上安裝有兩個轉輪23時,此時兩個導軌10上均裝設有與轉輪23嚙合的齒條11。
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在所述第一軸體24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滾輪26,此時轉輪23位于兩個滾輪26之間,齒條11同樣位于兩個滾輪26之間,滾輪26的半徑大于轉輪23的半徑,利用滾輪26將整個第一按摩機構2支撐在兩個導軌10上,避免轉輪23由于第一按摩機構2的重力作用直接向下壓在齒條11上,延長轉輪23及齒條11的使用壽命。通過在第一軸體24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滾輪26,確保第一軸體24穩固限位在兩個導軌10之間,相對于第一軸體24上不安裝滾輪26,在第一按摩機構2移動過程中,可以避免第一軸體24發生左右竄動,確保第一按摩機構2平穩移動。
請參閱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述導軌10上還設置有導向槽13,導向槽13沿導軌10的長度方向延伸而成,滾輪26上設置有導向圈29,導向圈29圍繞滾輪26設置,導向圈29可以自滾輪26一體凸設而成,亦可與滾輪26分開單獨成型,然后再將兩者固定組裝在一起,導向圈29裝設在導向槽13內。通過設置導向槽13與導向圈29,確保滾輪26可以沿導向槽13在導軌10內平穩移動,避免第一按摩機構2在移動過程中發生左右竄動。
所述第一按摩機構2還包括鉸接在第一支架20上的第三軸體30、裝設在第一支架20上并與第三軸體30連接的第二驅動件31、鉸接在第三軸體30上的偏心輪32、套設在偏心輪32外側的支撐板33、連接支撐板33與第一支架20的彈性件,例如,彈性件可以為彈簧。本實施例中,第三軸體30水平設置,偏心輪32外側還套設有軸承34,優選地,偏心輪32采用塑料材質制成,偏心輪32與軸承34之間可以采用過盈配合,如此,確保軸承34穩固地套設在偏心輪32上,支撐板33套設在軸承34的外側,按摩輪21鉸接在支撐板33上,支撐板33與第一支架20通過彈性件連接在一起,相對于支撐板33與第一支架20固定連接,確保支撐板33相對第一支架20可以左右擺動。實際使用時,第二驅動件31驅動第三軸體30轉動,第三軸體30帶動偏心輪32轉動,由于支撐板33與第一支架20連接在一起,故支撐板33不能繞第一軸體24轉動,在偏心輪32做偏心運動的過程中,支撐板33跟隨偏心輪32的轉動而左右擺動,進而連帶按摩輪21左右擺動,如此,按摩輪21即可沿導軌10來回移動,又可以左右擺動,大大增強第一按摩機構2的按摩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件31同樣為驅動電機,第二驅動件31與第三軸體30之間同樣可以采用蝸輪28、蝸桿27傳動。當然,根據具體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將偏心輪32的數量設為兩個,兩個偏心輪32彼此間隔設置,如此,支撐板33的數量亦為兩個。
所述支撐板33大致呈V型,支撐板33包括本體、自本體分別突伸而出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分別自本體一體凸設而成,當然,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亦可與本體分開單獨成型,然后再將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分別與本體組裝到一起,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遠離本體的一端均鉸接有按摩輪21,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至第一支板與第一支架20。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板安裝有第一凸柱,第一凸柱上凹設有第一環槽,第一支架20上安裝有第二凸柱,第二凸柱上凹設有第二環槽,彈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環槽內,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環槽內,當使用者躺在按摩沙發上之后,第一支板與第二支板上的按摩輪21分別頂持在使用者的身體上,利用彈性件自身的彈性,支撐板33在跟隨第一支架20移動的過程中可以繞第三軸體30發生微小轉動,確保按摩輪21始終頂持在使用者的身體上,確保按摩輪21的按摩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偏心輪32設置有偏心孔,偏心孔貫穿偏心輪32,第三軸體30裝設在偏心孔中,偏心孔的軸線與偏心輪32的軸線彼此交叉設置,即偏心孔的軸線與偏心輪32的軸線非平行設置,也就是說偏心孔的軸線與偏心輪32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所述偏心輪32包括偏心部35及與偏心部35連接的阻擋部36,偏心部35為圓柱狀,阻擋部36為斜切圓柱狀,即阻擋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與偏心部35的軸線垂直,阻擋部36遠離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與偏心部35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偏心孔貫穿偏心部35及阻擋部36,本實施例中,偏心部35與阻擋部36一體設置而成,當然,可以將兩者分開單獨成型,然后再組裝到一起;當第三軸體30安裝到偏心孔內之后,阻擋部36遠離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與第三軸體30的軸線垂直,即阻擋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與第三軸體30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兩者之間不垂直,偏心部35的半徑小于阻擋部36的半徑,軸承34套設在偏心部35的外側,支撐板33抵接在阻擋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上,避免支撐板33越過阻擋部36而從偏心輪32上脫落。
當所述第二驅動件31帶動第三軸體30轉動時,第三軸體30連帶偏心輪32轉動,由于阻擋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與第三軸體30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而支撐板33抵接貼設在前述端面上,當第三軸體30帶動阻擋部36轉動時,由于支撐板33不跟隨偏心輪32的轉動而轉動,阻擋部36靠近偏心部35一端的端面即可推動支撐板33左右擺動,進而實現按摩輪21的左右擺動,輔助增強按摩沙發的按摩效果。
所述偏心輪32還包括裝設在偏心部35上的限位部37,限位部37的半徑大于偏心部35的半徑,限位部37與阻擋部36分別位于偏心部35的左右兩端,軸承34位于限位部37與阻擋部36之間,在偏心輪32轉動的過程中,避免軸承34在偏心部35上左右竄動,進而避免支撐板33在偏心輪32上左右竄動。
請參閱圖2、圖3和圖7,所述按摩沙發還包括第二按摩機構4,第二按摩機構4包括裝設在架體1上或導軌10上的第二支架40、裝設在第二支架40上的第三驅動件41、鉸接在第二支架40上的第四軸體42、套設在第四軸體42上的按摩頭43,第四軸體42豎直設置,即第四軸體42的軸線與水平面相垂直,第三驅動件41與第四軸體42連接并用于驅動第四軸體42轉動,按摩頭43套設在第四軸體42遠離第三驅動件41的一端。當第三驅動件41轉動時,第三驅動件41即可帶動第四軸體42轉動,第四軸體42連帶按摩頭43轉動,繼而實現對使用者的大腿的按摩,進一步輔助增強按摩沙發的按摩效果。
本實施例中,第二按摩機構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二按摩機構4共用一個第三驅動件41,簡化按摩沙發的整體結構設計,降低因使用兩個第三驅動件41所增加的費用成本,第三驅動件41為驅動電機。第三驅動件41的兩端分別設有輸出軸,兩個輸出軸上均安裝有蝸桿27,第四軸體42上安裝有與蝸桿27嚙合的渦輪,當然,蝸桿27與蝸輪28之間亦可增加減速輪,進而降低第三驅動件41的轉速,增大第三驅動件41的輸出扭矩。通過設置兩個第二按摩機構4,使得使用者的左右兩個大腿均可以得到按摩。
請參閱圖2、圖5和圖7,所述按摩沙發還包括控制器、接收模塊、遙控器,控制器及接收模塊裝設在主架12上或導軌10上,當然,控制器、接收模塊亦可安裝在主架12的內部,接收模塊、驅動件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例如,接收模塊、第一驅動件22、第二驅動件31、第三驅動件41分別通過線纜與控制器連接在一起,遙控器上設置有發射模塊及多個按鈕,多個按鈕分別與發射模塊電連接,例如,遙控器內裝設有內置電路板,多個按鈕分別通過內置電路板內鑲埋的銅線與發射模塊連接,發射模塊與接收模塊之間無線連接。
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通過觸發所述遙控器上的按鈕產生觸發信號,觸發信號通過遙控器的發射模塊發送至接收模塊,接收模塊再將觸發信號傳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對觸發信號進行處理并發出控制信號給第一驅動件22、第二驅動件31或第三驅動件41,進而控制第一驅動件22、第二驅動件31或第三驅動件41啟動或關閉,從而實現第一按摩機構2沿導軌移動、支撐板33左右擺動或第二按摩機構4轉動。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