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抬高墊,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患者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為了緩解患者術后腫脹、紫紺、麻木的情況,需將患肢抬高。臨床上常用患者自己的衣物、包包或浴巾等折疊好后用于抬高患肢,或囑患者將患肢放于腹部或胸前抬高,由于使用的物品不同,抬高的高矮也不一樣,使得患者抬高患肢依從性差,因而導致患肢術后腫脹、紫紺、疼痛、麻木甚至出血等情況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緩解疼痛的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抬高墊,從而簡化了測量Cobb角的步驟,減少了人為誤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抬高墊,包括梯形座,在梯形座的斜面上設置有弧形凹槽,在梯形座的頂部設置有手掌/手背放置臺。
所述弧形凹槽的上端與手掌/手背放置臺之間通過弧形面連接。因此,患者的手臂可以放置在弧形凹槽內,而手掌或手背則經過弧形面自然下垂并搭靠在手掌/手背放置臺,使用起來非常舒適。
所述弧形凹槽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綁帶,在綁帶的端部設置有魔術貼,這樣便可通過綁帶將患者的手臂固定在弧形凹槽內,避免睡覺時從弧形凹槽內滑出,影響治療效果。
所述梯形座的外表面上包裹有棉紗布,提高患者墊靠時的舒適性。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提高了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肢體的舒適度,提高了患者抬高肢體的依從性,同時也減輕患肢的腫脹、紫紺、麻木等情況,也明顯改善患肢的疼痛及血運情況也減少穿刺部位出血、血腫、骨筋膜室綜合癥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經橈動脈冠脈介入術后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增加舒適度,并可重復使用,節約醫療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梯形座,2-弧形凹槽,3-手掌/手背放置臺,4-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抬高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梯形座1,在梯形座1的斜面上設置有弧形凹槽2,在梯形座1的頂部設置有手掌/手背放置臺3,所述弧形凹槽2的上端與手掌/手背放置臺3之間通過弧形面4連接。因此,患者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可將手臂可以放置在弧形凹槽2內,而手掌或手背則經過弧形面4自然下垂并搭靠在手掌/手背放置臺3,使用起來非常舒適。同時,在弧形凹槽2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兩對綁帶5,在綁帶5的端部設置有魔術貼6,這樣便可通過綁帶5將患者的手臂固定在弧形凹槽2內,避免睡覺時從弧形凹槽2內滑出,影響治療效果。另外,在梯形座1的外表面上還包裹有棉紗布,進一步提高患者墊靠時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