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具體說是一種造口用腰帶。
背景技術:
“造口”是由于治療的需要,通過手術,將腸道的末端改造開口于腹壁,形成一個開口。以使腸道減壓、減輕梗阻、保護遠端腸管的吻合或損傷,促進腸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由于腸造口不能自主排便,腸造口手術的病人需在腸造口處貼一個造口袋,用來承接排泄物,造口袋需要用腹帶加固。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是腹部外科手術病人通用的腹帶固定造口袋,造口周圍缺乏足夠的支撐和固定,長時間的造口袋的墜重力使造口周圍的組織受牽拉下移,而腹帶的下緣不能產生支撐作用,不僅產生墜重和不適感,甚至長時段的壓迫造口引起腸管缺血壞死。
現有技術為解決該問題提出了在造口腹帶外側加固的設計,但是,造口的位置因人而異,加固腹帶雖然可隨造口位置不同轉動固定,但是下腹部的固定位置由于人的行走運動頻繁會造成滑落,腹帶連接固定處于體測骨骼位置時,易于脫開連接且在體測的固定處厚度較大,會帶來佩戴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造口用腰帶,可適用于多個引流口,不易滑松且可針對造口的不同位置對造口均能起到保護和承托作用,佩戴不會帶來明顯不適且不易脫開接口。
所述造口用腰帶,其特征在于:設有腰帶本體,所述的腰帶本體為寬度3cm~10cm的條狀,兩端部設有可根據腰圍長度設定連接位置的固定部;
腰帶本體的中部設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造口袋的承托袋,所述承托袋的上端開口,承托袋的上部后側壁與腰帶本體固定,承托袋的前側壁設有牽拉帶夾層,在牽拉帶夾層內設牽拉帶,牽拉帶的底部與承托袋固定連接,牽拉帶上間隔設有多個按扣扣子,在承托袋上方的腰帶本體橫向對應牽拉帶位置固定設有配套的按扣扣母。
進一步地,所述承托袋上部的后側壁通過承托袋固定扣可拆卸地與腰帶本體連接。
優選地,所述固定部為橫向固定于腰帶本體的尼龍搭扣,至少一端部的尼龍搭扣的長度為10cm~21cm。
一種實施例為,所述牽拉帶夾層為容納牽拉帶的豎向通道,豎向通道的寬度比牽拉帶的寬度大3mm~15mm。
優選地,所述承托袋的展開長度為8cm~15cm。
本實用新型可以兼顧針對造口的不同位置均可實現對造口袋的承托,且可防止腰帶本身易于松脫和避免造口不同位置時導致的穿戴不適的問題,以位置穩定穿戴舒適的腰帶為基礎,設置的多個承托袋可以針對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造口,調節承托袋的承托高度,不使用的承托袋可以折疊于腰帶外側或拆下,且承托袋本身便于拆卸,便于更換清洗。因此,本實用新型以穩定、統一的結構和穿戴位置,可以針對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造口袋進行承托支撐和調節,而避免了不同位置穿戴的不適和運動的不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部,2—承托袋,3—牽拉帶,4—按扣扣母,5—按扣扣子,6—腰帶本體,7—承托袋固定扣,8—牽拉帶夾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中所示造口用腰帶,設有腰帶本體6,所述的腰帶本體6為寬度5cm的條狀,兩端部的設有可根據腰圍長度設定連接位置的固定部1,如圖所示,固定部1為橫向固定于腰帶本體6的尼龍搭扣,一端部外側面固定尼龍搭扣絨面,其長度為15cm,另一端部內側面設有尼龍搭扣的勾面,可以根據不同腰圍大小調整腰帶的長度,使腰帶穩固、舒適地穿戴在患者的腰部。由于腰部受行走的影響小,走動不易于產生腰帶的滑動和松脫,又不會遮擋造口,因為是一個穩定可靠的對造口袋的承托基礎。
腰帶本體的兩端部固定連接在后腰部,腰帶本體6的中部即位于患者的腹部,腰帶本體6的中部設有3個用于承托造口袋的承托袋2,所述承托袋2的上端開口,可以從承托袋的開口處置入造口袋,承托袋的上部后側壁與腰帶本體6固定,所述承托袋2上部的后側壁通過承托袋固定扣7可拆卸地與腰帶本體6連接。在不需要某個承托袋時,可以拆下,或者便于更換后清洗。
承托袋的前側壁設有牽拉帶夾層8,所述牽拉帶夾層8為容納牽拉帶的豎向通道,豎向通道的寬度比牽拉帶的寬度大5mm。在牽拉帶夾層8內設牽拉帶3,牽拉帶3的底部與承托袋2固定連接,所述承托袋2的展開長度為11cm,當向上提起牽拉帶3時,牽拉帶3連同承托袋的底部一起上提,以此直觀方便地調節承托袋的高度,適應不同高度的造口袋位置。
牽拉帶上間隔設有多個按扣扣子5,在承托袋2上方的腰帶本體6橫向對應牽拉帶位置固定設有配套的按扣扣母4。當牽拉帶提起到適當高度時,通過將對應按扣扣母4位置的按扣扣子5與按扣扣母扣合固定,穩定承托袋的袋底高度位置,保持承托袋對造口袋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