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來說是腋下術后綁扎帶。
背景技術:
腋臭又稱為狐臭,腋臭往往給人帶來很多的不便,因為腋臭的刺鼻氣味使人感到特別的厭煩,聞到這種的氣味的人大多掩鼻遠離,這樣就給狐臭的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并有自卑感,從而影響工作和學習以及交際。許多有輕微狐臭的人都嘗試用過外擦的藥劑來保持腋下干燥,但對于中度到嚴重的病人這些方法就幫不上忙,而只能采用手術來解決。腋臭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時間約兩個小時,術后傷口需1至2周的恢復期,這段期間應該避免手臂做太劇烈的伸張。
因此往往需要對手術部位進行包扎壓緊,一是壓迫止血,幫助傷口愈合,二是避免手臂夸張運動,導致傷口撕裂,影響治療效果。現有的術后固定裝置采用的包扎方法為在手術部位放上醫用棉和無菌紗布,在使用繃帶綁呈“8”字狀,將其緊緊裹緊,包扎時需要一個人按住無菌紗布,另一個人進行纏裹,不僅包扎方法復雜,換藥的時候需要把繃帶全部取下,換好后再次纏裹,操作非常麻煩;還會出現兩個人配合上的問題,如包扎的時候無菌紗布和醫用棉錯位甚至脫落的情況,達不到包扎的效果;緊采用“8”字包扎法,手臂向外大幅度伸展時,仍會出現傷口撕裂的情況;同時透氣效果不好,影響傷口的愈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腋下術后綁扎帶,以解決現有固定裝置綁扎操作不便、綁扎時醫用棉出現脫落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技術方案是提供腋下術后綁扎帶,包括兩個延長帶、兩個彈性帶和兩個壓緊帶,延長帶和所述彈性帶間隔著首尾相連呈環狀結構,其中一個壓緊帶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個彈性帶與延長帶的一個連接處,另一個壓緊帶的一端固定在另一個彈性帶與延長帶的一個連接處,壓緊帶與彈性帶之間存在夾角,兩個壓緊帶呈八字狀;壓緊帶的自由端設有鎖緊扣,所述鎖緊扣與該壓緊帶的固定端可拆卸連接,壓緊帶上還設有可裝入醫用棉的凹槽,凹槽的邊緣設有防止醫用棉脫落的擋塊。
上述技術方案中,延長帶和所述彈性帶間隔著首尾相連,連接后即形成環狀,環狀的結構穿過患者的頭部進而套在患者的兩個胳膊上,兩個延長帶位于患者的胸前和背后,兩個彈性帶即位于患者的胳膊上。壓緊帶用于綁扎患者的腋下,凹槽用于存裝醫用棉,對傷口進行壓迫,將壓緊帶的自由端穿過患者腋下,然后再將壓緊帶的自由端通過鎖緊扣固定在壓緊帶的固定端,從而使醫用棉壓緊在傷口處,擋塊能夠防止壓緊帶在穿過患者腋下的時候醫用棉脫落。壓緊帶呈八字狀,綁緊后能夠使壓緊帶綁緊的力向中集攏,利于壓緊傷口。彈性帶具有一定的彈性,患者綁扎好后手臂不可能完全不動,設置彈性帶能夠使患者手臂小范圍活動,避免手臂僵硬抽筋,同時醫用棉塞在腋下后會使手臂打開一點,彈性結構設計更合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結構設計合理,操作非常方便,第一次穿戴時只需要將環狀結構套在患者肩上,然后在凹槽內裝入棉簽,將壓緊帶的自由端固定即可,一個人便能操作;換藥時只需要將壓緊帶的自由端打開更換即可,與現有技術中將整個裝置拆下而言,操作非常方便快速。同時將醫用棉預先放在凹槽內,用擋塊擋住,在綁扎的過程中醫用棉不會出現移位或者脫落現象。整個裝置綁緊后,環狀結構與壓緊帶的設置非常合理,由于人體肩部的生理形狀,環狀結構會在使用中略向胳膊上方滑動,而壓緊帶固定在患者結構上,向上滑動會使壓緊帶擠壓更緊,效果更好。
對基礎方案的改進得到的優選方案1:還包括兩個限位帶,所述每個限位帶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同一個彈性帶與延長帶的兩個連接處,限位帶的長度小于彈性帶的最大彈性長度。當整個裝置套在患者肩上后,由于彈性帶具有彈性,患者手臂能夠向外伸展,但若伸展過大,會使手術傷口撕裂,設置限位帶,能夠防止患者手臂伸展角度過大,防止傷口撕裂。
對基礎方案或者優選方案1的改進得到的優選方案2:壓緊帶上還設有氣管,氣管的一端穿過壓緊帶并伸入至凹槽內,氣管的另一端設有鼓氣設備;通過醫用棉壓緊腋下后,時間久了透氣性會較差,通過鼓氣設備對凹槽鼓氣,增強透氣性。
對優選方案2的進一步優化得到的優選方案3:鎖緊扣為多個,各鎖緊扣沿著壓緊帶的長度方向均布在壓緊帶上;可以根據患者的胖瘦和壓緊程度需求來選擇不同的鎖緊扣,因鎖緊扣在壓緊帶的長度方向上,因此,可以根據鎖緊扣來改變壓緊帶的使用長度,滿足不同的需求。
對基礎方案或者優選方案1的改進得到的優選方案4:延長帶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扣眼和與扣眼相匹配的紐扣;將紐扣與扣眼扣合后,可以縮短延長帶的長度,對于瘦小的患者同樣適用,適用人群更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腋下術后綁扎帶綁扎后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腋下術后綁扎帶綁扎后實施例的反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壓緊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標記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患者1、胳膊2、延長帶3、彈性帶4、限位帶5、壓緊帶7、凹槽8、擋塊9、紐扣10、扣眼11、卡件12、鎖緊扣13、氣管14、鼓氣設備15、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腋下術后綁扎帶,包括兩個延長帶3、兩個彈性帶4、兩個限位帶5和兩個壓緊帶7,所述延長帶3和所述彈性帶4間隔著首尾相連呈環狀結構,環狀結構用于套在患者1的胳膊2上,套上后兩個延長帶3位于患者1的胸前和背后,兩個彈性帶4即位于患者1的胳膊2上。其中一個壓緊帶7的一端固定在患者左邊的彈性帶4與延長帶3的一個連接處,另一個壓緊帶7的一端固定在患者右邊彈性帶4與延長帶3的一個連接處,壓緊帶7與彈性帶4之間存在夾角,使得兩個壓緊帶7呈八字狀;每個限位帶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同一個彈性帶4與延長帶3的兩個連接處,即左邊一個限位帶5,又邊一個限位帶5,限位帶5的長度小于彈性帶4的最大彈性長度,防止手臂過度向外伸展,使傷口撕裂。壓緊帶7的自由端設置有鎖緊扣13,壓緊帶7的固定端設有有與鎖緊扣13配合的卡件12,鎖緊扣13與該壓緊帶7的固定端通過卡件12可拆卸連接,如圖3所示,壓緊帶7上設置有可裝入醫用棉的凹槽8,所述凹槽8的邊緣設有防止醫用棉脫落的擋塊9,醫用棉放在凹槽8后,擋塊9能夠防止醫用棉脫落。為了增強綁扎帶透氣性,在壓緊帶7上安裝氣管14,氣管14的一端穿過壓緊帶7并伸入至凹槽8內,氣管14的另一端設有鼓氣設備15,鼓氣設備15為手持式氣槍,手部捏著就可以為凹槽8內通氣。
使用本綁扎帶時,使患者1的頭部穿過環狀結構,使其套在患者1的兩個胳膊2上,此時兩個延長帶3位于患者1的胸前和背后,兩個彈性帶4即位于患者1的胳膊2上。然后在凹槽8內放入醫用棉,醫用棉會被擋塊9擋住,然后將壓緊帶7的自由端穿過患者1腋下,然后再將壓緊帶7的自由端通過鎖緊扣13固定在壓緊帶7的固定端,從而使醫用棉壓緊在傷口處,擋塊9能夠防止壓緊帶7在穿過患者1腋下的時候醫用棉脫落。為了使綁扎帶的實用人群更廣,增強實用性,設置多個鎖緊扣13,各鎖緊扣13沿著壓緊帶7的長度方向均布在壓緊帶7上,通過不同鎖緊扣13與卡件12配合,調整壓緊帶7的長度,在延長帶3的長度方向上設置三個扣眼11和與扣眼11相匹配的一個紐扣10,通過該紐扣10與不同扣眼11的配合,來調整延長帶3的長度,滿足不同胖瘦的患者1需求。換藥時,只需要將壓緊帶7的自由端打開更換即可,與傳統的將整個裝置拆下而言,操作非常方便快速。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