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腔導尿管,尤其涉及一種三腔、四腔或者五腔導尿管。
背景技術:
導尿管,是以天然橡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經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來,導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導尿管頭端有一個氣囊將固定導尿管留在膀胱內,而不易脫出,且引流管連接尿袋收集尿液。導尿管型號,按照外徑的周長分6F-30F共13個規格型號,常用的成人導尿管有12F、14F、16F和18F四種型號。
導尿管類型包括:普通導尿管:用于一次性非留置性導尿;菌狀導尿管:用于恥骨上膀胱造瘺和盲腸造瘺;尖頭導尿管:用于前列腺肥大;金屬導尿管:用于尿道口狹窄普通導尿失敗;氣囊導尿管:常見的臨床常用。氣囊尿管分為單腔導尿管和多腔導尿管兩種。單腔導尿管由導管、排泄錐形接口、氣門塞組成;多腔導尿管由導管、排泄錐形接口、氣門塞、沖氣錐形接口、球形氣囊組成。按適用對象分成成人用(F14-F24)和小兒用(F8-F12)兩種;成人用又分男用和女用兩種(F12為婦科沖水管)。
對于氣囊導尿管:插管前,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并檢查導管的質量、氣囊是否完好無損等。導尿過程中見有尿液流出之后,再注入氣囊管腔液體,速度應緩慢。注入的量應準確,并用膠布將所注入的量寫在上面,貼于氣囊管腔的起始端。氣囊注完液體后,將導尿管往外緩慢牽拉,當拉到一定位置有阻力后,可證明氣囊已貼近膀胱壁;如牽拉受到阻力,應檢查導尿管的深度,因氣囊尿管尖端開口處有2-3cm的氣囊段,如置管長度不夠,氣囊未完全進入膀胱,而位于后尿道,氣囊對后尿道黏膜可造成一定的損傷。當拔管時,抽出氣囊內液體的量要與所標記的量相等,以免氣囊內液體未抽完,而強行拔管,引起尿道的損傷。
對長期留置尿管者的處置由于尿管固定不妥,受重力牽拉下垂;同時在進行尿道護理時,導管被過分往外牽拉,使氣囊緊貼膀胱壁;或因患者煩躁,頻繁改變體位,使膀胱尿道黏膜與導尿管接觸部位受機械性摩擦;同時由于氣囊處尿鹽沉積使導尿管被侵蝕變性、彈性變差;上述情況均可造成管腔的粘連及受壓阻塞,可能導致氣囊孔堵塞,進而導致氣囊中的液體無法完全排出。在氣囊中的液體排出不充分的情況下拔管時,可造成尿道黏膜的損傷,而產生拔管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腔導尿管,該導尿管通過在氣囊中設置一輔氣囊,以解決氣囊中液體不能排出等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1和設于導尿管1前部的氣囊2,所述導尿管1上且位于氣囊2的前方設有引流孔3,所述導尿管1上設有氣囊孔4,所述氣囊2包覆在氣囊孔4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尿管1內設有引流腔7、主氣腔8和輔氣腔9,所述引流腔7與引流孔3連通,所述氣囊2通過氣囊孔4與主氣腔8連通,所述導尿管1上且位于氣囊孔4的后方設有一輔氣囊5,所述輔氣囊5設于氣囊2內且其通過導尿管1上的輔氣囊孔6與輔氣腔9連通。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氣囊2的最大膨脹體積為15-30mL。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輔氣囊5的最大膨脹體積是氣囊2的最大膨脹體積的1/5-1/3。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輔氣囊5的氣囊壁厚度小于氣囊2的氣囊壁厚度。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導尿管1內還設有注藥和清洗腔10,所述導尿管1上設有注藥和清洗孔11,所述注藥和清洗孔11與注藥和清洗腔10連通。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導尿管1的管壁上設有扭曲指示線12,所述扭曲指示線12與導尿管1的軸線平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腔導尿管,該導尿管通過在氣囊中設置一輔氣囊,輔氣囊有多種使用方式:在常規導尿時,輔氣囊收縮,在導尿管無法排出氣囊中的液體時,可以通過向輔氣囊充少量氣體給氣囊加壓使氣囊孔導通,如果氣囊孔還是無法導通,則繼續通氣,以達到輔氣囊的最大膨脹體積,輔氣囊破裂,氣囊中的液體則可以從輔氣腔中吸出。長期滯留導尿時,可以使輔氣囊膨脹,輔氣囊設于氣囊后側,如果氣囊被非正常拉扯(如患者劇烈改變體位時)時,輔氣囊被擠壓破裂,氣囊的體積減小以減少氣囊對尿道的損傷。另外,輔氣囊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氣囊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腔導尿管在其輔氣囊膨脹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腔導尿管在其輔氣囊收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尿管的剖視圖。
圖中:1導尿管、2氣囊、3引流孔、4氣囊孔、5輔氣囊、6輔氣囊孔、7引流腔、8主氣腔、9輔氣腔、10注藥和清洗腔、11注藥和清洗孔、12扭曲指示線、13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腔導尿管,該多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1和設于導尿管1前部(距離導尿管1前端2-3cm)的氣囊2,導尿管1為圓形或橢圓形管狀結構,其內部沿其軸線方向設有多個腔體;導尿管1和氣囊2均為柔性材質(具體可以為硅膠);氣囊2內部充氣或裝液后膨脹,其膨脹后為類球形的柔性腔體。其中,導尿管1上且位于氣囊2的前方設有引流孔3,引流孔3設于導尿管1前端(距離導尿管1前端1-2cm)用于將膀胱中的尿液導出。其中,導尿管1上設有氣囊孔4,氣囊2包覆在氣囊孔4外,氣囊孔4設于氣囊2中部。前述結構與現有的多腔導尿管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導尿管1內設有引流腔7、主氣腔8和輔氣腔9等,引流腔7、主氣腔8和輔氣腔9并排設置。其中,引流腔7與引流孔3連通,氣囊2通過氣囊孔4與主氣腔8連通。導尿管1上且位于氣囊孔4的后方設有一輔氣囊5,導尿管1上設有輔氣囊孔6,輔氣囊5設于氣囊2內且其通過導尿管1上的輔氣囊孔6與輔氣腔9連通,即輔氣囊5包覆在輔氣囊孔6外。其中,引流腔7用于排出尿液,主氣腔8主要用于向氣囊2充入液體,輔氣腔9用于向輔氣囊5中充入氣體。輔氣囊5有多種使用方式:在常規導尿時,輔氣囊5收縮,在導尿管1無法排出氣囊中的液體時,可以通過向輔氣囊5充少量氣體給氣囊2加壓使氣囊孔4導通,如果氣囊孔4還是無法導通,則繼續通氣,以達到輔氣囊5的最大膨脹體積,輔氣囊5破裂,氣囊中的液體則可以從輔氣腔9中吸出。長期滯留導尿時,輔氣囊5膨脹,輔氣囊5設于氣囊2后側,如果氣囊2被非正常拉扯時,輔氣囊5被擠壓破裂,氣囊2的體積減小以減少對尿道的損傷。
進一步地,參見圖1和2,導尿管1后端設有多個連接管13,多個連接管13形成分支結構且其與對應的腔體連通,其上設置管蓋、接口和/或閥門。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氣囊2的最大膨脹體積為15-30mL,一般注液15-20mL。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輔氣囊5的最大膨脹體積是氣囊2的最大膨脹體積的1/5-1/3,輔氣囊5一般可充氣5 mL左右。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輔氣囊5的氣囊壁厚度小于氣囊2的氣囊壁厚度,以使輔氣囊5受到一定壓力后破裂。
進一步地,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導尿管1內沿其軸線方向還設有注藥和清洗腔10,導尿管1上相應地設有注藥和清洗孔11用于注藥和清洗,注藥和清洗孔11與注藥和清洗腔10連通。更進一地,注藥和清洗腔10可以分成兩個腔體,而導尿管1上分別設置注藥孔和清洗孔,注藥孔設于氣囊2前方,清洗孔設于氣囊2后方,注藥孔和清洗孔分別與各自對應的腔體連通。具體地,引流腔7、注藥和清洗腔10、主氣腔8、輔氣腔9的截面積依次減小。
其中,參見圖1和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導尿管1的管壁上設有扭曲指示線12,該扭曲指示線12沿導尿管1設置且其與導尿管1的軸線平行。該扭曲指示線12可以指示導尿管1的扭曲情況。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腔導尿管,該導尿管通過在氣囊中設置一輔氣囊,輔氣囊有多種使用方式:在常規導尿時,輔氣囊收縮,在導尿管無法排出氣囊中的液體時,可以通過向輔氣囊充少量氣體給氣囊加壓使氣囊孔導通,如果氣囊孔還是無法導通,則繼續通氣,以達到輔氣囊的最大膨脹體積,輔氣囊破裂,氣囊中的液體則可以從輔氣腔中吸出。長期滯留導尿時,可以使輔氣囊膨脹,輔氣囊設于氣囊后側,如果氣囊被非正常拉扯(如患者劇烈改變體位時)時,輔氣囊被擠壓破裂,氣囊的體積減小以減少氣囊對尿道的損傷。另外,輔氣囊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氣囊的體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