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止血帶,特別是一種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
背景技術: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見疾病。深靜脈血栓形成可見于任何年齡,但統計顯示,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80歲人群發病率是30歲的30余倍。栓子脫落可導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據文獻報道,我國肺栓塞患者中有90%~95%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因此,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預防肺栓塞的有效方法。DVT治療過去常規采用抗凝、溶栓、手術等治療。目前溶栓結合抗凝治療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手段。198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出,溶栓治療可以作為急性DVT與肺栓塞的基本治療方法。背靜脈加壓溶栓效果雖較導管溶栓術差,但與外周溶栓比較療效明顯占優,且操作簡單,價格經濟,適于在各級醫院推廣,較導管溶栓術的技術要求低,臨床也更具操作性。而目前止血帶結構單一、操作麻煩,難以適應溶栓治療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其特征在于:包含殼體、微處理器、壓力傳感器、電源模塊、觸控屏、壓力泵、雙路電磁閥、空氣接口、氣管和充氣式止血帶,觸控屏固定在殼體上側,觸控屏與微處理器連接用于顯示相關信息和觸控操作,空氣接口設置在殼體上,氣管一端與空氣接口可拆卸連接,氣管另一端與充氣式止血帶連接,微處理器為控制核心,壓力傳感器設置在充氣式止血帶上,壓力傳感器與微處理器連接用于檢測止血處血液壓力,壓力泵與微處理器連接由微處理器控制,壓力泵與雙路電磁閥一路連接,雙路電磁閥另一路連接殼體上的出氣口,空氣接口與雙路電磁閥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源模塊采用可充電鋰電池或干電池。
進一步地,所述空氣接口包含固定端口和氣管端口,固定端口固定在殼體側面與雙路電磁閥連接,氣管端口固定在氣管一端端部,固定端口和氣管端口相互配合連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口包含依次設置的螺紋部、導向部和圓臺型氣嘴,螺紋部和導向部均為空心圓柱體并且螺紋部直徑大于導向部直徑,螺紋部外側面設置有外螺紋,螺紋部、導向部和圓臺型氣嘴中心沿軸向開有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氣管端口包含套嘴、卡環和套殼,套嘴內開有與導向部和圓臺型氣嘴形狀匹配的通孔,卡環套設在套嘴外側并且固定在套嘴上,套殼套設在套嘴外側并且套殼一端內側開有與卡環匹配的凹槽,卡環位于凹槽內從而對套殼軸向位置限位,套殼內經與螺紋部外徑匹配并且套殼內壁上設置有與螺紋部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壓力明確能夠根據個體差異設定不同的壓力,在充分阻斷下肢淺靜脈的同時監測血液回盈時間,防止因壓力過高造成的動脈供血障礙;提高止血帶與皮膚接觸的有效面積,減少因止血帶造成的并發癥;全智能定時充氣放氣,減輕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療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的模塊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的空氣接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間歇性壓力可控止血帶包含殼體1、微處理器、壓力傳感器2、電源模塊、觸控屏3、壓力泵、雙路電磁閥、空氣接口4、氣管5和充氣式止血帶6,觸控屏3固定在殼體1上側,觸控屏3與微處理器連接用于顯示相關信息和觸控操作,空氣接口4設置在殼體1上,氣管5一端與空氣接口4可拆卸連接,氣管5另一端與充氣式止血帶6連接,微處理器為控制核心,壓力傳感器設置在充氣式止血帶上,壓力傳感器與微處理器連接用于檢測止血處血液壓力,壓力泵與微處理器連接由微處理器控制,壓力泵與雙路電磁閥一路連接,雙路電磁閥另一路連接殼體上的出氣口,空氣接口與雙路電磁閥連接。電源模塊采用可充電鋰電池或干電池。
空氣接口4包含固定端口和氣管端口,固定端口固定在殼體1側面與雙路電磁閥連接,氣管端口固定在氣管5一端端部,固定端口和氣管端口相互配合連接固定。
固定端口包含依次設置的螺紋部7、導向部8和圓臺型氣嘴9,螺紋部7和導向部8均為空心圓柱體并且螺紋部7直徑大于導向部8直徑,螺紋部7外側面設置有外螺紋,螺紋部7、導向部8和圓臺型氣嘴9中心沿軸向開有通孔。
氣管端口包含套嘴10、卡環11和套殼12,套嘴10內開有與導向部8和圓臺型氣嘴9形狀匹配的通孔,卡環11套設在套嘴10外側并且固定在套嘴10上,套殼12套設在套嘴10外側并且套殼12一端內側開有與卡環11匹配的凹槽,卡環11位于凹槽內從而對套殼12軸向位置限位,套殼12內經與螺紋部7外徑匹配并且套殼12內壁上設置有與螺紋部7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