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隆胸手術時用于剝離乳房腔隙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隆胸手術的乳房腔隙剝離,依然采用傳統的剝離方式,主要有:器械剝離和徒手剝離。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多、損傷較大、層次不易常握,給患都帶來很不少痛苦,故隆胸手術乳房腔隙的剝離一直是困擾整形外科行業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鈍性剝離特性,不易出血,層次準確的氣壓分離式剝離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氣壓分離式剝離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擴張氣囊,所述擴張氣囊的進氣口與硬質充氣管的一端相連,硬質充氣管的另一端與氣體傳送管一端相連,氣體傳送管的另一端充氣手柄的出氣口相連,所述硬質充氣管或氣體傳送管上還設有閥門。
所述硬質充氣管上安裝有把手。
所述擴張氣囊的材質為硅膠。
所述擴張氣囊未充氣時的形狀為扁三角形氣囊,擴張氣囊的進氣口設置在其三個側邊的其中一側邊中部。
所述硬質充氣管為塑料管。
所述氣體傳送管與充氣手柄的材質為橡膠或硅膠。
所述擴張氣囊充氣后呈球形。
所述擴張氣囊充氣后呈橢球形。
所述把手與硬質充氣管一體注塑成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有效彌補了過去手術中出血多,損傷大,層次難以掌握的不足,填補了國內外隆胸手術非傳統剝離乳房腔隙的空白,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效果明顯的優點,其質地柔軟,對人體無任何損傷,無毒無異味,可反復消毒使用。具有鈍性剝離特性,不易出血,層次準確,無副作用,效果優于傳統器械,剝離時間短(約2-3分鐘),傳統剝離時間至少在15分鐘左右,甚至需要更長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有擴張氣囊1,擴張氣囊1的進氣口與硬質充氣管2的一端相連,硬質充氣管2的另一端與氣體傳送管3一端相連,氣體傳送管3的另一端充氣手柄4的出氣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擴張氣囊1未充氣時的形狀可以為扁三角形氣囊,此時擴張氣囊1的進氣口設置在其三個側邊的其中一側邊中部,能具有更好的剝離效果。本實用新型擴張氣囊1也可以充氣后呈球形或是擴張氣囊1充氣后呈橢球形,其未充氣時類似于未充氣的氣球一樣,充氣后鼓起。擴張氣囊1采用具有良好彈性的材質制成,例如為硅膠或是橡膠,優選采用硅膠。無論擴張氣囊1采用什么樣的形狀,其邊角處均應采用圓弧形過渡,避免因太尖銳而對人體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本實用新型硬質充氣管2或氣體傳送管3上還設有閥門5,打開閥門5可以對擴張氣囊1進行放氣,關閉閥門5時能進行充氣操作。氣體傳送管3與充氣手柄4的材質可以為橡膠或硅膠,優選均采用硅膠。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充氣手柄4為球形或橢球形的充氣囊,例如目前常見的水銀式血壓測量儀上的充氣囊。充氣手柄4具有一定的彈性,正常狀態下為鼓起的形狀,按壓后松形即可回復正常狀態,通過不停地擠壓充氣手柄4可對擴張氣囊1進行充氣。
為方便把持操作,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硬質充氣管2上設置把手6,方便把持操作。硬質充氣管2可以為塑料管或金屬管,當硬質充氣管2為塑料管時,把手6可以與硬質充氣管2一體注塑成形。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
在切開皮膚后,分離皮下組織,鈍性分離2公分左右至乳房后間隙,然后將擴張氣囊1放入到乳房內的已分離開的間隙中,打開閥門5,對充氣手柄4開始對擴張氣囊1進行充氣,擴張氣囊1在鼓起的過程中將周周的腔隙擴大,達到合適腔隙后,打開閥門5,放出擴張氣囊1中氣體,拉出擴張氣囊1,再植入假體,完成手術。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其它未說明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